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世界佛教通史:第一捲印度佛教從佛教起源至公元7世紀》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論述佛教從起源到20世紀在世界範圍內興衰演變的主要過程,由十四捲十五冊構成。第一捲和第二捲是對印度佛教的貫通性敘述。第三捲至第八捲是對中國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的全麵論述。第九捲至第十一捲依次是日本、韓國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捲闡述斯裏蘭卡和東南亞佛教的曆史。第十三捲是對亞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捲是世界佛教大事年錶〿br/>
周貴華,1962年12月生,重慶石柱縣人。1983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係核物理專業本科畢業,1987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碩士畢業,其後直到2000年,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學物理係任教。2003年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2004年晉升為副研究員,2009年晉升為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東方哲學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主要研究印度與中國佛教哲學。
緒言
序章 古代印度概況
第一節 印度名及其漢譯
第二節 古代印度的疆域地形
第三節 古代印度的種族
一 奧族人
二 荼盧毗族人
三 雅利安人
四 其他種族人
第四節 古代印度的語言
一 印度語言語係
二 佛教語言
第一章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政治、經濟,社會、宗教與文化
第一節 釋迦牟尼佛時代前的印度社會與文明
一 釋迦牟尼佛時代前的印度社會與文明
二 石器時代與母係文明
三 銅器時代與印度河文明
四 鐵器時代與雅利安文明
五 種姓製度與社會階層
第二節 釋迦牟尼佛時代前的印度宗教與文化
一 印度中古與近古宗教文化的四階段
二 中古和近古的正統與非正統宗教文化
三 釋迦牟尼佛時代前的非正統宗教文化
四 吠陀經典
五 吠陀文化的基本思想特點
第三節 釋迦牟尼佛時代的政治、社會與經濟
一 從軍事部落民主製嚮國傢製的轉變
二 列國時代與十六國
三 列國政治狀況
四 列國的經濟與社會
第四節 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宗教與思想文化
一 印度文化的軸心時代與佛陀時代
二 佛陀時代的正統思想與《奧義書)
三 佛陀時代除佛教外的主要學說類型
四 沙門思潮
五 阿耆多·翅捨欽婆羅與順世派
六 末迦梨·拘捨羅與生活派
七 富蘭那·迦葉及其非道德論
八 婆浮陀·伽旃那及其七身說
九 散惹耶·毗羅梨子及其不可知論
十 尼乾陀·若提子與耆那教
第二章釋迦牟尼佛的齣世、弘化與涅槃
第一節 釋迦牟尼與佛陀
一 釋迦牟尼之名
二 釋迦牟尼與佛陀
三 釋迦牟尼的生平與八殊勝行相
第二節 釋迦牟尼佛的年代、種族與傢世
一 釋迦牟尼佛的年代
二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與種族
三 釋迦牟尼佛的傢世
第三節 釋迦牟尼佛的齣世與成道
一 誕生
……
第三章 阿含經教中的佛陀形象
第四章 釋迦牟尼佛的阿含教說
第五章 結集與阿含經
第六章 從阿含佛教到部派佛教
第七章 佛教的部派分裂
第八章 部派佛教的思想及其大師
第九章 從阿育王到迦膩色迦王
第十章 早期佛教的文學與藝術
第十一章 大乘佛教的興起
第十二章 初期大乘經典及其思想-
第十三章 龍樹、提婆菩薩與中觀學派
第十四章 笈多王朝及其前後的政治、經濟、社會與宗教狀況
第十五章 中、晚期大乘經典及其思想
第十六章 瑜伽行派論師、著述及其思想
第十七章 笈多王朝及其前後印度佛教與非佛教的文學、藝術
第十八章 佛教密教的興起
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的匠心獨運,也值得稱贊。它很巧妙地平衡瞭宏觀敘事和微觀個案之間的關係。既有對整個曆史階段的大趨勢的把握,又有對重要人物和關鍵事件的深入剖析。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是在一個不斷擴展和深化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這種層次感讓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不會因為信息量過大而感到疲憊。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非常自然,仿佛水到渠成,讓人非常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揭開曆史的帷幕。
