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環顧亞洲,甚至全球,隻要少數企業傢能夠從艱睏的童年,剋服種種挑戰而成功建立一個業務多元化及遍布全球五十四個國傢的龐大商業王國。李嘉誠在香港素有“超人”之稱,事實上,全球各地商界翹楚均視他為擁有卓越能力、廣闊企業視野和超凡成就的強人。
內容簡介
本書以李嘉誠的成功經曆為基礎,在李嘉誠的成功經驗中總結提煉關鍵點,以全新的角度闡述賺錢理念,書中講述瞭李嘉誠如何改變命運,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賺得X一桶金,如何匯聚財富,從一個默默無為的小老闆變為“塑膠花大王”,如何兵不血刃以7億博得60億……李嘉誠問鼎財富的秘訣是什麼?本書旨在告訴人們,賺錢的目的不是為瞭賺更多的錢,而是一種人生的信仰,如果能把賺錢當成一種心靈修行和曆練,那麼您將更容易攀登上財富的巔峰。
作者簡介
王晶,資深圖書策劃、撰稿人。十年從業經驗。長期關注民生,善於捕捉社會熱點。專注並擅長勵誌、經管、女性、職場、心理類圖書撰寫。
目錄
第一章賺錢即修行/ 1
◎富豪榜的機密,賺錢的真諦/ 2
◎建立自我,賺錢是充實內心的過程/ 5
◎追求無我,賺錢是手段而不是負纍/ 8
◎更關心捐錢而不是賺錢/ 11
第二章改運先改心:抱怨生活不如改變自己/ 15
◎改變是現實逼齣來的/ 16
◎沒有比養傢更大的事/ 20
◎不在一個地方睏死/ 24
◎打工是最大、最愚蠢的投資/ 29
◎機會都是摺騰齣來的/ 33
第三章大智若愚:懂得吃虧的人注定不會貧窮/ 37
◎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裏/ 38李嘉誠:賺錢是一種修行目錄
◎損失瞭信譽就什麼事情也不能做瞭/ 43
◎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 46
◎未來是自己不斷選擇的結果/ 50
◎做一頭仁慈的獅子/ 53
◎用麵子賺錢是最高境界/ 56
第四章競爭製勝:對手應該是我們的座上賓/ 61
◎做任何事都應有一番雄心大誌/ 62
◎經商的根本目的在於利潤而非競爭/ 67
◎隨後齣什麼牌纔是關鍵/ 71
◎在該放棄的時候,果斷放手/ 76
◎什麼時候都要堅守“以和為貴”/ 81
◎能握手,不打架/ 86
第五章經營全球化:善於藉力,順勢而為/ 89
◎藉力海外資本/ 90
◎順應時代潮流/ 94
◎順應社會時勢/ 97
◎巧用股市杠杆/ 101
第六章經營多元化:分散風險和增長點/ 105
◎一條腿再好,走路也會摔倒/ 106
◎沒有一個行業可以永遠興旺下去/ 110
◎某些産業的市場培育需要文火熬成/ 112
◎整閤纔是王道/ 116
◎新事物,往往藏著大財富/ 120
第七章危機應對:防守是最好的進攻/ 123
◎貿然擴張,就是冒險/ 124
◎及時止損,就是賺錢/ 128
◎退一步,纔好進兩步/ 130
◎隻有活下來,纔有機會稱王/ 133
◎不和任何産業談戀愛/ 136
第八章生財有道,按規矩辦事/ 139
◎愛占便宜的人,終究占不瞭便宜/ 140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44
◎求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辱/ 148
◎低調能避免成為彆人的靶子/ 151
◎窮人易過,窮生意難過/ 154
◎學習是我的事業持續擴大的秘訣/ 158
第九章人以群分,匯聚財富力量/ 163
◎世情是大學問/ 164
◎成大事者靠貴人/ 169
◎孟嘗君門客三韆故能成大事/ 173
◎良好的政商關係是成功的保障/ 176
第十章賺錢是本事,花錢是境界/ 181
◎內心的充盈纔是真正的富貴/ 182
◎將公益當成事業來做/ 185
◎取之社會,迴報社會/ 190
◎可以消費,但不能浪費/ 194
◎健康的你,纔能創造無盡的價值/ 198
第十一章看得足夠遠,纔能賺得足夠多/ 201
◎洞悉經濟未來走嚮/ 202
◎看清政治傢的落子/ 206
◎“撤資”論是個大笑話/ 211
◎錯過新科技,你就完瞭/ 215
◎海外注冊不等於沒有信心/ 218
第十二章財富可以傳承,修行無法替代/ 223
◎培養獨立人格,引上修行路/ 224
◎教會做人道理,完成心靈的錘煉/ 227
◎放手而不是放開,做修行路上的指明燈/ 230
◎鼓勵獨立創業,開闢新的修行路綫/ 234
◎智慧分傢,各得其所纔能各安其命/ 237
精彩書摘
《李嘉誠:賺錢是一種修行》:
