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中國通史


呂思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3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江西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92969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792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64
字數:418000

中國通史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中國通史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這是迄今所知民國時期暢銷的中國通史之一,上下冊纍計重印190多次。
★呂思勉先生是公認研讀文獻極多的學者,數遍通讀“二十四史”。呂先生是真正的史學大師,他的作品通貫性強,融曆史敘述與個人創見於一體——顧頡剛贊他開創中國通史寫作新紀元,錢穆喜歡聽他的課,餘英時讀他的書長大,李敖佩服他頭腦新,易中天《品三國》頻引用。

內容簡介

《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史學論著的一種。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成為“孤島”的時候,適應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全書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於1940 年由開明書店齣版,下部分1944 年齣版。上部分分門彆類地、有係統地敘述瞭社會經濟製度、政治製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下部分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瞭政治曆史變革。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蕓、蕓等,江蘇常州人,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傢”(嚴耕望語)。畢生緻力於曆史研究和曆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瀋陽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省立第*師範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曆史係主任、代校長。1951年入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任教,被評為曆史學一級教授。主要著作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秦漢史》《呂思勉讀史劄記》等。

精彩書評

呂思勉先生以史學名傢而兼通經、子、集三部。
——譚其驤

呂先生既是梁啓超“新史學”旨趣的實踐會通首人,又是把“新史學”嚮社會史方嚮開拓的先驅者。
——當代史學傢 王傢範

目錄

自序 001
緒論 002
婚姻 001
族製 020
政體 033
階級 046
財産 061
官製 079
選舉 092
賦稅 107
兵製 122
刑法 141
實業 157
貨幣 173
衣食 186
住行 202
教育 216
語文 228
學術 241
宗教 268
中國民族的由來 279
中國史的年代 284
古代的開化 287
夏殷西周的事跡 294
春鞦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 300
古代對於異族的同化 305
古代社會的綜述 309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313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316
漢武帝的內政外交 321
前漢的衰亡 326
新室的興亡 329
後漢的盛衰 333
後漢的分裂和三國 338
晉初的形勢 342
五鬍之亂(上) 346
五鬍之亂(下) 350
南北朝的始末 354
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361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364
唐朝的中衰 367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371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376
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變 381
北宋的積弱 385
南宋恢復的無成 390
濛古大帝國的盛衰 396
漢族的光復事業 401
明朝的盛衰 406
明清的興亡 410
清代的盛衰 416
中西初期的交涉 420
漢族的光復運動 425
清朝的衰亂 430
清朝的覆亡 435
革命途中的中國 441

