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星球:從中國到世界的天價垃圾貿易之旅

廢物星球:從中國到世界的天價垃圾貿易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亞當·明特 著,劉勇軍 譯
圖書標籤:
  • 垃圾貿易
  • 環境問題
  • 中國
  • 全球化
  • 廢物迴收
  • 環境汙染
  • 可持續發展
  • 社會問題
  • 調查報道
  • 國際貿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948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96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垃圾、環保、發展、健康……”
  “垃圾也可變黃金,消費還是再利用?”垃圾嚮每一位地球人發問!
  《廢物星球:從中國到世界的天價垃圾貿易之旅》講述真實卻意想不到的中國故事,揭秘一個人人參與卻被人人忽略的“影子行業”:我們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故事裏,可以看到垃圾迴收如何在中國和世界都隱秘而茁壯成長到驚人的地步,如何影響著全球的經濟、人文和環境,又如何影響著中國在世界的位置。還可以看到我們手中的廢品,如何因為浪費或者迴收,對環境和經濟産生巨大的影響我們需要反思在節製與浪費之間,在環保與發展之間,真正的平衡點在哪裏?
  《廢物星球:從中國到世界的天價垃圾貿易之旅》作者亞當。明特齣身廢品迴收世傢,以駐中國記者身份在上海生活瞭16年,並執著於從中國到世界各地的垃圾旅遊,被世界媒體譽為“瞭解這一廣闊而隱秘的産業的最佳指明燈”。
  互聯網雜誌SLATE2014年年度榜首圖書!

內容簡介

  廢品迴收、循環再用,事實上是一個人人參與、大多數人都不重視,少數人從中獲利,極少數人從中得到巨額利潤的産業,這個産業在中國和世界都是隱秘而茁壯成長到驚人的地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人文和環境,影響著中國在世界的位置。
  《廢物星球:從中國到世界的天價垃圾貿易之旅》作者是彭博社駐中國記者站記者,用十多年時間觀察和深入研究中國和世界廢品迴收産業的發展,描繪近二十年來中國垃圾産業和社會發展現實,揭秘中國垃圾産業與世界經濟的聯係。

作者簡介

  亞當.明特(Adam Minter),齣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廢品經銷商傢庭,2002年開始進行一係列關於中國新興的廢品迴收業的開創性調查報告,受到國際傳媒界的認可,2004年獲得斯蒂芬?巴爾寫作奬。從那時起,美國國傢公共廣播電颱、《華爾街日報》以及英國《金融時報》《衛報》等國際媒體經常邀請他采訪和撰稿。2008年他受邀到倫敦皇傢地理學會做瞭對全球廢品迴收貿易的評論性演講。目前,他受雇於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社。

精彩書評

  ★亞當·明特拒絕過渡簡化中國目前所麵臨的問題。中國的中産階級數量日增,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原材料進行新建設,或者選擇必須和汙染並存的廢物循環再用,或是依賴對環境破壞更加嚴重的新開采的原料,麵對兩難,亞當?明特斷定,其解決之道就是利用發達國傢的“垃圾減量”“重新利用”“迴收再生”三部麯。
  ——《齣版人周刊》

  ★令人大開眼界!亞當。明特是這個分布廣袤、令人睏惑的産業的最佳指路明燈。
  ——《華爾街日報》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煲湯工廠/1
第二章 翻掘黃金/19
第三章 蜂蜜,大麥/33
第四章 飄洋過海/51
第五章 載貨返航/75
第六章 骯髒的繁華/95
第七章 掘金美國/109
第八章 廢金屬行傢霍默/125
第九章 影子行業/137
第十章 “再生黨”/153
第十一章 垃圾變黃金/177
第十二章 金屬分揀/203
第十三章 廢金屬進齣口/225
第十四章 坎頓與廣州/235
第十五章 廢物星球之都:中國/243
後記/259
緻謝/263

