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生是一場修行,每一個經曆都有她不可替代的意義,都在以某種方式給我們啓迪,幫助我們成長,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一雙智慧的眼睛看潮起潮落。古語雲:內聖方可外王,厚德纔能載物,當一個人用智慧和德性為人生奠基的時候,纔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高遠,纔有“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纔有“捨我其誰”的擔當,纔有“天高雲淡”的從容。
作者簡介
郭繼承,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博士,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博士後,中國政法大學思政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市委講師團兼職研究員、多傢文化教育機構和培訓機構主講老師。自2007年以來,先後給國傢電網、中電國際、中國建設銀行、廈門國際銀行、上海浦發銀行、中信銀行、人民大學國學總裁班、清華大學總裁班、北大EMBA班、佳木斯民營企業傢團體、國土資源部遙感中心、北京昌平區、通州區、朝陽區、海澱區等多傢政府、企事業單位講授相關培訓課程,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大傢的熱烈歡迎。
郭繼承老師主要研究的方嚮和領域包括:中國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較、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國學與高端領導力、中西文化的智慧與管理者的心智修煉、中華文化與領導人的智慧提升、國學經典解讀與國學教育等。郭繼承老師學術功底紮實,能夠貫通中西文化,融會儒傢、道傢、佛傢等,所受教育資曆完整,思考問題睿智深刻,極富洞察力,講課引人入勝,發人深思,有豁然開朗之感。近些年,他先後齣版《覺悟人生——中西文化比較視野中的國學智慧》(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人民日報齣版社)、《中國文化的未來——近代儒學對“中國文化齣路”的探索與中國文化建設的再思考》(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仁者愛人》(學習齣版社)、《居安思危》(學習齣版社)等著作。在《華夏文化》、《中國企業文化》、《瀟湘文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北京教育》等雜誌發錶文章多篇。
目錄
前言 1
一、何以“安心”——對信仰問題的沉思 1
(一)究竟是誰在救贖人類?——對宗教的一種反思 3
(二)“大師”現象與盲目崇拜 14
(三)“正信”和“迷信” 21
(四)中國文化的信仰世界 24
(五)現代社會的睏境與中國文化的世界意義 34
二、直麵人生的睏惑 43
(一)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45
(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52
(三)如何擁有智慧——為有源頭活水來 72
(四)如何認識我們的局限 79
(五)確定人生的坐標 89
(六)做一個“成功者” 94
(七)成全彆人,就是成全自己 99
(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03
(九)選擇沒有完美,切莫患得患失 107
(十)如何知道“我是誰”——做一個有使命的人 112
(十一)正確看待權力 118
(十二)“雄心壯誌”和“道法自然” 124
(十三)選擇適閤自己的職業 130
(十四)閑話“愛情” 135
(十五)思想傢的深度與政治傢的智慧 137
(十六)“無所待”與心靈自由 141
(十七)我們應該讀什麼書 147
(十八)君子務本 153
(十九)無欲則剛 156
(二十)“內聖外王”——從“小我”到“大我” 164
(二十一)“隨遇而安” 171
(二十二)人生是一場修行 175
(二十三)“青春叛逆”與“代溝” 180
(二十四)知道自己的無知 184
(二十五)每一個年齡做好最該做的事情 187
(二十六)善用其心 191
(二十七)我們為什麼是中國人?196
後記智慧是照亮人生前程的一盞燈 202
前言/序言
某一天,我讀到一篇前些年關於習近平的專訪,在談到自己成長的經曆時,他說:我在開始做公務員的時候,就想明白一件事:做官不要想著去發財,如果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這是很多人都看到的一段話,卻讓我心頭一震:習近平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傢領導人,原因多多,但其中一條就是對於“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有著非常清晰的定位。當一個人對我“追求的是什麼”,我“必須捨棄什麼”,我“什麼能做”,我“什麼不能做”等問題有清醒的認識時,就會目標明確,做事規矩,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的路。由此,不免想到我見到的很多人,要麼是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要麼是不知道如何安頓自己的心靈傢園,要麼是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要麼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修為,要麼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要麼是不知道如何直麵人生的各種考驗,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在睏擾很多人。如何迴應這些活生生的問題,不僅關係每一個人的生命感受,更關係著每一個人的未來和成長。可以說,不同的人生,之所以存在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對人生的覺悟和落實程度。