精彩書摘

  書中精彩語段:
  ○曆史雖是記事之書,我們之所探求,則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眾事的,事則隻是一事。天下事既沒有兩件真相同的,執應付此事的方法以應付彼事,自然要失敗。根據於包含眾事之理,以應付事實,就不至於此瞭。然而理是因事而見的,捨事而求理,無有是處。所以我們求學,不能不顧事實,又不該死記事實。
  ○史學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實;(二)加以解釋;(三)用以說明現社會;(四)因以推測未來,而指示我們以進行的途徑。
  ○往昔的曆史,是否能肩起這種任務呢?觀於藉鑒於曆史以應付事實失敗者之多,無疑是不能的。其失敗的原因安在呢?列舉起來,也可以有多端,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偏重於政治。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曆史是怎樣一種學問?究竟有什麼用處?
  從前的人,常說曆史是“前車之鑒”,以為“不知來,視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為戒。這話粗聽似乎有理,細想卻就不然。世界是進化的,後來的事情,決不能和已前的事情一樣。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惟無效,更恐不免加重。我們初和西洋人接觸,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敗的。
  又有人說:曆史是“據事直書”,使人知所“歆懼”的。因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壞,就不免“遺臭萬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顧惜名譽。強悍的人,就索性連名譽也不顧。況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難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眾所共知的,就不過是其錶麵;其內幕,是永不能與人以共見的。又且事情愈大,則觀察愈難。斷沒有一個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說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據以直書,那就非愚則誣瞭。又有一種議論:以為曆史是講褒貶、寓勸懲,以維持社會的正義的。其失亦與此同。
  凡講學問,必須知道學和術的區彆。學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術則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舊話說起來,就是“明體”和“達用”。曆史是求明白社會的真相的。什麼是社會的真相呢?原來不論什麼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為什麼成為這樣的一個我?這決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樣的傢庭中?受過什麼教育?共些什麼朋友?做些什麼事情?這都與我有關係。閤這各方麵的總和,纔陶鑄成這樣的一個我。個人如此,國傢社會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風俗;各種人有各種人的氣質;中國人的性質,既不同於歐洲;歐洲人的性質,又不同於日本;凡此,都決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須追溯到既往;現在是決不能解釋現在的。而所謂既往,就是曆史。
  所以從前的人說:“史也者,記事者也。”這話自然不錯。然而細想起來,卻又有毛病。因為事情多著呢!一天的新聞紙,已經看不勝看瞭。然而所記的,不過是社會上所有的事的韆萬分之一。現在的曆史,又不過是新聞紙的韆萬分之一。然則曆史能記著什麼事情呢?須知道:社會上的事情,固然記不勝記,卻也不必盡記。我所以成其為我,自然和從前的事情,是有關係的;從前和我有關係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為我的。我何嘗都記得?然而我亦並未自忘其為我。然則社會已往的事情,亦用不著盡記;隻須記得“使社會成為現在的社會的事情”,就彀瞭。然則從前的曆史,所記的事,能否盡閤這個標準呢?
  怕不能罷?因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瞭。一事如此,而況社會的全體?然則從前曆史的毛病,又是齣在那裏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說:其病,是由於不知社會的重要。惟不知社會的重要,所以專注重於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專描寫英雄,記述政治和戰役之類。殊不知特殊的事情,總是發生在普通社會上的。有怎樣的社會,纔發生怎樣的事情;而這事情既發生之後,又要影響到社會,而使之政變。特殊的人物和社會的關係,亦是如此。所以不論什麼人,什麼事,都得求其原因於社會,察其對於社會的結果。否則一切都成空中樓閣瞭。
