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無聊的意義》全麵探討瞭無聊的原因,應對無聊的方法以及無聊的一些益處。《無聊的意義》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不僅不否定無聊,而且試圖讓無所事事的無聊時光迴到我們的生活中,通過管控它、擺脫它,發揮它的作用。我們需要擁抱無聊,而不是害怕無聊。
作者簡介
桑迪·曼恩博士,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一名高級心理學講師。她針對“無聊”做瞭廣泛的研究,並在一係列的學術研究中提齣瞭自己的發現。她是研究“無聊”的,經常齣現在媒體,談論無聊這個話題。
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職場顧問,擁有自己的私人診所。齣版過十多本受歡迎的心理學書籍。
目錄
第一章 人們越來越容易無聊
無聊簡史
跨文化的“人類標識”——情緒
請給我一個閤理的解釋
無聊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無聊的種類
測一測:你的無聊程度有多深?
第二章 尋找刺激與意義感
為何我們會在無聊時吃東西?
給我一杯“忘無聊”的咖啡
塗鴉、比爾·蓋茨和無聊
他們在放我的歌:為什麼音樂可以趕走無聊?
滑動屏幕,無聊灰飛煙滅
讓無聊無處可逃
第三章 我們決定找點事——無聊的消極影響
無聊是謀殺的罪魁禍首嗎?
鬧事、賭博、酗酒和吸毒
為什麼無聊導緻瞭冒險?
鐵窗裏的生活也無聊
無聊成為一種新的壓力瞭嗎?
第四章 永不滿足的需求——無聊的起因
簡單重復孕育瞭無聊
對多變和新鮮感的期待增加
人們的空閑時間越來越多
娛樂從主動變成被動
無處不在的乾擾鏇渦
彆人太精彩,我的生活毫無意義
當生命隻剩下玩:無聊吞噬退休生活
第五章 無聊傾嚮是一種人格特質
外嚮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嗎?
聰明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嗎?
無聊傾嚮是一種人格特質
測一測:你具有無聊人格特質嗎?
無聊是最新的時尚嗎?
第六章 刺激陷阱:“狂躁一代”和無聊
子宮變成吵吵鬧鬧的教室
刺激過度的日間托兒所
電視等媒體縮短注意力時長
“狂躁一代”與他們被壓榨的時間
讓他們去感受無聊吧
第七章 多動和自閉陷阱:世界、無聊和我
我隻是坐立不安而已——多動癥
多動癥和無聊傾嚮之間的關係
在“此時此地”讓孩子停下來
總是讓人感覺無聊的我——自閉癥
古怪、冷漠,自閉癥的兩個標簽
第八章 學習陷阱:為什麼學習越來越沒勁?
令人睏惑的“上學太無聊”
互動式“無聊”白闆
學校創造的“無聊感循環”
單嚮刺激:被束縛的學習動機
課堂革命:老師不再是聖人
第九章 工作陷阱:為什麼工作越來越乏味?
員工的倦怠真的會成為老闆的災難嗎?
世界上最無聊的工作
工作倦怠感正在肆意蔓延
幽默是工作無聊的解藥嗎?
把工作“玩”起來
第十章 遠離情緒陷阱,喚醒自我創造力
測一測:你離無聊的情緒有多遠?
無聊人士的29個習慣
無聊並不是無聊者的唯一標簽
以成為“狂熱愛好者”(Anorak)為榮
無聊的愛好=無聊的人?
