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緒論論述瞭中國法律思想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特點、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學科地位、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學術特徵、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學術範疇、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價值結構、中國法律思想的曆史發展梗概、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意義和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本論部分沒有完全依照朝代和人物的綫索,而是依照中國法律思想曆史發展的形態,將其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第yi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態,在探討中國國傢法律起源的同時,運用古文字研究成果,敘述傳說時代和夏商周的法律思想,特彆是探討瞭早期官方學術的形成;第二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多元形態,敘述春鞦戰國時期的法律思想,沒有簡單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而是運用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將此間的法律思想分為魯國文化、晉秦文化、楚國文化、齊國文化四個闆塊,將墨傢思想納入魯國文化闆塊,將陰陽五行思想歸入齊國文化闆塊;第三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正統形態,敘述西漢至清末的法律思想,沒有依照朝代和人物的綫索,而是將具有典型意義的主要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實踐中所涉及的爭議結閤起來,試圖在立法司法實踐的層麵展現法律思想的狀態;第四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嬗變形態,敘述瞭在西學東漸、歐法東來的社會背景下,不同階級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並增加瞭五四時期及民國時期立法司法典型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起源與曆史發展為綫索,探討並講授中國法律思想基本內容與特徵的法學教材。
在以論述基本理論問題為主要內容的緒論之後,作者依照中國法律思想曆史發展的形態,以中國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態—多元形態—正統形態—嬗變形態為篇章,結閤古文字與各時期代錶人物、代錶思想、法律實踐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充分尊重中國法律思想曆史發展錶現在不同時期的本質特徵與多樣性,糅閤多種敘述方式,並添插圖,於恰當處引經據典,寓思想於閱讀之中,是我國法史學教材中的精品之作。
作者簡介
武樹臣
男,北京市人,1949年10月齣生。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學係,獲法學學士學位,留係任教。1996年1月獲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90年、1992年、1996年先後被評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擔任副係主任,1997年4月調任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2005年4月調任北京奧組委法律事務部部長,2008年11月調任北京市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副會長,2010年11月始至今被山東大學聘為人文社科一級教授。研究方嚮: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現行司法製度。主要成果有:《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大學齣版社1994年版)、《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2003年版)、《儒傢法律傳統》(法律齣版社2003年版)、《中國法律樣式》(颱海齣版社2004年版)、《尋找獨角獸——古文字與中國古代法文化》(山東大學齣版社2015年版)。
目錄
緒論中國古代社會與中國法律思想史
第一節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特點
一、數韆年未曾中斷
二、自然經濟居支配地位
三、宗法傢族構成社會的細胞
四、進入文明的途徑
五、集權政體始終統治社會
第二節中國法律思想史的學科地位與學術特徵
一、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對象
二、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科的特點
三、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學術特徵
第三節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學術概念和命題
一、禮、禮製、禮治
二、德、德政、德治
三、法、法製、法治
四、刑、刑罰、刑政、律
五、人治、心治、身治
六、仁、仁義、仁政
七、封建、專製、共治
八、法律文化、法統、法體
九、判例法、成文法、混閤法、比附援引
十、古代法律的儒傢化與法傢化
第四節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哲學基礎
一、“人本”主義的價值觀
二、“人本”主義對法律實踐活動的影響
第五節中國法律思想曆史發展概況
一、中國古代法的四次變革
二、中國法律思想的四個曆史形態
第六節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意義與研究方法
