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呂留良詩箋釋》搜羅眾本,去重輯佚,是目前收集呂留良詩歌較為完善的著作。呂留良一生作詩甚多,內容豐富,版本復雜。本書作者瘁20年心力於此,精加校訂,可謂片紙不遺,洵為呂氏詩歌精善之本。
2.按詩作的年代先後編次,對每首詩的寫作時間詳加考證,精確到日,知人論世,裨益非細。
3.本書箋釋,著力索隱本事,箋釋典故,發覆詩旨,是目前研究呂留良詩歌較為深入的著作。
4.於常規的校記、箋釋之外,又增加有“資料”一項,備收與本詩相關的墓誌、碑傳、序跋、唱和、題署等文獻,為讀者提供學習研究之便利,兼具文學與史學的雙重功能,文史互證,可為彆集整理的新範式。
呂留良(1629—1683),號晚村,浙江省崇德縣(今桐鄉市)人。明末清初傑齣的學者、思想傢、詩人和時文評論傢、齣版傢。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
呂氏身丁明亡清興之際,陵榖變易,看東海之揚塵;神州陸沉,睹銅駝於荊棘。世故人情,曆之彌多,故其詩風沉鬱,寄寓深遠,齣入百傢,自成一體,洵清初文壇一大傢。然其著述,遭乾隆朝全麵禁毀,流傳甚少。此次整理呂留良詩,以上海圖書館藏呂氏鈔本《何求老人殘稿》為底本,參校十數個存世鈔本,去重輯佚,得詩300題545首,編年考訂,索隱本事,箋釋典故,發覆詩旨。末附生平資料、序跋資料、年譜簡編、參考書目等。
本書體例,除對每首詩作校勘、箋釋外,另設“資料”一欄,備收與本詩相關之墓誌、碑傳、序跋、唱和、題署等文獻,不僅為讀者之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同時也使本書兼具文學與史學之雙重功能,是明清彆集整理的典範之作。
本書初版於2015年,後繼續研求,上探秘閣,東訪扶桑,或校或正,或補或釋,並廣納師友建議,多所修訂,此次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即為全新修訂本。
俞國林,浙江桐鄉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現任中華書局學術齣版中心主任兼文獻影印編輯室主任。曾獲首屆中國齣版集團十佳編輯、首屆宋雲彬古籍整理奬`編輯奬等。編著有《天蓋遺民——呂留良傳》《顧頡剛舊藏簽名本圖錄》《宋雲彬舊藏書畫圖錄》等,點校有《呂留良全集》《四書講義》《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等。
徐世昌(民國大總統):(晚村)詩純用宋法,風調雅近黃葉村莊。而益以蒼堅,頗多警策。惟以自處殷頑,不循漢法,往往以質直齣之。(《晚晴簃詩匯》)
鄧之誠(中國曆史學傢):留良文似硃熹,翻瀾不休,善於說理,唯溪刻處,令人望而生畏。詩學楊萬裏、陳師道,深情苦語,能令人感愴。以詩文論,誠(黃)宗羲勁敵,唯史學不如。(《清詩紀事初編》)
徐俊(中華書局總經理):俞國林整理《呂留良全集》,並對呂留良的詩作箋釋,好學深思,廣搜博采,無所不備。無論對文集的校勘、輯佚與辨僞考訂,還是詩集的編年、注釋與史事闡釋,無不體現中華書局編輯的傳統和特色。可以說《呂留良詩箋釋》的齣版,為清初文學、曆史、理學、遺民文化以及文字獄等的研究,提供瞭極為豐富與基礎的文獻,也為傢鄉文化的基礎建設,作齣瞭應有的貢獻。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文獻的輯佚工作,其實近古要較中古為難。呂留良著作,又能在清代文字獄之下得以保存流傳,更為不易,整理者在輯佚過程中所要投入的巨大精力是驚人的,做文獻整理的同人定有同感。對呂留良詩的箋釋,鈎稽史實,闡明本事,比如《九日書感》,如果不作鈎稽闡發,今天的讀者是很難讀懂的。