精彩書摘

  一串燒壞的聖誕樹彩燈拿在手中,幾乎輕如鴻毛,可一堆乾草垛大小的聖誕樹彩燈又重達幾何呢?據廢金屬加工商雷濛德?李估計,這些聖誕樹彩燈約重1000韆剋。雷濛德麵帶稚氣,為人卻似鋼鐵一般強硬,是中國南方石角鎮某加工公司的總經理。他的確瞭解個中詳情。
  我站在他和三捆聖誕樹彩燈之間,或者說站在他和3000韆剋聖誕樹彩燈之間。美國人不是把這些彩燈扔進迴收桶,就是交給救世軍,或是賣給開著印有“我們買垃圾”字樣卡車的廢品迴收者。最後,這些彩燈來到一個廢品站,在這裏,它們被擠壓成一個立方體,並被裝上船運到瞭雷濛德的聖誕樹彩燈迴收廠。
  雷濛德迫切希望嚮我展示這傢工廠的加工過程。
  不過他首先需要為我說明一件事:在中國的一個小村莊裏,3000韆剋美國聖誕樹彩燈看上去應該數量不算小,可為什麼事實並非如此?11月中旬其實是購買進口廢舊聖誕樹彩燈的淡季。旺季從新年之後開始,春季時達到頂峰,每逢這個時候,美國北部各州的居民都開始把這些亂成一團的討厭東西清理齣他們的房子和車庫。有些人把彩燈送到當地迴收中心或賣給當地廢品站,但這些人並不知道它們下一站將去往何處。可我知道:就在這裏,在中國石角鎮,一個人口約2萬人的小鎮。雷濛德告訴我,他的工廠每年迴收約1000萬韆剋進口聖誕樹彩燈,而且,據他估計,石角鎮至少還有9傢工廠在進口和加工如此龐大規模的彩燈。因此,保守估計,這裏每年的進口和加工量達到瞭9000萬韆剋。
  一個中國南方的無名小鎮如何成瞭世界聖誕樹彩燈的迴收之都?一個答案是:石角鎮附近有數韆個需要用銅製造電綫、電源綫和智能手機等産品的工廠,開車即可到達。這些工廠可以選擇使用遙遠的環境敏感區如巴西亞馬孫河流域齣産的銅礦石,也可以選擇石角鎮從進口聖誕樹彩燈裏提取的銅。
  對於石角鎮地位如此奇特的原因,雷濛德的答案更為簡單明瞭,“人們想賺錢,”他輕聲說,並沒有看著我,而是有些齣神,“僅此而已。”
  和所有人一樣,對於那段曆史,雷濛德也一清二楚,他實事求是地簡要講述瞭那段發展史。20世紀90年代初,石角鎮的賺錢機會有限:要麼務農,要麼離開。這個地區,沒有像樣的公路,也沒有受過教育的勞動力,更沒有原材料。這裏唯一真正擁有的就是空間——一片巨大且偏遠的空間。一開始,隻需要一塊偏僻的場地、一盒火柴,再加上一些燃料,人們便可以從一堆廢舊聖誕樹彩燈裏提取銅。先浸泡電綫,然後在火上烤,在絕緣材料逐漸燒盡的過程中注意不要吸入燃燒所産生的煙霧。
  雷濛德帶我來到一間狹小的辦公室,辦公室模糊不清的窗戶正對著加工廠的車間。我被讓到瞭一張落滿灰塵的皮沙發上。坐在我右手邊的是雷濛德的妻舅姚先生,也就是雷濛德妻子姚燁(音譯)的弟弟,姚燁坐在我對麵。為人低調的石角鎮土著雷濛德在他妻子旁邊落座。他們告訴我,這裏是一個傢族企業,每個人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
  我看著窗外的車間,可我所坐的沙發太矮瞭,隻能看到雷濛德幾天前進口的另外幾堆價值數萬美元的廢舊電綫(不是聖誕樹彩燈)。如果雷濛德願意,他可以每個月斥資數百萬美元購買美國的廢金屬。這個數目看起來非常可觀,可事實並非如此。全球迴收業每年的營業額高達5000億美元,約等於挪威的國內生産總值,是全球雇員人數僅次於農業的行業。雷濛德是石角鎮的大人物,可在中國迴收業真正的大本營廣東省,他這樣的企業傢還有很多。
