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超越自由與尊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作為20世紀人類思想史上的裏程碑之一,斯金納有關人類與社會的觀點在本書中得到瞭明確闡釋,意義深遠卻又極富爭議。書中提齣,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修正傳統的自由與尊嚴的概念,雖然這兩個概念在我們反對多種暴政的鬥爭中發揮瞭重要的曆史作用,但現在它們卻使得我們一直采用懲罰的手段,從而阻礙瞭更為有效的文化習俗的發展。
斯金納認為,不要把自由和尊嚴當成一種個人特性來加以提倡,而應把注意力放在人們生活的物質環境與社會環境上。要想實現獲得自由與尊嚴的傳統目標,則必須改變環境,而不是改變人類自身。
該書認為隻有更為有效地處理人類行為,纔能解決當今世界的問題。
它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人類願景,促使我們思考用一種激進的行為主義取嚮解決人類問題的可能性。它設想要建立一個這樣的世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能夠取得其極大的成就。
B. F. 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傢,新行為主義的代錶人物,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奠基者,被認為是自弗洛伊德以來*重要、*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傢。1948年開始任教於哈佛大學,1958年成為哈佛大學埃德加·皮爾斯心理學教授直至1974年退休。
斯金納提齣瞭“強化原理”“操作性條件作用”等觀點,並創製瞭研究動物學習活動的儀器――斯金納箱。1950年,斯金納當選為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1958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齣科學貢獻奬,1968年獲美國總統頒發的美國*高科學榮譽――國傢科學奬章,1990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首次頒發的心理學傑齣終身貢獻奬。
他著述頗豐,齣版瞭21部著作,發錶瞭18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瓦爾登湖第二》(1948)、《言語行為》(1957)、《**自由與尊嚴》(1971)等。
第一章 行為技術
第二章 自由
第三章 尊嚴
第四章 懲罰
第五章 懲罰以外的方式
第六章 價值
第七章 一種文化的演進
第八章 一種文化的設計
第九章 人是什麼
注 釋
索 引
當一個人“蓄意”改變自己的物質環境或社會環境時——為瞭改變人的行為(可能包括他自己的行為)而改變環境時——他通常扮演瞭兩個角色:一個是控製者,即一種控製性文化的設計者;另一個是被控製者,即一種文化的産物。關於這一點,沒有任何不一緻的地方。不管是有意設計的還是無意設計的,這都是由文化演進的實質決定的。
自有史以來,人類很可能並未經曆過什麼重大的遺傳變化。我們隻需往迴追溯一韆代,追溯到拉斯科洞穴的藝術傢那裏,便足以說明這一點。在相隔一韆代人的今天,一些與生存直接相關的特徵(如抵抗疾病的能力)已經發生瞭根本的改變。但一個拉斯科洞穴藝術傢的孩子如果降生在當今世界,那他可能與一個現代的孩子幾乎沒什麼區彆。可能他的學習速度會比現代的孩子慢一些,或許他隻能清楚掌握一小部分技能,又或者他遺忘的速度可能比現代的孩子快一些。對於這一切,我們都無法確定。但我們可以確定一點:如果一個20世紀的孩子降生在拉斯科文明中,他和他在那裏遇到的孩子將不會有多大的區彆,因為我們清楚一個現代的孩子在貧睏環境中的生長情況。
人往往會改變他所生活的世界,而且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他也會極大地改變作為人的自身。現代宗教習俗的發展大約經曆瞭一百代人的時間,現代政府和法律的發展也經曆瞭同樣長的時間。現代工業實踐的發展很可能隻經曆瞭二十代人的時間,而現代教育和心理治療的發展最多隻經曆瞭四五代人。物理技術和生物技208 術增強瞭人們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以及改造周圍世界的能力,但這些技術的發展至多也隻經曆瞭四五代人的時間。
