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美國普利策奬、英國科普書奬、洛杉磯時報書奬作品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特彆推薦圖書
★2000-2009年度日本受歡迎的50本書之首
★《中國圖書商報》評“30年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
★入選2014年度百道網中國好書榜Top100
★客觀、真實呈現幾乎尼采所有重要思想:尼采哲學涉及“意誌”“權力意誌”“永恒輪迴”“虛無主義”等關鍵詞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觸過的重要人物,如叔本華、瓦格納;還有尼采經常思考的問題,如古希臘文化、基督教、藝術和道德等。
★國際尼采研究專傢選編齣的優秀版本。
為什麼現代社會中的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是以今天這種麵貌呈現,而非其他形式?為何越過大洋進行殺戮、徵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各族群間的生活差異為何如此之大?對於現代人類、國傢間的種種不平等現象,史學傢往往存而不論,而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為許多大傢熟悉以及想當然的答案賦予瞭截然不同的含義。
遠古時期,各大陸上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開始分道揚鑣。中國、中美洲、美國東南部和其他地區對野生動植物的早期馴化,使這些地區的各個族群獲得瞭一種領先優勢。為什麼小麥和玉米、牛和豬以及現代世界的其他一些“瞭不起的”作物和牲畜齣現在這些特定地區,而不是齣現在其他地區?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隱約之間。誠然,農業與放牧齣現在局部地區,隻是對不同族群的不同命運的部分解釋,重要的是,發展水平超過狩獵采集階段的社會,就有可能發展齣文字、技術、政府、有組織的宗教,同時也更有可能發展齣凶惡的病菌和戰爭中的強大武器。正是這樣的社會在海洋和陸地上進行冒險,以犧牲其他民族為代價,嚮新的傢園不斷擴張,人們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歐洲人在過去500年中對非歐洲民族的徵服。開始時,這些歐洲人隻是想通過航海去尋找貴金屬和香料,結果卻常常導緻對土著人土地的入侵,並通過屠殺和帶來的疾病大批消滅瞭土著居民。
在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學傢、人類學傢賈雷德?戴濛德揭示瞭事實上有助於形成曆史廣泛模式的環境因素,從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毀瞭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史理論。本書是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方麵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瞭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曆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本書與戴濛德的其他兩部著作《崩潰》、《第三種黑猩猩》一起堪稱為“人類大曆史”。本書在2005年國外原版的基礎上修訂齣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許人也”一章。
賈雷德·戴濛德(Jared Diamond),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以生物學開始其科學生涯,進而研究演化生物學和生物地理學。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傢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會員。曾獲得麥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基金及全國地理學會伯爾奬。在《發現》、《博物學》、《自然》和《地理》雜誌上發錶論文200多篇。
——斯坦福大學人口研究所客座教授保羅·R·埃裏剋
“賈雷德·戴濛德把考古學和流行病學這樣不同的研究領域的新發現結閤得天衣無縫:他用事例說明瞭不同大陸的人類社會在過去13000年中沿著截然不同的道路發展的方式和原因。”
——史密森學會考古學計劃主任布魯斯·史密斯
“‘為什麼人類社會的命運會是這樣不同?’這個問題通常會得到種族主義的迴答。賈雷德·戴濛德精通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令熱門信服地論證瞭領先優勢和當地條件可以用來說明很大一部分人類曆史的進程。他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敘述將會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
——斯坦福大學遺傳學教授盧卡·卡瓦利—斯福爾紮
“這是一本瞭不起的書。戴濛德提齣瞭一些彆人沒有提齣過的問題,使我們對世界史有瞭新的更深入的瞭解。”
——印第安納大學榮譽退休植物學傑齣教授查爾斯·海澤
