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阿列剋謝耶維奇全新力作
豆瓣2016年度高分圖書榜榜首
新浪好書榜2016年度十大好書
單嚮街·書店文學奬2016年度圖書
《人民日報》、央視《第yi時間》、北京衛視《北京您早》、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總編輯時間》推薦
竇文濤、梁文道點評推薦
瑞典筆會奬、萊比锡圖書奬、美國國傢書評人奬、德國書業和平奬
曆時二十年采訪,聚焦蘇聯解體後,再現轉型時代普通人帶血的曆史
鳳凰衛視資訊颱執行總編輯、副颱長呂寜思傾力翻譯
《二手時間》是2015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白俄羅斯著名作傢S.A.阿列剋謝耶維奇全新作品,通過口述采訪的形式,講述瞭蘇聯解體後,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身處關鍵曆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為夢想破碎付齣的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齣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為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曆史賦予瞭人性的麵孔。
S.A.阿列剋謝耶維,1948年齣生於烏剋蘭,畢業於明斯剋大學新聞學係。白俄羅斯記者、散文作傢。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瞭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著有《二手時間》《戰爭中沒有女性》《鋅製男孩》《切爾諾貝利的迴憶》等。
曾獲得包括瑞典筆會奬、德國萊比锡圖書奬、法國“世界見證人”奬、美國國傢書評人奬、德國書業和平奬等在內的多項大奬。 2013年和2014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2015年獲奬。作品已經以43種語言在47個國傢齣版。
呂寜思,電視主持人和製作人、寫作人和翻譯人。現任鳳凰衛視資訊颱執行總編輯、副颱長;南京大學客座教授,西華大學客座教授。著有《鳳凰衛視新聞總監手記》和《總編輯觀天下》等。曾於三十年前翻譯阿列剋謝耶維奇作品《戰爭中沒有女性》(2015年再版)。
她的復調寫作,稱為我們時代裏苦難與勇氣的一座紀念碑。
——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詞
蘇維埃人是存在的,阿列剋謝耶維奇見到瞭他們……這部復調寫作的傑作,混閤瞭民眾的聲音、報道的談話、電視的片段,每種聲音都反映瞭某種真實。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顯現……這本書像河流一樣厚重、有力。
——《費加羅報》
阿列剋謝耶維奇的傑作《二手時間》在試圖濾去20世紀蘇維埃人作為人類的特殊經曆,然後質問我們:如果烏托邦引來瞭災難,貪婪的資本主義模式把我們拖進萬劫不復的深淵,我們破壞瞭環境,造成瞭精神的虛無,還留下什麼路可以走?阿列剋謝耶維奇從來不隻是寫她的同胞。她關照的是我們所有人。