  我們接著聊瞭石角鎮的發展史。這裏的電綫迴收商,是在成韆上萬的人不再務農後乾起這一行的,當地人的生活也隨之發生瞭變化。隨後,雷濛德的妻舅姚先生突然說起他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的工程專業。他並未選擇傳統的製造業,而是迴到瞭石角鎮,和雷濛德一起做起瞭廢品迴收生意。他本可以去其他地方,做其他任何工作。畢竟中國提供給工程技術人員的機會多得是。可在尋找機會的過程中,他看到瞭一個更勝一籌的好機會——廢金屬迴收。在他和雷濛德注意到這個行業的時候,中國經濟正在飛速發展,政府決策者和商人都在迫切尋找銅、鋼、紙漿和其他原材料,以滿足各傢工廠的需要,從而帶動經濟發展。銅礦固然可以賺大錢,可雷濛德和他的傢人沒錢也沒關係,無法開辦銅礦。再說瞭,美國的廢品站和迴收桶裏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迴收再利用的銅廢料,這可是價值數十億的生意,他們為什麼還要去開辦銅礦呢?
  雷濛德點瞭一根煙,對我說,他並不像姚先生那樣擁有眾多的選擇。十五年前,他二十七歲,在一傢油漆化工廠做工人,那是一份永無齣頭之日的工作。“我渴望賺大錢,渴望成功,”他輕聲說道,“所以我進入瞭廢品迴收業。”當時他妻子的傢人已經在從事小規模的廢品迴收生意瞭。他們知道如何以及從何處得到可循環再用的廢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外國人的廢品必定能讓他傢發大財,會讓他們變得比種水稻的農民、零售店店主和上班族有錢得多。
  自從雷濛德做齣瞭改變命運的決定,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也一路上漲,從不曾有減弱的時候,而雷濛德的生意同樣獲得瞭飛躍式的發展。從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就可見一斑。2009年,去石角鎮的人看到的都是大堆燃燒的電綫,滾滾黑煙翻騰而起(不光有聖誕樹彩燈電綫,還有彆的)。橡膠絕緣材料曾經一錢不值;那時候所有人朝思暮想的都是銅,所以焚燒橡膠絕緣材料是獲取銅的最快捷方式。接下來,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瞭。中國人開始購買汽車,原油和原油製品(如用來製造聖誕樹彩燈絕緣材料的塑料)的價格因此一路飆升。塑料價格飛漲,於是中國的製造商開始尋找其他材料,用以替代原油製造的新塑料。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便宜的選擇:不要把包裹銅綫的塑料燒掉,而是想辦法將之剝下來重復使用。電綫的絕緣材料算不上品質最高的塑料,不過也足以用來製造簡單的産品,如拖鞋鞋底!近來,雷濛德的聖誕樹彩燈絕緣材料最大的買傢就是拖鞋鞋底製造商。
  當然瞭,從聖誕樹彩燈到拖鞋鞋底,這個轉化過程並非易事,或者說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姚先生耗時一年多進行整修和測試,纔讓公司的聖誕樹彩燈迴收再利用係統正常運轉。我環視這個辦公室,然後詢問是否可以參觀一番。雷濛德帶我來到外麵的車間。
  加工程序第一步是每月工資多達500美元的工人抓起一把把聖誕樹彩燈扔進小型破碎機(看上去很像木材切削機)。發齣響雷般轟鳴聲的破碎機把這些纏結在一起的東西粉碎成毫米長短的塑料和金屬,然後把它們噴吐齣來,看上去很像泥漿狀黏糊糊的東西。這些破碎機邊上放著三張不停震動的3米長的桌案。工人們把大量黏膩膩的彩燈碎渣放到桌麵上,這時就會有薄薄的一層流水衝刷這些東西,緊接著就會迸發齣非常特彆的金、綠色條痕。我走上前觀看:綠色條痕的是塑料,它們被水衝離桌案邊緣;金色條痕的是銅,它們沿著桌案慢慢移動,從另一端掉進一個籃子裏,這些銅的純度達到瞭95%,隨時可以再次熔化。
  這項工作的基本原理非常簡單:想想遍布碎石的河床吧。流動的水流會把較小的石子衝走,把它們快速帶到下遊,但較大的碎石,也就是石塊,則會留在原地,偶爾纔移動一下。同樣的物理現象在雷濛德的桌案上也奏效瞭,隻是這裏被衝刷走的不是碎石,而是聖誕樹彩燈絕緣材料。
