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的中國史研究一直受到國內學界的高度關注,法製史研究是其中的熱點。日本學者很早就開始以現代法學觀點和科學的方法研究中國法製史,在該領域學術成果豐碩而富有創見,無論其選題之廣泛、史料運用之多樣還是研究方法之嚴謹,都令人感佩,其豐碩成果也不容忽視。日本學者相關成果的選譯,既可滿足中國法製史學者的研究需求,也可滿足一些高層次普通文史愛好者的需要。
本套書選譯日本學者關於中國法製史的重要成果共59篇,所收均為領域內大傢名文,也有首次譯介到國內的文章,既有經典研究成果,亦包括瞭學界較新的研究成果,學術價值頗高。論文選題涉及中國法製史的諸多研究領域,包括律、令、格、式、例等形式錶述的法律和法典編纂史、法律思想、律學、刑罰製度、審判製度、案例判牘、職官製度、土地及其他經濟製度、婚姻傢庭製度等。
楊一凡,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博導。著有《明初重典考》、《明大誥研究》、《洪武法律典籍考證》、《中國法學新思維》、《中國的法律與道德》、《中國法律思想通史?明代捲》、《中國古代匭函製度考略》。
寺田浩明,京都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法製史研究,著有《權利與冤抑:寺田浩明中國法史論集》,發錶論文二十餘篇。
宋元時期的法製與審判機構——《元典章》的時代背景及社會背景(宮崎市定)
《金玉新書》與《淳祐新書》考(仁井田陞、今堀誠二)
《大元通製》解說—兼介紹新刊本《通製條格》(安部健夫)
元初法製一考——與金製的關係(植鬆正)
遼代北麵中央官製的特色與世官製的意義(島田正郎)
《作邑自箴》研究——對該書基礎結構的再思考(佐竹邦彥)
論南宋時期傢産分割中的“女承分”(柳田節子)
“父母已亡”女兒的傢産地位——論南宋時期的所謂女子財産權(高橋芳郎)
宋代摺杖法初考 (川村康)
宋代的流刑與配役(辻正博)
《清明集》的“法意”與“人情”——由訴訟當事人進行法律解釋的痕跡(佐立治人)
《清明集·戶婚門》研究(仁井田陞)
土地市場與“找價迴贖”問題——宋代至清代的長期動嚮(岸本美緒)
這本《日本學者中國法製史論著選:宋遼金元捲》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古樸的色彩搭配上書法字體,一下子就將人帶迴那個遙遠而又充滿變革的時代。光是看著它,我就能想象書中那些嚴謹的學術探討,和那些我可能聞所未聞的史實。宋朝的司法體係,遼朝的民族融閤如何體現在法律上,金朝與宋朝法律的交錯影響,以及元朝統一後的法律整閤,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感興趣卻又覺得難以深入的領域。我總覺得,從外部視角去審視中國古代的法製,或許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示。日本學者在研究中國曆史方麵,一嚮以其細緻和深入著稱,他們的論述往往在細節處見真章,對於曆史的解讀也常常彆具一格。這本書的選編,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難得的機會,去聆聽來自東方鄰國的聲音,去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我們自己的曆史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看看那些曾經被曆史洪流淹沒的細節,是如何在這些學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生機的,又有哪些新的視角能夠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中國法製史。
评分我本來以為這本《日本學者中國法製史論著選:宋遼金元捲》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專著,但讀進去之後纔發現,它充滿瞭智慧的光芒。每個篇章都像是精心打磨的寶石,閃爍著獨特的學術光彩。我被其中一篇關於宋朝“按律斷罪”與“人情”之間微妙平衡的論述深深吸引。作者巧妙地分析瞭在等級森嚴的社會裏,法律條文如何與實際的審判相結閤,如何在僵化的條文背後,保留一絲對人性的考量。這種對司法實踐細緻入微的描繪,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法官群體有瞭更深的理解。此外,書中對遼朝作為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權,其法律製度如何融閤漢法並保留自身特色的探討,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之前對遼朝的法律認知非常有限,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豐富和立體的形象。它並非簡單地繼承或模仿,而是在吸收藉鑒的基礎上,形成瞭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體係,這無疑是中國法製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研究視野。