杜澤遜(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什麼叫裏程碑著作,就是今後的研究從茲開始。《呂留良詩箋釋》搜集難,整理難,編年難,箋釋難,附錄資料搜集齊備,可謂四難並、二美具,盡善盡美,誠為呂留良整理研究的裏程碑著作。
程章燦(南京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教授):我所熟識的俞國林,本職是編輯,也是一位好古之士、好學之士、愛鄉之士,呂留良有著詩人、學者、齣版人三重身份,又同長桐鄉,二人聯係在一起,踵事理董,真是一個絕妙的組閤。《呂留良詩箋釋》深入明清異代之際的曆史、文化,考證精細,以史證詩,對明清詩文彆集的整理,具有榜樣典範的意義。
序(鬱震宏)
前言
何求老人殘稿捲一
萬感集五十四首
送子度遊吳門 三首
園林早鞦 四首
亂後過嘉興 三首
鞦日過孫子度
田傢女
劍客行同念恭兄作
道中感事二首
見釣者
季臣兄臥病欲荒園 四首
東莊閑居貽孫子度念恭兄 二首
手錄從子諒功遺稿
過仲音兄村居 三首
晝寢
清池庵晚步
鞦行
飲四兄處與曹叔則分韻
春去與子度
子度歸自晟捨以新詩見示
看張鈯庵種菊醉歌
同鬍天木孫子度訂東莊詩約
放雪貓
友人示與季臣兄倡和稿感賦
憶故山鄉裏
送杜退思之金陵
東莊雜詩 十首
寄秦開之先生
留彆社中諸子
登句麯毗廬閣
孤山道士餘體崖乞募大滌依韻答之
自題星書
題白虹硯
何求老人殘稿捲二
倀倀集一百六十一首
何求老人殘稿捲三
夢覺集八十七首
何求老人殘稿捲四
真臘凝寒集 四十四首
何求老人殘稿捲五
零星稿一百十七首
何求老人殘稿捲六
東將詩二十七首
何求老人殘稿捲七
咳氣集二十七首
何求老人殘稿捲八
南前唱和詩二十首
補遺八首
附錄十二首
資料匯編
生平資料
序跋資料
呂留良年譜簡編
呂留良著述目錄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俞國林)
後 記
俞國林
晚村詩箋釋自前年鞦付梓以來,續有新資料之發現,如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呂氏《何求老人殘稿》、黃九煙《圃庵詩集》、夏古丹《夏古丹先生詩集》,中國國傢圖書館藏範道原《閏馀子續集》,南京圖書館藏曹正則《帶存堂詩集》等。此數冊呂氏友朋文字,大皆天壤間稀世之珍秘,藉此或校或正,或補或釋;期間復得劉學鍇先生、莫礪鋒先生、戴偉華先生、杜澤遜先生、曹旅寜先生、王寶平先生、印曉峰先生、雍繁星先生、柳嚮春先生、李軍先生、樊昕先生、李成晴先生之助,又得增益若乾。顧亭林《與人書》論曰:“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齣戶,又不讀書,則是麵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故曰讀古人書,交當世友,行萬裏路,此三位一體,不可偏廢者也。餘雖不敏,願以此期之矣。
時丁酉孟鞦下浣,個廠俞國林識於仰顧山房。
序
鬱震宏
注詩之難,倍於作者。蓋作者旨在造意,而注者必徵其實也。造意則可以惟誌所適,徵實則須知人論世。說詩者,凡作者一名一事,必敤其朔,雖作者不必讀此書,而注者不能不存此心也。作者之誌,固當巽文逆之,然又不可泥於文辭,不則尟有不死於句下者。周無遺民、固哉高叟,徒為笑林添一掌固爾,於作者乎何有?夫人情好易惡難,所以振古以來,詩人多而注者少,固其宜也。昔仲尼刪詩贊易,述而不作,詁訓傢多以為謙詞,然以人情校之,不亦辭其易而任其難者歟?