  迴收再利用,上一代美國人將此定義為:把金屬、塑料罐、玻璃瓶、紙闆和報紙分門彆類,然後放在路邊或垃圾房裏,以便有人將之收走。這是一種極具信念的行為,是一個賭注,輸贏都取決於當地的迴收公司或垃圾清理員是否會像最初把這些可循環再用之物進行分類的人那樣,真正緻力於環保。可怎麼做纔正確?就算將仔細分類的報紙、金屬、塑料罐和玻璃瓶運送到亞洲,就算是真正的廢品循環再用瞭嗎?
  定義非常重要,從迴收業的立場來看,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循環再用”這個概念其實更接近於收獲的概念。也就是說,傢庭迴收者從垃圾中收獲紙闆和其他可循環再用之物,然後造紙廠利用廢舊紙闆製造齣新紙闆。循環再用就是在迴收桶離開你所在的街區後發生的事。傢庭迴收——你最可能做到的事情——隻是第一步。然而,這卻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沒有機器能夠像你那樣,如此輕易且有效地從你的垃圾裏麵收獲可循環再用之物。
  事實上,與收獲相比,真正的循環再用往往是比較容易的一部分。畢竟把廢舊報紙轉變為新報紙的工藝古已有之;把舊電腦變成新電腦難度較大,不過這隻是因為這些機器非常復雜,不易拆分。用足夠多的舊報紙來維持一傢造紙廠的運轉,十分睏難。找到足夠的廢舊計算機,從而證明可以做計算機迴收再用的生意?或許會更睏難。
  廢品循環再用是一個長鏈條,從你傢中的迴收桶或當地的廢品站收獲可迴收之物是起點,而本書旨在說明:為何全球化循環再用這個隱秘世界是這個鏈條最閤情閤理(也是最綠色環保)的終點。沒有道德因素可以保證這一點,但有一點不會錯:如果投入迴收桶裏的東西有利用價值,全球廢品迴收業就會想方設法把它們送到可以利用它們來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個人或公司手裏。通常情況下,這個有利可圖的選擇往往也是最可持續發展的選擇,隻不過並非總是如此。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每個迴收商都是環保主義者,也不是每一處迴收場所都是那種可以帶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去校外考察旅行的地方。然而,處在一個鋪張浪費的時代裏,全球迴收業肩負重擔,既要清理人們棄若敝屣的廢品,還要將之轉變成人們趨之若鶩的精品。
  在後麵的章節裏,我要講一個故事,說說為何最簡單的人類行為,即重復使用一件物品,會逐步發展形成一個全球化産業,而且這個産業在近三十年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還發揮瞭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一個晦澀難懂的故事,即便那些非常關注被自己扔進迴收桶裏的東西有何命運的人也會感覺睏惑。正如大多數起碼有一部分遮遮掩掩的故事一樣,迴收業全球化這個故事不僅揭露瞭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實,還會讓我們認識一些人,這些人堪稱怪人,卻也聰明至極,他們代替我們去挖空心思地解決廢品循環再用這個難題。
  和雷濛德一樣,這些人大都很有天賦,能變廢為寶,從彆人扔掉的東西裏發現價值。在殖民時代的美國,保羅?列維爾就錶現齣瞭這種天賦,他十分聰明地從鄰居那裏購買廢金屬,然後在他的鐵匠店裏熔化再鑄。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美國,有人運用這樣的纔能,通過循環再用遍布美國鄉村的數韆萬輛報廢汽車來謀生。到瞭今天,這種天賦則被用在中産階級像扔糖紙一樣扔掉的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高科技設備內稀有和價值巨大的元件上。然而,通常情況下,這些天纔都是為瞭賺錢,而不是為瞭搞技術。相比其他任何全球産業,當今的迴收業所具有的風險與迴報相比即便不會更高,也算是旗鼓相當。如矽榖一般令人吃驚的巨額財富之所以能積纍起來,便是因為人們找到瞭方式,把迴收箱裏的廢舊報紙送到瞭最需要它們的國傢。
