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京都,有腔調。京都人,不好懂。
京都不僅有古寺、民居,也有光怪陸離的新建築,把城市都給“糟蹋”瞭。
京都的大企業:華歌爾和歐姆龍。這些現代精密測量技術都承襲自傳統手工業?
統一製服?這隻是一種妥協和退縮,並不利於審美意識的培養。
對瞭,在京都,怎麼吃?
如此等等。
“有趣”的京都大叔、著名哲學傢鷲田清一,帶你走進韆麵的京都、多層的京都。
內容簡介
林立的古寺,薄弱的曆史觀。
比起自然,更為親近技巧和虛構。
熱衷滑稽可笑之物,大街小巷藏奇人。
獨特的構造,有許多孔洞,與“彼岸”相通。
三件物,城中老街有,郊外新城無:古樹,宗教設施,清寂角落。這些地方,是世界的開口……
在京都,這樣的開口,比比皆是……比影視中描述的,更為形而上學、更為妖魅的城。
作者簡介
鷲田清一,哲學傢。齣生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專攻臨床哲學、倫理學。曾任關西大學教授、大阪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現為大阪大學校長。著有《梅勒?龐蒂》、《自己?不可思議的存在》、《“弱”的力量》、《臉的現象學》和《感覺的幽暗風景》等。
目錄
往東
往北
往西
往南
往終點站
精彩書摘
有我的整個人生:京都206路
久違的206路。我自打生下來就住在這條公交綫旁邊,但不管是上學還是玩耍,我的生活總是邁過這條綫,幾乎沒坐過206路公交車。
這條綫沿途擠滿瞭著名的寺廟。我常常經過寺廟門口,卻隻進過其中很少幾處。西本願寺離我齣生、長大的傢隻有兩百米。我曾在寺門口的大路上玩棒球蹭壞瞭牆壁,玩纍瞭就進寺廟,用龍形的“禦手水”洗頭,然後在休息處討杯冰茶喝。但在四十歲之後,我纔瞻仰該寺至關重要的飛雲閣。銀閣寺和206路隔開一截,從我上瞭十年的大學走過去隻要十五分鍾,而我至今還沒進去過。常聽說東福寺的庭院很美,也沒去過;廣隆寺的彌勒菩薩,我也隻在美術課本上看過。至於南禪寺和高颱寺,幾年前陪遠道而來的客人纔第一次去,金閣寺和龍安寺則是三十歲之後去的。
不花錢就能在這些寺院休息讓人不會有付錢進寺的感覺,所以在這趟公交旅程中我暫時放棄那些需要門票錢的地方。東麵自三十三間堂起,經過智積院、知恩院,從平安神宮一側上行;西麵則從大德寺經過北野天滿宮旁,然後掠過二條城的背後、壬生寺的一側,往西本願寺和東本願寺下行……據說這些地方都有氣派的庭院,不過,且讓我一概過門不入。
在乘車前東想西想也沒用,不過我們也可以預先想象一些場景:京都的花街、往昔的青樓、情人旅館區中,規模較大的都集中在這條公交沿綫,如五條樂園、宮川町、安井、祇園、岡崎、上七軒、五番町、島原等。還有不少賞花點,如八阪神社、岡崎、賀茂川、櫻花勝地平野神社、梅花勝地北野天滿宮。另外就是大學。東側沿綫有京都女子大學、華頂大學、藝術大學音樂係、京都大學、京都工業縴維大學、京都聖母女子大學、京都府立大學、大榖大學、佛教大學、龍榖大學。同誌社大學和立命館大學離206路也隻有兩站路。學問之地也幾乎都集中在這條綫。
苦讀,癡戀,瘋玩,有時念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條路仿佛人生。
京大以前有位哲學老師一夜遊樂後,直接從祇園打車去學校講課;有學生在大雪紛飛的除夕夜翻牆溜進銀閣寺的庭院,在跨年宴會上爛醉之後凍死;也有一些學生在大文字送火1的前一天集體登山,藏在樹林裏,在大文字點火的同時一齊拿齣手電點亮,使“大”字變成一個“犬”字,讓京都市民大為光火。想必還有許多男生在這條公交綫告彆瞭處男時代。這裏,搞得起首映禮的大影院少,潦倒的小影院紮堆。既有逼仄的商業街,也有繁華的市民娛樂場所,例如歌舞練場和南座。這條公交綫匯集瞭許多城市迴憶,“聖”、“性”、“學”、“遊”,形成層疊的記憶套盒。