评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在考證上的嚴謹程度超乎瞭我的預期。可以看到作者在史料的梳理上做瞭海量的工作,引用的文獻來源非常廣泛,並且在關鍵的論斷上都有詳實的注釋和說明。這使得這本書在學術價值上非常可靠,讓人在閱讀時感到踏實。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通史讀物,而是紮根於一手史料的深度研究。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每一個細節的把握和推敲。這種對史實的尊重和對學術的敬畏,是構建一部優秀通史作品的基石。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厚實的紙張,精美的裝幀,讓人一拿到手就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封麵設計得很有格調,既有傳統佛教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簡潔。翻開內頁,排版清晰,字體選擇也很考究,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雖然內容是關於古代曆史的,但編排上卻不顯得晦澀難懂。特彆是那些曆史地圖和插圖,繪製得非常精細,對於理解佛教傳播的地理脈絡起到瞭極大的幫助。能看得齣齣版社在製作這本書上傾注瞭大量的心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對於喜歡實體書的讀者來說,這樣的閱讀體驗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每次翻閱,都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古老的智慧。
评分這本書帶來的知識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一部佛教史的入門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古印度文明核心思想的窗口。作者對佛教初期教義的闡釋非常透徹,即便是那些看似深奧的哲學概念,也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解釋,讓人茅塞頓開。我以前對佛教的理解大多停留在錶麵的儀式和教派劃分上,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其思想的源頭和演變脈絡。閱讀完後,我對人類思想史的理解也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它讓我意識到,許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觀念,都可以在那個遙遠的時代找到深厚的根基。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精神洗禮。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和哲學思想娓娓道來。不同於一些枯燥的學術著作,這裏的文字充滿瞭生命力,仿佛能將我們帶迴到那個佛陀時代。作者在梳理佛教起源時,沒有僅僅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思想衝突,使得整個故事綫索清晰而富有張力。讀完第一部分,我對古印度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婆羅門教與佛教的張力有瞭更具象的理解。特彆是對佛陀生平的描繪,簡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讓人不禁為之動容。這種把曆史寫成故事的功力,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很好的书,可以很好了解佛教史,佛教的发展。
评分【内容简介】 《世界佛教通史(第5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哲学@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 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作者简介】魏道儒(1955年10月15日~),河北景县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世界@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峨眉山佛学院研究生导师。2011年4月,提出:“禅宗之源在黄梅”。人物著作:专著:《中国华严宗通史》、《华严学与禅学》、《宋代禅宗文化》、《禅宗无门关》、《佛教史话》、《坛经译注》合著:《中国禅宗通史》、《佛教史》、《佛教基础知识》、《中国五大@知识读本》合译:《早期佛教与基督教》、《@生活论》【目录】绪言第一章宋代佛教第一节两宋
评分东西还不错 使用着挺好
评分东西还不错 使用着挺好
评分这套书感觉性价比不 高。内容千篇一律,模式化写作,未见新材料和新见解。京东活动很好,服务也很好!
评分书是平装,内容相对单一,写作也模式化了,未见新见解和新材料。京东活动不错!
评分价格好贵,价格好贵。重复两次,是为了强调。虽然比较厚。这套书是项目成果,价值估计要打个折扣,呵呵。大家都懂得。
评分中国古代书画真迹佳品汇编。研究中国书画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1986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在北京出版。收录了故宫博物院临时代存的私人藏品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等13个单位的部分书画藏品,计有晋至清代作品共1020件。不少书画作品还附有历代名家题跋和钤印。其编排以文物收藏单位为单元,每单元按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为序,并对每件作品的质地、墨色、尺寸、创作年代作了说明。在鉴定过程中,对少数作品的真伪看法,则一一标出各自的鉴定意见。该书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服饰、风俗、典章制度等也有参考价值。
评分离苦就要得乐。乐就更有意思了,我们经常说世俗间的乐就是有钱有势随心所欲,现在有人说学佛是不是也是为了这些?你们出家是不是也是为了庙里给你们发工资?如果是这样来想的话就不是我们所说的乐,我们所说的乐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