北京萬通地産董事局主席馮侖先生曾經闡釋過李嘉誠成功的原因。他認為,李嘉誠在創業的時候肯定不是錢最多的人,顯然錢不是他成功的原因;大傢所處的時代背景一樣,機遇不會特彆偏愛某個人,顯然機遇也不是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誠的成功一定是某種能力決定的,否則不能解釋。大傢都在同一時空,可對世界的感覺不一樣,這個感覺不一樣,就相當於看法不一樣,眼光不一樣,李嘉誠的能力體現在這裏。
正如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瞭人世間真諦一樣,李嘉誠的成功也源自於其內心的頓悟。
28歲之前,改變貧睏命運,讓傢人過上好生活的理念一直支撐著他不斷努力。1956年,創業6年後,28歲的李嘉誠,成功躋身百萬富豪行列。他身上穿著名牌西裝,手上戴著高級腕錶,齣行是名車,在列提頓道半山腰買瞭麵積近200平方米的豪宅,並將母親接來同住。貧苦已經離他遠去瞭,可李嘉誠卻迷茫瞭。
在搬入新房的當天晚上,李嘉誠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我這麼有錢,身體很好,為什麼沒有非常快樂?我不喝酒、不賭博、不跑舞廳,我賺再多,也不過如此。”“未來的日子,我為什麼而活呢?”李嘉誠不斷地自問,一直思考到第二天晚上,他終於找到瞭答案,“人不是有錢什麼事都能做到,但很多事,沒有錢一點也做不到。我一路做,將來有機會,能對社會、對其他貧窮的人有貢獻,這是我來到世上可以做的。”
受幼時傢境貧睏的影響,一直以來,李嘉誠對金錢是非常執著的,經過兩個失眠的夜晚,李嘉誠想通瞭,“內心的富貴,纔是真富貴”。他對金錢的觀念改變瞭,對賺錢的觀念也隨之改變瞭,而正是他獨特的賺錢觀念讓他贏得瞭更多的財富。
李嘉誠曾多次在演講中說過:“我與大傢分享的成功秘訣,那是終生指引我,能憑仗情感和智慧,超越感受和本能的‘導航器’;它是一套衡量、檢討自我意識、態度和行為的簡單‘心法’。每個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許,最關鍵的成功方法就是尋找到導航人生的坐標。沒有原則的人,會漂流不定,有正確的坐標,我們做什麼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揮灑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樂、更精彩。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很多人學習李嘉誠,都會學習他的投資眼光、經商之道,以及用人之術,其實,這些都是外在的錶現形式,都是皮毛,學習李嘉誠更應該學習他的“心法”,“心法”把握準瞭,其他的方法、手段全都手到擒來。
熟悉李嘉誠的人都知道,他對自己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很高的要求,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他的皮鞋十雙中有五雙是舊的,皮鞋壞瞭,他覺得扔掉太可惜,修好瞭接著穿。賺錢是為瞭什麼?有人是為瞭獲得更多的財富,有人是為瞭擁有更好的物質生活。自28歲之後,李嘉誠就否定瞭這些答案。對他來說,賺錢是一種內心的曆練,是一種對周邊人的幫助,是一種對社會的奉獻,是一種修行,而他一直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修行是什麼?修行難道就是脫離日常生活跑到廟裏去拜佛念經?修行難道就是專職打坐沉浸於靈修哲學?修行難道就是嚴禁口腹之欲追求清心寡欲的生活?我們說“心誠則靈”,修行不應該拘泥於形式,在現實的生活中,修行就是直麵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幫助彆人而不是一心為己。隻要認真地去生活,滿懷愛心地去看待社會,時時刻刻覺察自我,丟棄傲慢、貪求、期待與恐懼,以一顆清淨心,追求生命的真諦,就是修行。
目前,商界有一種“佛商”的概念,所謂佛商,是有佛心、佛智和佛行的企業傢。他們有明確的信仰,有慈善的行動,有充滿智慧的見地,有平和快樂的心態。他們的最大信念是眾善奉行,自利利他。從李嘉誠的身上,我們看到智慧、慈悲、平和、博大,他通過智慧使事業、人生、傢庭都得以發展和提升,而又以一顆慈悲之心為社會進步而努力,對社會的和諧乃至文明的進步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
前言/序言
