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觀察傢精選·浪漫主義革命:締造現代世界的人文運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1. 為什麼說浪漫主義的藝術和文化革命締造瞭現代世界呢?浪漫主義時代是文化、藝術、社會乃至人性走嚮現代的一段重要曆史:歌劇、音樂會、畫展真正成瞭大眾的享受;藝術傢成瞭比王公貴族更顯赫的人物,擁有領導時代精神和社會風潮的巨大能量;人們開始為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奔走呐喊;大眾開始尊敬天纔、重視想象力的創造力……文化和藝術,此時開始得到我們如今的意義。
2. 如果你有誌於閱讀拜倫的詩、歌德的《浮士德》、盧梭的《懺悔錄》,或者希望瞭解貝多芬、李斯特、帕格尼尼、瓦格納的音樂作品背後的精神內涵,這本書一定不容錯過。本書另附16頁全彩插圖,配閤書中內容展示瞭浪漫主義時代的代錶性繪畫和建築。
3. 關於“浪漫”和“浪漫主義”,我們已經聽瞭太多膚淺、庸俗的說法,《浪漫主義革命》將正本清源,講講“浪漫”的淵源與真諦。
4. “新思?觀察傢精選”係列之3。“新思?觀察傢精選”匯集具有當代迴聲的曆史話題,旨在幫助我們收整見識的碎片,讀懂現代世界的由來,反思現代人的生活境況。書的篇幅都在200至300頁之間,外形精巧;這些*作者所講述的既是各自*擅長的話題,也是同一個大時代的不同投影。希望你通過瞭解永不止步的時代變遷,增長對未來的遠見。
《浪漫主義革命》為你帶來18、19世紀間的一段彆開生麵的歐洲曆史和藝術史。這是關於“浪漫”的*初的故事。18世紀的歐洲,啓濛運動用理性、科學為人類社會勾畫瞭一幅宏偉藍圖;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這樣的社會是冰冷的——用科學公式貶低瞭人的靈魂,用理性和功利壓製瞭人們揮灑個性、錶達情感、縱情想象的本性。
於是,越來越多的思想傢、藝術傢和活動傢匯集到“浪漫主義”的旗幟之下,發起瞭一場反抗啓濛主義理性和科學精神的文化起義。他們把內心呐喊化作不朽的詩文、畫作、音樂、建築,乃至狂歡慶典和社會風潮,深刻改變瞭曆史和人性的麵貌。
思想傢盧梭、赫爾德,詩人歌德、華茲華斯、拜倫,音樂傢貝多芬、李斯特、瓦格納,畫傢德拉剋洛瓦、透納、戈雅……這些人類曆史上*有纔華的心靈,我們常常雖有耳聞卻不甚瞭解。《浪漫主義革命》將帶我們認識這些*不負“浪漫主義者”之名的思想、藝術巨匠,見證一次衝擊世界的人類情感、創造力的大爆發,並且真正領悟詩歌和愛情之中那種令人神往,而又讓人睏惑的“浪漫”情懷。
蒂莫西?C .W. 布萊寜 (Timothy C. W. Blanning)
英國曆史學傢,劍橋大學曆史學退休教授、英國國傢學術院成員。他專注於鑽研從17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近代歐洲史,對兩個多世紀中的繪畫、音樂、文學、思想等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代錶作品包括:
《追逐榮耀:塑造近代歐洲的五場革命,1648—1815》(“企鵝歐洲史”捲6);
《力量的文化和文化的力量:舊製度的歐洲,1660—1789》;
《音樂的勝利:作麯傢、音樂傢及其藝術的降臨》。
“對浪漫主義時代精神的精彩、簡要而發人深省的介紹。”
——《星期日泰晤士報》
“蒂莫西?布萊寜非常閤適來講述歐洲舞颱上浪漫主義革命的降臨。他文字中的熱情、廣度與*性,**瞭任何的期待。”
——《國傢評論》
【導論 定義浪漫】
【彩色插圖】
【第一章 理性時代的危機 】
去萬塞訥路上的盧梭
盧梭的戀人:從模仿的美學到錶達的美學
自然與自然的法則
天纔崇拜
藝術與藝術傢獨享的殿堂
庸俗大眾
【第二章 明月的陰麵】
夢與噩夢
神奇的夜世界
理性的昏睡
藝術傢的鴉片
大智慧一定與瘋癲相連
浪漫主義的男女主人公
【第三章 語言、曆史與神話】
人民的語言
人民的曆史
中世紀精神
風景與神話
保守派與革命派
【結論:消亡與變遷】
【注釋】
【譯者後記】
【第一章 理性時代的危機(節選)】
在描繪浪漫主義革命的進程時,有一種自然傾嚮的影響,會使論者依照先例把浪漫與啓濛之間的對立看得過於簡單。實際上,啓濛運動像一棟有很多房間的大樓,不少思想傢會同時占據不止一間房間。看看下麵這首亞曆山大?蒲柏寫的《人論》,還有什麼比這更加盲目樂觀的嗎?
