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從幕末到明治:1853—1890 幕末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作者跳齣以往幕末史以“倒幕”為中心的慣例,從現代化國傢建築的角度,梳理瞭從幕末到明治近四十年曆史,關注瞭日本近代重要轉摺的諸多細節。
1853年的黑船來航
將日本推入瞭動蕩的幕末時代
外患的壓力
使日本險些分崩離析
國內各方勢力
聯閤在“破約攘夷”的大旗下
引領日本在屈辱中
跌跌撞撞地邁嚮現代化國傢
日本國傢的現代化始於幕末時代,以美國人佩裏來航迫使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為導火索,引發瞭天皇、朝廷、幕府、各藩之間的爭鬥角力,最終統一在“破約攘夷”的口號下,通過吉田鬆陰、阪本龍馬、大久保利通等有識之士的努力,日本探尋自身的崛起之路,導緻瞭幕府的垮颱,實現瞭國傢的現代化轉變。
佐佐木剋,
文學博士,曆任京都大學教授、奈良大學教授,現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研究方嚮主要是明治維新史。主要著作有:《戊辰戰爭》《大久保利通和明治維新》《阪本龍馬和他的時代》。
第 1 章屈辱的啓程( 1853—1859)?……………… 1
第 2 章尊王攘夷運動( 1860—1863)?…………… 45
第 3 章漸行漸遠的舉國一緻( 1863—1865)?……103
第 4 章為瞭日本的復興( 1865—1866)?…………157
第 5 章新政府的創設( 1866—1867)?……………199
第 6 章明治國傢的課題( 1868—1890)?…………257
後記……………………………………………… 303
第一章 中國北方築牆城市概述
第 1 章 屈辱的啓程(1853—1859)
1 佩裏叩關
佩剋桑炮的威力
1853 年(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長官佩裏攜美國總統菲爾莫爾敦促日本開國的親筆信,率領四艘軍艦抵達浦賀。
江戶灣由觀音崎(屬神奈川縣)與富津(屬韆葉縣)連結而成,外形呈葫蘆狀(直綫距離約 7 韆米),其內部被稱為內海,經由浦賀水道通嚮太平洋的齣口被稱為外海。浦賀(神奈川縣浦賀市)是自古以來知名的良港,幕府在此處設立關卡,由浦賀奉行直接管理,凡是從浦賀水道進入內海的船隻都需經過嚴格的審查。佩裏十分瞭解日本的情況,因此他選擇從浦賀入港,進入江戶灣。
不過,佩裏來航的第二天,美國人未經允許進入內海,開始對江戶灣展開測量。根據當時的國際法規定,距海灣入口直綫距離 6 海裏(約 11 韆米)以內的狹長水域或內海應被視為該國的領土,所以,江戶灣的內海是日本的閤法領土。佩裏明明瞭解這是侵犯日本領土的行為,卻仍下令對江戶灣進行測量。
六月六日,在軍艦密西西比號的護衛下,美國的測量船在距離小柴衝 1.3 韆米的位置停靠。密西西比號全長 69 米,排水量 1692 噸,裝載大炮 12 門,載員 268 名,是一艘外輪式護衛艦(中型快速艦)。當時日本並沒有軍艦,最大的船是韆石船,排水量 150 噸,載員不過 20 人,船上更沒有大炮之類的武器。
幕府派齣官員和士兵乘坐數艘警備船,嚮美國對江戶灣的測量行為錶示抗議與阻止,卻被美國無視瞭。此時日本的軍事實力完全無法與美國相比。密西西比號搭載有新型的佩剋桑炮,該炮的有效射程足足超過 6 韆米,江戶城在它的射程範圍內,意味著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江戶。
佩裏來航當天,浦賀奉行的與力中島三郎助在荷蘭通事(通譯)的陪伴下,乘坐幕府派齣的警備船,抵達佩裏艦隊四艘旗艦之一的薩斯凱哈那號,在此與美國進行瞭最初的交涉。
佩裏稱其攜美國總統的親筆信,嚮中島三郎助要求與日本政府(幕府)的高官會麵。下船之際,中島三郎助走到船尾,在看到船上搭載的巨炮後,就嚮美國船員詢問該炮是否為佩剋桑艦炮,以及炮的射程距離是多少。實際上,中島三郎助對於外國的新銳兵器相當熟悉。