“控製自己的命運”這種說法如果有什麼意義的話,那麼可以說是,人已經“控製瞭自己的命運”。人所造就的人,其實是人所設計之文化的産物。他産生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演進過程:負責人類種族的生物進化過程,以及由人類物種所進行的文化演進過程。現在,這兩種演進過程的速度都可以加快,因為我們可以對這兩種過程進行有意的設計。人們通過選擇性繁殖和改變生存性相倚聯係,已經改變瞭自己的遺傳素質。而且,他們現在還可以開始引入與生存直接相關的變異。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不斷引入作為文化變異的新習俗。而且,他們已經改變瞭選擇習俗的條件。今天,他們可以在更為清醒地意識到結果的情況下同時開始進行這兩項工作。
人很可能會繼續發生變化,但我們無法斷定這種變化會朝哪個方嚮進行。沒有人能在人類種族的進化初期便預見到人類的發展。而且,我們對遺傳的有意設計朝哪個方嚮發展將取決於一種文化的演進情況,而文化演進本身因同樣的原因也無法預測其方嚮。埃蒂耶納·卡貝[23] 在《伊加利亞旅行記》一書中指齣:“人類完美的極限至今仍是個未知數。”不過,這些極限毫無疑問並不存在。人類在滅絕——“有人預言人類將在大火中滅絕,有人預言人類將在寒冰中滅絕”,也有人預言人類將絕於輻射——之前,將永遠都不會達到一個完美的狀態。
個體在所屬物種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樣,他在文化中也占一定的地位。而在早期的進化理論中,個體的地位問題曾引起過激烈的爭論。物種是否隻是個體的一種類型?如果是的話,那它又從何種意義上進化而來?達爾文本人就曾宣稱,物種“是分類學傢的純粹主觀的發明”。如果沒有個體的集閤,物種就不可能存在,傢庭、部落、種族、民族或階級也都是如此。如果脫離瞭維持文化習俗之個體的行為,文化也不可能存在。采取行動的一直都是個體,作用於環境且因自身行動之結果而發生改變的是個體,維持社會性相倚聯係的也是個體(這些社會性相倚聯係就是文化)。因此,個體既是人類物種的載體,也是文化的載體。像遺傳特徵一樣,文化習俗也是由個人傳遞給個人的。一種新的習俗就像一種新的遺傳特徵一樣,最早也是齣現在某個個體身上的。如果它有助於該個體的生存,那它很可能就會被傳遞開來。然而,個體至多隻是眾多發展路綫的匯集地,它們在個體身上組成瞭一個獨一無二的集閤體。個體的個彆性是毋庸置疑的。他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是一種獨特的遺傳産物,就像個彆性的經典標誌——指紋一樣獨特。甚至在組織最為嚴密的文化中,每一個人的經曆也都是獨特的。任何有意設計的文化都不能消除這種獨特性,而且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任何旨在消除獨特性的努力都是糟糕的設計。但是,個體依然隻是一個漫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過程在個體齣生之前就早已存在,且在他死後將繼續長期存在。個體對某一物種特徵或文化習俗通常並不負終極責任,即使是他經曆瞭作為物種一部分的變異,或者即使是他引入瞭作為文化一部分的習俗,也是如此。就算拉馬剋的推斷是正確的,即個體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遺傳結構,我們也必須指齣環境條件對這種努力所産生的重要影響,就像遺傳學傢著手改變人的遺傳素質時,我們也必須指齣,促使他們這麼做的正是他們身處的210 環境條件。當個體對一種文化習俗進行有意設計時,我們必須求助於文化,因為正是文化促使他這樣做並給他提供瞭他所利用的技術和科學。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麵臨的最大問題是死亡——它是個體無法逃避的命運,是對自由和尊嚴的緻命打擊,但很少有人認識到瞭這一點。死亡是行為的遠期結果之一,而行為的遠期結果隻有在文化習俗的幫助之下纔會對行為産生影響。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他人的死亡,對此,帕斯卡爾有一個著名的比喻:“試想有一群戴著鐐銬的人,他們全被判瞭死刑。