第十一章 無聊,也有意義
無聊能給很多人帶來收入
保護自我,提升創造力
讓行為更加積極
無聊,讓你有機會重新審視世界
無聊,是當下最奢侈的享受
結語
注釋
精彩書摘
《無聊的意義》:
“當我無聊的時候,我感到很沮喪,那種感覺就像我本應該在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但我就是沒能讓自己動起來。”
“我無聊的時候什麼都懶得做。”
“疲勞的時候特彆容易感到無聊,而無聊讓我覺得更疲勞。”
“無聊意味著我的大腦開始神遊。我對什麼都無法集中注意力——至少是我對什麼都不想上心。這一切都太費神瞭。”
“無聊的時候我隻想睡覺。”
“外界對我的大腦刺激不夠的時候我就會覺得無聊,比如排隊的時候,或者翻來覆去給我的孩子朗讀同一《無聊的意義》的時候。我感覺我的腦細胞昏昏欲睡。”
“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會覺得無聊。”
“無聊的時候就是在浪費時間。”
“無所事事的感覺就是無聊。”
以上的話摘錄自參與我研究的人。相信大多數人或多或少能對這些話感同身受,我們都曾體會過無聊的滋味。有些研究者認為,超過一半的人經常感到無聊;另有一個研究稱,我們通常每周會有6小時的時間對生活感到全然的徹底的無聊和厭倦。(對此,一位評論員冷冰冰地評價道“隻有6小時?”)顯而易見,大部分人對無聊有親身體驗。它自始至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傢、科學傢、新聞記者和宗教學傢都曾思考過無聊及其存在的意義,大部分人把它視作徹底的負能量。研究者們曾經探索過自1900年以來最無聊的一天(1954年4月11日,周日,當天幾乎什麼大事都沒發生),一年中最無聊的月份(1月,根據一項以學生為主體的調查,以及我自己做的一項非正式調查。在我的調查中,44%的人認為1月是一年中最平淡無奇的月份)和世界上最無趣的博物館(詳見框1-1)。
框1-1世界上最無趣的博物館
·英國割草機博物館,英國,默西塞德郡,南港鎮
·狗項圈博物館,英國,肯特郡,利茲城堡
·鉛筆博物館,英國,坎布裏亞郡,凱西剋
·鎖匠的傢,英國,西米德蘭茲郡,沃爾薩爾
·約剋被子博物館,英國,約剋
·電木博物館,英國,薩默塞特郡,威靈頓
·英國光學協會博物館,英國,倫敦
·午餐肉博物館,美國,明尼蘇達州,奧斯汀
·軟木博物館,西班牙,赫羅納,帕拉弗魯赫爾
·水泥博物館,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
·鹽和鬍椒瓶博物館,美國,田納西州,蓋特林堡
·壁紙博物館,法國,裏剋塞姆
·阿瓦利斯的頭發博物館,土耳其,卡帕多奇亞
·巴黎下水道博物館,法國,巴黎,凱多塞
·肥皂博物館,黎巴嫩,塞達
·日本刀博物館,日本,東京
·民俗博物館,土耳其,安卡拉
·印度貝殼博物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
在很多人的心中,工作是很乏味的;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工作中的某些事務著實讓人生厭,比如書麵工作或者參加會議。很多人在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依舊處於無聊的狀態——上下班擠地鐵,在傢聽另一半絮絮叨叨,參加沉悶的周末聚會。孩子們也經常抱怨好無聊——學校無趣,全傢齣行沒勁(尤其十幾歲的孩子),傢庭作業枯燥……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男男女女們齣軌是因為厭倦瞭他們的另一半;人們沉迷於購物網站和賭博網站是為瞭對抗空虛;青少年偷車、砸公交車站、吸毒,甚至可能參與有組織的暴亂(比如發生在2011年夏天英國的暴亂)都是為瞭釋放生活中的乏味。不過,雖然我們確切地知道無聊是什麼感受,當我們要去解釋這種狀態的時候,卻沒有人能給齣一個確切的定義。
……
前言/序言
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傢服裝店做店員。這傢店開在一條冷冷清清的商業街上。每天我隻能靠著反反復復地摺疊和展開毛衣來打發時間(不齣所料,那傢店不久之後就關門大吉瞭)。
我的第二份工作引發瞭我研究“無聊”的畢生興趣。它和第一份工作如齣一轍,單調乏味:整天盯著顯微鏡看,隻為找到那些極少齣現的緻病細胞。這份“高警戒任務”實在是太枯燥瞭,於是我申請用耳機聽聽音樂,提供點必要的刺激,但申請被上級駁迴瞭,理由是“聽音樂會分散注意力”。
由此,我人生的重要使命誕生瞭——深入研究“無聊”並尋找應對“無聊”的方式。後續研究的其中一個發現證實瞭我當時的想法:一些額外的刺激(例如音樂)並不會讓人分心,反而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單調的重復性的工作。我多想迴到以前工作的地方和他們分享這個研究結果,但是那個工作崗位已經被電腦代替,不復存在瞭。當然,電腦是永遠也不會感受到工作倦怠的。
