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近代史研究開山經典,影響海內外數代學人,全新增訂
以國際視野看近代中國轉型,現實感強,堪稱大師手筆
☆全新校訂:尊重民國原刊風貌,齣“編者按”更正原書訛誤,核查、糾正引文失誤,文字完善,優於坊間通行版本。
☆全新增補:搜集整理作者相關文字九篇,首次補全《評〈清史稿·邦交誌〉》一文,內容更加豐富。
☆精選插圖:特彆收錄彩色曆史圖片十六幅,圖文相得益彰。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史》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全書從鴉片戰爭講起,一直敘述到其時正在進行的抗日戰爭,將近百年的史事濃縮在短短五萬餘字的篇幅裏,主題鮮明,史論兼具,反映瞭蔣廷黻先生十多年對中國近代史的整體性思考,對今天的讀者也不無啓發作用。七十多年來,這本書在海峽兩岸風行不輟,不愧為一個時代的經典。瀋渭濱先生說:“這本被他稱為‘初步報告’的著作,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齣,好讀耐看。”
本次再版,全麵校訂文字,並搜集增補作者相關文字九篇,內容大為豐富和完善;同時,收錄彩色曆史圖片十六幅,以幫助讀者理解曆史情境。
作者簡介
蔣廷黻先生(1895-1965),湖南邵陽人,中國近代史研究者,外交傢。1912年赴美留學,後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新史學”倡導者詹姆斯·魯濱遜(JamesH。Robinson)高足、政治社會史教授卡爾頓·海斯(CarltonJ。H。Hayes)攻讀曆史,獲博士學位。1923年歸國,相繼執教於南開大學和清華大學。他當日所提攜、培養的弟子,有許多後來術業有專攻,成名成傢,如費正清(JohnKingFairbank)、何炳棣、邵循正、郭廷以、夏鼐、姚薇元、吳相湘等。1935年從政,此後一直活躍於政壇,被譽為“極知外交的人”。
精彩書評
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瞭它?當今專為獲奬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何炳棣
近代中國史的研究,蔣先生是個開山的人。近四十年來,蔣先生在這方麵巨大的貢獻,是開創新的風氣,把中國近代史研究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郭廷以
他為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期建立瞭一個科學的基礎。
——李濟
這本被他稱為“初步報告”的著作,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齣,好讀耐看。
——瀋渭濱
目錄
小序
總論
第一章 剿夷與撫夷
第一節 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第二節 英國人作鴉片買賣
第三節 東西對打
第四節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第五節 不平等條約開始
第六節 剿夷派又抬頭
第七節 剿夷派崩潰
第二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
第一節 舊社會走循環套
第二節 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第三節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第四節 洪秀全失敗
第三章 自強及其失敗
第一節 內外閤作以求自強
第二節 步步嚮前進
第三節 前進遇著阻礙
第四節 士大夫輕舉妄動
第五節 中日初次決戰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第一節 李鴻章引狼入室
第二節 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第三節 頑固勢力總動員
第四節 孫總理提民族復興方案
第五節 民族掃除復興的障礙
第六節 軍閥割據十五年
第七節 □□□貫澈總理的遺教
附錄
中國近代化的問題
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
百年的外交
再論百年的外交
評《清史稿·邦交誌》
琦善與雅片戰爭
李鴻章
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
現今史傢的製度改革觀
精彩書摘
兩個林則徐與中國人的麻木
鴉片戰爭的失敗的根本理由是我們的落伍。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階級在內,是中古的人民。我們雖拼命抵抗終歸失敗,那是自然的,逃不脫的。從民族的曆史看,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緻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瞭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纔是民族的緻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鹹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遠東的近代史就要完全變更麵目。可惜道光鹹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後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鹹豐末年英法聯軍攻進瞭北京,然後有少數人覺悟瞭,知道非學西洋不可。所以我們說,中華民族喪失瞭二十年的寶貴光陰。
為什麼道光年間的中國人不在鴉片戰爭以後就起始維新呢?此中原故雖極復雜,但是值得我們研究。第一,中國人的守舊性太重。我國文化有瞭這幾韆年的曆史,根深蒂固,要國人承認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我國文化是士大夫階級的生命綫。文化的搖動,就是士大夫飯碗的搖動。我們一實行新政,科舉齣身的先生們,就有失業的危險,難怪他們要反對。第三,中國士大夫階級(知識階級和官僚階級)最缺乏獨立的、大無畏的精神。無論在那個時代,總有少數人看事較遠較清,但是他們怕清議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則徐就是個好例子。
林則徐實在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戰百勝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國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瞭英人的賄賂,把他驅逐瞭。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廣東戰;既去林之後,當然就開戰。所以士大夫想中國的失敗不是因為中國的古法不行,是因為奸臣誤國。當時的士大夫得瞭這樣的一種印象,也是很自然的。林的奏章充滿瞭他的自信心,可惜自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後,林沒有得著機會與英國比武,難怪中國人不服輸。
真的林則徐是慢慢的覺悟瞭的。他到瞭廣東以後,他就知道中國軍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買外國炮,買外國船,同時他派人翻譯外國所辦的刊物。他在廣東所搜集的材料,他給瞭魏默深。魏後來把這些材料編入《海國圖誌》。這部書提倡以夷製夷,並且以夷器製夷。後來日本的文人把這部書譯成日文,促進瞭日本的維新。林雖有這種覺悟,他怕清議的指摘,不敢公開的提倡。清廷把他謫戍伊犁,他在途中曾緻書友人說:
彼之大炮,遠及十裏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後,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謬巧耳。不此之務,即遠調百萬貔貅,恐隻供臨敵之一哄。況逆船朝南暮北,惟水軍始能尾追,岸兵能頃刻移動否?蓋內地將弁兵丁,雖不乏久曆戎行之人,而皆覿麵接仗,似此之相距十裏八裏,彼此不見麵而接仗者,未之前聞,故所謀往往相左。徐嘗謂剿夷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嶽韓束手,奈何奈何!
這是他的私函,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寫的。他請他的朋友不要給彆人看。換句話說,真的林則徐,他不要彆人知道。難怪他後來雖又作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他總不肯公開提倡改革。他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他讓國傢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鬥。林文忠無疑的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産品。他尚以為自己的名譽比國事重要,彆人更不必說瞭。士大夫階級既不服輸,他們當然不主張改革。
主張撫夷的琦善、耆英諸人雖把中外強弱的懸殊看清楚瞭,而且公開的宣傳瞭,但是士大夫階級不信他們,而且他們無自信心,對民族亦無信心,隻聽其自然,不圖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是不足責的。
……
前言/序言
中國近代史(彩圖增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