每一天,他們當中都有一些人在他人的注視之下被屠殺。那些暫時還活著的人從被屠殺的同胞身上看到瞭自己的命運,他們悲傷、絕望地看著彼此,等待自己末日的來臨。這就是人類境況的圖景。”有些宗教描繪瞭未來在天堂或地獄的生活,從而增強瞭死亡的重要性,但個人主義者卻有特彆的理由懼怕死亡。造成他們懼怕死亡的原因不是某種宗教,而是有關自由與尊嚴的文獻。他們的特彆理由就是個人徹底湮滅的前景。個人主義者無法從反思那些使他幸存下來的貢獻中找到任何的慰藉。他拒絕為他人利益效力,因此他不會因這樣一個事實而受到強化,即那些得到過他幫助的人將活得比他長久。他拒絕關心他所隸屬之文化的生存,因此他不會因這樣一個事實而受到強化,即文化將在他死後長期存在。為瞭捍衛自己的自由和尊嚴,他拒絕承認過去的貢獻,因此也必定會放棄對未來的一切要求。
科學或許從來沒有要求人們更加徹底地改變以傳統的方式思考某一學科的做法,而且迄今為止,可能也沒有齣現過一門比科學更為重要的學科。在傳統的觀點看來,一個人會感知他的周圍世界,選擇即將感知的特徵,區分齣這些特徵並判斷其好壞,同時改變這些特徵使其變得更好(或者,如果他粗心大意的話,則會使其變得更壞),他可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因自己行為的結果而公正地受到奬勵或懲罰。而在科學的觀點看來,一個人是人類物種中的一員(人類物種由進化過程中的生存性相倚聯係塑造而成),他所錶現齣來的行為過程會將他置於他所生活之環境的控製之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會將他置於社會環境的控製之下,而社會環境又是他以及數百萬像他這樣的人在文化演進過程中建構並維持下來的。傳統觀點主張個人控製著世界,而在科學觀點中,這種控製性關係的方嚮顛倒瞭:一個人不會作用於他的周圍世界,而是世界作用於個人。
我們很難僅立足於理性立場便接受這樣一種改變,而且幾乎不可能接受這種改變的含義。傳統主義者對此的反應通常可以用情感來描述。其中有一種情感是受傷的虛榮心(woundedvanity) ,弗洛伊德主義者曾用它來解釋那種對精神分析的抗拒態度。就像歐內斯特·瓊斯所說的,弗洛伊德本人就曾詳細闡述過:“人類的自戀或自愛傾嚮曾遭受來自科學的三次重大打擊:第一次是哥白尼的宇宙觀,第二次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第三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給人類打擊的實質上是這樣一種信念,即人的內心深處有某種東西,它能洞悉人內心之中所發生的一切;人還擁有一種工具叫權力意誌,他可用它來指揮和控製人格的其他部分。)但受傷的虛榮心有哪些跡象或癥狀呢?我們應該怎樣解釋這些跡象或癥狀?其實,人們對於這樣一種關於人的科學觀所做的一切隻不過是稱其為錯誤的、卑賤的、危險的,對它加以反駁,並攻擊那些提倡或捍衛它的人。他們這樣做並非齣於受傷的虛榮心,而是因為科學闡述已經破壞瞭他們習以為常的強化物。如果一個人再也不能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贏得贊賞或羨慕,那麼,他的尊嚴或價值似乎就會遭受損害,他以前曾被贊賞或羨慕所強化的行為也將滅絕。而滅絕常常會導緻侵略性的攻擊。
這種科學觀還有另外一種影響,人們常常將這種影響描述為信念或“勇氣”的喪失、懷疑感、無力感、灰心喪氣、萎靡不振或失望沮喪。有人說,這樣一來,一個人便會覺得他對自己的命運無能為力。但是,他真正感覺到的乃是那些不再能受到強化的舊反應的逐漸衰退。當長期確立下來的言語技能被證明毫無用處時,人們確實會有“無能為力”之感。例如,有一位曆史學傢[26] 曾抱怨說,如果我們把人的行為“僅僅看作物質條件作用和心理條件作用的産物,從而不予以考慮”,那麼就沒有什麼可寫的瞭;“變化至少有一部分必定是意識心理活動的結果”。
再有一種影響就是懷舊感(nostalgia)。當人們抓住並誇大瞭現在與過去之間的相似之處時,舊有的技能便會湧現齣來。人們常常說過去的歲月是美好的往昔,此時,人們認識到瞭人的固有尊嚴和精神價值的重要性。過時行為的這樣一些片段常常“讓人懷念”——它們已變成越來越難以取得成功的行為。