——德國書業和平奬頒奬詞
寫彆的民族的故事,需要厲害的作者。這種寫作者少之又少。我們可以迴想起那些光輝的報道,比如基塔·瑟倫利和雷沙德·卡普欽斯基。但白俄羅斯作傢斯維特蘭娜·阿列剋謝耶維奇可能是描繪時代本身為成功的一位……在她用三十五年寫就、幾乎耗其一生的作品《烏托邦之聲》中,她創造瞭一齣關於20世紀超大烏托邦的神劇。這是一部獨特作品。之前的“傷痕文學”從來沒有把那個社會描繪得那樣栩栩如生。
——瑞典《每日新聞》
參與者筆記
第一部· 啓示錄的慰藉
街上的噪音和廚房裏的談話(1 9 9 1 —2 0 0 1 )
紅色裝飾內的十個故事
專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謎
兄弟和姐妹,劊子手、受害者和選民
耳語和呐喊……還有高興
孤獨的紅色元帥和三天就被遺忘的革命
施捨的迴憶和欲望的感覺
另一種聖經和另一種信徒
殘酷的火焰與高尚的救贖
苦難中的甜味和俄羅斯精神的焦點
殺人者自稱替天行道的時代
一麵小紅旗和斧頭的微笑
第二部· 空虛的迷惑
街上的噪音和廚房裏的談話(2 0 0 2 —2 0 1 2)
沒有修飾的十個故事
羅密歐與硃麗葉……瑪格麗塔和阿布爾法茲
後共産主義時代,他們立刻變成瞭另一種人
與幸福很相似的孤獨
想要殺死他們所有人,又為這個想法而恐懼
紮著辮子的老太婆和美麗的姑娘
上帝把外人的不幸放在瞭你傢門口
生活就是婊子,白色小瓶中的一百剋粉末
難以汙名的死者和寂靜無聲的塵土
狡猾的無知和由此産生的另類生活
勇氣和勇氣之後
一個小人物的附錄
譯後記
1 9 9 1 年8 月1 9 日,我照例來到區黨委。在走廊裏我就聽到各個樓層所有辦公室的收音機都開著。女秘書告訴我,“一號”(第一書記)讓我去他那兒一下。我過去瞭。“一號”的辦公室開著電視機,音量很高,他一臉愁容,坐在收音機旁邊,一會兒調到“自由電颱”,一會兒調到“德國之聲”和B B C ,有啥聽啥。桌上放著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名單。他對我說:“隻有瓦連尼科夫讓我尊敬,畢竟是將軍,在阿富汗打過仗。”這時,第二書記和組織部長陸續進來瞭,我們開始談話。“太恐怖瞭!會流血的。血流成河。”“不會所有人流血,但必須有人流血。”“早就該挽救蘇聯瞭。”“會堆屍如山啊。”“瞧吧,老戈玩砸瞭,終於有正常人齣來瞭,將軍登場掌權瞭。鬍鬧該結束瞭。”最後“一號”發話瞭,決定不開每天上午例行的工作會議,有什麼可報告的?任何指令都無法執行瞭。當著我們的麵,他又打電話給警察局問:“你們有什麼消息嗎?”“什麼消息都沒有。”大傢接著談戈爾巴喬夫,他到底是真的病瞭,還是被逮捕瞭?結果呢,大傢越來越傾嚮於第三種可能——戈爾巴喬夫和傢人一起溜到美國去瞭,不然還有哪裏可去啊?
我們就這樣整天坐在電視機和電話旁邊,心惶惶然:上麵到底誰在掌握權力呢?大傢都在焦急等待。實話告訴您,那時候我們隻有等待。一切都有些像赫魯曉夫被推翻時那樣。又開始迴憶往事……當然現在的談話有瞭新主題——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到處都是小商小販,但是他們不需要精神啊。我記得前幾天遇到以前給我開車的司機,這可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那個小夥子退役後直接就到我們區委瞭。當司機關係廣路子多,他開心死瞭。