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樂理十八講(修訂版)》不是生硬地將內容分解成“十八講”,而是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積纍的結果。
《樂理十八講(修訂版)》的編著者,既有各高校的精英,也有藝術高中的一綫教師,他們在《基礎樂理》的教學中總結瞭很多實用有效的解題方法,也對《基礎樂理》中的問題進行瞭較為深入的研究並在學術活動中進行瞭積極的探討。
作者簡介
葉衛國,碩士,高級教師,中國音樂傢協會會員,宜昌市音樂傢協會副主席、鋼琴學會副主席。“湖北省優秀音樂教師”,宜昌市音樂“學科帶頭人”,三峽藝術高中藝術處主任。多篇論文在國傢及省市級刊物發錶和獲奬。編著和齣版教材有《基礎樂理學習與解題分析》、《樂理十八講》、《樂理藝考考強化訓練》、《高考樂理全真模擬試題》、《高考音樂常識與音樂聽辨》、《視唱練耳實戰強化訓練》、《樂理實戰強化訓練》、《音樂常識實戰強化訓練》等。多次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各項比賽,獲一等奬,“指導教師奬”、“優秀園丁奬”。曾多次擔任湖北省各類專業大賽評委,湖北省各類大型活動開幕式總導演。
多年來,先後為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輸送瞭數百名學生。
李金華,男,漢族,文學碩士。武漢音樂學院作麯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視唱練耳專業的教學和理論研究。承擔研究生和本科《視唱練耳》主科及本科和附中《視唱練耳》共同課教學,並為研究生開設《無調性視唱練耳與節奏訓練》必修課和為本科生開設《多聲部視唱》等選修課程。多次在校內外舉行學術講座和在國內重大學術交流活動中主持和發言,並多次擔任國內視唱練耳學科競賽評委。
近年來撰寫和發錶的主要論文有《艾德倫特(新方法>教學研究》、《現代音樂視唱教學中音程感的建立》、《調、調式和調性概念辨析》、《音程嚮位模塊在視唱教學中的運用》、《論視唱練耳教學中調性進階的新方法》、《節奏訓練中的復雜對位問題》、《武漢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材建設》等。
主編或參編的教材有《實用視唱教程》(上、下冊)、《聽覺訓練一一節奏的練習》、《調性視唱教程》(第1~4四冊)、《多聲部視唱一一根據經典名作改編》、《四部和聲聽覺訓練》、《節奏訓練教程》等。
內頁插圖
目錄
記譜法闆塊
第一講 五綫譜和簡譜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五綫譜
第二節 簡譜與五綫譜對照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二講 節奏與節拍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節奏與節拍基本概述
第二節 時值劃分
第三節 拍子的類型及拍號
第四節 切分音與弱起節奏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三講 音值組閤法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常見節奏型及其分類
第二節 音值組閤法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四講 常用音樂記號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力度標示法
第二節 速度標示法
第三節 錶情術語
第四節 省略記號
第五節 演奏(唱)法記號與術語
第六節 裝飾音及其奏法
第七節 術語與說明記號
第八節 麯體名稱
第九節 樂器名稱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樂音闆塊
第五講 樂音體係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音的分組
第二節 變音記號與等音
第三節 全音與半音的類彆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六講 音程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音程概述
第二節 鏇律音程與和聲音程
第三節 音程的名稱
第四節 自然音程與變化音程
第五節 音程的擴大與縮小
第六節 音程的協和性
第七節 單音程與復音程
第八節 原位音程與轉位音程
第九節 等音程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七講 和弦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和弦概述
第二節 三和弦的構成及其轉位
第三節 七和弦的構成及其轉位
第四節 等和弦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調性闆塊
第八講 大小調式體係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大小調體係概述
第二節 自然大調式
第三節 自然小調式
第四節 自然大小調式的變體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九講 如何辨彆各種大小調及轉調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大小調分析
第二節 大小調轉調分析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講 大小調式中的音程與和弦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大小調式中的音程
第二節 大小調式中的和弦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一講 五聲性調式體係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五聲調式
第二節 七聲調式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二講 如何分析五聲性調式及轉調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五聲性調式分析
第二節 五聲性調式轉調分析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三講 中古調式體係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四講 三種調式體係風格比較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大小調式與五聲性調式
第二節 大小調式與中古調式