一、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意義
二、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國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態
第一節遠古社會與文明初起
一、傳說時代及其社會狀況
二、關於中國國傢的起源
第二節中國法律文明的起源
一、部落戰爭與部落聯盟
二、“五刑”與“灋”
第三節古老風俗與刑罰的産生
一“丼”與文身
二、文身的文化意義
三、文身與黥刑
第四節古代“法”字的文化內涵
一、古代“法”字的寫法及其詮釋
二、古代“法”字的原始內涵
三、佱——古代法與婚姻禁忌
第五節廌:一個古老圖騰的始末
一、古文字中的廌
二、廌與獨角獸
三、廌的形象
四、廌與蚩尤
五、廌與皋陶
六、廌在夏商
七、廌在西周
八、廌在秦漢
九、廌與法冠、補服
第六節夏代的法律思想
一、夏朝的法律實踐
二、神權天命思想
三、夏之教訓
第七節殷商的法律思想
一、殷商的神權思想
二、商代的“重人”思想
第八節西周的法律思想
一、“以德配天”的君權神授說
二、“德治”思想及其錶現
三、“禮治”思想及其影響
四、西周的“重人”思想
第九節夏商周三代法律文化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一、東夷文化的兩宗遺産:“仁”和“灋”
二、“刑名從商”:早期法律文化的形成
三、西周的“禮樂刑政”
四、“禦廌”和“儒”:早期官方學術的形成
第二章中國法律思想的多元形態
第一節春鞦戰國的社會狀況
一、生産力的提高
二、社會結構的變化
三、思想學術界的活躍
第二節春鞦戰國的法製改革
一、首倡革新的管仲
二、“鑄刑書”的子産
三、既守禮又重法的叔嚮
四、作“竹刑”傳授法律知識的鄧析
五、主持改革編著《法經》的李悝
六、“明法審令”的吳起
七、主持變法“改法為律”的商鞅
第三節春鞦戰國的“百傢爭鳴”
一、諸子學術的産生
二、“百傢爭鳴”的一般情況
三、諸傢學派的共同特點
四、諸傢學派的聯係
五、“百傢爭鳴”的終結
第四節地域文化與先秦法律思想的主鏇律
一、關於地域文化及研究方法
二、先秦法律思想的主鏇律
第五節魯國文化與儒墨的法律思想
一、魯國文化及其代錶人物
二、孔子孟子的法律思想
三、墨傢的法律思想
第六節晉秦文化與晉秦法傢的法律思想
一、晉秦文化與法傢思想的誕生
二、晉秦法傢的法理學
三、晉秦法傢的法治說
四、晉秦法傢的“勢治”說
五、晉秦法傢的“術治”說
六、“法”、“勢”、“術”相結閤
七、晉秦法傢的“法治”實施藍圖
第七節楚國文化與道傢的法律思想
一、楚國文化及其代錶人物
二、沒落貴族的悲觀情緒與道傢學術
三、老子“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
四、莊子的法律虛無主義
第八節齊國文化與齊國學者的法律思想
一、齊國文化的基本特徵
二、齊法傢的法律思想
三、荀子的法律思想
四、既“隆禮”又“重法”的禮法統一說
五、陰陽傢的法律思想
第九節儒傢法傢法律傳統的差異與重疊
一、法傢思想與儒傢思想的對立
二、法傢思想與儒傢思想的重疊
第三章中國法律思想的正統形態
第一節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專任刑罰”的秦代
二、崇尚“黃老之術”的西漢初期
三、“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期
四、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其地位
第二節正統法律思想的內容和特徵
一、“禮治”與“法治”相結閤的法律傳統
二、“德政”與刑罰相結閤的治國方策
三、“人”與“法”相結閤的法體理論
第三節正統法律思想的社會化
一、官吏群體領域:先進與後進的融閤
二、法律思想領域:儒法鬥爭的最後一役
三、司法領域:“春鞦決獄”
第四節中國古代法律的儒傢化、法傢化
一、關於“古代法律儒傢化”命題及其影響
二、中國古代法律的演進軌跡既是儒傢化也是法傢化
三、對中國古代法律儒傢化法傢化的全方位描述
第五節正統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一、正統法律思想的內在危機
二、硃熹對正統法律思想的完善
三、丘濬對正統法律思想的總結
第六節正統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
一、基本理論與製度
二、刑事法律製度
三、婚姻傢庭
第七節宗教神學禁忌觀念對法律實踐的影響
一、神判及其遺跡
二、禁忌與巫術
三、陰陽五行說對法律思想的影響
四、天譴災異說的影響
五、佛教對司法的影響
第八節非正統法律思想
一、異端思想傢的法律思想
二、起義農民的法律思想
第九節正統法律思想的衰落
一、明清之際的思想啓濛與啓濛思想傢
二、黃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曆史地位
第四章中國法律思想的嬗變形態
第一節地主階級革新派的法律思想
一、關於地主階級革新派
二、“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
三、“師夷長技以製夷”
第二節太平天國農民領袖的法律思想
一、關於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
二、平均平等、人無私財
三、“革故鼎新”之法
第三節洋務派的法律思想
一、洋務派及其代錶人物
二、“中學為體”:維護綱常名教
三、“西學為用”:“采西法以補中法之不足”
第四節早期資産階級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早期改良思潮及其代錶人物
二、早期資産階級改良派的政治法律主張
第五節晚期資産階級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資産階級改良思想的發展及其代錶人物
二、晚期資産階級改良派的政治法律主張
第六節清末修律與瀋傢本的法律思想
一、清末的仿行立憲及修律活動
二、“法理”派與“禮教”派之間的論爭
三、瀋傢本的法律思想
第七節資産階級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一、資産階級革命派及其政治法律主張
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理論
第八節五四新文化運動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
一、五四新文化運動
二、陳獨秀反禮教、倡民治的法律思想
三、吳虞反對傢族製度、追求法律平等的法律思想
第九節國民黨統治集團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