同裏友國林兄以二十年之力治晚村先生詩,可謂豪傑之士矣。晚村先生,浙之語溪人也,語溪去吾鄉裁三牛鳴地。少時忕聞其事,長而籀其詩若文,恒有無人作鄭箋之嘆。蓋晚村學問博大,凡六藝百傢之書,靡不洞曉,又不幸而身丁滄桑,是時也,天嶏地?。畫成靈根,足下已無宋土;書署甲子,舉頭非復晉天。儀賓之裔,夅在皁隸,毀傢紓難,事又不成,始隱於醫,卒遯於僧。腥臊之氣日卙,梥鞠之誌冞臤。其發而為歌詩也,傷心猶鼕青之泣,寓意同西颱之深,辭多晦歰,索解匪易,承學之士每苦其難讀。兄之為晚村詩也,曆時二十載,訪書十三省,孳孳矻矻,庸力綦勤,每下一誼,顜若冰釋,太山弗乁,乃猶不自足,遲遲至今刊布者,謙也。宷定異文,諟正侻訛,考訂撰作年月,附錄相關文獻,以時編次,有條不紊,疑者區蓋不言,昚也。予讀竟,不禁緟有感焉。今之注傢,概多假手機械,用力甚寡而集事甚易,枝葉枎疋,衒人耳目,無預本旨者夥,其注也與不注等,此書無是也。或有詅癡小慧,點畫未仞,乃哆言六書;句讀不知,而高譚義理;景響附會,幾頪射覆,其注也弗若不注,此書無是也。予因是奉籀至再至三,惟望洋嚮若驚嘆而已!籲,是書之齣也,豈犆晚村之功臣,亦箋詩傢之槷極也,斯則可以蔔而知之矣!
予年十八九,始識兄,而兄之治晚村詩亦虇蕍於是。逮兄去傢遊於上庠,予則摽蘦四方,廎身營飽,年僅一二麵,麵必以談學為樂,乃雲泥牉塗,兄學孟晉,予學就荒。肆兄供事中華,每歸裏,必要予聚,聚必談晚村詩,予惟龏聽而已。顧兄虛懷若榖,學益大,氣益下,無叴叴之色,屢承下問,俾予得從容肆其狂瞽之言。自知擊鼓雷門,無埤實學,而兄始終無啎色,予因是益知兄所學之深、所養之粹。日月居諸,欻更廿鞦。昔者新知,尚少陸士衡作賦之歲;今茲舊雨,已逾曹子桓老翁之年。凡在有情,感欳係之;撫念今昔,能不依依?書既成,兄以予為知此事之顛末者,命敘之,忝在知交,誼不剋辭。惟性佝務,見聞觕疏,聊叕因緣,以為騶唱爾。磊?之辭,不足重此書,而此書適足以重我,何其幸也,何其幸也!
乙未孟夏,同裏友弟鬱震宏謹敘。
初次翻開這套《呂留良詩箋釋》,就被其厚重感和嚴謹的態度所摺服。作為一名對明清詩詞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苦於尋覓能夠深入理解古人詩意、領略詞句背後故事的經典讀物。市麵上充斥著各種選本和淺析,但往往流於錶麵,無法真正觸及作品的核心。這套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 首先,它所收錄的呂留良詩作之全,已經足夠令人驚喜。我一直覺得,要真正認識一位詩人,必須從他最完整的作品體係入手。這套書不僅將呂留良一生創作的詩歌悉數羅列,更在每個篇章、每首詩後附以詳盡的箋釋。這些箋釋並非簡單的字詞解釋,而是深入考量瞭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經曆、情感狀態,乃至當時的社會思潮。每一次閱讀,都如同在與一位博學的學者對談,他耐心地為你解開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讓你驚嘆於古人的纔情,也讓你對呂留良這個人物有瞭更立體、更飽滿的認識。
评分這套《呂留良詩箋釋》最讓我贊嘆的,是它在學術嚴謹性和閱讀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並非專業的古典文學研究者,但對於閱讀的品質有著不低的追求。許多學術著作往往過於枯燥,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繁復的考證,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然而,這套書的箋釋部分,雖然考證詳實,卻用一種相對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 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復雜的學術問題剝繭抽絲,用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史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讀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不僅在品味詩歌本身的美,更在學習一種解讀古籍的方法。每一次對某首詩的深入理解,都仿佛是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你看到瞭更廣闊的曆史圖景。書中的引文和考證,也都盡可能地標明齣處,這對於想要進一步深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我甚至覺得,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是一部關於如何進行古典文學閱讀的示範性教材。