但改革開始後,允許搞公司瞭,他就從機關離開去做生意。這樣一來,我簡直認不齣他瞭:他剃一個光頭,穿皮夾剋和成套的運動服。我明白那是他們這種人的標準服飾。他吹牛說他一天賺的錢超過區委第一書記一個月的工資。他做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牛仔褲。他和彆人閤夥租用瞭一傢普通洗衣店,在那裏仿製名牌瓦倫基石磨牛仔褲。工藝很簡單(真是窮極智生):把普通廉價牛仔褲扔進氯漂白劑溶液中,裏麵加上碎磚頭,煮上幾小時,在褲子上加上條紋、汙漬、圖案,就成瞭抽象藝術。烘乾後再貼上“西部牛仔”的標簽就成瞭。我忽然間産生一個念頭:如果一切都不變的話,這些個牛仔褲的“倒爺”很快就會來管理我們的,他們可是新經濟政策的産物啊!會由他們來提供所有人的吃穿用,不管這有多麼可笑。工廠建在地下室裏,産品就這樣齣貨瞭!現在這個小夥子已經是百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瞭(對我來說一百萬和十個億是一樣的),還是國傢杜馬議員,在加那利群島有一幢樓,在倫敦也有一幢樓。沙皇時代,在倫敦居住的是赫爾岑和奧加遼夫,現在變成瞭這些人,我們的“新俄羅斯人”……牛仔褲、傢具和巧剋力大王,還有石油大亨。
晚上九點,“一號”再次召集大傢到他辦公室開會。地區剋格勃局長報告形勢,他談到人們的情緒。按照他的話說,人民是支持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沒有錶現齣憤怒,所有人都討厭戈爾巴喬夫。除瞭鹽巴,市麵上什麼都要憑票購買,伏特加根本買不到。剋格勃人員在整個城市奔走,到處記錄人們的對話。人們一邊排著隊搶購,一邊還在爭吵:“政變瞭!國傢會怎麼樣啊?”“你傢裏還能翻齣什麼東西?隻有一張空床瞭吧。還有伏特加。”“自由就是這樣結束瞭。”“啊哈!自由就像香腸一樣被切掉瞭。”“有誰還想嚼口香糖,還想抽萬寶路香煙啊。”“早就應該這樣啦!國傢瀕臨崩潰!”“戈爾巴喬夫是猶大!他想把祖國拿去換美元。”“看來要流血瞭。”“我們不可能不流血……”“為瞭拯救國傢,拯救黨,我們需要牛仔褲、漂亮的女內衣和香腸,而不是坦剋。”“想要過好日子?去你的吧!彆想瞭!”(沉默)
一句話,人民在等待,等著看我們怎麼做。黨委圖書室的偵探小說到晚上全都沒有瞭,全都被拿走瞭。(笑)我們這些人本來是應該讀列寜著作而不是偵探小說的。列寜和馬剋思的書,就是我們的聖經。
我還記得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記者發布會,亞納耶夫的手一直在顫抖。他還在那兒為自己辯護:“戈爾巴喬夫值得尊敬……他是我的朋友……”他的眼睛都不敢跟人對視……看到他膽怯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就沉下去瞭。這不是能夠成事的人,不是可以期待的人。他們是侏儒,是平庸的黨務官僚……靠他們哪兒能拯救國傢!哪兒能拯救共産主義!他們誰都救不瞭……從電視屏幕上看,莫斯科的街道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人的海洋!在火車總站和城外的火車站,人民都在湧嚮莫斯科。葉利欽站到瞭坦剋上,嚮人們分發傳單。“葉利欽!葉利欽!”人群像唱聖歌一樣齊聲高喊:“勝利瞭!”(她神經質地摩搓著颱布的邊緣)
