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從靈開始做父母》不是教你成為完美的父母,而是喚醒你屬靈父母的角色,和你一起探索如何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與神同工。
身為父母,我們總想給孩子好的。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本書的理念是,養育孩子仿佛栽培葡萄,枝子連於葡萄樹,在適宜的環境中與生命的源頭相連,開花結果就是自然的事。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麵的,我也常在他裏麵,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瞭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選自《約翰福音》第15章第5節)
內容簡介
作者米歇爾·安東尼在本書中分享瞭“講故事”、“服侍”、“走齣舒適區”、“責任”、“身份定位”、“信仰群體”、“路綫修正”、“愛和尊重”、“認識”和“做榜樣”這十種“環境”。透過這十種環境,米歇爾完全敞開地分享瞭自己在養育兒女過程中的失敗和掙紮。她並沒有告訴父母如何處理某一具體情形,而是邀請父母一起探索用聖經真理和原則智慧地教養孩子,鼓勵父母去探索各種情形中可以應用的聖經原則。
《從靈開始做父母》不僅是寫給父母的,也是寫給祖父母、教會牧者和兒童事工帶領人的。書中提到的環境為聖靈在孩子心中做工創造瞭機會。任何一位有能力營造孩童成長環境、希望孩子的生命能夠影響後代的人,都應該花時間讀讀這本書。
作者簡介
米歇爾·安東尼(MichelleAnthony)博士,曾是美國拜歐拉大學的教授,之後她擔任美國科斯塔梅薩(CostaMesa)磐石灣教會傢庭事工帶領人之職。目前,他是美國庫剋傳播齣版集團(DavidCCook)傢庭事工的架構師。
安東尼博士著有很多基督教育類、傢庭類和青少年類的書籍。她和政府邁剋爾育有兩個孩子,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居住。
精彩書評
★中國大多數的基督徒是第一代信徒,普遍缺乏教養孩童的榜樣,不知道如何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成為父親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滿喜悅,卻也深感教養孩子責任重大。我讀瞭不少親子教育的書,《從靈開始做父母》對我的幫助和啓發大,顛覆瞭我不少固有的觀念。我意識到,若要培養敬虔的兒女,我需要成為一個敬虔的父親、一個好的榜樣。我與天父的關係將直接影響著孩子,因為我不能將自己所沒有的傳遞給孩子。更重要的是,我和太太需要營造適閤的環境,讓聖靈引導孩子的成長。
——劉挺 ★作者的一個觀點深深吸引瞭我:如果想要改變行為,生命必須先發生改變。行為隻是生命狀況的自然流露而已。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必須遵循這個原則。作為傳道人,我講道時教導弟兄姐妹“行為要想得到改變,需要靠著上帝”,但在傢中做父親時,我卻忽略瞭這個至關重要的原則,時常失去教育孩子的信心。這本書帶領我們重新迴到《聖經》,迴到神的法則。這是一本祝福傢庭、教會乃至未來社會的好書。
——摩西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雖然能控製住孩子的行為,卻很難影響和改變孩子的心。眾多教育方法中,到底哪種纔適閤我和我的孩子呢?直到我看到《從靈開始做父母》這本書,我突然明白:作為一個基督徒,我應當以永生為目標,從屬靈角度來教養孩童。
——李娟 ★《從靈開始做父母》一書,是我讀到的育兒書中一本幫助我重新將眼目定睛於神的書。以前我隻是禱告神幫我解決問題,並沒有把育兒的主權交給他。我忘記瞭我的孩子不僅僅是我的孩子,他也是神的孩子,神必負責到底。這對我來說真是個太好的消息瞭,因為我已經快撐不住瞭。但現在我明白,神是葡萄樹,我是枝子,我無法用自己的努力使枝子上結齣果實,我所要做的就是連接在葡萄樹上,讓枝子盡可能多地從葡萄樹那裏汲取養分,讓神親自來做建造的工作。
——小婷 ★今天,市麵上有很多關於孩子教育的書,各樣的方法技巧和美好的目標令父母眼花繚亂,特彆是基督徒父母,他們自知身負重任和使命卻不知該如何著手。我接觸過教會內很多關於孩子教育的培訓教材,但《從靈開始做父母》對我的影響和留給我的印象都是深的。從靈開始做父母不是完美教育,更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從屬靈的角度來養育孩童,把孩子帶到永生神麵前!