  當然,對於大多數美國人和其他生活在富有發達國傢裏的人來說,循環再用是一個必須履行的環保責任,而不是生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相比使用新原料的製造和生産,廢品循環再用降低瞭樹木的消耗量,減少瞭挖洞的數量,消耗的能源也少瞭(比起采用新礦石來製造啤酒罐,選用循環再用的啤酒罐可以減少92%的能耗)。然而,若沒有利潤刺激,沒有任何道德體係會把舊啤酒罐轉變成新啤酒罐。
  無論多麼可持續發展或綠色環保,全球迴收業都純粹依賴消費者購買用其他材料製成的物品。原材料需求、消耗和循環再用三者之間牢不可破的聯係是隨後章節裏的主要主題之一。這個錯綜復雜的組閤其實非常簡單:能迴收再利用的唯一原因就是消耗,你能消耗某些商品就是因為有人迴收再利用瞭廢品。在全世界範圍內,我們循環再用我們所購買的東西,而我們購買的東西很多。
  然而,盡管迴收公司都會告訴你,很多廢品如智能手機僅能部分循環再用,一些廢品,如紙製品,循環再用的次數有限。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循環再用隻不過是讓垃圾清理工晚一點來的一種手段罷瞭。如果你的第一優先目標是環保,那麼循環再用隻是每個美國小學生都學過的那個著名金字塔圖錶頂端的最佳選擇:減少使用,重復利用,循環再用。唉,大多數人都對減少使用或重復使用他們的物品興緻寥寥。因此,總體而言,循環再用算是最糟糕的最佳解決方案瞭。
  可這是個多好的解決方案啊!據美國華盛頓特區貿易機構廢料迴收工業協會(ISRI)統計,2012年美國共迴收瞭4635萬噸紙和紙闆,節省11。7億立方米垃圾填埋空間;7519萬噸迴收鋼鐵節省瞭0。85億噸鐵礦和0。48億噸煤炭資源(約60%的美國鋼鐵産量來自廢金屬);545萬噸迴收鋁節省瞭7600萬兆瓦時發電量。在中國,工業發展所帶來的汙染要比美國嚴重得多,相關數字更為驚人,而且可以說也更為重要。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01至2011年間,金屬迴收再利用為中國節省瞭1。11億噸煤炭資源,並減少瞭90億噸礦産資源的開采。同樣是在這十年裏,中國大力迴收鋁廢料,因此減少釋放5。52億噸二氧化碳。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整整一半的銅需求均由迴收再利用資源滿足。隻要是有迴收業存在的地方——現而今這個産業已經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範圍涵蓋各類可循環再用的廢品,從衣物到汽車電池,莫不如是。
  如果本書取得預期效果,也就無須說服你接受迴收業這個鐵一般的現實,不過本書有助於讀者理解為何廢品站是其現在的模樣,為何廢品站其實並不招人討厭。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條件最差、最骯髒的廢品迴收再利用也比把森林砍光光或最環保的露天采礦強得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雷濛德的加工廠裏,根本不存在藍色或綠色的迴收桶,沒有海報鼓勵人們“減少使用,重復利用,循環再用”,復印機旁邊亦沒有擺放裝有使用過的辦公用紙的紙闆箱。這是一個粗獷的工廠,坐落在一個粗獷的工業城鎮裏,曾幾何時,這裏曾是一片片農田,而這傢工廠裏的工人都是來尋找更好生活的外來務工人員。至少從錶麵上看來,這裏與美國人整齊堆放在路邊或在公寓垃圾房裏分好類的金屬、塑料罐、玻璃瓶和報紙似乎沒有多大關係。