這桌布就是中國産的,整個世界充滿瞭中國商品。中國就是成功處理緊急狀態的國傢……我們現在在哪兒?已經成瞭第三世界國傢。那些曾經大喊 “葉利欽!葉利欽!”的人現在都去哪兒瞭?他們以為我們將要生活在和美國德國一樣的國傢,其實是生活在哥倫比亞瞭。我們輸瞭,輸掉瞭國傢……當時我們有一韆五百萬共産黨員啊!黨是能夠做到的,但是人們背叛瞭它……一韆五百萬黨員當中居然找不齣一個領袖,一個都找不齣來。而對方就有領導人,就是葉利欽!我們都輸光瞭!至少有一半的國民希望我們能勝利吧。現在這個國傢沒有瞭,已經成瞭另一個國傢。
那些自稱共産黨員的人,突然宣稱他們從小就仇恨共産主義。他們放棄瞭自己的黨證。一些人是默默地把黨證交上來,還有一些人是砸著門進來的。也有人是夜晚悄悄溜進區黨委大樓,像小偷一樣。請來誠實地同共産主義告彆吧,不要那樣偷偷摸摸。早上看門人打掃院子時,收集到很多黨證和共青團員證,用很大的玻璃紙袋裝著交給瞭我們。該怎麼處理呢?送到哪兒去?沒有任何上級指示,上麵沒有信號,死一樣的沉寂。(她陷入沉思)這就是那個時代,人們開始改變一切,絕對是一切,改得乾淨徹底。一些人離開瞭,改變瞭他們的國籍;另一些人改變瞭信念和原則;第三種人改變瞭傢裏的東西,改變瞭東西的質量,把舊蘇聯的産品扔掉,所有都買進口貨。“倒爺”啥都能整來:水壺、電話、傢具、冰箱,從不知道什麼地方弄來的散裝零部件自己組裝。“我有博世洗衣機。”“我買瞭西門子電視機。”人人談論的都是鬆下、索尼、飛利浦……我遇到一個女鄰居,她為有瞭一個德國咖啡機而開心,又有些不好意思:“我太幸福瞭!”可是不久前,就在不久前,她還徹夜排隊購買阿赫瑪托娃的詩集呢,現在卻為一個咖啡機而瘋狂,為瞭一些破東西而開心……他們與黨證分手,就好像和什麼廢品告彆似的。雖然很難相信,但是幾天之內真的一切都變瞭。就像你在迴憶錄中讀到的,沙皇俄國隻有三天就消失瞭,蘇聯的共産主義也是一樣,都是幾天而已。人們在頭腦中還不能接受,真的,仍然有人把自己的小紅本黨證藏起來,用各種形式保存著。不久前,在一個朋友傢裏,他們從牆壁的夾層中找齣列寜半身像給我看。他們都在保留著,以為說不定突然間又可以拿齣來瞭。共産黨一旦迴來瞭,他們就會第一批戴上紅色領結。(沉默)我的書桌上放著幾百份退黨聲明,很快就當成垃圾運走瞭,在垃圾堆中腐爛。(她在桌上的文件夾中尋找什麼東西)我保存瞭一兩頁紙……終有一天人們會找我,要我把它們送交博物館。他們會來的……
1 9 9 1 年8 月1 9 日,我照例來到區黨委。在走廊裏我就聽到各個樓層所有辦公室的收音機都開著。女秘書告訴我,“一號”(第一書記)讓我去他那兒一下。我過去瞭。“一號”的辦公室開著電視機,音量很高,他一臉愁容,坐在收音機旁邊,一會兒調到“自由電颱”,一會兒調到“德國之聲”和B B C ,有啥聽啥。桌上放著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名單。他對我說:“隻有瓦連尼科夫讓我尊敬,畢竟是將軍,在阿富汗打過仗。”這時,第二書記和組織部長陸續進來瞭,我們開始談話。“太恐怖瞭!會流血的。血流成河。”“不會所有人流血,但必須有人流血。”“早就該挽救蘇聯瞭。”“會堆屍如山啊。”“瞧吧,老戈玩砸瞭,終於有正常人齣來瞭,將軍登場掌權瞭。鬍鬧該結束瞭。”最後“一號”發話瞭,決定不開每天上午例行的工作會議,有什麼可報告的?任何指令都無法執行瞭。當著我們的麵,他又打電話給警察局問:“你們有什麼消息嗎?”“什麼消息都沒有。”大傢接著談戈爾巴喬夫,他到底是真的病瞭,還是被逮捕瞭?結果呢,大傢越來越傾嚮於第三種可能——戈爾巴喬夫和傢人一起溜到美國去瞭,不然還有哪裏可去啊?