——錢靜 目錄
第一章走在神聖的路上/1
超越行為管理
第二章何為磐石/21
有改變大能的信心
第三章花園與白馬/41
“講故事”環境
第四章君尊血統/63
“身份定位”環境
第五章朋友之助/85
“信仰群體”環境
第六章需要做何事/105
“服侍”環境
第七章信靠之心/125
“走齣舒適區”環境
第八章神托付的國度/147
“責任”環境
第九章管教即醫治/165
“路綫修正”環境
第十章低身俯就,平等交流/189
“愛和尊重”環境
第十一章真實的關係/209
“認識”環境
第十二章言行一緻/227
“做榜樣”環境
“啊哈!”筆記頁/245
尾聲_329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走在神聖的路上
超越行為管理
初為人母時,我特彆想教養好自己的孩子。坦白講,我其實想做到盡善盡美。我討厭失敗,在這方麵當然更不想失敗。我希望人們看到我的兒女時就贊嘆,心裏說:“哇,這位母親真是太棒瞭!”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我想取悅每個人,結果卻讓自己感到難堪重負,直至精疲力盡。
我的母親和婆婆都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全職母親。她們像魔法保姆瑪麗·波平斯(MaryPoppins)1一樣,幾乎在所有方麵都是那麼完美。能媲美那樣的成就呢?我希望她們認為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遊刃有餘。不僅如此,甚至在參加教會活動時,我也希望同桌的女士們都覺得我已將一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就看不齣我的心虛瞭。我甚至開始在意並不認識的商場售貨員對我這個傢長的看法。
當然,我這樣錶現一是源於我的驕傲,二是源於我在教養孩子上不想成為犯錯誤或做得不好的傢長,甚至成為不稱職的母親。我愛我的孩子,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們。
我的一位好友一次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她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每月存點錢,好讓他們將來有錢去做心理谘詢(因為她斷定自己會導緻孩子們齣現某種心理障礙)。盡管我們可能會笑話她的思維方式,但我們大概也能體會到那位朋友的感受。她的那句話道齣瞭作為傢長,無論好壞,對兒女們的一生所産生的影響是何等重要。
在本書中,我們將探討何為尋求神,讓他來做我們首要觀眾的意義——用我們對子女的教養來單單取悅神,單單從他那裏尋求如此行的力量和能力。從“靈”開始的教養不是完美的教養,而是以永生為目標,從屬靈角度來教養孩童。采取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等於在宣告:“在教養神賜給我的孩子時,首先要尊榮神,其次要創造最好的環境,將孩子引導至屬神的道路。”將子女引至屬神的道路是什麼意思呢?唯有神是神聖的。
他的神性就是他聖潔的本質,最終改變瞭我們每一個人。耶穌和他在十字架上的工作使我在神麵前成為聖潔。哇!多麼奇妙啊!這是藉著神的恩典而實現的,當然也通過我的信心,然而具體怎樣發生,則是一個奧秘。
作為屬靈的父母,我們要瞭解兒女的特點和個性,他們是上帝專門托付給我們的,每一個都很獨特。所以我不僅需要學習如何倚靠神(因為《聖經》明確指齣唯有神能改變人心),而且還要瞭解我們的孩子是何等奇妙可畏地被造,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走上神為他們每個人特彆設計的道路。一種“教養風格”不能適用於我所有的孩子,所以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調整我的教養方式(當然,同時要維持我的權柄和價值觀)。
初識教養危機
記得女兒隻有四歲時我就遭遇瞭一次教養危機。神通過這次危機給我上瞭影響深遠的一課。神讓我瞭解到女兒性情中的
一些獨特方麵;同時光照我,使我看到自己在塑造女兒的心歸嚮神時是多麼需要神的幫助。
當時,女兒在自己房間裏玩兒,我告訴她把東西收拾好就吃午飯。她從房間裏齣來,一副公然叫闆的樣子,開始跟我頂嘴。很快我們就陷入瞭一場意誌大戰。無論我叫她做什麼,她都不去做,還用言語極力抵抗。這就是那些衝突時刻的一幕。每當這種時候,我都覺得自己需要贏,但卻不知如何纔能做到。於是,我對她說:“你馬上迴自己的房間去待會兒,因為你不聽我的話。”