《商業智慧的修煉:從零到巨頭的傳奇之路》 本書並非一本單純的傳記,它更像是一本深刻剖析商業本質、提煉人生智慧的修行指南。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走進一個波瀾壯闊的商業世界,領略一位傳奇人物如何從時代浪潮中崛起,如何將最初的資本積纍、企業擴張,乃至最終的影響力,都升華為一種獨特的“賺錢”之道,而這種“賺錢”之道,早已超越瞭單純的金錢堆砌,上升到瞭一種關乎眼光、勇氣、策略、格局,乃至人性深處的“修行”境界。 本書以更加宏觀的視角,聚焦於商業運營中的核心要素,以及影響企業傢決策的關鍵因素。我們將深入探討,在每一次商業機會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洞察力?在每一次危機應對的時刻,又需要怎樣的智慧與韌性?在每一次戰略布局的展開,又體現齣怎樣的遠見與魄力?它將不僅僅講述“是什麼”,更側重於“為什麼”和“如何做”,為讀者提供一套可供藉鑒的商業思維模型和實踐方法。 第一篇:時代浪潮中的商業雛形——洞察與覺醒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將迴溯那個充滿變革與機遇的年代。這不是對某個具體曆史事件的流水賬式記錄,而是對那個時代孕育商業奇跡的宏觀環境進行深入分析。我們將探究,在那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結構劇變的背景下,蘊含瞭哪些不為人知的商業機遇?那些敏銳的商業嗅覺是如何形成的? 時代土壤: 深入分析建國後至改革開放初期,特定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如資源分配、政策導嚮、産業結構等,這些宏觀因素如何為早期商業活動提供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個體覺醒: 探討在特定社會背景下,個體如何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産生創業的萌芽。這包括瞭對市場需求的敏感度,對自身能力的認知,以及麵對不確定性時敢於嘗試的勇氣。 原始資本的積纍: 細緻分析早期創業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如産品創新、服務優化、渠道拓展等)積纍起第一桶金的。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賺錢”,而是對市場規律的初步探索和實踐。 早期商業模式的探索: 剖析早期企業在産品、市場、渠道、營銷等方麵的初步探索。例如,如何在信息閉塞的時代找到客戶?如何建立初步的信任體係?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 危機意識的萌芽: 即使在創業初期,危機也無處不在。本書將探討早期企業傢如何開始意識到風險,並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進行規避和應對,這為他們日後的風險管理能力打下基礎。 第二篇:資本運作的藝術——擴張與駕馭 當企業度過生存期,進入擴張階段,資本的力量變得至關重要。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聚焦於資本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資本的力量實現企業的裂變式增長。這並非簡單的財務分析,而是關於如何將資本視為一種戰略工具,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源整閤,以及如何在資本市場中遊刃有餘。 戰略眼光的構建: 探討企業傢如何超越眼前的利潤,去識彆並布局那些具有長遠發展潛力的新興産業。這包括瞭對技術趨勢的判斷,對消費行為變化的預測,以及對未來社會需求的預判。 多元化經營的邏輯: 分析企業如何在核心業務穩固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拓展的策略。這包括瞭如何評估新業務的風險與迴報,如何進行資源協同,以及如何避免“攤大餅”式的無效擴張。 兼並收購的智慧: 深入剖析成功的兼並收購案例,探討其背後的邏輯和策略。這不僅僅是資金的交易,更是關於如何通過整閤資源、優化管理、實現協同效應,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資本市場的駕馭: 探討企業傢如何理解並利用資本市場,包括融資、上市、股權激勵等。這不僅需要對金融知識的掌握,更需要對投資者心理和市場規律的深刻洞察。 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在追求高速增長的過程中,風險如影隨形。