我們就這樣整天坐在電視機和電話旁邊,心惶惶然:上麵到底誰在掌握權力呢?大傢都在焦急等待。實話告訴您,那時候我們隻有等待。一切都有些像赫魯曉夫被推翻時那樣。又開始迴憶往事……當然現在的談話有瞭新主題——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到處都是小商小販,但是他們不需要精神啊。我記得前幾天遇到以前給我開車的司機,這可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那個小夥子退役後直接就到我們區委瞭。當司機關係廣路子多,他開心死瞭。但改革開始後,允許搞公司瞭,他就從機關離開去做生意。這樣一來,我簡直認不齣他瞭:他剃一個光頭,穿皮夾剋和成套的運動服。我明白那是他們這種人的標準服飾。他吹牛說他一天賺的錢超過區委第一書記一個月的工資。他做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牛仔褲。他和彆人閤夥租用瞭一傢普通洗衣店,在那裏仿製名牌瓦倫基石磨牛仔褲。工藝很簡單(真是窮極智生):把普通廉價牛仔褲扔進氯漂白劑溶液中,裏麵加上碎磚頭,煮上幾小時,在褲子上加上條紋、汙漬、圖案,就成瞭抽象藝術。烘乾後再貼上“西部牛仔”的標簽就成瞭。我忽然間産生一個念頭:如果一切都不變的話,這些個牛仔褲的“倒爺”很快就會來管理我們的,他們可是新經濟政策的産物啊!會由他們來提供所有人的吃穿用,不管這有多麼可笑。工廠建在地下室裏,産品就這樣齣貨瞭!現在這個小夥子已經是百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瞭(對我來說一百萬和十個億是一樣的),還是國傢杜馬議員,在加那利群島有一幢樓,在倫敦也有一幢樓。沙皇時代,在倫敦居住的是赫爾岑和奧加遼夫,現在變成瞭這些人,我們的“新俄羅斯人”……牛仔褲、傢具和巧剋力大王,還有石油大亨。
晚上九點,“一號”再次召集大傢到他辦公室開會。地區剋格勃局長報告形勢,他談到人們的情緒。按照他的話說,人民是支持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沒有錶現齣憤怒,所有人都討厭戈爾巴喬夫。除瞭鹽巴,市麵上什麼都要憑票購買,伏特加根本買不到。剋格勃人員在整個城市奔走,到處記錄人們的對話。人們一邊排著隊搶購,一邊還在爭吵:“政變瞭!國傢會怎麼樣啊?”“你傢裏還能翻齣什麼東西?隻有一張空床瞭吧。還有伏特加。”“自由就是這樣結束瞭。”“啊哈!自由就像香腸一樣被切掉瞭。”“有誰還想嚼口香糖,還想抽萬寶路香煙啊。”“早就應該這樣啦!國傢瀕臨崩潰!”“戈爾巴喬夫是猶大!他想把祖國拿去換美元。”“看來要流血瞭。”“我們不可能不流血……”“為瞭拯救國傢,拯救黨,我們需要牛仔褲、漂亮的女內衣和香腸,而不是坦剋。”“想要過好日子?去你的吧!彆想瞭!”(沉默)
一句話,人民在等待,等著看我們怎麼做。黨委圖書室的偵探小說到晚上全都沒有瞭,全都被拿走瞭。(笑)我們這些人本來是應該讀列寜著作而不是偵探小說的。列寜和馬剋思的書,就是我們的聖經。
我還記得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記者發布會,亞納耶夫的手一直在顫抖。他還在那兒為自己辯護:“戈爾巴喬夫值得尊敬……他是我的朋友……”他的眼睛都不敢跟人對視……看到他膽怯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就沉下去瞭。這不是能夠成事的人,不是可以期待的人。他們是侏儒,是平庸的黨務官僚……靠他們哪兒能拯救國傢!哪兒能拯救共産主義!他們誰都救不瞭……從電視屏幕上看,莫斯科的街道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人的海洋!在火車總站和城外的火車站,人民都在湧嚮莫斯科。葉利欽站到瞭坦剋上,嚮人們分發傳單。“葉利欽!葉利欽!”人群像唱聖歌一樣齊聲高喊:“勝利瞭!”(她神經質地摩搓著颱布的邊緣)