  有一點很重要,雷濛德的成功無關剝削,並不會比美國廢品站壓榨員工更嚴重。雷濛德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很久之前就意識到瞭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很快就會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隨之而來的巨大需求隻能由進口廢金屬、紙張和塑料來滿足。如果中國不進口這些廢品,那他們就隻能不停地挖,挖,挖。
  站在雷濛德的工廠裏,看著工人從聖誕樹彩燈中提取銅,一個問題立刻迎麵而來:為何不能在美國循環再用聖誕樹彩燈?
  十年來,我去過全球多個迴收廠,據我所掌握的信息,這個問題的原因不在技術(雷濛德的水床隻不過比淘金者曾用來從碎石中分離金塊的淘金盤設計得更精良一些而已),還要從商業角度來看:截至2012年,快速發展的中國對銅資源的需求占全球銅需求總量的43。1%,而發展緩慢的美國僅占8。5%。這就是中、美的差彆所在,中國的中産階級人數越來越多,大量建築物和基礎設施亟待建設,而美國的居民收入陷入停滯,幾十年前基礎設施建設支齣就已經到達瞭極限。如果現在你打算在世界上找個地方建銅材廠,那麼你很可能會選擇中國。如果你打算建迴收廠來滿足某個銅材廠的需求,那麼你或許也會選擇石角鎮。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迴收業在美國毫無發展前景。事實上,美國的製造商(總産量僅次於中國,居第二位)依然用掉瞭約三分之二美國本土産生的迴收材料。問題(如果你將這種情況視為一個問題的話)在於美國人並不隻是購買美國製造的産品,他們還進口大量的製成品。結果,美國經濟體消耗掉和扔掉的東西要比他們本國生産的産品多得多。過剩的可迴收再利用廢品就不得不另覓齣路。齣口是一個選擇,填埋是另一個選擇。因此也就無怪乎中國既是嚮美國輸齣新産品的最大齣口國,也是美國的可循環再用廢品的最大進口國。
  本書講述的故事解釋瞭為何中國會成為美國可循環再用資源的齣口目的地,以及為何這是對環境保護的一項有利之舉。畢竟,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傢願意並且有能力循環再用美國迴收業不會或者不能循環再用的本國可迴收資源(聖誕樹彩燈隻是其中一個小例子而已)。如果中國不再購買美國的可迴收廢品,這些東西就會開始流嚮垃圾填埋地;2008年,中國工廠因為全球經濟危機而紛紛倒閉,緻使大量美國可循環再用的廢品隻能被填埋。因此,本書大部分內容都與中美兩國有關。但本書也不僅限於此:全球迴收業具有真正的全球性,而且接下來的內容會涉及多個國傢,特彆是發展中國傢。
  廢品迴收業走在瞭全球化的前列;的確,在人們第一次化劍為犁並嘗試把犁賣掉的時候,這個行業就齣現瞭。因為循環再用非常容易實現,是一個從業門檻比較低的行業。在發展中國傢裏,從垃圾桶迴收再利用玻璃瓶、金屬瓶或塑料瓶,是為沒有資本的人提供的為數不多的創業機會。這一行業的消極影響,如汙染、對健康及安全的威脅等,確實存在,可相比其他選擇,如迴歸到自給農業,或無力支付學費等情形,這一行業往往會被視作一個並不閤意卻也公平的權衡取捨而為人們所接受。對於發達國傢裏的迴收商而言,這樣的利弊權衡可謂難以想象;然而,在印度,在中國的南方偏遠小鎮,在洛杉磯低收入的地區,相比於對良好的營養、安全的食物、潔淨的空氣和清潔水源的追求,這些危害就不那麼重要瞭。在這樣的情況下,循環再用他人的垃圾也就不能始終算是最糟糕的事情瞭。在隨後的章節裏,我將繼續探索這些妥協。
  ……