整個自然都是藝術,不過你不領悟;
一切偶然都是規定,隻是你沒看清;
一切的不和諧,是你不理解的和諧;
一切局部的禍,乃是全體的福。
高傲可鄙,隻因它不近情理。
凡存在的都閤理,這就是清楚的道理。
這首詩發錶於1733年。四年後,蒲柏在模仿賀拉斯的第二本書的第二節時,祝賀瞭一位戰勝瞭貪欲的朋友,但他接著說:
一位暴君已經離開,我願你愉快,先生;
但是其他狂野的暴君們此時何在:比如權力欲?
憤怒是否不再讓你怒火中燒,恐懼不再讓你心焦?
死亡的黑暗憂愁,不再讓所有人悲上心頭?
恐懼當道,理性在它的寶座上還能否堅持?
還能否駕馭已知,而且不懼怕未知?
還能否探尋這兩個世界,勇敢且整全,
哪怕有巫婆、惡魔、幻境和火?
牛頓釋放齣的光芒雖然照亮瞭這個世界,但是仍然留下很多黑影;大量非理性的情感爆發撐起瞭上麵第二首詩中更悲觀的人生觀。最猛烈的一次爆發發生在1755年11月1日,上午9點30分,裏斯本發生大地震。地震中幸存的建築,位於海邊的那些被一場大海嘯徹底推平,位於內陸的則被火災吞噬。人員的死傷也同樣慘烈。當然,裏斯本大地震並不是最強烈的地震,但卻是讓民情最激憤的地震。首要的原因是伏爾泰影響巨大的詩作《裏斯本災難》,11月底之前就傳遍瞭。第二年又齣版瞭多個版本,而且一係列贊成或反對的小冊子也緊隨其後。
1759年齣版的伏爾泰的《老實人》中對大地震的描寫,影響力甚至更大,這本書是伏爾泰作品中讀者最多的一本,也是18世紀可以位列前三名的超級暢銷書。書中的老實人甘迪德、龐格羅斯博士和一名殘忍的水手是一場船難的三位幸存者,他們艱難地在裏斯本登岸,此時正好大地震發生。甘迪德驚嘆說世界末日一定是降臨瞭,水手衝齣去趁亂搶劫,而龐格羅斯博士則問:充分的理性怎樣既解釋這場災難,同時又不違背博士自己的行事原則(即我們的世界是所有世界中最善的,一切都應服務於推動世界的至善)?描寫博士這種不可動搖的樂觀主義時,伏爾泰暗中諷刺的是萊布尼茨,以及“凡存在的都閤理”(whatever is, is right,即蒲柏《人論》一詩中的最後一句)的認識。博士齣於自己的一套原則,想製止水手的搶掠、嫖娼和酗酒行為,於是他說:“朋友,這是不對的。你冒犯瞭普遍理性,而且在濫用你的時間。”他還用一個樂觀的念頭來安穩幸存者:“一切都是為瞭最好的世界,因為如果裏斯本有火山爆發,那這件事就避免瞭在彆處發生。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可能應該發生在彆處:因為一切都是閤理的。”
可憐的甘迪德和龐格羅斯經曆瞭很多挫摺與苦難,終於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個小農場裏安頓下來。苦難過後,龐格羅斯昏庸的樂觀主義絲毫未改、不變當初:“畢竟我是一個哲學傢,我如果否定自己,那我就不是我瞭。”而在另一邊,甘迪德看清瞭,在這個殘酷、恣意、沒有章法的世界,唯一的適應辦法是收起自己的鋒芒,務實地尋求有度的、實際的進步。書中,他最後的話是對不可理喻的龐格羅斯說的:“我們必須打理我們自己的花園。”
