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 暢銷半個世紀的心理學經典·風靡德國的心理健康讀物
暢銷46年·再版35次
消除恐懼的影響,重獲內心的平靜與和諧的人際關係。
有時候我們為什麼會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會覺得不安全?簡單的事情也做不瞭選擇?擔心和異性相處?努力相愛卻傷害更深?這些形形色色的問題時刻睏擾著我們,卻又無法擺脫。本書把這些睏擾歸因於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懼”,並讓讀者認識恐懼,幫助你消除恐懼的影響,重獲內心的平靜與和諧的人際關係。那正是恐懼在我們內心結著厚繭。它源自每個人的童年,又控製著我們的現在。
小孩在幼兒園或小學交不到朋友,像個局外人或獨行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熱衷與異性交往,整天埋首書堆中;青年時期的人生觀一片晦澀,獨自苦思生命的意義:這些都是形成分裂人格的警訊。
幼兒初次體驗到喜愛或拒絕,被喜愛或不被喜愛,取決於母親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觸、對待,怎樣與他相處,即使細微的事情,幼兒也以他的靈敏來捕捉印象。與母親之間愉快的經驗是一筆財富,價值無法估計。但母親的過度寵愛和拒絕都容易導緻幼兒形成憂鬱人格。
具有強迫性格的人努力嘗試把情感置於“手掌心”,使之處於自己能控製的情況。他們覺得感情根本不可靠,過於主觀、搖擺不定,又容易消逝。熾熱的情感更不可信,飄忽無常且不理性,愛上一個人等於暴露瞭自己的弱點。因此他們在付齣感情時十分慳吝,不輕易流露感情,也不太願意體諒伴侶。他們在兩性關係中錶現齣異於常人的冷靜和清醒。
歇斯底裏的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把性當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侶的途徑,不像強迫人格逼迫伴侶,歇斯底裏的人在性活動中體驗自己無窮的魅力。歇斯底裏的女性會濫用性,答應形同施恩,拒絕有若懲罰,把性當成一種威脅的手段。
我們以四種基本概念與行為入門,探究生命的條件與附屬性;宇宙方麵,乍看之下是一種對立現象,事實上運行有序也均衡。
我們沿用神經官能癥學理中的定義來稱呼這四種人格類型,這並不影響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我們在運用這些概念的同時,都會介紹患者個人的經曆,以及神經官能癥是如何形成的;這些定義已為大傢所熟知並接受,所以沒有必要重新命名。讀者看到分裂、憂鬱等定義時,會從書中的敘述得到清晰生動的概念。
譯序漫山遍開的鮮花
多年前,當我坐在法蘭剋福大學總圖書館閱讀《恐懼的原型》,塒,心中有很強烈的驚艷之感,書中分裂與憂鬱人格的故事讓我惘然惆悵;強迫人格的徵象字字浸透著森然的涼意;而且,我不可置信地迷戀上歇斯底裏人格的優點。讀著讀著,往往忘瞭這是一本專書。當時我就想,希望有一天有機會翻譯這本學術紮實、文筆流暢、引人入勝的好書。
《恐懼的原型》齣版已屆46年,暢銷35版。是德文心理學論著中經過歲月洗禮,以及廣大讀者考驗的經典之作。作者李曼從天體運行的離心與嚮心力之中,厘析齣分裂、憂鬱、強迫和歇斯底裏四種人格;以分裂人格為例,再區分為健康但傾嚮孤寂獨立、輕微分裂、嚴重分裂,以至病態式的分裂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論為開端,繼而探究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與侵略性,輔以他行醫多年收集到的真實案例,藉此深入患者自幼成長的環境因素,用重新建構的方式,恢復支離破碎的原始經驗。兼具文人之筆、學者著述的雙重美感。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是形成神經官能癥的主因。1906年11月3日在德國杜賓根(Tubingen)舉行的南德精神醫師第37次集會上,他的學說遭到自認被心理分析拒於門外的主席侯赫(F.Hoche)的大加撻伐:“對於這種差勁,以醫師的立場而言危機四伏的時髦玩意兒,我們不跟著起舞。”坐在颱下的榮格(C.G.Jung)起而捍衛,在現場點起瞭雄辯的烽火。同一場會議上被冷落的還有阿茲海默癥的發現者阿茲海默醫師(A.Alzheimer)。科技與醫學的進步延長瞭人類的壽命,20世紀末,阿茲海默癥異軍突起,不斷威脅著我們的健康。無獨有偶,21世紀初,被科學主流邊緣化瞭的精神分析療法,在神經學者運用現代先進的腦部造影術進一步深究腦部實體結構之後,發現弗洛伊德有關意識的看法與當代神經科學觀點完全吻閤。
處於人生高潮時期的歌德曾經寫過一首小詩,大意是說當他行經一座座噴泉與一棵棵盛開花朵的大樹時,常有奇妙的感應,他的心扉因而開啓,硬殼被拋卻,所以能與神交會。此處的“神”可解釋為造物主,因為歌德是泛神論者。翻譯這本書時,這首詩中的“硬殼”說不時浮上我的心頭,當我譯到“畢竟我們每個人的過往都有一個模糊地帶,有些人對早年的坎坷心存感激,將之轉化為助力,因此成就斐然。難道不該更同情且包容那些沒有這麼幸運的人嗎?”時,由衷佩服作者李曼悲天憫人的情懷。如果我們有勇氣一探心田上鬱黯角落的究竟,那些僞裝矯飾與浮誇將變得一文不值;褪卻硬殼,豁然開朗,坦蕩蕩無所懼,人生纔不虛此行。
我相信是那個“模糊地帶”讓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謹以此譯作獻給我親愛的老師ThomasRogowski。當初我帶著單薄的行囊與依稀的夢想遠赴德國,十年之間,我不時茫茫然踩在深山棧道上,腳下的懸崖令我惴惴不安;有的時候我勇氣十足,在幽深的榛莽中找尋一綫天光;也有一口氣想探訪春花與鞦月的浪漫。感謝他傳授我正確、優雅且犀利的德文,以滿滿的關愛緩和我迷糊的奔闖;那是錯失瞭的童年重現。我從此步履穩健,裝備齊全,心情和美。我知道窮山惡水之後必定有一座明麗的村落,狂暴的風雨終將過去,而且還會再來。崎嶇的天涯路上,我看到瞭漫山遍開的鮮花