本書將分析企業傢如何在擴張的同時,建立有效的風險控製機製,平衡高收益與高風險之間的關係。 第三篇:企業管理的哲學——體係與人纔 一傢偉大的企業,絕非僅憑一兩人之力。本書的第三部分將深入探討企業管理的內在邏輯,如何建立一套高效運轉的體係,以及如何吸引、培養和留住頂尖人纔。這關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組織架構的演進: 分析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其組織架構的優化和調整。這包括瞭集權與分權、部門設置、職責劃分等,如何構建一個高效、靈活的組織。 人纔戰略的製定: 探討如何識彆、吸引、培養和激勵不同層級的人纔。這不僅包括瞭技術型人纔,更包括瞭管理型人纔、戰略型人纔。如何建立一個能夠激發員工潛能的文化? 企業文化的塑造: 分析優秀企業文化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這包括瞭價值觀的提煉、使命感的營造、以及如何將企業文化融入日常運營,成為凝聚力和驅動力。 精益化管理的實踐: 探討如何在運營中實現效率的最大化、成本的最小化。這包括瞭流程優化、技術應用、供應鏈管理等,如何將“精益”的理念融入企業的 DNA。 危機管理與戰略韌性: 即使是管理最完善的企業,也可能遭遇突如其來的危機。本書將分析企業傢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危機預警和應對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戰略布局,提升企業的整體韌性。 第四篇: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格局與擔當 偉大的企業傢,其價值絕不僅僅體現在財富的積纍,更在於他們對社會的影響以及所承擔的責任。本書的第四部分將探討商業倫理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傢如何在其商業實踐中,體現齣超越利潤的格局與擔當。 誠信經營的基石: 探討誠信在商業活動中的核心地位。這包括瞭對閤作夥伴、客戶、員工以及市場的承諾,如何通過誠信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社會責任的實踐: 分析企業傢如何看待並履行其社會責任。這包括瞭環境保護、社區發展、慈善事業等,如何將企業的商業成功與社會福祉相結閤。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探討企業如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包括瞭綠色産業的投資、環保技術的應用,以及對未來世代的考量。 創新與變革的動力: 偉大的企業總是走在創新的前沿。本書將探討企業傢如何擁抱變革,如何激勵創新,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企業的競爭力。 “賺錢”的深層含義: 最終,本書將升華“賺錢”的意義,探討它如何成為一種衡量價值、貢獻社會、實現人生抱負的載體。這不僅僅是物質的豐裕,更是精神的富足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本書特色: 深度剖析,而非簡單羅列: 本書不滿足於描述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事件背後的商業邏輯、戰略考量以及決策機製。 案例為引,智慧為核: 藉鑒經典的商業案例,提煉齣普適性的商業智慧和管理原則,讓讀者能夠觸類旁通。 理論聯係實際: 將宏觀的商業理論與微觀的實踐經驗相結閤,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分析框架和決策工具。 啓發式閱讀: 鼓勵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從彆人的經驗中汲取養分,構建屬於自己的商業認知體係。 跨越時代的洞察: 無論您是初涉商海的新人,還是經驗豐富的企業傢,都能從中獲得啓發,提升商業智慧。 《商業智慧的修煉:從零到巨頭的傳奇之路》是一場關於商業本質的探索,一次關於人生智慧的啓迪。它將帶領您走進一個更廣闊的商業世界,理解“賺錢”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從而踏上屬於自己的、更加成熟和智慧的商業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