炮艦外交的屈辱
中島三郎助隨後嚮浦賀奉行報告瞭佩剋桑炮的情況,不久老中也得到瞭有關佩剋桑艦炮的報告。此時的幕府雖然因佩裏的測量行動受到瞭極大的刺激,但已經放棄瞭抗議的打算。美國國務院曾禁止佩裏采取任何武力行動,所以他無法對江戶城進行炮擊,然而幕府對此毫不知情。
幕府對於眼前的領土侵犯者,空有抗議的念頭而沒有任何實質的辦法。幕府無法與之開戰,而且不戰即敗。對武士來說,沒有比這更屈辱的事瞭,這是一種不甘心、無能為力的屈辱感;對日本而言,這是國傢的恥辱。正是佩裏的到來,讓日本人看清瞭美國與日本在軍事實力上的巨大差距。
當天(六月六日)夜裏,幕府不得不就受理美國總統親筆信,即對外交涉一事做齣決斷。關於授受親筆信的地點問題,幕府與佩裏之間齣現瞭爭議,幕府主張在長崎進行,但佩裏稱總統要求的地點是江戶。結果是雙方達成一緻,同意在浦賀南部的久裏浜(橫須賀市)進行。看起來兩方都有所妥協,但幕府讓步更大,原本幕府的外交交涉都是在長崎進行的,這種改變違背瞭國法。炮艦外交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背景,日本無法逆其道而行之。
六月九日,幕府接收瞭美國總統的親筆信,佩裏錶示來年春天將再次到訪日本,十二日他從浦賀離港。對幕府來說,受理美國總統的親筆信之後,就不得不正麵迴應開國的要求瞭,這是幕府從誕生以來遇到的最大難題。對於美國總統親筆信的意見
七月一日,老中首座阿部正弘(福山藩主)就如何處理美國總統親筆信一事徵求瞭諸大名的意見,也谘詢瞭一些幕臣。在此之前,幕府從未就政治、軍事、外交等問題徵求過大名的意見,這次是極為特殊的。
在以鎖國為國策的國傢體製下,通商和開國是足以動搖國傢根本的重大問題。為避免國傢進入戰爭事態,一味地拒絕是行不通的,必須直麵危機尋求解決之道。幕府有必要聽取朝廷的意見,但最為首要的是,根據肩負防衛國傢責任的武傢總體意見,幕府做齣瞭必須要應對的判斷。
關於上述問題,有勢力的大名(大廊下、大廣間、溜間詰等 49 傢大名)中有 31 傢做齣瞭迴答。其中,拒絕通商的大名14 傢,同意通商的大名 3 傢,認為最好還是拒絕的大名 10 傢,持拖延態度的大名 2 傢,錶示任憑幕府決議的大名 1 傢,以及不言明態度的大名 1 傢。一旦日美交戰,日本毫無獲勝的希望,正是清楚這一點,所以大名們知道幕府不可能堅定地拒絕美國的要求,從而做齣瞭曖昧含糊的迴答。
前水戶藩主德川齊昭是拒絕通商觀點的代錶。他認為,日本不應與美國正麵對決,暫時要小心行事,采取含糊其辭的戰術,避免嚮美國透露齣真實想法,在此期間努力提高自身的軍事實力。但是,當下最要緊的課題是建立舉國一緻的體製,從武士到百姓、町人,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對抗外敵。
彥根藩主井伊直弼是贊成通商和開國的。在他看來,日本可以派遣商船,與地處巴達維亞(現印度尼西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展貿易,再將貿易所獲利潤用於建造新型軍艦與擴充海軍。他也提到,當前應優先考慮人心一緻這一重要目標。在人心一緻的問題上,井伊直弼與德川齊昭有共同的想法。
話雖如此,井伊直弼最初是持拒絕論的。但是,自從他知道俄國的普提雅廷曾來航長崎(七月十八日)並提齣開國要求以後,就改變瞭想法。此後,英、法等列強陸續提齣開國要求,拒絕這些要求也很睏難。井伊直弼感到,倒不如盡快實施富國強兵之策,纔是日本將來的齣路。
另一邊,幕臣中支持開國論的隻有勝麟太郎(海舟)一人。他錶示,軍艦是國傢防衛不可欠缺的要素,應為購買軍艦籌措資金而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他直言,日本有必要進行海防、軍製改革和政治改革(尤其是選拔領導型人材)。
持拒絕論的德川齊昭和持通商論的井伊直弼都認為日本最緊要的課題是人心一緻即舉國一緻,諸大名對此有共通的認識。這也是日本麵對美國時能采取的唯一手段。對日本來說,盡管令人失望,但這確實是當下的實情。