盧梭就不可能寫這樣的句子瞭。反諷(satire)、諷刺(irony)、明抑暗揚(understatement)並不屬於他的慣用手法,全是因為盧梭本人並非像這些修辭手法一般拐彎抹角。把他與伏爾泰及其他啓濛哲學傢區分開來的(並且把盧梭變成他們最仇視的敵人的)並不是具體的觀點,而是行事的方式。彼得?蓋伊說的好:“盧梭身上有某種東西,單純用行事風格、觀點或個人怪癖中的一個是解釋不瞭的,而要綜閤三者來解釋。還有一個奇怪的元素,令同輩人感到不安。”這個獨特元素就是盧梭對於萬事從心的堅持—遵從他自己的內心。他在自己內心發現的是各種感情、神經癥、偏執,混沌如一鍋女巫的魔湯。正如盧梭一度的朋友、最終的敵人大衛?休謨的說法,盧梭是如此的敏感,就好像他“不僅脫去瞭衣服,還脫去瞭皮囊”。而且這種極度敏感的心智結閤瞭自我錶達的傑齣纔華,以至於他常常對彆人有所啓發。如果說伏爾泰對人們的頭腦說話,那麼盧梭則進入人們的心裏。盧梭告誡他的情婦華倫夫人,“她並不傾聽她的內心,即使心給她善的勸告;她聽取的是她的理性,理性告訴她作惡”。50年後,約翰?濟慈給他的朋友本傑明?貝利寫信說:“我對任何事都不確信,但除瞭心中情愫的神聖和想象力的真實——想象力所把握住的美一定是真的。”
關於盧梭的成就的一些特質,裏頓?斯特拉奇的《法國文學的裏程碑》(1912)中介紹得很到位。“盧梭的獨特在於他的獨創性……他既不代錶他的時代,也不引領他的時代;他反對他的時代。他對世界的展望著實是革命性的……他是一位先知,有先知身上獨特的靈性。”在盧梭的預言的核心,是“他本能的、齣色的洞察力,能夠覺知靈魂尊嚴的重要性。盧梭的獨創性正蘊藏在這種洞察力之中。他的反叛是一種精神的反叛……盧梭率先統一瞭兩種觀念:首先,他復活瞭中世紀的靈魂理論,卻沒有觸發它的神學根基;其次,他相信——這可能一半是無意的,一半又帶有深刻的考量——俗世的、自在的(in himself)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導論】
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歐洲發生瞭快速而劇烈的變化,人們完全有理由把這一時期當作世界曆史的一個分水嶺。那些經曆過這一時期的人,清楚認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他們不斷用“革命”一詞來抒發這種感情,於是就有瞭“美國革命”“法國革命”或者“工業革命”。對此,曆史學傢又添加瞭另外一些詞,比如“農業革命”“商業革命”“通信革命”和“消費革命”。變革的步伐之快、種類之多樣,令當時的人們驚嘆不已。比如在1818年,德國齣版商弗裏德裏希?佩爾特斯感慨說:“從目前活著的三代人來看,我們的時代綜閤瞭不可能綜閤的:齣生在1750年的一代、1789年的一代和1815年的一代,他們之間差彆巨大,沒有連續性可言。”一位1784年齣生的比利時音樂批評傢弗朗索瓦?費蒂在1838年寫道,在他的一生中,世界發生瞭數不清的改變,變化之多樣超過瞭之前人類曆史的總和。
受到影響的不隻是物質世界。雨果、透納、瓦格納的世界,接替瞭伏爾泰、雷諾茲、海頓的世界。活著見證瞭這一傳承的人們認識到:一場偉大的文化革命發生瞭。這就是“浪漫主義革命”,這場革命有資格與其他的革命並肩而立。它沒有一個清楚可辨的起點,不像美國革命有《獨立宣言》、法國革命有巴士底獄的陷落,但當時的人確乎意識得到,文化世界一個裏程碑意義的劇變正在醞釀。即使是那些不願承認與文化革命有關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受到瞭影響。比如德拉剋洛瓦曾寫道:“說到浪漫主義,如果理解成我的個人記憶的自由呈現、我對學校教條的反感、我對學院程式的不屑,那我必須承認,我不僅浪漫,而且我15歲的時候就開始浪漫瞭。”僅僅兩三代人的時間裏,過去古典時代的規則被撕瞭個粉碎。取而代之的,並不是另一套規則,而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認識藝術創作的方式,現代世界的美學原則也來源於此。不過浪漫主義的定義依然難以捉摸。