“一本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書……賈雷德·戴濛德帶領我們參加瞭一次令人興奮的世界史之旅,使我們重新思考所有關於我們自己和其他人以及我們在整個格局中的地位的種種看法。”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史教授剋裏斯托弗·埃雷特
“本書是糾正關於種族差異的‘鍾形麯綫’理論的良方。戴濛德廣泛汲取瞭地理學、植物學、動物學、考古學和流行病學方麵的知識,嚮我們證明瞭人類的多樣性是曆史過程的結果,而不是智力差異的結果。”
——密歇根大學人類考古學教授肯特·V·弗蘭納裏
前言 耶利的問題 …………………………………………………… 001
曆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第一部分 從伊甸園到卡哈馬卡
……………………………… 001
第 一 章 走上起跑綫……………………………………………… 003
公元前 11000年前各個大陸發生瞭些什麼
第 二 章 曆史的自然實驗 ……………………………………… 023
地理因素是怎樣塑造波利尼西亞群島的社會的
第 三 章 卡哈馬卡的衝突 ……………………………………… 039
為什麼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沒有俘虜西班牙國王
查理一世
第二部分 糧食生産的齣現和傳播
…………………………… 055
第 四 章 農民的力量……………………………………………… 057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根源
第 五 章 曆史上的窮與富 ………………………………………066
糧食生産開始時的地理差異
第 六 章 種田還是不種田 ………………………………………094
糧食生産傳播的原因
第 七 章 怎樣識彆杏仁…………………………………………… 104
古代作物的無意識的發展
第 八 章 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 ………………………… 123
為什麼有些地區的族群未能馴化植物
第 九 章 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 ………… 151
為什麼大多數大型野生哺乳動物沒有得到馴化
第 十 章 遼闊的天空與偏斜的軸綫 …………………………… 172
為什麼在不同的大陸糧食生産傳播的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 從糧食到槍炮、病菌與鋼鐵
……………………… 189
第十一章 牲畜的緻命禮物 ……………………………………… 191
病菌的演化
第十二章 藍圖和藉用字母 ……………………………………… 213
文字的演變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240
技術的演進
第十四章 從平等主義到盜賊統治 ……………………………… 269
政府和宗教的演變
第四部分 在五章中環遊世界 ………………………………… 317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319
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曆史
第十六章 中國是怎樣成為中國人的中國的 …………………… 348
東亞的曆史
第十七章 駛嚮波利尼西亞的快艇 ……………………………… 361
南島人擴張的曆史
第十八章 兩個半球的碰撞 ……………………………………… 382
歐亞大陸與美洲曆史的比較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 ……………………… 405
非洲的曆史
尾聲 人類史作為一門科學的未來 ……………………… 433
日本人乃何許人也 …………………………………… 457
2003後記:《槍炮、病菌與鋼鐵》今日談…………… 479
緻謝 …………………………………………………………………… 493
那天在卡哈馬卡展開的事件是眾所周知的,因為許多參與其事的西班牙人對此都有文字記載。為瞭給這些事件增加一點興味,我們不妨把一些目擊者的第一手敘述的摘錄編排在一起,來重溫一下當時的情景,這些敘述齣自皮薩羅的 6名隨從之手,其中包括他的兄弟埃爾南多和佩德羅:
“我們西班牙人是神聖羅馬帝國戰無不勝的皇帝、我們的天生國王和君主的臣民。我們的深謀遠慮、剛毅堅忍、嚴明軍紀、辛勤努力、齣沒風濤、浴血沙場,使虔誠徒眾歡欣鼓舞,使異端邪教聞風喪膽。為瞭這個緣故,為瞭上帝的榮光,也為瞭宣揚天主教皇帝陛下的威德,我覺得宜作如下記述,並敬呈陛下,俾天下之人一體知曉此處所述之事。榮耀應歸於上帝,因為西班牙人在他的神聖指引下,徵服瞭廣大的不信上帝之人,並使他們皈依我們神聖的天主教信仰。榮耀應歸於我們的皇帝,因為仰仗他的偉大力量和好運,上述事件發生在他君臨天下之時。
這將會使虔誠的徒眾感到歡欣鼓舞,因為上述戰鬥已經取得瞭勝利,上述行省已被發現和徵服,上述財富已經運迴傢鄉由國王和他們分享;同時也因為上述驚恐之情已在異教徒中廣為傳播,上述贊賞之心也已在全人類中油然而生。
“因為,為瞭製服蠻荒之地的那些化外之民,從古到今,如此偉大的業績在何時竟是靠如此少的人對抗如此多的人,在如此廣大的地區,渡過如此多的海洋,跨過如此漫長距離的陸地來取得的?還有誰的英勇事跡能和西班牙的英勇事跡相提並論呢?我們西班牙人人數很少,總數從來不超過200人或300人,有時候隻有100人甚至更少,但卻在我們這個時代徵服瞭前所未聞的廣大領土,比所有相信上帝和不相信上帝的諸侯王公們所擁有的領土還大。現在,我將隻寫下在徵服中所發生的事,為瞭避免冗長囉嗦,我將不會寫得很多。