……
倍感屈辱的日本
幕末時期,日本麵對動蕩而雲譎波詭的國際局勢,盡管內心倍感屈辱,它卻不得不在艱難中挺身前進,未曾心灰意冷、意誌消沉。為瞭重新崛起,懷揣著擺脫屈辱的強大決心,日本積極地應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以求正麵解決自身的問題。
1853 年(嘉永六年)六月三日,佩裏攜帶美國總統要求日本開國的國書來到日本,第二天,未經允許即開始對江戶灣內海進行測量。六日,佩裏下令以密西西比號航船護衛測量船靠近小柴衝。密西西比號航船搭載著新型的佩剋桑炮,而江戶城正位於射程內,根本無法阻止佩裏的測量行動,縱使竭盡全力也不過是多次派官員乘小船進行抗議。
舉國一緻
佩裏叩關不僅讓日本認識到兩國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也讓日本人體會到不戰而敗的屈辱感。可是,麵對這一難以接受的現實,日本也不能采取什麼有效的手段。堅決反對日本開國與對外通商的前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主張,要盡可能曖昧地拖延對美國的答復,但對當下而言最重要的是,上至武傢、下至百姓與町人應該齊心協力地對抗外敵。
此外,彥根藩主井伊直弼也建言,應以開國與對外通商為策略,購入軍艦、學習軍事技術,人心一緻也尤為重要。德川齊昭與井伊直弼在對於日本是否應該開國的問題上持相反意見,但為瞭日本的將來考慮,二人都主張日本在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為瞭團結人心而構築舉國一緻的體製。作為貫穿瞭日本幕末時期的口號和國傢最重要的課題,“舉國一緻”便在此時應運而生。
再度讓日本感到屈辱的是《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簽訂。歐美各國作為近代國傢,從國傢自身的立場齣發,主張貿易雙方應保留對進齣口商品的徵稅權(關稅自主權),並在認同這一共識的基礎上進行互相間的貿易往來,這一原則至今依然通行。但是,美國總領事哈裏斯並不認可日本的這項權利。他的理由是,日本作為半文明開化的國傢,不能與近代歐美國傢在平等的地位上簽訂條約。
將破約攘夷作為國傢目標
為瞭全麵廢除上述屈辱的條約,繼而與歐美各國重新締結平等的條約,日本力圖把該方針定為國傢最重要的目標(國是),構建以天皇為中心的舉國一緻體製,再與外國方麵進行交涉。1862 年(文久二年)中期,這一主張以京都為中心盛行開來,即尊王攘夷論。幕末時期沒有“條約改正”的說法,不論是希望修改條約的主張,還是修約所需的外交交涉,簡而言之,都是“攘夷”的觀點。幕末時期的攘夷論與明治時期的條約改正論是一緻的。
然而即便能舉國一緻,若不反抗列強也無法從根本上掃除屈辱感。舉國一緻需要構築朝廷、幕府和藩密切閤作的體製,使公傢、武傢與庶民融為一體,實現這一目標本身已實屬不易。長州藩堅持以破約攘夷為中心的強硬論,而薩摩藩堅持現實論(或稱穩健論),兩藩之間形成瞭尖銳對立。禁門之變使長州藩一夕間成為叛賊,幕府為處分長州藩,不顧輿論民情,強行發動瞭長州徵討戰爭。至此,舉國一緻體製徹底崩潰,反而走嚮瞭分裂之路。
就這樣,幕末的日本成為“新美國”,與岩倉具視誌同道閤的公傢中禦門經之稱,他將訴諸武力來擺平時下的事態。若日本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並不代錶日本對美國有特殊的作用,而是意味著日本將作為歐美列強的代名詞存在於世。
避免重蹈清國的覆轍
最早與日本簽訂通商條約的國傢有美國、英國、俄國、法國與荷蘭,暫不論這些國傢是否製定過在日本建立殖民地的政策方針,僅就當時東亞所處的現實國際環境來看,歐美列強確實有強烈的殖民傾嚮。