* * *
整個18 世紀的進程中,“浪漫”逐漸演化成它如今的意思。一個較早的跡象齣自英國桂冠詩人托馬斯?沃頓1774年的一篇論文,題為“歐洲浪漫小說的起源”。文中,他把傳統的古典文學與他所謂的“浪漫”文學區分開來。舉例來說,他把但丁的《神麯》稱為“一部完美結閤瞭古典的想象與浪漫的想象的作品”。不過,沃頓僅僅把這一術語用於描述和年代劃分。第一場明確的、真正稱得上“浪漫”的事業發生在19世紀之初的德國。衝在最前麵的是施萊格爾兄弟—弗裏德裏希?施萊格爾和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創於1789年的刊物《雅典娜神殿》(Athenaeum)是二人的喉舌;德國浪漫主義的一首詩歌傑作也是在這本刊物上首次發錶的。這首詩題為“夜之贊歌”(Hymns to the Night),署名“諾瓦利斯”,是薩剋森貴族弗裏德裏希?馮?哈登柏格的筆名。
這些創作正好處於德國哲學和文學快速傳播的時期。18世紀70年代,德國發生的狂飆突進運動(Sturm und Drang)是初創時期的浪漫主義,如果說這場運動是從英格蘭作傢、尤其是莎士比亞那裏得到的啓發,那麼德國在19世紀初又迴敬瞭英國:英國齣現瞭眾多熱衷傳播德國文化的文人,包括沃爾特?司各特(18世紀90年代,他自認是一個“德國狂”)、亨利?剋拉博?羅賓遜與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而德?斯戴爾夫人所著的《論德國》(De l’Allemagne)産生瞭更為重要的傳播效應。這不僅僅是因為此書是用受教育的人的通用語言(即法語)寫成的;1813年,《論德國》在倫敦用法語首次齣版,立即被翻譯成瞭英語。書中,德?斯戴爾夫人比較瞭法國和德國的文學。其中前者是“所有文學中最古典的(classical)”,從而也是最精英的,而德國文學是“浪漫主義的”,麵嚮大眾的,從而滲透瞭廣闊的歐洲社會,從萊茵河到巴爾乾都大受歡迎。此時,浪漫主義已經有瞭豐富的含義,很快傳遍歐洲。1817年,俄語中“浪漫的”(romantiki)被傳統衛道士們斥為“文學的分裂派,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托付給瞭可鄙的浪漫主義繆斯”。第一個自認為“浪漫”的法國學者似乎是司湯達。在1818年給一位朋友的信中,他寫道:“我是一個激烈的浪漫主義者,也就是說我支持莎士比亞,反對拉辛,支持拜倫勛爵,反對布瓦洛。”一樣是在1818年,歌德談及意大利時寫道:“公眾分成瞭兩派,互相之間劍拔弩張。我們德國人把‘浪漫’的形容詞用得很溫和,但是在意大利米蘭,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意味著兩個無法調和的派彆。”這些是一部分最早論述浪漫主義的學者。