一、鬍漢民“國傢社會本位”的法律觀
二、居正的“混閤法”思想
圖片目錄
圖片目錄
圖01秦始皇
圖02蚩尤像
圖03商末作冊般銅黿銘中的灋字
圖04古文字中的灋字
圖05皋陶明刑圖
圖06甲骨文中的廌字
圖07其他古文字中的廌字
圖08甲骨蔔辭
圖09甲骨文禦廌
圖10甲骨文廌協王事
圖11銅獬豸
圖12鹿角觹
圖13彩繪木獬豸
圖14獬豸石獸
圖15漢獬豸冠
圖16唐七梁冠
圖17明官服
圖18明獬豸補服一
圖19明獬豸補服二
圖20周公
圖21管仲
圖22《管子》
圖23子産
圖24鄧析
圖25吳起
圖26孔子
圖27孟子
圖28墨子捲
圖29商鞅
圖30韓非
圖31《韓非子》
圖32慎到
圖33申不害
圖34老子
圖35莊子
圖36荀子
圖37五行圖
圖38漢武帝
圖39董仲舒
圖40《春鞦繁露》
圖41《鹽鐵論》
圖42《唐律疏議》
圖43硃熹
圖44硃熹《四書章句》
圖45丘濬
圖46勞乃宣
圖47李斯
圖48王安石
圖49黃宗羲
圖50《明夷待訪錄》
圖51龔自珍
圖52魏源
圖53張之洞
圖54張之洞《勸學篇》
圖55康有為
圖56梁啓超
圖57嚴復
圖58譚嗣同
圖59楊度
圖60瀋傢本
圖61孫中山
圖62陳獨秀
圖63《新青年》
圖64吳虞
圖65鬍漢民
圖66居正
精彩書摘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版)》:
法律的第一個作用是“定分止爭”。所謂“分”即“土地貨財男女之分”(《商君書·開塞》),包括生産資料的私有製和婚姻傢庭製度。“定分”即用法律來確認財産私有製關係和傢庭關係,明確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和禁止做什麼,以達到“止爭”即製止紛爭的目的。《商君書·定分》:“一兔走,百人追之,非以兔可以分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堯舜禹湯且皆如騖而逐之。名分已定,貧盜不取。”可見,私有財産經過法律的確認,就具有瞭他人不可侵奪的權威,違者將受到法律的製裁。
法律的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法傢生活的時代,各諸侯國正處於激烈的兼並戰爭中。法傢深刻地意識到,隻有發展國力纔能取得兼並戰爭的勝利並進而統一天下。因此,國傢必須“興功”即“富國強兵”。為此,僅靠道德說教是遠遠不夠的。法傢主張通過法律和賞罰手段,驅使人們做有利於“富國強兵”的事情,禁止人們做有害於“富國強兵”的事情。所謂“懼暴”,即通過立法,明確規定什麼行為是違法犯罪,並對犯罪進行嚴厲的懲罰,以迫使失去統治地位的舊貴族和廣大被統治階級,不敢起來反抗統治階級的政權。
……
前言/序言
前言
《中國法律思想史》以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起源和曆史發展為綫索,探討瞭中國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和特徵。全書分為緒論和本論兩部分。緒論論述瞭中國法律思想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特點、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學科地位、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學術特徵、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學術範疇、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價值結構、中國法律思想的曆史發展梗概、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意義和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本論部分沒有完全依照朝代和人物的綫索,而是依照中國法律思想曆史發展的形態,將其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態,在探討中國國傢法律起源的同時,運用古文字研究成果,敘述傳說時代和夏商周的法律思想,特彆是探討瞭早期官方學術的形成;第二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多元形態,敘述春鞦戰國時期的法律思想,沒有簡單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而是運用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將此間的法律思想分為魯國文化、晉秦文化、楚國文化、齊國文化四個闆塊,將墨傢思想納入魯國文化闆塊,將陰陽五行思想歸入齊國文化闆塊;第三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正統形態,敘述西漢至清末的法律思想,沒有依照朝代和人物的綫索,而是將具有典型意義的主要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實踐中所涉及的爭議結閤起來,試圖在立法司法實踐的層麵展現法律思想的狀態;第四階段是中國法律思想的嬗變形態,敘述瞭在西學東漸、歐法東來的社會背景下,不同階級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並增加瞭五四時期及民國時期立法司法典型代錶人物的法律思想。
應當指齣,在同一部著作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敘述方法,並非為瞭彆齣心裁,而是尊重中國法律思想曆史發展錶現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本質特徵和多樣性,也是著者在編寫中國法律思想史教材中的一個嘗試。這種編寫方式是否符閤教學的要求,是否被廣大讀者所接受,還須經過實踐的檢驗。著者誠摯地希望大方之傢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便進一步完善。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我沒有收到,請幫助我查一下誰簽收的。
評分
☆☆☆☆☆
收到的東西很棒。完好無損。
評分
☆☆☆☆☆
好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好
評分
☆☆☆☆☆
給彆人買的不知道
評分
☆☆☆☆☆
書挺好的,物流也很快,我挺喜歡的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