而她擺齣一副不屈不撓的姿態,用她的身體語言告訴我:就是不去,看你拿我怎麼辦?我毫不含糊地重復一遍:“你現在就迴自己的房間去。你
要聽媽媽的話。”
她看著我說:“不!我用不著聽你的,因為你隻是第三權柄。”她接著說,神是第一,然後是爸爸,接著纔是我。打那
時起我就知道,這孩子今後一定會讓我們大傷腦筋。她有主意、脾氣擰、精力足而且口齒伶俐。於是,就像任何處於這種情況下的理智女人都會做的那樣,我給我傢的“第二權柄”打瞭電話。
我在電話這頭啜泣著,嚮正在上班的丈夫狀告他那個四歲的女兒是如何讓我難受的。他耐心地聽著,溫柔地對我說:“親愛的,她纔四歲,而你是個成年人。”
最後,女兒終於哭著鬧著迴到她的房間,我也提高嗓門大叫著。我覺得自己是個完全失敗的媽媽,一個四歲的孩子就讓我亂瞭陣腳,錶現得像個孩子一樣。我決定必須和“第一權柄”好好談談瞭。我為此禱告,我告訴神,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傢長,沒有為教養子女而做好準備;而且我不知道,如果再發生同樣的事,我的做法是否會不同,因為我知道這種情況一定還會發生。
教養,原來如此!
既然神的話語已明確指齣唯有神纔是神聖的,唯有神纔能改變人心,我知道我需要神的幫助纔能改變教養孩子的方式,我知道,要想獲得成功,在教養過程中必須牢記神的目標。從7
第一章走在神聖的路上
超越行為管理
那天起,我隻要單單討神的喜悅,其餘的都不重要瞭。這是在我渴望成為屬靈父母的過程中堅持的第一個真理。這個真理給我的啓示在於:我的任務不是隻需管好孩子的行為,而且也不能指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他們創造齣屬靈生命。這是一個讓我真正恍然大悟的“啊哈!”1時刻。《聖經》沒有任何地方要求我把時間花在管理孩子的行為舉止上,也沒有任何一處警告我說,如果我不“控製”孩子的行為,就會産生可怕的後果。
然而,我卻常常扮演“控製行為”的角色,有時甚至將“控製行為”本身當成教養的目標。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隨時隨地都乖巧聽話呢?很多年來,我一直幼稚地以為基督徒父母們隻需生下孩子,在基督徒傢庭中把他們撫養長大,並盡力當好父母就夠瞭。我們告訴孩子基督的事情,給他們講神的話語,把他們放在信徒群體中,最終……他們不就會選擇跟隨神嗎?
點燃使人改變的信心
那一天,就我身為屬靈父母的角色來說,具有決定意義。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應對我倔強女兒的準備,更沒有能力把信仰傳給我的任何一個孩子。我一直都在教導他們聖經故事,周日早晨帶他們去教會。我自信可以教導他們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可以盡量讓他們遠離這個世界的危險;我甚至可以有意識地讓他們認識敬虔的人,接觸慈善事業。但如果我的職責不是在這些方麵控製孩子的行為,那究竟是什麼呢?我意識到我的目標遠遠比我想象的宏偉而迫切。我的目標是傳承一個充滿生命力且有改變大能的信心,在這樣的信心裏:
●我的兒女會認齣和聽到神的聲音,從其他聲音中將其分辨齣來;
●在聽到神的聲音時,他們會渴望順服他;
●他們會靠著聖靈的能力而不是自己的力量順服他。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縈繞在我心底,揮之不去:我應當如何調整我的教養方式,讓這些至關重要的東西在我兒女心中點燃那鮮活的、帶來屬靈改變的信心呢?
我渴望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去探討這些事情,受啓發並得到裝備。本書便是這種渴望的産物。在書中,你會讀到我的一些親身經曆,瞭解我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神的話語和聖靈如何指導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會問這樣的問題:“最終,我們如何纔能自信地說,我已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最為重要的事情上瞭?在這個不斷變化、充滿壓力的世界裏,‘最重要的事情’究竟是指什麼?”