“皮薩羅總督希望從來自卡哈馬卡的印第安人口中得到情報,於是他就叫人拷打他們。他們招供說,他們聽人說阿塔瓦爾帕正在卡哈馬卡等待總督。總督於是命令我們前進。在到達卡哈馬卡的入口處時,我們就看見瞭一裏格外山邊上的阿塔瓦爾帕的營地。印第安人的營地看去像一座很美麗的城市。他們的帳篷如此之多,使我們全都在心裏充滿瞭莫大的疑懼。在這以前,我們在西印度群島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情景。這使我們的西班牙人全都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但我們不能露齣任何害怕的樣子,也不能轉身迴去,因為如果這些印第安人覺察到我們的任何怯懦的跡象,那麼甚至我們帶來當嚮導的那些印第安人也會把我們殺死的。於是,我們就裝齣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並在仔細觀察這座城市和這些帳篷之後,走下山榖進入卡哈馬卡。
“我們用不少時間來商量對策。我們心裏全都充滿瞭恐懼,因為我們人數太少,又深入到一個不可能指望得到援軍的地方。我們全都去見總督,討論第二天的行動方針。那天夜裏我們很少有人睡覺,我們守候在卡哈馬卡的廣場上,注視著印第安軍隊的營火。這個景象看瞭令人害怕。大多數營火都是在山坡上,彼此又靠得很近,一眼看去就像天空中的點點繁星。那天晚上再也不分什麼大人物和小人物,也不分什麼步兵和騎兵瞭。每一個人都全副武裝地站崗放哨。那位極其精明能乾的總督也不例外,他跑來跑去給他的部下打氣。總督的兄弟埃爾南多 ?皮薩羅估計,那兒印第安士兵的人數達到4萬人,但他隻是為瞭使我們寬心而撒瞭謊,因為實際上有 8萬多印第安人。
“第二天早上,阿塔瓦爾帕派齣的信使到來,總督對他說,‘請轉告貴國君主,歡迎他大駕光臨,至於何時來和怎樣來,都可按照他的意思辦,不管他以什麼方式來,我都會把他當朋友和兄弟來接待。我求他快來,因我渴望和他見麵。他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侮辱。’
“總督把他的部隊埋伏在卡哈馬卡的廣場周圍,把騎兵一分為二,一支交由他的兄弟埃爾南多?皮薩羅指揮,另一支交由埃爾南多 ?德索托指揮。他把步兵也一分為二,他本人率領一部分,另一部分則交給他的兄弟鬍安?皮薩羅。同時,他命令佩德羅 ?德?坎迪亞和兩三個步兵帶著喇叭到廣場上的一個小堡壘去,並攜帶一尊小炮駐守那裏。當所有的印第安人和率領他們的阿塔瓦爾帕進入廣場時,總督會嚮坎迪亞和他的士兵發齣信號,同時喇叭也要吹響,騎兵聽到喇叭聲要從他們埋伏等待的大院子裏衝齣來。
“中午,阿塔瓦爾帕開始集閤隊伍並嚮前接近。很快我們就看到整個平原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印第安人,他們不時地停下來,等待不斷地從他們身後營地裏列隊而齣的另一些印第安人。到瞭下午,他們分成一個個小分隊,不斷地列隊而齣。走在前麵的幾個小分隊這時已靠近我們的營地,同時仍有更多的部隊不斷地從印第安人的營地齣發。在阿塔瓦爾帕前麵的是2 000個清掃道路的印第安人,他們的後麵是一些戰士,其中一半人在他一邊的田野裏行進,另一半人在他另一邊的田野裏行進。
“首先來到的是一群身穿五顔六色、棋盤格似服裝的印第安人。他們一邊前進,一邊拾起地上的稻草並清掃道路。其次來到的是 3群身著不同服裝、載歌載舞的印第安人。接著又來瞭一批人,他們抬著盔甲、巨大的金屬盤子和金銀打就的皇冠。他們抬著的用金銀製成的全套行頭數量眾多,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令人嘆為觀止。在這些人當中齣現瞭阿塔瓦爾帕的身影,他坐在華美的轎子裏,轎子木支架的末端用銀子包著,由 80個身著鮮藍色號衣的領主扛在肩上。阿塔瓦爾帕本人錦衣綉服,頭戴皇冠,脖子上套著一個綠寶石大頸圈。他坐在轎子裏的一個放著華麗鞍形坐墊的小凳子上。轎子的四周插著五顔六色的鸚鵡毛,並用金銀盤子裝飾起來。
“在阿塔瓦爾帕後麵是另外兩頂轎子和兩隻吊床,裏麵坐著幾個高級酋長,隨後又是幾群抬著金冠銀冠的印第安人。這幾群印第安人閤著響亮歌聲的節拍開始進入廣場,他們就這樣不斷進來,占領瞭廣場的每個地方。在這期間,我們全體西班牙人一切準備就緒,埋伏在院子裏等著,心裏充滿瞭恐懼。我們有許多人完全是因為驚恐而在不知不覺中尿瞭褲子。阿塔瓦爾帕在到達廣場中心後仍然高高地坐在他的轎子裏,而他的部隊在他的身後繼續列隊而入。
“皮薩羅總督這時派托鉢修會修士維森特?德巴爾維德過去和阿塔瓦爾帕搭話,並以上帝和西班牙國王的名義,要求阿塔瓦爾帕服從耶穌基督的權威和效忠西班牙國王陛下。修士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拿著《聖經》,舉步嚮前,穿過重重的印第安人部隊,來到阿塔瓦爾帕跟前,開口對他說:‘我是上帝派來的僕人,我把上帝的福音教給基督徒,現在我也同樣來教你。我教的就是上帝在這本書裏對我們所說的話。因此,我代錶上帝和基督徒,請求你做他們的朋友,因為這是上帝的意誌,也是為瞭你的福祉。’
“阿塔瓦爾帕把書要過去,他想看一看。於是修士就把書閤著遞給瞭他。阿塔瓦爾帕不知道怎樣把書打開,修士就把手伸過去幫忙。這時,阿塔瓦爾帕勃然大怒,對修士的手臂打瞭一拳,他不願彆人幫這個忙。於是,他親自把書打開,他發現書上的字和紙並沒有任何令人驚異之處,就把書扔齣去五六步遠,滿臉漲得通紅。
“修士迴到皮薩羅身邊,大叫:‘齣來吧 !齣來吧,基督徒們 !嚮這些拒絕上帝福音的狗敵人衝過去 !那個暴君竟敢把我的《聖經》扔在地上 !你們難道沒有看見剛纔發生的事?在平原上全是印第安人的時候,我們乾嗎還要對這個過分傲慢自大的狗雜種講究謙恭禮貌呢?嚮他們衝過去,我會寬恕你們的罪孽的!’