內容簡介
如果你是心理學的門外漢,對心理學一竅不通,卻想認識人類性格的差異,那麼本書所概括的內容和易於理解的敘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性格心理學”入門書。
作者弗裏茲·李曼以地球的行星運轉原理——自轉、公轉、嚮心力和離心力為模式,分類齣四種恐懼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齣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變以及害怕既定的規律。由這四種恐懼原型為齣發點,書中分類齣四種與之對等的人格類型——精神分裂、憂鬱、強迫和歇斯底裏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論為開端,從情感、侵略性、環境的角度,並輔以他行醫多年搜集到的真實故事,微視每種人格的心理衝突、運作機製,及其行為錶徵。進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長的環境因素,用重新建構的方式,恢復支離破碎的原始經驗,給患者以治療。
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裏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有時候我們為什麼會莫名害怕、拒絕與人交往、在人群中也會覺得不安全、過橋或走過廣場時就會驚慌不已、害怕尖銳的東西、簡單的事情也做不瞭選擇、擔心和異性相處、努力相愛卻傷害更深……
這本書是為每一個人而寫的,目的在於幫助大傢多瞭解自己與他人,有助於探索自身恐懼的來源,撫慰我們受傷的身心,並在四種恐懼之間取得健康的平衡點。本書兼具文人之筆、學者著述的雙重美感。
本書要探討這四種恐懼,從另一角度來看,假使我們放棄基本動力中的任何一種,就會失衡,把我們導嚮其中一種人格。我們將逐步介紹每一種人格,並且詳述每個人個性中,或多或少的傾嚮。若明顯地偏嚮某一種人格類型,錶示與幼年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而一個活在這四種基本動力中,處處和諧均衡的人,就能夠遠離四大恐懼原型。
一開始這四種人格隻是有些微的偏嚮,若片麵性明顯且突兀,就超過瞭極限值,成為四種基本人格的變體,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學上稱之為分裂、憂鬱、強迫與歇斯底裏人格。當然,這並不錶示大部分人都得瞭神經官能癥{1}。
本書在敘述四種關於生命的病癥時,也逐一討論健康的人的片麵人格,以及輕微、嚴重、極端嚴重的心靈創傷。人的性格氣質是討論時的一個要素,我也把重點放在我們的成長背景上。
其次要提醒讀者,本書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知識與經驗的理論為基礎,來介紹四種人格的典型特質,不采取宿命論或驟下斷語的方式,而是從人的特質或性情著手;性情與生俱來,難以扭轉,隻有安之若素。我要談的與此略有齣入。
本書也介紹其他的矛盾,生命中不閤理的要求:同時追求永恒與多變,因而要剋服對消逝以及既定的規律與事實的恐懼。
根據上述,我們認識瞭四個恐懼的原型,整理如下:
一、害怕失去自我,避免與人來往;
二、害怕分離與寂寞,百般依賴他人;
三、害怕改變與消逝,死守著熟悉的事物;
四、害怕既定的事實與前後一緻的態度,專斷自為。
以宇宙為例,可以類推齣四種基本的挑戰,人類在自己身上也找得到相互抵觸、同時互補的動力。它們韆變萬化,與我們形影不離,不斷嚮我們索討新的答案。
第1項挑戰,譬喻中的“自轉”,我們要做一個的個人,肯定自我的存在,與其他人有所區彆,個性如假包換,無人能取而代之。汲汲營營追求與眾不同,疏離感日增,午夜夢迴,寂寥的大浪打過來,恐懼便如潮湧,對我們造成威脅。種族、傢庭與民族,年齡、性彆與信仰,職業或社團,使我們與彆人相關聯,互為生命共同體,但“我”仍然是一個獨立、具有特質,與彆人不一樣的個人。例如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絕對不會混淆,這實在很有意思。我們的存在有若一座金字塔,具有所有建築物的基礎與共同性,但越是接近塔尖,就越特彆、越異於其他建築物。在個人化的過程之中,榮格如此稱呼成長的程序,接受以及發展自己的特色之時,我們會漸失歸屬的安全感,不再“與彆人一樣”,繼而在彷徨不安中,體會到作為一個個人的寂寞況味。我們越是要和彆人不一樣,就越感到孤寂、不安、不被瞭解、被拒,甚至被排擠。與此相反,如果我們不敢探險,沒有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把自己藏在群體的規格之中,如此一來,我們的人與人格就不臻完整。
第二項挑戰,譬喻中的“公轉”:我們對這個世界、生活與周遭的人敞開心扉,與人交往,也與很另類的人交流。廣義說來,就是興衝衝地活著。但有的人因此害怕失去自己,變得依賴,任憑彆人擺布,質疑自己的處世能力,擔心自己隻會順著彆人的意思、不考慮自己。害怕變得依賴,不敢把自己“交齣去”,但這又讓我們有施展不開的無力感,忸怩不安。鼓不起勇氣突破睏境時,我們變成孤立無援的個體戶,不與人來往,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人我皆不識。
直麵內心的恐懼: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裏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