無論我們的傢庭模式如何,是單親傢庭、重組傢庭,還是傳統傢庭,在我們和孩子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屬靈健康。事實上,學者喬治·巴拿(GeorgeBarna)曾說過,一個人的道德和屬靈狀況決定瞭其人生經曆的各個層麵。1想一想:你所信的和內心所嚮的目標,決定瞭在永恒中你整個生命的結局。我再重申一下:你所信的和內心所嚮的目標,就決定瞭在永恒中你整個生命的結局。最緊要的是永生!
耶穌說,作為神的子民,我們的目標是用全部的生命來愛他,並以我們能夠想到的所有方式去愛他人(參路10:27)。而且,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是教導孩子去認識那當受敬畏的神,教導他們怎樣和神建立關係,以及怎樣過為神而活且活在神裏麵的生活。這些就是我們在本書中要達到的目標。
置身於世,卻不屬世
作為一名年輕媽媽,我曾竭盡所能地保護孩子不受這個世界的影響,不讓他們去追求或渴望這個世界的事物。這可能包括我不想讓他們看某部電影,或者我不希望他們說髒話。隨著他們漸漸長大,我就要重點確保他們不吸毒或沒有婚前性行為。那時,因為懼怕,我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防止他們沾染我認為有害或有罪的事情上(從根本上講,我就是在盡我所能地控製他們的行為)。
很多父母在認識到世界的邪惡後,就會毅然決然地讓他們的孩子徹底脫離這個世界。他們會說:“我要緊緊抱著我的孩子,保護他們,不讓他們沾染那些敗壞的道德。這樣,世界就不會對他們造成負麵影響。”所以,他們對孩子嚴加管教,以期保護孩子免受威脅。
但也有些父母會說:“管他呢,反正孩子們遲早要經曆世事磨煉。”於是,這些父母就簡單地把孩子推到社會上,就像把他們扔進遊泳池的深水區一樣,還說:“早晚他
……
前言/序言
我在國內各處演講時,遇到父母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地做事情。就好像做一件事隻能有一種正確方法,而每個人都得遵循這種正確方法。這似乎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和教育係統強調的觀念,即凡事都要找到一個標準答案,並要終其一生地遵循。這使得我們在思考問題時更容易傾嚮於律法主義和生搬硬套。我們都想成為好父母,但這種願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我們對失敗的害怕,對結果的重視和對完美的渴求,而不是真的想去做最有益於孩子的事情。我在中國居住的這幾年,有幸參加過各種公共場閤中對不同育兒理論的討論、辯論甚至是爭論。當我們的孩子還很小的
時候,在美國我就聽到過很多類似的觀點和聲音。這些關於方法上的哲學爭論,往往陷入彼此的論斷,導緻人們隻跟那些想法相近的人來往。我所聽過、見過的辯論涉及諸多方麵,比如哺乳方麵是傢長主導,還是按需喂養;訓練方麵是讓孩子獨自睡覺,還是和父母睡在一起;母親應該做全職媽媽,還是兼職媽媽;教育方麵是選擇在傢教育、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還是教會學校,等等。我越來越不安地聽到並感受到,多年前齣現在美國的優越感心態,僵硬的非黑即白思維方式,生搬硬套的實踐標準和律法主義等,在國內已經開始盛行。基督徒圈子裏許多受歡迎的育兒書籍也比較傾嚮於指令性和公式化,迎閤瞭人們追求“標準答案”的欲求。這些方法給人錯誤的安全感,讓人誤以為育兒過程都是可預料的(即做瞭A,就會得到結果B),而父母們則因此覺得如果他們嚴格執行瞭這套指令,他們的孩子就會變得聖潔完美。因此,如果孩子外在錶現優秀,傢長內心就容易以為這是自己做法正確的功勞,而充滿優越感和驕傲;如果孩子發生各種狀況,傢長內心就容易以為這是自己做得不好,而充滿羞愧感和自卑。
當一位我信任的好友嚮我推薦《從靈開始做父母》(SpiritualParenting)這本書的時候,我擔心這將又會是另一本充滿瞭各種指令公式的育兒書。而令我驚喜的是,我發現米歇爾·安東尼(MichelleAnthony)不但毫無保留地敞開自己,分享瞭她所遭遇的掙紮和失敗,還邀請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應用聖經真理、原則有智慧地來教養我們的孩子。她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具體處理某種情形,而是鼓勵我們去探索其中可以應用的聖經原則,幫助我們認識到哪些是神負責的範圍,哪些是我們父母該負責的範圍。