“於是,總督嚮坎迪亞發齣信號,坎迪亞開始開炮。與此同時,喇叭也吹響瞭,全副武裝的西班牙部隊,有騎兵有步兵,從他們埋伏的地方嚮在廣場上擠成一團的手無寸鐵的印第安人衝去,一邊喊著西班牙的戰鬥口號:
‘聖地亞哥!’我們已經在馬身上縛瞭響器來嚇唬印第安人。槍聲、喇叭聲和響器聲使印第安人陷入一片驚慌。西班牙人嚮他們攻擊,動手把他們砍成幾段。印第安人嚇得互相踐踏,形成一個個人堆,彼此都因窒息而死。因為他們手無寸鐵,任何一個基督徒都可毫無危險
地攻擊他們。騎兵策馬把他們撞倒,把他們殺死的殺死,打傷的打傷,對逃跑的就窮追不捨。步兵對剩下的人發動狠狠的攻擊,其中大多數人很快就都成瞭刀下之鬼。
“總督本人一手拿劍一手拿匕首,帶著身邊的幾個西班牙人衝進密集的印第安人群,並且非常勇敢地來到阿塔瓦爾帕的轎子旁。他大膽地一把抓住阿塔瓦爾帕的左臂,口中大喊一聲‘聖地亞哥 !’,但他無法把阿塔瓦爾帕從轎子裏扯齣來,因為轎子被舉得很高。雖然他殺死瞭舉著轎子的幾個印第安人,但彆的印第安人立刻接上來把轎子舉得高高的,就這樣我們花瞭很長時間去製服和殺死印第安人。最後,七八個西班牙騎兵策馬趕來,從一邊嚮轎子猛衝,用很大力氣把轎子推得側倒在地。阿塔瓦爾帕就這樣被捉住瞭。總督把阿塔瓦爾帕帶到他的住所。抬轎子的那些印第安人和護衛阿塔瓦爾帕的那些印第安人沒有丟棄他:全都在他的身旁死瞭。
“留在廣場上的那些驚慌失措的印第安人被槍炮的射擊和馬匹嚇壞瞭—這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東西—他們設法推倒一段圍牆,逃離廣場,跑到外麵的平原上去。我們的騎兵從圍牆的缺口一躍而齣,衝進平原,一邊大聲喊叫:‘追那些穿花衣服的!一個也不要讓他逃
走 !用矛刺他們 !’阿塔瓦爾帕帶來的其他印第安士兵全都在距離卡哈馬卡一英裏的地方嚴陣以待,但沒有一個人移動一步,在發生所有這一切期間,沒有一個印第安人拿起武器來對付一個西班牙人。當留在城外平原上的一隊隊印第安人看見彆的印第安人喊叫著逃跑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驚慌起來,拔腳就逃。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觀,因為整個山榖在 15或20英裏範圍內完全塞滿瞭印第安人。夜色已經降臨,而我們的騎兵仍在田野裏用長矛刺殺印第安人,這時我們聽到瞭要求我們迴營集閤的號聲。
……
耶利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對於世界上不同地區的各個民族來說,曆史的發展進程是很不相同的。在上一次冰期結束後的 13 000年間,世界上的某些地區發展成為使用金屬工具的、有文字的工業社會,另一些地區僅僅發展成為沒有文字的農業社會,還有一些地區則仍然保留著使用石器的狩獵采集社會。這種曆史上的差異對現代世界投上瞭持久的陰影,因為使用金屬工具的、有文字的社會徵服瞭或消滅瞭其他類型的社會。雖然這些差異構成瞭世界史的最基本的事實,但産生這些差異的原因始終是不確定的和有爭議的。關於這些差異的由來這個令人睏惑的問題,是在 25年前以一種簡單的個人形式嚮我提齣來的。
1972年7月,我在新幾內亞這個熱帶島嶼的沙灘上散步,當時我正在那裏研究鳥類的演化。在這之前我已聽說過有一個叫做耶利的當地知名政治傢,這時候他正在這個地區旅遊。那一天,耶利和我碰巧沿同一個方嚮散步,而且他追上瞭我。我們在一起走瞭一個小時,始終在交談著。
耶利身上煥發著領袖的氣質和活力。他的眼睛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他充滿自信地談論自己,但他也問瞭許多尖銳的問題,並且全神貫注地聽我說話。我們的談話從當時每個新幾內亞人都關心的問題,即政治事態的迅速發展開始。耶利的國傢現在叫做巴布亞新幾內亞,那時仍然是聯閤國的一塊托管地,由澳大利亞管理,但獨立已是遲早的事。耶利對我說,他的任務就是使本地人作好自治的準備。
過瞭一會,耶利話鋒一轉,開始考問起我來。他從來沒有去過新幾內亞以外的地方,他的最高學曆是中學,但他卻有著一種無法滿足的好奇心。首先,他想要瞭解我對新幾內亞鳥類的研究工作(包括我做這工作拿多少報酬)。我就告訴他,在幾百萬年的過程中,不同種群的鳥是如何移居新幾內亞的。
接著,他又問我,在過去的幾萬年中,他的人民的祖先是怎樣到達新幾內亞的,以及在過去 200年中,歐洲的白人是如何開拓新幾內亞的。談話始終是友好的,雖然我們倆都瞭解耶利和我所代錶的兩個社會之間的關係是緊張的。兩個世紀前,所有的新幾內亞人仍然“生活在石器時代”。就是說,他們仍然使用著幾韆年前即已在歐洲為金屬工具所取代的類似的石器,而他們所居住的也不是在集中統一的政治權威下組織起來的村莊。白人來瞭,他們建立瞭中央集權的政府,帶來瞭各種物資,從鋼斧、火柴和藥品到服裝、軟飲料和雨傘,應有盡有,而新幾內亞人立刻認識到這些東西的價值。在新幾內亞,所有這些物品被一概稱之為“貨物”。
許多白人移民公開衊視新幾內亞人,說他們是“原始人”。在新幾內亞人的白人“主子”(他們直到1972年還被這樣稱呼)中,甚至是最無能的人,他們的生活水準也遠遠高於新幾內亞人,甚至高於像耶利這樣的極有性格魅力的政治傢。然而,耶利就像當時考問我那樣考問過許多白人,而我也曾考問過許多新幾內亞人。他和我都十分清楚地知道,新幾內亞人通常至少和歐洲人一樣聰明。耶利想必考慮過所有這些問題,因為他又一次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洞察一切似的瞥瞭我一眼,問我道,“為什麼你們白人製造瞭那麼多的貨物並將它們運到新幾內亞來,而我們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貨物呢?”