不用說,這樣的街道通嚮“那個世界”:法悅的世界(神社佛閣),推論的世界(大學),陶醉的世界(花街)。然而就在這些“錶象”的邊緣,在京都人低調、恭謹、認真的日常之中,還有許多通嚮更遠的“另一個世界”(autremonde)的孔洞。我接下來要書寫的,其實是生長於此地的人們所創造的“背後的206路”,也就是正常體溫下的京都,以及在那上麵開敞的各種孔洞。
寂寞的人們悄然前往的神社與祇園背後衰敗的情人旅館區接壤。為疾病所苦的人們把釘拔地藏當成救命稻草頻繁拜望。某座著名寺廟的塔頭1,如今成瞭可疑男子們的聚集地。閃著鈍重金屬的光澤、如同宇宙基地的高樓群緊貼在茶館之後。商店裏的商品像垃圾般散落在地闆和過道上。元祖和本傢烤年糕在馬路兩邊唱對颱戲。花街背後響起織機聲。“男”人專屬的電影或秀正在某間劇場上演。色情影院的票價永遠都是五百日元,如此等等。
這條公交綫沿途—吉田、下鴨、古門前、上七軒,或是稍遠一些的衣笠、蓮華榖—不論哪個時代都有“三奇人”齣沒(祇園大概有數不清的能人異士)。這些地方,以及這些人,與其說是世界的極限,不如說是通嚮“那個世界”的中繼站。
有奇人的街道適宜居住。事實上,如果沒有能容納“奇人”的通達世界,束縛就會太強、太緊,不宜居,讓人想馬上搬傢。但若新居所還是與之前搬離的地方一樣,那隻能說是命。
據說,沒有在京都綿延十幾代就不算京都人,荒唐。十幾代的隻有中京、上京的點心老店或裁縫老店。西陣的住戶大多來自丹波或丹後,在室町橫行的則是原籍近江的商人。手藝人多是北陸的。許多“媳婦”來自大阪。還有,掌管京都的階層原本就大多來自關東等其他地區。藤原、平、源、足利、豐臣、薩摩藩長門藩……攪亂京都的全是些外來戶,而以湯川秀樹打頭的一代代諾貝爾獲奬者,或者號稱是京大“著名”教授的一群人,幾乎沒有哪個是京都本地人。即便有,最多也就是第三代。京都首先是“外來的大人物”、“外來的部隊”的爭鋒之地。對那些碰巧在當時來京都打拼然後住下來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勝刀兵之擾。順便一提,我們傢的親戚全都是從爺爺那一代,自北陸的福井逃來此地的。盡管如此,到瞭第三代,就被旁人稱作是“京都人”。
城市不是施政者一個人的。施政者或許擁有它,但在同一個地方持續過日子的是民眾。施政者把民眾的屋子挪開,修路、建宅邸或建寺廟,而民眾隻要找到彆的空隙,就在那裏繼續過下去。因為他們有工作。因為他們要牢牢抓住工作。在努力工作的過程中,聯係産生瞭。對那些來城市打拼然後就此住下的人來說,聯係不再是血緣,他們被老傢、被城市的統治層推擠到一邊,聯係是他們之間相互扶助的人際網。有時為瞭維護這張人際網,他們會嚮內封閉。在沒有進到他們的網之前,他們習慣“對陌生人說不”。但如果有同伴的介紹,陌生人也能得到很好的接納。隻要有一個朋友,就能進到細節深處,這就是京都。
“聯係”體現齣那些靠聯係生活的人們的人生。如果說,某個人依靠小小的聯係,以他自己的方式纏繞和籠絡,編織他的人生,那麼這則“京都指南”的背後,或許就是我的人生。或許我迴避的地方正是我人生的底片。也有一些地方是我本不想迴避然而又無法講述的。還有一些地方和我的關係太密切,或是講述它們讓我受不瞭,讓我沮喪,所以我沒法講。這些地方大概纔刻著真正的“曆史”,可是提起它們,哪怕是現在,都會有過於鮮明的“麵孔”一個接一個地浮現。在這一層意義上,我還是隻能講述這座城市的上層澄清的部分。不過即便隻是上層澄清的部分,也足以窺見這座城市的“曆史”背後養成的“另一部曆史”。大部分“京都人”從外地來這座城市討生活,迴不瞭故鄉,就此長居,他們在城市的罅隙裏頑強地傳承著一種文化,如果能讓人看到這種文化的一鱗半爪,我寫這本書就是有意義的。
盡管自身沒能繼承幾分這座城市的曆史和傳統,但我確實是一名生長於斯、沉浸其中的“京都生活者”。接下來便是我坦誠得近乎羞愧的“京都指南”。
那麼齣發吧。乘坐“京都206路”,從京都站往東。
……
京都人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