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唐君毅著作選)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唐君毅著作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君毅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519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357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3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傳統深厚,諸傢義理豐富多項,而思想有流變,不是無端而來,知其來處方知其去處,即有溯本歸原的必要。本書縱綫專就環繞一核心觀念而開展對中國哲學問題的討論,橫嚮則廣攝各傢學說,分彆其方麵、種類與層次;<導論篇>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辯、原言與默、原辯與默、原緻格物、原道、原太極、及原命等諸文,一皆可作為進入中國哲學義理世界之門戶。由<導論篇>再進,專就中國哲學核心觀念“性”而論,既成<原性篇>;蓋“命”不離於“性”,及就人之麵對天地萬物,而能有其理想,生齣中國哲學廣大之價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義而起也。
本書之寫法獨特,唐先生言之為“即哲學史以言哲學”。唐先生反對無據而妄臆,蓋古人之言,不能僅執一端,否則必造成不可解的衝突;而應就其所當之義,分疏條列,使之各得其位。順是,唐先生把曆史上中國先哲言人性之種種理論次第展示、以尋求其本原之義,還曾普遍水恒之價值,以尋求皆一一融和於一廣大的義理世界之可能。本書就是以中國哲學各主要觀念作為綫索,足見唐先生對哲學問題思考之圓熟。

目錄

自序(寫作緣起、本篇大意與未及之義)
一 緣起
二 本篇大意
三 本篇及次篇所未及之義
第一章 原理上:“理”之六義與名理
一 導言
二 先秦經籍中之理及文理
三 魏晉玄學與名理
第二章 原理下:空理、性理與事理
四 佛學與空理
五 宋明理學與性理
六 王船山及清儒與事理
七 結論
第三章 原上心:孟子之性情心與墨傢之知識心
一 本文宗趣
二 論孟子之性情心或德性心之本義
三 墨傢之知識心與儒墨思想之所由異
第四章 原下心:莊子之靈颱心荀子之統類心與大學中庸之德性工夫論
……
第五章 原名:荀 子正名與先秦名學三宗
第六章 原辯:墨子小取篇論 “辯”辨義
第七章 原言與默:中國先哲對言默之運用
第八章 原辯與默:墨莊孟荀之論辯
第九章 原緻和格物上:大學章句辨證及格物緻知思想之發展
第十章 原緻知格物下:大學章句辨證及格物緻和思想之發展
第十一章 原道上:老子言道之六義
第十二章 原道下:老子言道之六義貫釋
第十三章 原太極上:硃陸太極之辯與北宋理學中太極理氣思想之發展
第十四章 原太極中:天地之根原問題,與太極一名之諸義,及硃子太極理氣論之哲學涵義
第十五章 原太極下:硃子太極理氣論之疑難與陸王之言太極及即心言太極之說
第十六章 原命上:先秦天命思想之發展
第十七章 原命中:秦漢魏晉天命思想之發展
第十八章 原命下:宋以後天命思想之發展
索引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新印的

评分

還不錯

评分

好書,20世紀最重要的中國哲學傢之一

评分

46172721886

评分

西漢馬王堆《帛書》

评分

很多思想和言論對於當前的我們仍有啓發意義。

评分

有人說鄉土社會也有團體,比如傢。其實就社會結構的格局而言,西方社會與鄉土社會內部都有團體式的社群,也都有差序式的網絡,但就其主要形式而言,西方社會強烈地呈現為一種團體格局,鄉土社會強烈地呈現為一種差序格局。東西方同有的&ldquo;傢&rdquo;,在結構上和功能上也有極大的差彆,反映齣社會格局差異所導緻的差彆。

评分

終於買到這本書瞭,紙質不錯,書皮看著和以前的版本一樣,實則不然,是沒有塑封的那種,也比舊版的書皮薄許多。不過能買到已經很不錯瞭。

评分

  對此空間之所以有三嚮,吾將說其原於吾人之生命存在之心靈感覺活動之感通於其境,即原自有其三嚮。對此人之心靈感覺活動,吾當先說其為相繼而生起之一流行曆程,而非單純之孤立之感覺之集結。此則不同洛剋休謨之論感覺印象,而略同詹姆士、懷特海之論感覺經驗之為一流行曆程之義者。然此一流行之曆程,就其中之感覺之相繼生起處,即可看齣其在有過、現、未之位之一時間中,此時間之過、現、未之相繼,隻為一度。今若隻將此時間之一度中所感覺者,平鋪於空間中之不同位置,亦似隻可鋪成一度。則空間如何可開之為三度,便成一問題。康德於純理批判感性論之部,嘗謂此空間之三度,隻在人如此。懷特海於其曆程與實在一書,則謂此空間之三度,隻是現有之宇宙之偶然,空間亦盡可為三百三十三度雲。俄哲奧斯彭斯基(Ouspensky)於其第三工具論(Thetertiaryorgan-on)更謂在人以下之動物,其所感空間,有隻二度或一度者。又謂人經一直覺的訓練,可直感時間之一度為第四度空間雲雲,在幾何學上,更有五度、六度以上空間之說。黑格爾、柯亨等以純粹理性論證人之感覺空間之有三度,亦皆未能見信。故皮耳士嘗謂空間之何以有三度,自來之唯心論者無能答者。吾意以時間為四度空間之說,隻是說計量物理事件之時間,亦可為一坐標之謂。至於五度以上之空間,則隻有數學之度量義。此吾人之感覺活動之感通於境物之空間,為三度,應有一理由。其最後根據亦當在理性,此當在後說。皮耳士之疑,吾自謂能答。今所略說者是此空間三度之原始之根據,則隻在吾人之心靈之感覺活動,原有三方嚮,以使此吾人之感覺經驗在一度時間中之流行者,展現為在三度空間中之流行。而其所以展現為在三度空間之流行,則在心靈之感覺活動之三嚮中,有一吾人方纔所謂&ldquo;望&rdquo;之貫於其中。此&ldquo;望&rdquo;即此心靈感覺活動之三嚮中一核心的意嚮,而使一切隻在時間上為一度之流行,開為三度空間之流行者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