正像耶利所體會的那樣,這是一個雖然簡單但卻切中要害的問題。是的,在普通新幾內亞人的生活方式和普通歐洲人或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類似的差異同樣把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區彆瞭開來。這些巨大的差異必定具有人們可能認為顯而易見的重要原因。
然而,耶利的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一個難以迴答的問題。我當時就迴答不齣來。關於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專業的曆史學傢們仍然意見不一:大多數人甚至不再問這樣的問題瞭。在耶利和我進行那次談話後的許多年裏,我研究並用文字說明瞭關於人類進化、曆史和語言的其他方麵的問題。在25年後撰寫的這本書就是試圖對耶利的問題作齣迴答。
雖然耶利的問題隻涉及新幾內亞人和歐洲白人的生活方式的差異,但它可以推而廣之,聯係到現代世界上更大規模的一係列懸殊差異。來自歐亞大陸的民族,尤其是仍然生活在歐洲和東亞的民族,以及移居到北美的民族,控製著世界的財富和權力。其他民族,包括大多數非洲人,已經擺脫瞭歐洲人的殖民統治,但在財富和權力方麵仍然遠遠落在後麵。還有一些民族,如澳大利亞、美洲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土著居民,甚至已不再是自己土地的主人,而是遭到歐洲殖民主義者大批殺害、徵服,有時甚至被斬盡殺絕。
因此,關於現代世界的差異問題可以再次係統地闡述如下。為什麼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而不是某種彆的方式呢?例如,為什麼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亞土著殺害、徵服或消滅歐洲人和亞洲人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迴顧一下曆史。從公元1500年開始,當歐洲在全世界的殖民擴張剛剛興起時,不同大陸上的民族業已在技術和政治組織方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許多地區成瞭一些用金屬裝備起來的國傢或帝國的基地,其中有些已經呈現工業化的端倪。兩個印第安民族 —阿茲特剋人和印加人,統治著一些使用石器的帝國。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一些地區被劃分為一些使用鐵器的小國或由酋長管轄的部落。其他大多數民族 —包括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許多太平洋島嶼、美洲的許多地區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小部分地區的所有那些民族—都是一些農業部落,甚至仍然是一些使用石器的靠狩獵采集為生的族群。當然,從公元1500年開始的這種技術和政治上的差異,是現代世界不平等的直接原因。使用鋼鐵武器的帝國能夠徵服或消滅使用石製和木製武器的部落。然而,這個世界又是如何成瞭公元1500年時的那種模樣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根據曆史記載和考古發現,再一次毫不費力地迴顧一下更早的曆史。直到大約公元前 11000年上一次冰期結束時,各個大陸上的各個族群仍然都是靠狩獵采集為生的人。從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 1500年,不同大陸的不同發展速度,成瞭導緻公元 1500年時技術和政治差異的原因。雖然澳大利亞土著和美洲印第安人仍然靠狩獵采集為生,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美洲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許多地區,已逐步地發展起農業、畜牧、冶金技術和復雜的政治組織。歐亞大陸的一些地區和美洲的一個地區,還獨立地發明瞭文字。然而,這些新的發展中每一個發展,在歐亞大陸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齣現得更早。例如,青銅器的大規模生産於公元 1500年前的幾個世紀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一帶還剛剛開始,而在4 000多年前已經在歐亞大陸的一些地區開展起來。歐洲探險傢是在公元 1642年首次接觸到塔斯馬尼亞人①的,那時他們的石器製作技術比幾萬年前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普遍使用的製作技術還要來得簡單。
這樣,我們最後就能用彆的措辭把現代世界的差異重新錶述如下: 為什麼在不同的大陸上人類以如此不同的速度發展呢?這種速度上的差異就構成瞭曆史的最廣泛的模式,也是我這本書的主題。
雖然這本書歸根到底是要討論曆史和史前史問題,但其主題不光是具有學術性,而且在實踐上和政治上也是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的。不同民族之間相互作用的曆史,就是通過徵服、流行病和滅絕種族的大屠殺來形成現代世界的。這些衝突産生瞭迴響,而這些迴響在經過許多世紀後仍然沒有消失,並且在今天世界上的某些最混亂的地區仍在活躍地繼續。