孝明天皇嚮日本的廷臣呼籲,為瞭避免重蹈印度的覆轍,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例如,清國曾是東洋的霸主,如今也麵臨衰頹之勢,日本須視此為前車之鑒。清廷藉助英軍之力鎮壓太平天國叛亂,導緻英國愈發頻繁地介入清國內部,此時日本正審慎地應對著國際局勢,清國的處境讓日本看清瞭東亞的殖民化進程。
1862 年(文久二年)的夏天,長州藩士高杉晉作加入幕府派齣的上海市場調查團,在上海駐留瞭約兩個月。在那裏,他注意到清國人對英國人的卑躬屈膝,清國大廈將傾的景象映入他的眼簾。於是,他愈加確信,相比對外戰爭,內亂纔是國傢覆滅的真正原因。不僅是高杉晉作,大多數日本人持有同樣的觀點。不能重蹈清國的覆轍,就這樣成為瞭幕末時期日本的口號。
內亂的危機
日本國內也有內亂的危機。1863 年(文久三年)八月,在長州藩發動下關攘夷戰爭(長州藩炮擊外國商船,遭到列強的報復攻擊)期間,對岸的小倉藩袖手旁觀,未對長州藩予以支援,幕府以此為由召開朝廷會議(朝議),內部決定瞭對小倉藩的處分(剝奪瞭藩主小笠原忠乾的官位,並沒收瞭十二萬石的領地)。實際上,這一處分是滯留在京都的長州藩士與真木和泉等強硬論者逼迫朝廷內的攘夷強硬論者,如三條實美強行決定的。
但是,身處京都的鳥取藩主池田慶德、岡山藩主池田茂政、米澤藩主上杉齊憲等人就幕府對小倉藩的處分錶示強烈反對。他們擔心,小倉藩無法接受如此苛刻的處分,極有可能演變成小倉藩與長州藩的對立乃至戰爭,進一步造成國傢的內亂。他們以自身對攘夷論的理解來遊說諸大名,稱其中的要旨就是避免國傢的內戰、內亂。京都的政局正處於韆鈞一發之際,為瞭使國傢恢復理性狀態,這些藩主聯閤起來發動瞭八月十八日政變,將攘夷強硬論者驅逐齣京都,小倉藩也因此免於一劫。
幕府與長州藩的戰爭(第二次徵討長州)醞釀著更深層次的危機。不論譜代大名、外樣大名,還是強勢藩,都堅決地反對國內戰爭,在此背景下,民眾運動紛紛興起。大阪和江戶的民眾因為米價暴漲産生瞭騷亂。要求政府派發麵包的呼聲高漲,民眾暴動頻發,法國革命與俄國革命的消息也經由民眾傳到日本。內亂已現苗頭,但幕府視而不見,強行發動瞭長州徵討戰爭。
朝廷和幕府的危機狀態
然而,朝廷對長州徵討戰爭的贊成決議是一橋慶喜以其鐵腕力排眾議而造成的直接結果。朝廷內因為接連不斷的政治鬥爭,人纔極度匱乏,導緻朝廷與幕府無法做齣理性的判斷。作為舉國一緻的中心和國傢的支柱,幕府和朝廷就在這種情況下陷入瞭嚴重的危機。
如何纔能使日本從這一危機的狀態中解脫齣來,成為當時的重大課題,未來的方嚮似乎也可以預見。西鄉隆盛斷言:“幕府會自動倒颱。”(見 1865,慶應元年八月,西鄉隆盛寄給大久保利通、蓑田傳兵衛的書信)大久保利通迴復朝彥親王稱“朝廷大限已至”(見《朝彥親王日記》1865,慶應元年九月),之後便離他而去,因他對朝廷已不再抱有任何期待。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此刻已經預知到,幕府和朝廷都無法再以自身的力量挽救岌岌可危的統治瞭。
在他們看來,值得依靠的隻有雄藩(勢力強大的藩)。雄藩能團結到何種程度,是重建日本的關鍵。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的構想大體也是如此。首先應聯閤薩摩和長州兩藩,可是兩藩的力量仍不足以重建日本,因此必須聯閤其他誌同道閤之藩,擴大這一同盟的勢力。
著眼未來的誓約
薩長兩藩的利益,實則是他在思考瞭日本的將來之後,認為在薩長兩藩間結成牢固的同盟將有助於日本未來的道路,並以此為齣發點展開瞭行動。西鄉隆盛與木戶孝允理解瞭阪本龍馬的深意,薩長誓約也得以順利締結。
薩長誓約(也可稱之為“薩長同盟”或“薩長盟約”,之後纔被命名為“薩長誓約”)並非秘密協定。它旨在助益於日本的將來,呼籲有誌之藩及有誌之士的加盟,不問身份,上至雄藩、幕府、朝廷,下至庶民皆可加入其中。薩長誓約確實吸引瞭一批真正理解其高遠誌嚮的人纔,壯大瞭同盟隊伍。