並非所有人都確知“浪漫主義”是什麼意思。彼得?安德烈耶維奇?維亞澤姆斯基公爵雖然是俄國最先鋒的浪漫主義者,但他在1824年坦白說:“浪漫主義就像一個幽靈。很多人相信它存在,但是它有什麼抓得住的特質呢?怎麼定義它呢?”浪漫主義不是一種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剋風格、洛可可風格,這些都有形式上明晰的界定,但是浪漫主義從未發展齣類似的界定。尤其在建築領域,幾乎所有能想到的風格都被嘗試過瞭:新哥特、新古典、新文藝復興、新埃及風格、新巴洛剋——“新”的任何東西。實際上,德國建築師海因裏希?鬍伯舒在1828年還齣版瞭一本小冊子,問瞭一個可悲的問題:我們應該造什麼風格的建築?浪漫主義者的風格多樣性充分體現於他們的差異之中,比如卡斯帕?大衛?弗裏德裏希和歐仁?德拉剋洛瓦的畫之間的差異,諾瓦利斯和華茲華斯的詩之間的差異,或者瓦格納和威爾第(這兩個人正好是同輩人,齣生在同一年)的音樂之間的差異。法國首位浪漫主義史學傢F?R?德?托蘭,把他的領域定義為“那些正好定義不瞭的東西”。波德萊爾則寫道:“浪漫主義恰恰無關於話題的選擇,也無涉於真實,而在於一種感受的方式。”
類似的模棱兩可的說法還有很多,這不應該讓我們就此放棄探索,絕望地聳聳肩瞭事。我們需要的是,毅然地沿著浪漫主義者為自己選擇的道路,進入浪漫主義者的世界,無論這個世界是怎樣的海市蜃樓,坐落在怎樣的流沙之上。浪漫主義的本質令其定義、解釋和分析很難落實。隻有藉助聲音與形象、夢境與幻境,纔能打開“理解的大門”(這種有感召力的語言正是浪漫主義者鍾愛的)。使用語言的同時也應意識到語言的界限,正如英國詩人丁尼生在《悼念集》中所寫的:
把心中哀傷用文字錶齣——
我有時認為這近乎罪愆;
因為文字也宛若大自然,
對內裏的靈魂半遮半露。
正是這個“內裏的靈魂”構成瞭浪漫主義的核心關切。在17世紀和18世紀,科學革命和啓濛運動把人們的注意力從人類內心的黑暗中移開,讓人們走齣瞭對於上帝的畏懼,來到外部世界的陽光下。以神為本的世界變為以人為本的世界,人們的普遍關切從“入土以後”(德語中叫作Jenseitigkeit,即彼岸),轉為在這個世界中做到盡善盡美(Diesseitigkeit,即此岸)。此時,人們意識到“人類研究的閤適對象是人本身”(亞曆山大?蒲柏語)。自然科學的發現證明,世界是可以探究的,可以理解的,可以掌控的,而且還是可以改善的。
這一世俗的社會改良論受到時代大潮的推波助瀾,一切陳腐的學識與文化都被衝刷乾淨。但就在這時,潮流逆轉瞭。在人類活動的很多領域,變革的步伐已經如此之快,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人都心懷忐忑。更令人不安的是,很多理性主義者躊躇滿誌,認為進步的速度將不斷加快,最終一切舊宗教、舊文化、舊社會的成就都會被一掃而空。隨著一個又一個統治者接納瞭啓濛的事業,看樣子這些高歌猛進的野蠻人不僅齣現在瞭體製內,而且完全控製瞭體製。勇敢的新世界並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在伏爾泰諷刺愚昧與偏見時,很多人跟著嘲笑,很多人也得益於剔除迷信後的宗教。但是,在伏爾泰給瞭一碗啓濛稀粥之後,很多人渴望更能果腹的食糧。他們不願迴到舊的製度與價值中,並且尋找替代物;舊觀念被推翻之後,留下瞭一片信仰真空。這就是浪漫主義者希望去填補的。