例如,非洲的廣大地區仍在與近代殖民主義留給它的餘孽進行鬥爭。在其他地區 —包括中美洲、墨西哥、秘魯、新喀裏多尼亞和蘇聯的許多地區,以及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地區 —社會動蕩或遊擊戰爭,甚至使更多的本地居民起來反對由外來徵服者的後代所控製的政府。其他的許多本地居民—如夏威夷的本地人、澳大利亞土著、西伯利亞本地人,以及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印第安人 —由於滅絕種族的大屠殺和疾病,他們的人數已經銳減,現在在人數上已被入侵者的後代大大超過瞭。雖然他們因此而不能發動內戰,但他們仍然日益堅持維護自己的權利。
除瞭各民族之間由於過去的衝突而引發的當前這些政治和經濟反響外,當前還存在著語言方麵的反響 —尤其是現代世界上現存的 6 000種語言中的大多數語言即將消亡,而由英語、漢語、俄語和近幾個世紀以來使用人數大大增加的其他幾種語言所取代。現代世界的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由於耶利問題中所暗含的不同曆史軌跡造成的。在為耶利的問題尋找答案之前,我們應該先停下來考慮一下根本就反對討論這個問題的某些意見。有些人見到彆人僅僅提齣這個問題就會生氣,這有幾方麵的原因。
一種反對意見如下。如果我們成功地說明瞭某個民族怎麼會統治另一民族的,那麼這會不會就是為這種統治辯護呢?這會不會就是說這種結果是無可避免的,因此在今天試圖改變這種結果可能是徒勞無益的呢?這種反對意見的根據是一種把對原因的說明同為結果辯護或承認結果混為一談的普遍傾嚮。怎樣利用曆史的闡述是一個和闡述本身完全不同的問題。為瞭努力改變某個結果,瞭解是比再現或保持這種結果更經常使用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心理學傢要努力去瞭解殺人犯和強奸犯的心理,為什麼社會曆史學傢要努力去瞭解滅絕種族的大屠殺,為什麼精神病學傢要努力去瞭解人類疾病的起因。這些人之所以去調查研究,並不是想要為謀殺、強奸、滅絕種族的大屠殺以及疾病進行辯護,相反,他們是想要利用他們對因果鏈的瞭解來打斷這個鎖鏈。
其次,迴答耶利的問題是否就必然涉及以歐洲為中心的曆史方法,涉及對西歐人的美化,並念念不忘於西歐和歐化瞭的美國在現代世界中的突齣地位呢?這種突齣地位是否就是過去幾個世紀的一種短暫現象,而現在正由於日本和東南亞的興起而變得暗淡下來呢?事實上,本書大部分篇幅將要討論的是某些民族,而不是歐洲人。我們不隻是把重點放在歐洲人和非歐洲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上,而是還要研究不同的非歐洲民族之間的相互影響—尤其是發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幾內亞內部的和發生在這些地區的土著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我們絕不是要美化來自西歐的民族,而是要看到,他們的文明的最基本因素是由生活在彆的地方的其他民族發展起來並在以後輸入西歐的。
第三,諸如“文明”之類的字眼和“文明的興起”之類的詞語是不是傳達瞭虛假的印象,即文明是好的,以狩獵采集為生的部落人是悲慘的,而過去 13 000年的曆史已經朝著人類更大的福祉前進瞭?事實上,我並不想當然地認為工業化國傢就一定比狩獵采集部落“好”,不認為放棄狩獵采集的生活方式來換取以使用鐵器為基礎的國傢地位就是代錶“進步”,也不認為就是這種進步為人類帶來瞭越來越多的幸福。根據我在美國城市和新幾內亞村莊不同的生活體驗,我的印象是:所謂的文明的福祉是由正反兩方麵的因素構成的。例如,同狩獵采集部落相比,現代工業化國傢的公民享有更好的醫療照顧,他們被人殺害的風險較的也較長,但他們從朋友和大傢庭那裏得到的社會支持卻要少得多。我對人類社會的這種地理差異進行調查研究的動機,不是為瞭贊美一種類型的社會和貶低另一種類型的社會,而完全是為瞭瞭解曆史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耶利的問題是不是真的需要用另一本書來迴答?我們是不是已經知道答案瞭呢?如果已經知道瞭,那麼答案是什麼呢?
大概最普通的解釋就含蓄地或者明確地假定民族之間在生物學上的差異。在公元 1500年後的幾個世紀中,由於歐洲探險者們認識到世界各民族在技術和政治組織方麵的廣泛差異,他們就想當然地認為,這些差異來自天生能力的差異。隨著達爾文理論的齣現,原來的一些解釋就按照自然選擇和演化遺傳有瞭新的含義。在技術上原始的種族被認為是人類從與猿相類似的祖先那裏遺傳而來的演化遺存。由來自工業化社會的移民來取代這些種族,正是適者生存的例證。隨著後來遺傳學的興起,這些解釋就按照遺傳學的字眼又一次被重新敘述。從遺傳學的角度看,歐洲人被認為比非洲人聰明,而比起澳大利亞的土著就尤其如此。
今天,西方社會的某些人在公開地批判種族主義。然而,許多(也許是大多數!)西方人私下裏或下意識地在繼續接受種族主義的解釋。在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傢裏,仍然有人在公開提齣這種解釋,而且是毫無愧疚之感。甚至是受過教育的美國白人、歐洲人和澳大利亞人,每當提起澳大利亞土著這個話題時,總是認為澳大利亞土著的身上有著某種原始的東西。他們看上去肯定與白人不同。在這些土著的仍然健在的後裔中,有許多人雖然在歐洲殖民時代活瞭下來,但現在卻發現在澳大利亞白人社會中難以在經濟上取得成功。
一個看似有理的論據是這樣的:到澳大利亞來的白人移民建立瞭一個以金屬工具和食品生産為基礎的、有文字的、工業化的、在政治上集中的民主國傢,這一切都是在對一個大陸進行拓殖的 100年中完成的,而生活在這個大陸上的土著至少有4萬年之久一直是一些沒有金屬工具的狩獵采集部落。這是對人類發展的兩個連續實驗,實驗的環境相同,唯一的變量是居住在這環境中的人。澳大利亞土著與歐洲人社會之間的差異是由民族本身的差異産生的,這一點難道還需要進一步來證明嗎?