此書是我多年研究的成果。和那兩份工作不同,我從來沒覺得這份研究工作很無聊。我把這本書寫給每一個人,每一個體驗過無聊、沒勁、單調、乏味、枯燥、倦怠、空虛,或不遺餘力地避免進入這種狀態的人。
人們越來越容易陷入無聊之中,於是使齣瞭渾身解數尋找新異刺激來對抗無聊。這本書旨在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無聊”,進而充分利用“無聊”的力量。在娛樂方式日新月異、層齣不窮的今天,我們卻更容易感到無聊瞭:上學枯燥、上班倦怠,甚至在玩的時候也會感到沒意思。電腦、手機、遊戲機、有綫電視、電影院、KTV、微信、微博……有這麼多消磨時間的方式相伴,本應該不知“無聊”是何滋味的我們,卻似乎中瞭一個詛咒,21世紀的“無聊”的詛咒:刺激方式越是多樣,對刺激的渴望越是強烈。
這個迅速發展的世界被貼上瞭“改變”“速度”和“新奇”的標簽,這個世界裏的我們也逐漸失去瞭對“重復”“常規”和“平淡”的耐受力。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成瞭我們無止境地尋求刺激、想要擺脫無聊感的動力。
這也引起瞭許多不良的後果:孩子們晃蕩在街角惹麻煩是齣於無聊;淪陷在“黃賭毒”中的男女老少是在找刺激;那些不斷尋求冒險的人(因此極限運動越來越火)是在挑戰生命極限的過程中釋放生活中的空虛;“買買買”和“吃吃吃”也是尋找新刺激的行為。
這些現象是怎麼發生的?我們怎樣纔能阻止它們的發生?本書探尋到瞭21世紀“無聊現象”的前因後果,並調查瞭相關的證據,會從探索“無聊”的概念入手,逐步驗證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假設(例如,無聊是因為無所事事)。本書自始至終的核心理念是:無聊實際上對我們是有益的。後續會在書中逐漸呈現我的創新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國際研究者的研究結論,共同為各位講述我們無聊的時候在做些什麼;如何行動、反饋和應對。
本書對造成無聊的原因進行瞭詳細的探討,囊括瞭環境、人格和其他有爭議的因素。是因為生活太過於普通和重復嗎?或者隻是因為我們就是那種容易感到無聊的人?或者是因為其他人讓我們覺得無聊(天哪,沒準我們就是那個讓人覺得無聊的人)?
關於教育體係內的無聊的討論揭露齣,隨著對例如“互動白闆”等高科技教學方式的日益強化,學校正在創造一個無聊傾嚮的社會,正在培養一群對娛樂性“嗷嗷待哺”卻無法忍受普通教學方式的“國傢的花朵”。孩子們被各種即時的、引人入勝的教學技術包圍著,他們的注意力越來越難集中,越來越容易感到倦怠,而自身缺乏治愈這種倦怠的技能。事與願違的是,人們的無聊閾限逐步降低,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刺激強度逐步增加,他們所處的工作環境卻越來越讓人感到倦怠(由於機構復雜度、書麵工作、法律工作和事務性工作的增加)。
以上所有的“無聊”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都是令人擔憂的。許多的社會弊病可以歸咎到無聊上,無論是我們由無聊而生的行為(例如冒險、尋求刺激、故意破壞、吸毒等),還是無聊對我們身心造成的影響。本書會進行後續探討,無聊事實上是一種新的、同樣具有傷害性的壓力。
但是本書的“結局”是一個積極的觀點。無聊雖然有諸多的黑暗麵,但也有其光明之處。無聊的解藥是幽默和有趣,它們都能讓這個社會更加豐富多彩。另外,無聊也有諸多功能,包括成為創新的催化劑。我將會在書中呈現自己在此方麵的研究成果。本書提供瞭一個略顯激進的觀點:解決“無聊問題”的方式並不是避免無聊,而是利用無聊。
我們常常認為,如果一個社會變得無聊瞭就是失敗的,但是本書認為無聊可以成為一種激發創新思維和智慧思考的強大的力量——隻要我們允許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已經意識到瞭這一點,他們開始擺脫日常生活中對持續性刺激的欲望,轉而去追求真正的自由時光,那些脫離網絡羈絆和人情世故的自由時光。
英國記者、節目主持人瑪麗拉·弗羅斯特拉普(Mariellafrostrup)在最近的《時代》雜誌上評價她自己無聊的假期時說:“關掉手機和科技産品、無所事事地過一個星期,是我們所期待的最奢侈的享受。”
她並不是唯一一個想從“全天24小時,每周7天”無休式社會中尋求時間的人,而我們也正在以越來越積極的態度對待無聊。
無聊的意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