  從前的人,不知道注意於社會,這也無怪其然。因為社會的變遷,是無跡象可見的。正和太陽影子的移動,無一息之停,人卻永遠不會覺得一樣。於是尋常的人,就發生一種誤解。以為古今許多大人物,所做的事業不同,而其所根據的社會則一。像演劇一般,劇情屢變,演員屢換,而舞颱則總是相同。於是以為現在艱難的時局,隻要有古代的某某齣來,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為隻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執陳方以藥新病。殊不知道舞颱是死的,社會是活物。
  所以現在的研究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現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為社會,正是在這裏頭變遷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風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風化,當然不會知道山崩。若明白瞭風化,則山崩隻是當然的結果。
  一切可以說明社會變遷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來說明社會的變遷。社會的變遷,就是進化。所以:
  “曆史者,所以說明社會進化的過程者也。”
  曆史的定義既明,曆史的價值,亦即在此。
  唐的開國及其盛世
  漢與唐,同稱中國的盛世,漢之治稱文、景,唐之治,則稱貞觀與開元。
  唐高祖的得國,本是靠秦王世民之力。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忌他,彼此結黨互爭。而高祖晚年,頗惑於嬖妾近習。這競爭儻使擴大瞭,也許可以演成乾戈,人民重受其禍。幸而唐高祖封世民於東方之說,未曾實行。玄武門之變,解決迅速,建成、元吉都為世民所殺。高祖亦傳位於太宗。於是曆史上遂見到所謂貞觀之治。
  太宗是三代下令主。他長於用兵;又勤於聽政,明於知人,勇於從諫。在位時,任房玄齡、杜如晦為相,魏徵為諫官,都是著名的賢臣。所以其武功、文治,都有可觀。參看二十一、二十三兩章自明。
  太宗死後,高宗即位,初年任用舊臣,遵守太宗治法,所以永徽之治,史稱其媲美貞觀。中年後,寵信武纔人,廢王皇後,立為皇後。國戚舊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都遭貶斥。高宗因苦風眩,委政武後,後遂為其所製,唐朝的衰頹,就自此開始瞭。高宗死後,武後廢中宗而立豫王旦。—就是後來的睿宗。—公元六九○年,又把他廢掉,自稱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中宗初廢時,幽禁於房陵。後來因狄仁傑的諫勸,纔還之於洛陽,代睿宗為皇嗣。七○五年,宰相張柬之等,乘武後病臥,陰結宿衛將士,迎接中宗復位。
  武後以一女主,而易姓革命,這是曠古未有之事,自然要疑心人傢暗算她。於是:
  (一)大殺唐宗室,又大開告密之門,任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用嚴刑峻法,以劫製天下。
  (二)一方麵又濫施爵祿,以收拾人心。雖然其用人頗有不測的恩威,進用速而黜退亦速,然而幸進之門既開,仕途遂不免於淆雜。
  (三)武後雖有過人之纔,然而並無意於為治,所用多屬佞媚之臣。其嬖寵,如薛懷義、張昌宗、張易之等,無不驕奢淫逸。武後亦造明堂,作天樞,所費無藝,民不堪命。
  (四)一麵驕奢淫逸,又要盡心防製國內,自然無暇對外。於是突厥、契丹蹂躪河北。發數十萬大兵而不能禦。吐蕃強盛,西邊也時告緊急。
  這都是武後革命,及於政治上的惡影響。
  中宗是身受武後幽廢的,論理,當一反其所為,而將武後時之惡勢力,剗除淨盡。而以武後之纔,把持天下二十餘年,亦終於失敗,則即有野心的人,亦當引以為鑒。然而天下事,每有齣於情理之外的。中宗復位之後,即惟皇後韋氏之言是聽,任其妄作妄為,不加禁止。而韋後,亦忘卻自己是和中宗同受武後幽禁,幾遭不測的,反與上官婕妤,俱通於武後之侄武三思。於是武氏的勢力復盛。張柬之等反都遭貶謫而死,韋後、上官婕妤、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等,都驕奢淫逸,賣官粥爵。政治的濁亂,更甚武後之時。
  公元七一○年,中宗竟為韋後所弑。玄宗起兵定亂。奉其父睿宗為皇帝。睿宗立玄宗為太子。時韋後及安樂公主已死,惟武後女太平公主仍在。公主當武後時,即多與秘謀,後來中宗復闢,及玄宗討韋後之亂,又皆參預其事。屬尊而勢力大,在朝的人,都有些怕他,附和他的亦很多。公主憚玄宗英明,竭力謀危儲位,睿宗又不能英斷。其時情勢甚險。幸而玄宗亦有輔翼的人,到底把他除去。而睿宗亦遂傳位於玄宗。這是公元七一二年的事。
  當睿宗在位時,貴戚大臣的奢侈,二氏營造的興盛,還是同武、韋時一樣。而從中宗時,韋後和上官婕妤、太平、安樂公主等,都可以斜封墨敕授官。仕途的混雜,尤其不可思議。直到玄宗即位,任姚崇為宰相,纔把他澄除掉。
  玄宗初相姚崇,後相宋璟。崇有救時之纔,璟則品性方剛,凡事持正。宋璟之後,又相張九齡,亦是以風骨著聞的。武韋以後的弊政,到此大都剗除。自高宗中葉以後,失墜的國威,到此也算再振。這個於下一章中敘述。
  從貞觀到開元,雖然中經武韋之亂,然而又有開元的中興,總算是唐之盛世。自天寶以後,則又另是一番局麵瞭。
  ……

中國通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