對這種種族主義解釋的反對意見,不僅僅是因為這種解釋令人生厭,而且也因為它們是錯誤的。人類在智力上存在著差異,但並沒有可靠的證據足以證明這種差異是與技術上的差異平行發生的。事實上,我馬上還將說明,現代的“石器時代”的部落通常可能比工業化的民族更加聰明,或至少一樣聰明。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荒謬,但我們將會在第十五章看到,對於建立一個具有上述其他優點的、有文字的工業化社會來說,來到澳大利亞的白人移民對於通常給予他們的榮譽是受之有愧的。此外,直到最近在技術上仍很原始的部族—如澳大利亞的土著和新幾內亞人—隻要給他們機會,一般是都能掌握工業技術的。
一些認知心理學傢以巨大的努力研究瞭生活在同一國傢的來自不同地理區域的民族之間在智商方麵的差異。尤其是,有許多美國白人心理學傢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試圖證明,非洲裔美國黑人在智力上天生地就低於歐洲裔美國白人。然而,眾所周知,用作比較的這兩個民族在社會環境和教育機會方麵是大不相同的。這個事實使檢驗智力差異引起技術差異這種假設遇到瞭雙重的睏難。首先,甚至我們成人的認知能力也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嚴重影響,而我們在孩提時代就已經曆瞭這樣的環境,因而難以覺察先天遺傳差異的任何影響。其次,認知能力的測驗(和智商測驗一樣)往往都是測量文化學習,而不是測量純粹的天生智力,不管這種天生智力究竟是什麼東西。由於童年環境和所學得的知識對智商測驗結果所産生的無庸置疑的影響,這些心理學傢迄今為止所作的努力,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證明非白人民族的智商中被視為當然的遺傳缺陷。
我對這一爭議的觀點,是我和新幾內亞人在他們的未受外界影響的社會裏一起工作瞭33年的結果。從我剛開始和新幾內亞人一起工作的時候,他們給我的印象是,他們通常都要比一般歐洲人或美國人更聰明,更機敏,更富錶現力,對周圍的事和人也更關心。對有些工作,人們完全可以認為是反映瞭腦功能的某些方麵的,例如在腦子裏對陌生環境勾畫齣一幅圖像的能力。在做這樣的工作時,新幾內亞人在很大程度上顯得比西方人更加齣色在行。當然,對於那些西方人從小就訓練去做而新幾內亞人從來沒有做過的工作,新幾內亞人也常常做得不好。因此,來自偏遠村莊的未上過學的新幾內亞人在進城時,在西方人看來就會顯得呆頭呆腦;反之,當我和新幾內亞人一起在叢林中時,我錶現得連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如沿著叢林小路行走或搭建一個遮蔽物)都不能勝任。在這種時候,我始終明白,我在新幾內亞人看來又是多麼地呆頭呆腦。對這些工作,新幾內亞人從小就接受瞭訓練,而我則從來沒有。
為什麼我覺得新幾內亞人比西方人聰明這種印象可能是正確的,有兩個理由容易得到認可。首先,幾韆年來,西方人一直生活在有中央政府、警察和法製的、人口稠密的社會裏。在這些社會裏,稠密人口中傳染性的流行疾病(如天花)在曆史上是導緻死亡的主因,而謀殺則比較罕見,至於戰爭狀態則是例外,而不是普遍情況。大多數逃脫瞭緻命的傳染病的歐洲人,也逃脫瞭其他一些潛在的死因,並把他們的基因傳給後代。今天,西方大多數存活的嬰兒同樣逃過瞭緻命的傳染疾病,而且不管他們的智力和攜帶的基因如何,一樣地傳宗接代。相比之下,新幾內亞人所生活的社會,由於人口稀少,稠密人口中發生的那些流行疾病無法形成。相反,造成新幾內亞人傳統的高死亡率的,是謀殺、長期的部落戰爭、意外事故和在獲取食物中齣現的問題。在傳統的新幾內亞社會中,聰明人比不那麼聰明的人更有可能逃脫導緻高死亡率的死因。然而,在傳統的歐洲社會中,流行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的差異與智力幾乎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與取決於人體化學細節的遺傳抵抗力有關。例如,血型為B或O的人比血型為 A的人對天花有更強的抵抗力。就是說,促進智力基因的自然選擇,在新幾內亞比在人口稠密、政治上復雜的社會可能要無情得多,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裏,對人體化學組成的自然選擇反而更有效力。
關於為什麼新幾內亞人可能會比西方人聰明這一點,除瞭這種遺傳上的原因,還有第二個原因。現代歐洲和美國的兒童花費大量的時間,被動地接受電視、廣播和電影所提供的娛樂。在一般的美國傢庭中,電視機每天開7個小時。相比之下,傳統的新幾內亞兒童幾乎沒有機會去接受這種被動的娛樂,而是把他們醒著的時間幾乎全部用來從事積極的活動,如和其他兒童或成年人談話或遊戲。幾乎所有的對兒童發展的研究全都強調童年刺激和活動在促進智力發展中的作用,同時著重指齣瞭與童年刺激減少相聯係的不可逆轉的智力障礙。對於新幾內亞人錶現齣來的這種較優越的一般智力作用,這種影響無疑提供瞭一種非遺傳成分。
這就是說,就智力而言,新幾內亞人可能在遺傳方麵優於西方人,他們在逃避對成長極其不利的條件時也肯定優於西方人,而工業化社會的大多數兒童如今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長大的。當然,關於新幾內亞人在智力方麵的任何不利條件,沒有絲毫可以用來迴答耶利的問題。遺傳和童年成長這兩個因素,可能不僅區彆瞭新幾內亞人同西方人,而且也區彆瞭以狩獵采集為生的人以及技術上原始的社會成員同一般說來在技術上先進的社會成員。因此,必須把種族主義素來的那種臆斷顛倒過來。歐洲人盡管在遺傳方麵存在著不利條件,而且(在現代)他們在成長中也毫無疑問存在著不利條件,那麼為什麼他們最後卻能生産齣很多貨物?而對於新幾內亞人,盡管我相信他們具有較高的智力,但為什麼他們最後在技術上還是那樣原始呢?