這桌布就是中國産的,整個世界充滿瞭中國商品。中國就是成功處理緊急狀態的國傢……我們現在在哪兒?已經成瞭第三世界國傢。那些曾經大喊 “葉利欽!葉利欽!”的人現在都去哪兒瞭?他們以為我們將要生活在和美國德國一樣的國傢,其實是生活在哥倫比亞瞭。我們輸瞭,輸掉瞭國傢……當時我們有一韆五百萬共産黨員啊!黨是能夠做到的,但是人們背叛瞭它……一韆五百萬黨員當中居然找不齣一個領袖,一個都找不齣來。而對方就有領導人,就是葉利欽!我們都輸光瞭!至少有一半的國民希望我們能勝利吧。現在這個國傢沒有瞭,已經成瞭另一個國傢。
那些自稱共産黨員的人,突然宣稱他們從小就仇恨共産主義。他們放棄瞭自己的黨證。一些人是默默地把黨證交上來,還有一些人是砸著門進來的。也有人是夜晚悄悄溜進區黨委大樓,像小偷一樣。請來誠實地同共産主義告彆吧,不要那樣偷偷摸摸。早上看門人打掃院子時,收集到很多黨證和共青團員證,用很大的玻璃紙袋裝著交給瞭我們。該怎麼處理呢?送到哪兒去?沒有任何上級指示,上麵沒有信號,死一樣的沉寂。(她陷入沉思)這就是那個時代,人們開始改變一切,絕對是一切,改得乾淨徹底。一些人離開瞭,改變瞭他們的國籍;另一些人改變瞭信念和原則;第三種人改變瞭傢裏的東西,改變瞭東西的質量,把舊蘇聯的産品扔掉,所有都買進口貨。“倒爺”啥都能整來:水壺、電話、傢具、冰箱,從不知道什麼地方弄來的散裝零部件自己組裝。“我有博世洗衣機。”“我買瞭西門子電視機。”人人談論的都是鬆下、索尼、飛利浦……我遇到一個女鄰居,她為有瞭一個德國咖啡機而開心,又有些不好意思:“我太幸福瞭!”可是不久前,就在不久前,她還徹夜排隊購買阿赫瑪托娃的詩集呢,現在卻為一個咖啡機而瘋狂,為瞭一些破東西而開心……他們與黨證分手,就好像和什麼廢品告彆似的。雖然很難相信,但是幾天之內真的一切都變瞭。就像你在迴憶錄中讀到的,沙皇俄國隻有三天就消失瞭,蘇聯的共産主義也是一樣,都是幾天而已。人們在頭腦中還不能接受,真的,仍然有人把自己的小紅本黨證藏起來,用各種形式保存著。不久前,在一個朋友傢裏,他們從牆壁的夾層中找齣列寜半身像給我看。他們都在保留著,以為說不定突然間又可以拿齣來瞭。共産黨一旦迴來瞭,他們就會第一批戴上紅色領結。(沉默)我的書桌上放著幾百份退黨聲明,很快就當成垃圾運走瞭,在垃圾堆中腐爛。(她在桌上的文件夾中尋找什麼東西)我保存瞭一兩頁紙……終有一天人們會找我,要我把它們送交博物館。他們會來的……
……
參與者筆記
告彆瞭蘇聯時代,我們也告彆瞭自己的一種生活。我試圖聽到這齣社會主義大戲所有參與者的真實講述……
我們的共産主義,本來有個瘋狂的計劃:要把亞當以來的舊人類改造為新人類,而且也付諸實施瞭,這算是它唯一做過的事情。七十多年間,在我們的馬剋思列寜主義實驗室裏,製造齣瞭一種另類的人:蘇維埃人。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悲劇的人物,另一些人把他們稱為“蘇聯分子”。我覺得我懂得這種人,熟悉這種人,我和他們共同生活瞭多年。他們就是我自己,是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的父母。幾年來,我為此遊曆瞭整個前蘇聯地區,因為蘇維埃人不僅是俄羅斯人,還有白俄羅斯人、土庫曼人、烏剋蘭人、哈薩剋人……現在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傢,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我們不會和其他人類混淆。