這樣,浪漫主義為感性文化與理性文化之間無休止的爭訟揭開瞭新的篇章。在巴洛剋時代(17世紀初到18世紀上半葉),感性文化一直處於上風,後來因為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和法國古典主義興起,理性文化占得先機。巴洛剋風格與浪漫主義之間的親緣關係,在視覺藝術中體現得尤其明顯,類似於魯本斯a 和德拉剋洛瓦的相似性。理性和感性兩個文化模式之間的關係是辯證的、彼此迴應的,不是簡單的周期性的你進我退。浪漫主義者不是單純地重提先輩的觀點;他們掀起瞭一場文化的革命,其激進程度和社會效應毫不輸給同時代的法國革命、美國革命和工業革命。他們推翻瞭自然法的觀念,並且把關注重點從藝術作品轉到藝術傢。這樣,他們撕毀瞭過去藝術的規則手冊,和雅各賓派摧毀舊社會製度一樣徹底。德國哲學傢恩斯特?特洛伊奇說:“浪漫主義同樣是一場革命,一場真正的、徹底的革命,一場同時反對資産階級情調和普遍平等主義倫理的革命;總而言之,這場革命反對在西歐盛行的算術化、機械化的科學精神,反對混淆功利與道德的自然法,反對將人性過度抽象為普世與平等。”
黑格爾真正把握瞭這場革命的精髓, 他把浪漫主義簡潔而貼切地定義為“ 絕對的嚮內性”(absolute inwardness)。對此我們在下文中還會具體討論。我們也可以說浪漫主義的先知是讓-雅剋?盧梭;在18世紀所有思想傢中,盧梭沒有什麼一以貫之的思想,但卻是最有影響力的。英國傳記作傢裏頓?斯特拉奇在1917年曾切中肯綮地評價過盧梭的特質:“在18 世紀那些思維敏捷、意誌強大、作風淩厲的人群中,盧梭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這個世界的特質是:懷疑、猶豫、自我意識、神秘的憂鬱、私密的內心喜悅、在大自然的孤獨中長久的思索、在心的孤獨中無限的自省。”雪萊把哲學傢都鄙夷地視作“純粹的理性人”,卻把盧梭當作“一個偉大的詩人”。
本書並不試圖為浪漫主義書寫一部通史。羅列那些可以歸類為“浪漫主義者”的藝術傢,將會産生一部比這本書厚得多的大部頭。本書中,我將力圖辨明浪漫主義革命最顯著的特徵,並且用實例說話。啓濛時期的觀點認為,把人類所有的知識收集齣版會推動人性的完善,而之後的浪漫主義者覺得,他們比啓濛主義者更懂得人性。
這是一部文明衝突、強權政治、民族獨立鬥爭交織而成的啓示錄。近代這500年以來,巴爾乾半島成瞭亞歐政治動蕩的一個縮影——從16、17世紀土耳其帝國進攻歐洲的幾次嘗試,曆經19、20世紀英國、俄國、奧地利、土耳其之間的帝國主義爭奪,再到世界大戰和冷戰,巴爾乾都處於政治和軍事風暴的中心。《巴爾乾五百年》深挖曆史,引領我們反思政治動蕩與苦難的根源。
評分觀察傢精選書籍,京東618優惠@,下手不猶豫。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趕上活動買的,價格便宜
評分好書,梳理瞭一段曆史
評分又是一個要敗的係列呀,不過這個係列的開本比較小,屬於小書。
評分非常好的購物體驗,送貨快,書也好,還會再來買的啊
評分該書深度挖掘瞭曆史上的塵封往事和被遺忘的細節,帶給讀者一個正確的曆史判斷和曆史認知。銘記絞殺世界中的種種傷痕,那是對血與火的歲月的永遠記憶。
評分相對而言,這套書的質量沒有想象中高,但看書多多益善
觀察傢精選·浪漫主義革命:締造現代世界的人文運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