當然,這些對一種關於人的科學概念的反應會讓人感到遺憾。它們會使那些心懷美好願望的人停滯不前,而任何關心其文化之未來的人都會盡其所能地糾正它們。沒有哪種理論會改變它所研究的對象。任何事物都不會因為我們審視它、談論它或以一種新的方式分析它而有所改變。濟慈曾因牛頓對彩虹的分析而備感睏惑[27],但彩虹依然像過去一樣漂亮。甚至在許多人眼裏,它變得比過去更漂亮瞭。人也不會因為我們審視他、談論他或以科學的方法分析他而有所改變。他在科學、政治、宗教、藝術、文學等方麵的成就依然如故,他依然會被人們所羨慕,就像一個人羨慕海上的風暴、鞦天的落葉或高山的巔峰一樣。人們不會管它們來源於哪裏,也不會受科學分析的影響。我們所能改變的隻是我們對某一理論的研究對象做點什麼的機會。牛頓對彩虹之光的分析是走嚮發明激光的重要一步。
關於人的傳統概念是諂媚式的,它賦予瞭人強化的特權。因此,它極易獲得維護並很難被改變。設計這種概念的目的是把個體塑造成反控製的工具,但隻有通過限製人類進步的方式,它纔能有效地做到這一點。有關自由和尊嚴的文獻關注的是自主人,我們已經看到這些文獻是怎樣使得懲罰性措施永久存在的,又是怎樣縱容那些微弱的非懲罰性技術的使用的。而且,要證明人類追求幸福的無限權利與無節製生育、以耗盡資源和汙染環境為代價的無節製富裕,以及迫近的核戰爭危險等大災難之間的聯係,也並不睏難。
物理技術和生物技術緩解瞭瘟疫、飢荒以及日常生活中許多讓人痛苦、充滿危險且使人精疲力竭的狀況,而行為技術也將能緩解其他類型的問題。我們因分析人類行為而獲得的地位,完全有可能超過牛頓因分析光而取得的地位,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應用行為技術。我們有各種取得成功的絕妙可能性——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奇妙,因為傳統的技術已起不瞭什麼作用。我們很難想象有一個這樣的世界,在其間,人們和睦相處,從不爭吵;他們自給自足,自己生産所需的食物,自己建造所需的房屋,自己製作所需的衣物;他們快樂地生活著,並通過藝術、音樂、文學、體育運動等增強他人的快樂感受;他們會閤理地消耗世界上的部分資源,盡可能不增加對環境的汙染;他們生育孩子的數量會控製在自己的撫養能力範圍之內;他們會不斷探索周圍世界,尋找更好的應對世界的方法;他們會不斷提高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從而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不過,所有這一切都是有可能實現的,甚至一絲絲的進步跡象也會帶來某種變化。而從傳統的視角,人們可以說,這種變化可撫慰受傷的虛榮心,補償絕望感或懷舊感,糾正“我們什麼都不能也不必為自己做”的印象,並通過建立“一種自信心和價值感”來提升“自由與尊嚴感”。換句話說,這種變化會極大地強化那些在文化的引導下為文化之生存而努力的人。
一項實驗分析將決定行為的因素從自主人轉移到瞭環境上——環境既要為人類物種的進化負責,也要負責讓每一個人類成員習得技能。早期的環境論觀點之所以不恰當,是因為它們不能解釋環境如何起作用。而且,它們似乎將許多現象都歸因於自主人。不過,環境相倚聯係現在接管起瞭曾被歸於自主人的功能。隻是這樣一來,有些問題就齣現瞭。人因此而被“消滅”瞭嗎?作為人類成員的人或作為人類個體的人當然不會被消滅。被消滅的是自主的內在人,而這是嚮前發展的重要一步。但倘若如此,人是不是就成瞭純粹的受害者或被動的觀察者,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所發生的一切卻無能為力呢?人的確會受到周圍環境的控製,但我們必須記住,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自己創造的。一種文化的演進實際上是一種規模宏大的自我控製行為。人們常常說,一種關於人的科學觀點會導緻受傷的虛榮心、絕望感和懷舊感。但是,沒有哪種理論會改變它所研究的對象,人依然是他一直以來的樣子。一種新理論可以改變的隻不過是我們對其研究對象所做的事情。一種關於人的科學觀點提供瞭各種讓人興奮的可能性。我們至今尚未看到人到底將人造就成瞭什麼樣子。
非常好的著作,僅看簡介就令人收獲良多。
評分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格局見識不同人生已不同!
評分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非常好的著作,僅看簡介就令人收獲良多。
評分值得一讀
超越自由與尊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