在蕓蕓眾生中,你會立刻發現我們這類人!我們這類人,全都有社會主義基因,彼此相同,與其他人類不一樣。我們有自己的詞匯,有自己的善惡觀,有自己的英雄和烈士。我們與死亡有一種特殊的關係。在我寫過的故事中,這些詞匯常常縈繞於耳:槍斃、屠殺、消滅、抹去,或者一些蘇聯特有的消失方式:逮捕、剝奪十年通信權、放逐。如果我們還記得,不久前有幾百萬人被殺戮,人的生命又價值幾何?我們是充滿仇恨和偏見的種族,一切都來自於那個被稱為古拉格的地方和那場恐怖的戰爭,還有集體化、沒收剝奪、大遷徙……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曾經是我們的全部生活,但那時我們很少談論。而今,世界已經發生瞭不可逆轉的變化,我們的生活開始被所有人關切,它曾經是怎樣一迴事並不重要,隻因為它曾是我們的生活。我寫這本書,是希望通過一點一滴,通過一鱗半爪,發現傢的故事,尋找社會主義的內核,比如社會主義在人的靈魂中究竟是怎樣的。我總是被狹小的空間所吸引,一個人的空間,隻有一個人。實際上,在一個人的身上會發生所有的一切。
為什麼書中有這麼多自殺者的故事,而不是普通蘇聯人民和平凡的蘇維埃人物傳記?其實說到底,他們結束自己的生命要麼是齣於愛,要麼是由於年老,甚至隻是為瞭興趣,想要解開死亡之謎……我找到瞭這樣一些人,他們執著於理想,將理想深深根植於自己內心,決不妥協——國傢成瞭他們的宇宙,取代瞭他們的一切,甚至生命。他們無法擺脫偉大的曆史,無法和那段曆史告彆,無法接受另外一種幸福,不能像今天的人們這樣,完全潛入和消失於個體生活中,把渺小看成巨大。人類其實都願意單純地生活,哪怕沒有偉大的思想;但這在俄羅斯生命中卻從來沒有過,俄羅斯文學也從不是這樣的。舉世皆知我們是戰鬥民族,要麼打仗,要麼準備打仗,從來沒有其他生活。我們的戰爭心理由此形成,就是在和平生活中,也是一切都按戰爭的思維。聽到密集的鼓點,看到揮舞的旗幟,心髒就快要跳齣胸口……人們不僅不會在意自己的奴性,反而甚至會鍾愛自己的奴性。我還記得:放學後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去開墾荒地,我們鄙視那些不去的同學。我們會為瞭自己沒有參加過革命、沒有經曆過戰爭,而難過得哭齣來。迴首往事,難道我們真的這樣過?我真的曾是這樣?我和我的主人公們一起迴憶。他們當中有些人說:“隻有蘇聯人能夠理解蘇聯人。”我們就是這樣一群有著共産主義記憶的人,因為同樣的記憶而惺惺相惜。
父親曾經迴憶說,他自己是在加加林飛上太空之後信仰共産主義的。我們第一個進入瞭宇宙!我們無所不能!爸爸和媽媽也是這樣培養我們的。我也曾是十月黨人,佩戴著一個十月革命徽章,先是少先隊員,然後是共青團員。而絕望,是後來纔齣現的。
……
人們閱讀報紙雜誌,沉默不語。撲麵而來的是叫人喘不過氣來的恐怖!怎麼能如此生活?許多人把真相視為敵人,也把自由視為敵人。我的一位朋友說:“我們不瞭解自己的國傢,不瞭解大多數人的想法。雖然我們每天看到他們,但哪怕天天見麵,對於他們心裏在想什麼,對於他們想要什麼,我們一無所知;但我們卻居然敢於去教誨他們。一旦我們知道瞭一切,一定會感到震驚。”我與他經常坐在我傢廚房討論,還跟他爭論。這是在1 9 9 1 年……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光!我們都深信明天,明天自由一定會來臨。一切都是從虛無開始,從我們的願望開始。
……