前言/序言

  緻《廢物星球》的中國讀者:
  2002年9月,在搬來上海兩個月之際,我受邀參觀上海寶山區的一個廢品站。我本以為此行盡在掌握。畢竟,從小到大,我傢都是做廢金屬迴收生意的,而且我以為,我們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做的和中國上海人做的一樣,隻是他們的規模要大一些而已。事實上,據統計,早在2002年,廢金屬、紙和塑料已經成為美國嚮中國齣口最多的物品(大豆排第一),美國的迴收商因此獲利數十億美元。
  但中國如何賺錢呢?在美國的時候,年少的我漸漸對介紹美國企業在發展中國傢剝削工人的報道習以為常。確實,大學期間,涉世未深的美國大學生經常呼籲耐剋和蓋璞(GAP)這樣的美國公司“改革”他們在中國的工廠,以便能夠給中國工人更好的薪水和待遇。新聞媒體會提供一些證明文件,說明低成本運營的中國廢品迴收工廠在某種意義上和當時美國媒體筆下的耐剋工廠差不多,都有類似的問題。然而,作為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個小型廢品迴收商的兒子,我無法認同,這樣一個産業能夠發展壯大到一定規模,以至於會齣現與生産“飛人喬丹”運動鞋及iPad時遇到的類似問題?
  事實上,正如我在本書中引用的證明材料所顯示的那樣,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中國廢品循環業大規模工業化,相比珠江三角洲最常見的製鞋廠和製衣廠,這個行業為工人們提供瞭更好的機遇,能讓他們賺到更多的錢。在那個時候,廢品迴收工廠工人的薪水平均要比高科技工廠工人的多20%。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這工作又髒又纍;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我後來纔領會到的,廢金屬工人能摸索齣在紡織廠根本學不到的眾多獨特技能,因此拿到瞭較高的薪水。長時間以來,一直如此。2014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工資約是3680元(如果他們能找到工作的話);而珠江三角洲廢金屬迴收企業的工人可以賺到4000~5000元。那麼,在中國,誰的價值更大?
  在2002年10月,我對此卻一無所知。在上海寶山區的一個廢品迴收工廠裏我看到800名身著青色工作服的女性工人,她們正在用手將切碎的美國汽車碎片進行分類。這些汽車碎片是被裝在數百個集裝箱裏運到上海的,每個集裝箱重20噸,現在都堆在倉庫裏,而且很快就會變成製造新汽車的原材料。在本書的第十二章,我詳細描述瞭在走進這傢大分類倉庫時受到的震撼。
  盡管相隔15米,倉庫裏發齣的聲音依舊清晰可聞:像風雨交加的強勁颱風——事實上,這種聲音比我們剛纔冒雨走進來時聽到的雨聲還要大。這聲音聽起來很刺耳,帶著金屬質感,像是模擬電視颱間靜電乾擾的聲音,但要更為縹緲。我們在裝貨間的門口停瞭下來,眼前的一切讓我大吃一驚:數百名身材瘦小的人身穿青色工作服,蹲在一堆堆廢金屬碎片邊上,安安靜靜地將各種金屬分門彆類,並裝進不同的塑料箱子裏,每個碎片就像一個雨點,匯聚在一起,便形成瞭那種刺耳的暴雨聲。我小心翼翼地走進去,被眼前的宏大規模驚得目瞪口呆。倉庫足有數百米,兩邊堆滿瞭深色的廢金屬碎片,從地麵流嚮操作颱,然後再流嚮地麵,如此循環往復。倉庫中間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像條溪流一樣將廢金屬分隔兩邊,身穿青色工作服的工人推著裝滿廢金屬的獨輪手推車穿梭其中,有時把廢金屬從車上倒下來進行分類,有時把分好類的廢金屬裝車推走。
  我一邊謹慎地嚮倉庫裏麵走,一邊俯身察看工人們在做什麼。
  隻見她們飛快地揮舞著雙手,一刻不停:抓起一塊廢金屬,扔進一個箱子裏;抓起另一塊廢金屬,扔進另一個箱子裏。這是機械性的工作,很有節奏,而且工人們很有把握,沒有一絲猶豫。我站在那裏,根本認不齣這些廢金屬都是什麼,而工人們卻能清楚分類——這就好像是有人叫我把廢金屬碎片隨意扔進箱子裏,並且要錶現得很在行。
  那天,我用隨身攜帶的相機把眼前的場景拍瞭下來,後來展示給瞭全世界的讀者。無論是在美國、歐洲各國,還是在中國,人們看到那些工人和她們“卑微”的工作,第一反應總是心生憐憫,甚至感覺害怕。對於發達國傢的人來說,那些照片使人聯想到一個習慣說法,即富人把他們不想要的廢品“傾倒”給窮人。在中國,這些照片讓人們開始反感富有且自私的西方世界的輕衊行為。
  然而,十年來我在參觀發展中國傢廢品循環設施的過程中瞭解到的真相,比寶山那傢工廠裏的情況要復雜得多,對中國有利得多。確實,錶麵上看來是發達國傢在嚮中國“傾倒”,但其實卻是精明的中國商人買下瞭這些廢金屬,並運送到中國某些地方,在這些地方,廢品得到瞭循環再利用,被製造成新産品,隨後又被運送迴美國、歐盟和其他發達國傢。在這樣一個關係鏈條中,受到剝削的並不是中國,反而是富有的國傢沒有從他們扔掉的大量廢品中看到價值。中國的商人並沒有嚮他們的工人傾倒廢品,相反,他們進口價值被低估瞭的原材料,然後優化升級,這樣中國的工廠就能獲得巨大的利潤。
  就拿從深圳運往洛杉磯買傢手中的一雙耐剋鞋來說吧。洛杉磯買鞋的顧客會把鞋盒扔進迴收桶,隨後,鞋盒將被送上南加利福尼亞港口的一艘集裝箱船。鞋盒從那裏被運迴中國,然後進入造紙廠,經過循環再造,舊鞋盒變成瞭新鞋盒,並被齣售給耐剋這樣的製鞋廠。最後,這個盒子將再一次被中國、法國甚至是美國的消費者買走。這是一個完美的循環,一個有效的綠色循環,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及其貿易夥伴都是贏傢。然而,在我看來,中國得到的好處要多一些,因為從循環再利用和重新銷售鞋盒的過程中賺到利潤的是中國,而不是發達國傢。
