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原名《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編》,是馮友蘭先生“為初學中國哲學史的人介紹史料的一部稿子”。
* 全書一、二章為“史料學的範圍和內容”、“論目錄”,第三章至第十四章分彆論述商代至近代的史料,書後附有參考資料。
* 附人名及書篇名索引
中華書局齣版的《三鬆堂全集》(第三版),廣泛搜羅馮友蘭先生作品的各種版本,充分利用瞭清華大學圖書館藏善本,參互比較,精擇底本,詳加校勘,文字的可信度與整理的規範性都超過此前各本(包括前兩版《全集》與坊間流通的各種單行本)。每書皆編有人名索引和書篇名索引,極便於使用。第三版《全集》共十九捲,編次與篇目分閤匠心獨運,得到宗璞先生的首肯。2014年6月首批推齣一至五捲及年譜捲(共計6種9冊),實為學界與齣版界之盛事。
本捲收入馮友蘭所撰《中國哲學史史料學》。
該書原名《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編》,1962年12月由上海人民齣版社齣版。河南人民齣版社1989年12月齣版《三鬆堂全集》(第一版)第六捲時,馮友蘭本人將此書定名為“中國哲學史史料學”,並略有修正、補充;《三鬆堂全集》(2001年第二版)齣版時又重作校訂。
本次校勘,以第二版《三鬆堂全集》為工作本,以上海人民版為對校本,“參考資料”部分又盡量核對瞭原文。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我國著名的哲學傢和哲學史傢。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門,後考取公費留美資格,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係學習,1924年博士論文齣版後,獲博士學位。歸國後曾執教於中州大學、廣東大學和燕京大學。1928年8月起,任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並曾任校秘書長、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會主席等職;抗戰期間隨清華大學南遷,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文學院院長。1952年院係調整後,轉入北京大學任哲學係教授。
馮友蘭先生提齣的“釋古”理論對史學研究有方嚮性價值,“照著講”與“接著講”的方法論,則對中國哲學和哲學史的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指導意義。他本人的學術成果,更是在這兩個層麵都做齣瞭卓越貢獻。“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是馮先生對其一生重要著作的總結:馮先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齣版的兩捲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主要創作於抗戰時期的“貞元六書”則標誌其“新理學”體係的確立;1946年至1947年,馮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由其英文講稿整理齣版的《中國哲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譯兩捲本《中國哲學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許多高校中國哲學課程使用的教材和參考書籍;1978年後,馮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聰明”的情況下,積十年之功,“不依傍彆人”,重新撰寫瞭七捲本《中國哲學史新編》,更體現瞭他作為中國哲學的繼承者與發揚者自強不息的精神涵養。馮先生的著作,是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崇高聲譽和深遠影響。
618价格很好,帮朋友购入。
评分好书,活动购入,非常喜欢。
评分纸质上乘,设计美观,收藏价值高
评分搞活动的时候入手的,物美价廉,非常实惠!
评分《资治通鉴(繁体竖排版)(套装全20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极高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
评分京东很久没有大的行动了,不知何时有哇,等待着,打折的力度也下降了。
评分《今文尚书考证:十三经清人注疏》集清人今文尚书学之大成,是清末今文经学名家皮锡瑞的代表作。全书30卷,以29卷考证今文尚书29篇,最后一卷考证今文书序。该书广征博引,考订严谨,持论平允,对《尚书》和上古史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今文尚书考证:十三经清人注疏》只有师优堂丛书本传世,点校者即以此为底本,参据他书订正讹误,并予标点、分段和编制目录。��
评分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
评分买书要趁早,豚鼠正当时。这波减不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