评分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驚喜和震撼。我一直以為我對宋朝的法律製度多少有些瞭解,但這本書裏的某些觀點,簡直是顛覆瞭我原有的認知。比如,其中一篇關於宋朝刑罰細則的分析,我之前接觸的資料裏從未提及過如此詳盡的量刑標準和情有可原的考慮,感覺作者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當時司法運作的每一個環節,讓我看到瞭一個遠比我想象中更精細、更有人情味的法律體係。再說到遼金元時期,這幾百年的中國曆史,簡直就是一部法律不斷融閤、調整、創新的活生生教材。本書中的論述,沒有簡單地將不同政權的法律割裂開來,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之間的繼承、對抗與融閤,特彆是關於成吉思汗時代法律的形成,以及其對後世元朝法律製度的深遠影響,書中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我尤其喜歡那種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分析方法,作者不會直接給齣結論,而是帶領讀者一步步地走近曆史真相,這種學術的嚴謹性讓我深深摺服,也讓我對中國法製史的研究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甚至開始懷疑我之前接觸的一些二手資料是否足夠全麵。
评分對於一個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宋遼金元這段時期法製演變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藏。它不像一般的通史那樣麵麵俱到,而是精選瞭若乾專題,深入剖析。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元朝法律製度如何處理不同民族之間的法律衝突的部分,這在我看來是那個時代最棘手也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書中對《大元通製》的解讀,以及它如何試圖平衡濛古傳統與漢族習慣法,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還注意到,作者們似乎對法律條文的字斟句酌特彆在意,並且善於從地方史誌、碑刻甚至一些零散的文獻中發掘齣有價值的信息,這一點在其他研究中是比較少見的。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使得書中論證既有宏觀的框架,又不失微觀的嚴謹。讀罷,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親眼見證瞭法律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碰撞下的掙紮與成長,這比單純閱讀曆史事件的敘述要生動得多,也深刻得多。
评分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便是一股嚴謹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學術氣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元朝法律製度的幾篇論述印象深刻。作者們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元典章》等官方律令的解讀,而是深入挖掘瞭法律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以及不同族群在法律適用上的差異。我特彆欣賞其中對元朝早期法律形成過程的分析,以及它如何受到濛古民族早期習慣法的影響。這種超越文本的解讀,讓我看到瞭法律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因素。此外,書中對宋朝時期商業法規的探討,也讓我頗感興趣。在一個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時代,相關的法律如何調整商業活動,如何保護交易雙方的權益,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本書的作者們似乎對這些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們能夠從曆史文獻中發掘齣被忽視的細節,並進行富有說服力的論證。整體而言,這本書就像一位淵博的長者,用其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引領我一步步深入瞭解宋遼金元時期的中國法製,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見解,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很值得阅读
评分好书。慢慢看。
评分很好,不错,完美,perfect,完美购物!
评分日本学者的中国史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法制史研究是其中的热点。日本学者很早就开始以现代法学观点和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法制史,在该领域学术成果丰硕而富有创见,无论其选题之广泛、史料运用之多样还是研究方法之严谨,都令人感佩,其丰硕成果也不容忽视。日本学者相关成果的选译,既可满足中国法制史学者的研究需求,也可满足一些高层次普通文史爱好者的需要。
评分这套书关注好久,终于买了。
评分好书,你值得拥有!!!
评分本套书选译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成果共59篇,所收均为领域内大家名文,也有首次译介到国内的文章,既有经典研究成果,亦包括了学界较新的研究成果,学术价值颇高。论文选题涉及中国法制史的诸多研究领域,包括律、令、格、式、例等形式表述的法律和法典编纂史、法律思想、律学、刑罚制度、审判制度、案例判牍、职官制度、土地及其他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等。
评分很值得阅读
评分很好的書,日本學者治中法史很有成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