正是有瞭這樣的體悟,幾年以來一直想寫一本書,希望能夠對人生麵臨的很多睏惑和糾結有一個迴應。而且,這種迴應不單單是心靈雞湯的那種,而是希望能夠給讀者切實的教益和幫助,從而讓我們生活得有智慧、有理想、有格局、有擔當、有遠見、有意義。也就是說,麵對人生的迷霧和種種睏惑,我希望給大傢提供的思考,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可以休憩心靈的花園,而且更希望是給大傢一盞智慧的燭光,從而能夠在燭光的照耀下找到走齣迷霧的道路。盡管,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彆樣的人生,但在同樣的時空環境下,不同的人往往麵臨著同樣的睏惑。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很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對讀者朋友大都遇到的迷茫和睏惑有一個力所能及的迴應。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外形勢和中國社會的急劇變化,人們的信仰世界、精神傢園、價值觀、思維方式等,都麵臨著嚴重的挑戰和拷問。具體說來,麵對急劇的社會轉型與生存方式的變化,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安撫自己的心靈?除瞭精神傢園缺失、迷失帶給人們的焦灼和不安之外,當我們的命運由計劃經濟的“被安排”,到現在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忽然發現:我們應該如何給自己定位?很多人都羨慕有智慧的人,可什麼是智慧?我們如何擁有智慧?在浮躁與功利盛行的氛圍中,我們怎麼樣纔知道“我應該做什麼”?在激烈的競爭中,人人都希望獲得成功,可我們怎麼樣纔能擁有更加成功的人生?當今很多人信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於是各種衝突隨之而來,我們應該怎麼樣認識人與人的關係?怎麼樣纔能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就是這個“情”字,讓多少人苦不堪言,我們又怎麼樣用另一種角度看待愛情呢?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做齣迴應。
正是秉持這樣的認識,我把這些年對精神傢園的安頓問題、對人生麵對的各種睏惑等問題的思考輯錄成冊,以供讀者參考和指教。古語雲“自利利他”,意思是一個東西隻有自己真正受益瞭,纔能告訴彆人如何也從其中受益。否則,對自己都沒有感覺到受益的東西,如何指導彆人同樣受益?這些年的成長,我自覺是中國文化的受益者,正是中國文化的智慧,讓我對生命的很多問題有瞭自己的思考,並願意把這種心得寫齣來,與大傢一起分享。由於我們都是行在“知”的路上,都是一個帶著睏惑前行的行者,我對問題的看法,並不是給大傢提供什麼答案,而是希望這些不成熟的思考,能給讀者朋友一些參考和啓迪,並通過這種啓發而對讀者朋友的人生有切實的幫助。
有的時候,人生會因為一句話豁然開朗;也可能會因為一個指點而峰迴路轉。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一個人真正的幫助,不是簡單地給他提供一個機會,而是提升他的內在修養,培養一個人自己為自己負責任的能力。這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再好的人生機會,當自己沒有智慧和能力的時候,也不能把握;而一雙智慧的眼睛,卻可以在迷霧中看清前行的路程。所謂的教育,無論是傢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等,歸根結底落實在個人的自我教育上。就是說,教育的最終價值在於培養受教育者圓融的智慧,使其知道如何判斷和取捨來自方方麵麵的人生資訊,知道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知道如何做成一番事業。教育的目的,絕不單單是灌輸一些謀生的技能和現成的答案,而是要培養齣一個真正有理性、有智慧、會思考、有健全人格、有正確的價值立場、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人。隻有這樣,一個受教育者也纔真正成為一個自主的人,一個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的人,一個能夠圓融處理各種關係的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一個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人,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
需要指齣,本書所提及的很多看法,緣於中華文化對於我的啓迪。我這幾年在讀書和思考的過程中,深感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智慧。正是在中華文化智慧的啓迪下,纔讓我對世界和人生有瞭新的理解。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傢園。在如何建設“文化強國”的問題上,中國政府也明確提齣瞭要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任務和使命,這應該成為中國知識分子自覺努力的方嚮。但中華文化的價值和生命力,不在於高臥在博物館裏供人們參觀,也不隻是在研討會上作為學者談論的對象,而是應該滲透在民族發展的血脈裏,能夠解決人們生活中麵臨的很多現實問題,為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提供智慧。惟有讓中華文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人民離不開自己的文化,生活在中華文化的海洋裏,中華文化纔是日新又日新,纔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當然,我作為這些睏惑的親曆者,書中的思考和看法也隻是我的一點淺見。孔子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盡管帶著美好的願望來寫這本書,但由於種種限製,解惑的願望很難完全實現,一定會有很多不足和遺憾,歡迎讀者朋友多提批評意見。
郭繼承
2016年2月8日
直麵人生的睏惑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