在這本書中,信心從一開始就占據瞭中心的位置,嚮讀者傳遞著一個強烈的信號,即上帝最在意的不是管理外在的行為,而是父母和孩子的內心態度。所以,不要引導父母們把信心建立在某套訓練和管教孩子的方法上。這本書鼓勵傢長們在育兒過程中,應用聖經原則,這種應用過程就需要他們去信靠和仰賴神。米歇爾在本書中分享瞭十種“環境”,是父母以及其他與孩子有親密關係的人可以努力營造的。這些環境為聖靈在孩子的心中做工創造瞭機會。米歇爾以自己的傢庭為例,鼓勵讀者將這些原則內化於心、外化為行,從而創造齣屬於自己傢庭的獨有故事。這些環境和原則在不同的傢庭、情景、文化和社區中看起來是不一樣的,不存在唯一的方法或答案,不能“一刀切”。
我們可以從“講故事”、“服侍”、“走齣舒適區”、“責任”、“身份定位”、“信仰群體”、“路綫修正”、“愛和尊重”、“認識”和“做榜樣”這十種環境中清楚地看到這個道理。
“路綫修正”(或作“管教”)這一章就是一個需要突齣因地製宜地運用原則的典型例子。而這部分也可能是最容易齣現生搬硬套和律法主義的地方。米歇爾很有技巧地列齣修正路綫的每一個步驟:①必須之痛;②在愛中建造他們;③鋪條平直的道路。她揭示瞭每一步背後的理由,分享瞭一個自己的故事,但她不會告訴讀者這種“必須之痛”應該如何施加、施加多少或何時施加,而是讓讀者去把這些一般性的步驟運用到他們自己獨特的孩子身上。這意味著,父母在學習這些步驟的時候,雖不免會磕磕碰碰地犯錯,卻也能夠通過自己從錯誤中汲取經驗而成長成熟,並變得謙卑。而重復同樣的行為會産生錯誤的自信並導緻驕傲,孩子雖然會有父母期待的外在行為,然而孩子的內心卻未被改變,也未必有成長。
可能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會産生挫敗感,因為它拒絕給齣一個精確的公式讓你直接照著去做,你或許會有一種失控的錯覺。然而,讓人感到安慰的是,不管你能不能掌控,你都可以托付給那位自你在母腹之中就覆庇你的主。“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瞭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當你委身作上帝的兒女,在他裏麵成長時;當你活齣你自己的信仰見證,樂於服侍,習慣性地邁齣自己的舒適區時,願你不再依靠自己的能力教養孩童,而是要交托給耶穌基督。因他是愛你靈魂的主,是你信心的創始成終者!
蔣佩蓉
兒童成長力培訓專傢,中美教育專傢,前任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麵試官。齣生於中國颱灣,成長於北美,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供職於世界著名跨國公司,並成功創業。2003年,佩蓉一傢懷著服務中國的熱情定居北京。蔣佩蓉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麵試官、兒童成長力培訓專傢、國際商務禮儀培訓專傢等諸多稱謂於一身,然而最讓她津津樂道的卻是先生的好太太、三個優秀孩子的好母親、年輕女性的“媽媽導師”。從中國颱灣到加拿大、從北美到北京,佩蓉跨越瞭大半個地球、跨越瞭中西兩種文化,又重新紮根於滋養過她的故土與文化。從麻省理工學院高纔生到企業高管、從全職媽媽到“媽媽導師”,她始終偏離常人難以理解的軌道畫齣瞭人生最美的弧綫,她奉行“服務社會,自己快樂”的價值觀,傳遞著人間
的溫暖與正能量。蔣佩蓉已經跟傢人迴歸美國,目前正繼續在華人和美國人社區中帶領全傢投身慈善,服務他人,傾力教育,傳遞幸福,她就是一朵全心全意為他人帶來幸福的小花,在教育等公益事業中散發著獨特的芬芳。她用真切的人文精神、真摯的生命體驗、真實的教育體悟踐行著全天下父母迫切需要的豐盈養育之路。
從靈開始做父母 [Spiritual Parenting]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