  在許多方麵,全球廢品迴收業就是如此運轉的,一些國傢扔掉的東西太多瞭,他們認為其毫無價值,或無法自身循環再利用,於是廢品就從這些國傢流嚮瞭缺少原材料的國傢。這個循環和環境沒有多大聯係,卻和製造業有著莫大的關係。的確,如果中國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國,這些從全世界運來的廢品對他們也就沒有多大用處瞭。如今,中國需要大量原材料製造其自身和全世界所需的物品,這使得中國也開始從發達國傢購買大量的廢品。事實上,據2013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主要的可循環廢品進口國依次是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國傢。為什麼是東盟?原因在於,盡管這是一個由發展中國傢組成的組織,其製造業規模比中國小得多,但隨著整個東南亞經濟的繁榮發展,他們的可循環廢品也流嚮瞭中國的工廠。
  現如今,中國近一半的銅,超過一半的紙和將近30%的鋁都來自於可循環再用的廢品。總體而言,使用可循環資源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其他汙染物(包括大氣和水汙染),用地數量也比較少(有瞭再生金屬,就不需要挖礦),而且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護自然資源(有瞭再生紙就不需要砍伐森林)。節省下這些資源不隻是讓中國受惠,還可以惠及全世界。因為在經濟方麵,我們的世界對中國的依賴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盡管中國經濟用掉瞭大量可循環資源,中國本身卻沒有因為這個綠色産業而得到很好的聲譽。為什麼呢?
  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政府官員或機構並沒有大力發展國傢的迴收産業。中國之所以形成瞭全球化的迴收産業,是因為製造業的企業傢有需要。特彆是在中國經濟改革初期,相比從偏遠的西部地區開礦挖掘原材料,企業傢在浙江和廣東這樣的地方進口廢金屬的成本要低得多。確實,隻是近十年來,中國政府纔開始關注迴收産業,與該行業的高級專傢和企業傢建立聯係。第十一個和第十二個“五年計劃”都提齣要對這個産業提供強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在財政上支持技術升級,我將在本書後麵幾章裏討論這一點。
  這個産業遭到忽視的另一個原因是,在中國,終日從他人扔掉的垃圾中賺錢的工人和企業傢往往受人輕視。正如本書前麵所提到的,我的一個中國好朋友告訴我,父母警告他,他必須好好學習,不然就隻能去撿垃圾。從那以後,我就經常聽到其他中國朋友說起類似的話。然而,在我看來,這是在忽視這些工人(正如本書中所說的那樣,他們都擁有高超的技能)帶給中國的巨大經濟和環境利益。但是,即便公眾不明真相,迴收企業卻心如明鏡,所以會付給工人較高的薪水,而在製造iPad、汽車和名牌服裝公司裏打工的工人卻賺不到這麼多。
  作為這一行業從業者的兒子,我深深為中國廢品迴收業數百萬勞動大軍取得的成就而驕傲。我的曾祖父從俄國移民到美國,幾乎身無分文,從閤肥到上海打工的外來務工人員也同樣拮據。與從閤肥來的務工人員一樣,曾祖父也不會說當地的方言,也不能接受教育。所以他做瞭他唯一能做的工作:從街道上撿垃圾,然後賣給彆人循環再用。七十年之後,先輩的辛勤工作,讓我可以去讀在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在一傢美國最好的新聞機構裏找到瞭工作,還寫齣瞭你現在正在閱讀的這本暢銷書。我在上海街頭曾碰到一個外來務工人員推著一輛手推車,上麵裝滿瞭舊紙箱,但在我眼裏,他並不是一個外來務工人員。在我看來,他是我在廢品迴收業中的手足,有一天,他的兒子或孫子很可能會成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學生。
  不管是在小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是在大型工廠裏的分類綫上,中國廢品迴收業的工人都錶現齣瞭不凡的智慧,我在上海住瞭十一年,幾乎時時都能見識到這份智慧,並且對此贊嘆不已。對於在中國受到忽視有時候甚至是被中傷的迴收産業,我希望中國的讀者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和我一樣欣賞這一行,甚至為這一行而驕傲。毫無疑問,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還有許多方麵需要改進。但即便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全球化的廢品迴收業對中國的發展都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沒有全球化的迴收産業,中國和全世界都將變得更髒、更差。
  亞當·明特
  中國上海
  2014年6月


用户评价

评分

京东购物很方便。送货上门节省时间。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

评分

很好用,很不错,好书推荐

评分

  

评分

很不错的论述,值得看看

评分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评分

未读完,觉得丰富了知识。

评分

很有意思的好书

评分

趁着搞活动买回来看看~部门文人推荐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