评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學術著作,其價值不僅在於其研究本身,更在於它能否激發更多人的閱讀和思考。這套《呂留良詩箋釋》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我曾是一個對呂留良知之甚少的人,但通過閱讀這套書,我對他的詩歌藝術、思想情感,乃至他所處的時代都有瞭全新的認識。 書中的箋釋部分,邏輯清晰,考據嚴謹,但又不失溫度。作者在解釋每一句詩時,都會盡可能地引述相關的史料、前人的研究,同時又不乏自己的獨到見解。這種多層次的解讀,既滿足瞭初學者的入門需求,也為有一定研究基礎的讀者提供瞭更深入的思考空間。 更重要的是,這套書並非將呂留良塑造成一個完美的符號,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時代中的普通人,其內心的掙紮、情感的起伏。這種真實的人格展現,讓他的詩歌更具感染力,也讓我對整個明清時期的文人群體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甚至覺得,這套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對呂留良個人詩歌的解讀,而成為瞭理解明清文學、思想史的一個重要入口。
评分我一直覺得,優秀的圖書評價,應該能喚醒讀者心中對知識的渴望,激起他們探索未知的熱情。而這套《呂留良詩箋釋》,恰恰扮演瞭這樣的角色。我曾多次在閱讀中,因為一句詩、一個典故,而引發瞭對明清曆史、政治、文化乃至社會風俗的濃厚興趣。 這本書帶來的不隻是對呂留良詩歌本身的理解,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曆史啓濛。箋釋中穿插的許多曆史事件、人物軼事,讓我感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親眼目睹瞭當時的社會百態。例如,在解讀某首諷喻詩時,作者不僅解釋瞭詩句的含義,還詳細介紹瞭當時某個官僚的腐敗行為,或是某個社會現象的由來。這種將文學創作與曆史現實緊密結閤的解讀方式,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知識邊界。我開始主動去查閱更多關於明清時期的資料,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评分作為一名熱愛古籍閱讀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活化”古典文學的工具書。很多時候,我們麵對一首古詩,雖然能夠勉強辨認字詞,但其背後深層的意蘊、作者的情感波動,往往是模糊不清的。這套《呂留良詩箋釋》就做到瞭這一點,它不是簡單地翻譯,而是真正地“釋”——解釋、闡明、引申。 讀這套書,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讓呂留良的詩歌“活”瞭過來。作者並非機械地進行字詞對照,而是將每一首詩置於呂留良豐富的人生軌跡中進行解讀。你會看到,某首詩中的愁苦,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源於他遭遇的政治迫害;某首詩中的豪情,則是他在特定曆史時期,內心深處的一種抒發。這種貼近作者個體經曆的解讀,讓詩歌的情感變得真切可感。每一次翻開,都感覺在與一位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文人進行心靈的對話,這種體驗是任何選本和普通解讀都無法比擬的。
评分收集吕留良著作很全面,值得参考。
评分不错。。。。。。。。。。。。。。。
评分收集吕留良著作很全面,值得参考。
评分本书体例,除对每首诗作校勘、笺释外,另设“资料”一栏,备收与本诗相关之墓志、碑传、序跋、唱和、题署等文献,不仅为读者之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同时也使本书兼具文学与史学之双重功能,是明清别集整理的典范之作。
评分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促销活动购买,性价比高。
评分帮朋友买的书,经典!
评分收集吕留良著作很全面,值得参考。
评分好!以前买过中华书局的另一种装帧版
评分吕留良一生作诗甚多,内容丰富,版本复杂。本书作者瘁20年心力于此,精加校订,可谓片纸不遗,洵为吕氏诗歌精善之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