遺傳學上的解釋不是對耶利問題的唯一可能的答案。另一種受到北歐人歡迎的解釋是求助於想象中的氣候作用,說什麼他們傢鄉的寒冷氣候對人的創造力和精力具有刺激作用,而炎熱、潮濕的熱帶氣候則對人的創造力和精力具有抑製作用。也許,高緯度的這種季節性的多變氣候比不隨季節變化的恒定的熱帶氣候提齣瞭更多的各式各樣的挑戰。也許,寒冷的氣候要求人們為瞭生存必須具有更多的創造纔能,因為人們必須建造保暖的住宅和縫製保暖的衣裳,而在熱帶人們隻要有較簡陋的住房並且不穿衣服就能生存下去。或者,可以把這種論點顛倒過來以得齣同樣的結論:高緯度地區漫長的鼕季使人們有大量時間可以坐在傢裏搞發明創造。
雖然這種解釋以前曾流行一時,但它同樣經不起推敲。我們將要看到,直到最近的1 000年前,北歐各民族對歐亞大陸文明沒有作齣過任何極其重要的貢獻;他們隻是由於運氣好纔生活在某一個地理位置上,使他們有可能接受在歐亞大陸較溫暖地區發展起來的一些先進的東西(如農業、輪子、文字和冶金)。在新大陸,高緯度的寒冷地區甚至更是人類的一個落後地區。唯一的發明瞭文字的印第安人社會齣現在北迴歸綫以南的墨西哥;新大陸最古老的陶器來自位於熱帶的南美洲赤道附近;而通常被認為在藝術、天文學和其他方麵最先進的新大陸社會是在公元第一個一韆年中位於熱帶的尤卡坦半島和危地馬拉的曆史上有名的瑪雅社會。
對耶利的問題的第三個答案提齣瞭所謂乾燥氣候下低地河榖的重要性問題,因為這種地方的高産農業依賴於大規模的灌溉係統,而這又需要有權力集中的政府機構。之所以提齣這種解釋,是因為有一個事實是無庸置疑的,即已知的最早帝國和書寫係統齣現在新月沃地 ①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以及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區,包括印度次大陸的印度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中美洲的瑪雅人居住的低地和秘魯的沿海沙漠,水利係統也似乎與中央集權的政治組織密切有關。
然而,詳盡的考古研究錶明,復雜的灌溉係統並不是同權力集中的政府機構一起齣現,而是在過瞭相當一段時間之後纔到來的。就是說,先是由於某種原因齣現瞭政治集權,然後纔有可能建設復雜的灌溉係統。在世界上的這些地區,在政治集權之前發生的至關重要的發展,沒有一個同江河流域或復雜的灌溉係統有聯係。例如,新月沃地的糧食生産和鄉村生活源於丘陵和山地,而不是源於低地河榖。在鄉村糧食生産開始在新月沃地的丘陵地帶興旺發達之後 3 000年左右,尼羅河流域仍然是一個文化落後的地區。美國西南部的江河流域最後還是對灌溉農業和復雜社會起瞭支撐作用,但隻是在有瞭許多為社會所依賴的發展成果之後纔做到這一點的,而這些發展成果卻是從墨西哥引進的。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河榖仍然為沒有農業的部落社會所占有。
然而,還有一種解釋列舉瞭使歐洲人能夠屠殺或徵服其他民族的直接因素—尤其是歐洲的槍炮、傳染病、鋼鐵工具和工業製成品。這種解釋是正確的,因為顯而易見,這些因素都是造成歐洲人徵服的直接原因。然而,這種假設是不全麵的,因為它仍然隻提供瞭確定直接原因的一種近似的(初級階段的)解釋。它使人不由得想去尋找終極原因:為什麼最後帶來槍炮、凶惡的病菌和鋼鐵的竟是歐洲人,而不是非洲人或印第安人?
至於在確定歐洲徵服新大陸的終極原因方麵,雖然已經取得瞭某些進展,但非洲仍然是一大難題。在非洲這個大陸上,原人進化的時間最長,解剖學上的現代人可能也起源於那裏,那裏的地方病如瘧疾或黃熱病使歐洲的探險者失去瞭生命。如果長期的領先優勢有什麼價值的話,那麼為什麼槍炮和鋼鐵不是首先齣現在非洲,從而使非洲人和他們的病菌得以徵服歐洲?同時,又用什麼來說明何以澳大利亞土著未能超越使用石器的狩獵采集階段呢?
在世界範圍內對人類社會進行比較所齣現的問題,曾經引起曆史學傢和地理學傢們的極大關注。說明這方麵的努力的最著名的現代例證,就是阿諾德?湯因比①的十二捲本的《曆史研究》。湯因比對23個先進的文明民族尤感興趣,這 23個民族中有 22個是有文字的,19個是歐亞大陸民族。他對史前史和比較單純的沒有文字的社會興趣較少。然而,現代世界不平等的根源卻要追溯到史前階段。因此,湯因比沒有提齣耶利的那種問題,也沒有去認真討論我所認為的最廣泛的曆史模式。其他一些研究世界史的可資利用的書,同樣會把重點放在以往 5 000年中先進的、有文字的歐亞大陸文明民族身上;這些書都是十分簡略地提到哥倫布以前的印第安人文明,除瞭談到最近與歐亞大陸文明民族的相互影響外,它們對世界其餘地區的討論甚至更加簡略。在湯因比的嘗試後,全世界對曆史因果關係的綜閤研究已經受到大多數曆史學傢的冷遇,被認為提齣瞭一個顯然難以解決的問題。
换个角度看历史,京东图书不错,品质有保证。
评分不错不错很满意下次又来价格很优惠给哈哈哈哈哈
评分趁618把书单里的书都买了,很划算,京东物流很快,包装不错
评分还没看,感觉会颠覆三观的作品
评分还没看,感觉会颠覆三观的作品
评分《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贾德·戴蒙于1997年所著。该书于1998年获得普利策奖以及英国科普书奖。国家地理学会根据本书拍摄的纪录片于2005年7月在美国公共电视网播出。
评分在京东阅读上看过试读本,这次搞活动就买一本来读读。
评分惹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分
评分看评论不错,乘着618活动就囤了。后续看了再做评论。这么多人喜欢的书应该不会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