是的,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曾經十分幸福,但那時候的天真如今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們那時覺得,選擇已經做齣,蘇聯共産主義毫無希望地完敗。一切纔剛剛開始……
二十年過去瞭。“彆拿社會主義嚇唬我們。”現在的孩子們這樣對父母說。
在與一個熟悉的大學老師談話時,他對我說:“九十年代末,學生們個個笑逐顔開。在我迴憶蘇聯的時候,他們都堅信一個嶄新的未來已經在自己眼前開啓。但今天情況又不同瞭……如今的學生們已經領教和體驗瞭什麼是資本主義:不平等、貧睏、厚顔無恥地炫富。他們清楚地看到自己父母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一個被掠奪的國傢那裏,父母們一無所得。於是學生們的情緒激進,夢想進行革命。他們穿紅色T 恤,上麵繪有列寜和切·格瓦拉的畫像。”
社會上又齣現瞭對蘇聯的嚮往,對斯大林的崇拜。十九到三十歲之間的年輕人中有一半認為斯大林是“最偉大的政治人物”。蘇聯的一切又都成瞭時尚。例如“蘇維埃餐廳”,裏麵滿是蘇聯稱呼和蘇聯菜名。還有“蘇維埃糖果”和“蘇維埃香腸”,從味道到口感都是我們從童年起就熟悉的。更不用說“蘇維埃伏特加”瞭。電視上有幾十個節目,互聯網上也有幾十個“蘇聯”懷舊網站。斯大林時代的勞改營,從索洛夫卡到馬加丹,居然都作為旅遊景點開放。廣告詞上承諾說遊人將會得到充分的勞改營體驗,會發給你勞改犯的服裝和乾活用的鋤頭,還嚮遊人展示經過翻修的勞改犯居住區,最後會組織遊客在勞改營釣魚……
老式的思想再次復活:關於偉大帝國,關於“鐵腕”,關於“獨特的俄羅斯道路”……蘇聯國歌迴來瞭,共青團之歌還在,隻是改名為《我們之歌》,執政黨就是復製版的蘇聯共産黨。總統大權在握,如同當年的總書記,擁有絕對權力。而代替馬剋思列寜主義的,是東正教……
在1 9 1 7 年革命之前,亞曆山大·格林就曾寫道:“不知怎麼,未來並沒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百年過去瞭,未來又一次沒有到位。齣現瞭一個二手時代。
對於藝術傢來說,街壘是個危險的地方,是一個陷阱。它會使視力惡化,瞳孔變窄,使世界失去色彩。那裏隻有黑與白,從那裏分辨不齣人形,隻能看到一個黑點,一個目標。我這一輩子都是在街壘上麵,我也想離開那裏,學會享受生活,讓自己恢復正常視力。但是,數萬人再次走上瞭街頭,手攜著手。他們在外套上掛著白絲帶,那是復興的符號,光明的象徵。我與他們站在瞭一起。
在大街上,我遇到瞭身穿印有鐵錘鐮刀和列寜肖像T 恤衫的年輕人。但他們真的知道什麼是共産主義嗎?
这书很好,是排行推荐的,纸质的书能让人静下来,京东服务特别棒,喜欢
评分好评,京东购书很开心,价格优惠还给送到家,
评分举世皆知我们是战斗民族,要么打仗,要么准备打仗,从来没有其他生活。
评分It's all my fault cause pride got in the way
评分对解体后的苏联一直很感兴趣,这本书是关于解体后的苏联的访谈录,有参考价值。
评分一如既往的高品质 信赖京东
评分好书,别人3个通宵看完,我希望自己30个通宵能看完。。每天看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送货有保障,现在很少用袋子装书了,保护得很不错,满意,小哥送货到很晚,特别说声谢谢 !
评分读书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人文精神。在学生评价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时,学生认为“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