幕府強行發動的徵長戰爭將朝廷也捲入其中,國傢分裂的危機愈發嚴重,由此,批判幕府以及要求實行大政奉還的呼聲更加強烈。強勢藩相互閤作,有誌之士的聯閤逐漸發展壯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1867 年(慶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薩摩藩和土佐藩在盟約中揭示瞭他們的共同目標,即廢除將軍一職、建立新的政府(日本國傢的行政機關)。至此,幕末日本的國傢構想和政權構想初具雛形。
新政府的誕生與課題
王政復古(1867,慶應三年十二月九日)是實現上述構想的必經之路。它旨在廢除幕府和朝廷這樣的政治組織,拋棄兩者此前的基礎而建立起全新的行政機關。此時,距離各藩全部達成一緻意見還需時日,但政變已初具規模。因政變而聯閤起來的雄藩諸大名對實現上述政權構想的熱情仍有所差異,但是他們對於創建新政府這一基本路綫的意見幾乎是一緻的,在廢除將軍德川慶喜的問題上也沒有異議。新政府絕不是薩長討幕派的政府一類的機構。
“為瞭將來”,這樣的話語對於今天的日本已經難有影響。
但在幕末時絕非如此。在幕末的危機中應運而生的這句話,極大地影響著當時的國人和國傢。不論是試圖支援長州藩的人,還是對幕府心存感激的人,都超越瞭自身的立場,為瞭日本的未來並肩而立、攜手作戰。幕末時期的日本包容瞭各種不同的論調,不斷嚮前邁進。
第二年(1866,慶應四年)一月十五日,新政府公布瞭以“改革”為目標的外交方針,在此前日本與外國的交往方針是“親善”,但這一方針指導下簽訂的通商條約對日本的切身利益多有損害。曾作為幕末日本國傢最重要課題的破約攘夷(或稱條約改正)也被視為新政府的方針而繼承下來。新政府很清楚,修改條約是極睏難的。他們也認識到,隻要歐美列強不承認日本屬於近代國傢,日本就不可能同他們進行修約談判。
此時,近代化成為日本國傢的重要課題,而完成近代化的目標是實現官民一體化。通過廢藩置縣而成立統一的國傢、建立一人元首製的政治體製,保持政府和國民在國傢目標上的一緻,日本一步步地實現著舉國體製下的近代化目標。於是,日本從幕末的肩輿時代發展到汽車時代,僅僅花瞭十幾年的時間,世界上很少有像日本這般如此迅速地完成瞭近代化的國傢。
1899 年(明治二十二年)日本正式開設國會,在此之前日本曾宣稱要製定國傢憲法。英國迴應瞭日本修約的訴求,此舉可視為英國對日本近代化進程做齣瞭肯定的評價。至此,將佩裏來航之後就附著於日本內心的屈辱感一掃而光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
在本書的新版中,我得以利用艾倫·阿姆斯特朗(AlanArm
評分是日本知名作傢伊阪幸太郎的代錶作,講述瞭一場一個普通人奇跡般的逃亡。平凡的快遞員青柳雅春突然被栽贓為暗殺首相的凶手,無奈開始逃亡。一路上,不起眼的小小善意逐漸匯聚起來,在像巨人般無比強大的敵人麵前,如同煙火般絢爛璀璨,幫助青柳在黑暗中前行,做成瞭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奇跡。《金色夢鄉》獲第5屆日本書店大奬、第21屆山本周五郎奬,日文版銷量突破114萬冊,堺雅人、竹內結子主演同名電影。對於《金色夢鄉》的創作初衷,伊阪幸太郎在訪談中說道:“人類有多不成熟、這個世界有多艱辛,不用說也知道。如果讀者讀瞭《金色夢鄉》會感到‘雖然艱難,但明天也要努力’,我就滿足瞭。”
評分,這些決策把歐亞大陸上的兩場互相分隔的戰爭,轉變成一場真正全球化的衝突。盡管在1941年底,戰爭仍有三年多的進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在此時就已經注定瞭。
評分 評分很滿意,活動時買的,滿100減50,且滿300再減100,好開心呐
評分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彆突齣瞭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評分汗青堂叢書還不錯,配閤券和滿減三摺還可以瞭。開本挺大
從幕末到明治:1853—1890 幕末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