第三節 中古調式與五聲性調式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五講 調的關係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近關係調
第二節 遠關係調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六講 調式變音及傳統半音階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一節 調式變音
第二節 傳統半音階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七講 移調、譯譜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第十八講 調式中的音列、音組、音階、半音階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二部分 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
第三部分 練習題
律學常識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點
第二部分 思考題
第三部分 練習題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基礎樂理”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音樂基礎理論課程,不僅要求學習者掌握音樂各要素相關的知識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求提高分析和應用的能力,從而加強學習者的藝術修養。
“基礎樂理”又是音樂學習的關鍵課程和各專業音樂院校入學考試中必不可少的科目。眾多學習者則迷惘於琳琅滿目的教程、習題集與試題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教程中的每一個知識點,但學習周期長、容易遺忘,甚至需要反復學習好幾遍纔能完全掌握;解題思路不夠清晰,導緻解題時耗時過長,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題量;不能舉一反三,不善於歸納總結同類型題型解題“法則”和要點等。
基於此,本教程對“基礎樂理”所涉及知識點進行梳理,在內容和編排上進行瞭如下探索:
1.將整體內容分為三大闆塊——記譜法闆塊(共4講)、樂音闆塊(共3講)、調性闆塊(共11講),其中調性闆塊所涉及的知識麵最廣,難度也最大,是本書的重點;
2.按所需課時將內容分為“十八講”,每講均分為“基本知識點”“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練習題”三部分;
3.每講“基本知識點”力求精煉、準確、易懂、易記;
4.“常見題型及解題分析”部分對每講內容可能涉及的題型均進行瞭詳細的歸納,並就具體題型難點進行深入的剖析,提齣瞭諸如“坐標法”“口訣法”“公式法”“半音法”“交集法”“色彩音程法”“單音法”等新穎的有針對性的方法,這部分內容也是本書最為重要、最有價值和最值得推介的原因;
5.每講均設置瞭相當數量的“練習題”,以方便學習者根據“解題分析”進行“舉一反三”式的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6.注重知識內容的更新和完善,摒棄當前研究中已經證明是錯誤或陳舊的觀點,如對“增八度是單音程還是復音程”這一“爭議性”命題,本書通過講“理”的方式將其列為復音程;
7.摒棄在音樂實踐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假想”命題或“無理”命題;
8.本書第十四講“三種調式體係風格比較”係統闡述瞭三種常用調式風格的異同。
《樂理十八講(修訂版)》不是生硬地將內容分解成“十八講”,而是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積纍的結果。本書的編著者,既有各高校的精英,也有藝術高中的一綫教師,他們在《基礎樂理》的教學中總結瞭很多實用有效的解題方法,也對《基礎樂理》中的問題進行瞭較為深入的研究並在學術活動中進行瞭積極的探討。
本書的構成除瞭樂理基本知識的“十八講”,還有相關課題的“十八練”,為瞭及時檢驗學習進度。
弦音的織錦:西方音樂理論與實踐的深度探索 本書緻力於構建一座堅實的音樂理解橋梁,帶領讀者係統、深入地領略西方音樂理論的宏偉結構及其在實際演奏與創作中的應用。 我們將避開傳統教材中可能齣現的枯燥說教,轉而采用一種更具啓發性、更貼近音樂實踐的敘述方式,讓每一條規則、每一個概念都成為連接理論與聽覺體驗的紐帶。 第一部分:音高的織體——調式與和聲的根基 本書伊始,我們將從最基本的元素——音高開始,但這並非停留在簡單的唱名記憶上。我們著重探討音高在不同文化和曆史背景下的感知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瞭西方音樂的基礎框架。 音程的精妙: 我們將詳細解析大小二度到大復二十度的所有音程,不僅分析其數學比例(赫茲與半音的精確關係),更深入探討它們在聽覺上産生的色彩感。例如,增四度與減五度的“三全音”如何從結構上産生張力,以及它們如何在巴赫的對位中被巧妙地解決。 調式係統的溯源與重構: 告彆僅僅停留在“大小調”的局限。我們將迴歸到自然音階的七個模態(Dorian, Phrygian, Lydian 等),詳細剖析它們各自的“性格音”——那個決定其情緒基調的關鍵音。通過大量實例分析,讀者將理解為什麼李斯特會偏愛利底亞調式帶來的明亮感,而肖邦的某些夜麯卻流淌著多利亞調式的憂鬱色彩。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從任何一個音開始構建這些調式,並理解它們在早期音樂(如格裏高利聖詠)中的核心地位。 和聲的骨骼:三和弦的構建與功能: 本書將三和弦的講解提升到“功能和聲”的視角。我們不僅教授如何構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和減三和弦,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弦在特定調性中的角色:主和弦(Tonic)的穩定、屬和弦(Dominant)的推動力,以及下屬和弦(Subdominant)的色彩鋪墊。我們將引入“和聲動力學”的概念,解釋和弦進行如何創造齣“期待——滿足”的聽覺敘事。 第二部分:節奏的脈搏與節拍的骨架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綫,它決定瞭音樂的律動和能量的釋放方式。 節拍的單位與組織: 從最簡單的二拍子、三拍子到復雜的復閤拍子(如 5/4, 7/8),我們將詳細解析拍號的含義,並強調重音的自然位置。我們不再將復閤拍子視為兩個簡單拍子的簡單相加,而是探討它們在不同風格(如巴爾乾民間音樂或現代爵士樂)中的“內部分組”是如何影響整體律動的。 時值與附點: 對音符時值的精確控製是演奏的基礎。我們將通過圖示和對比練習,區分連音綫(Slur)與延長綫(Tie)在節奏劃分上的本質區彆。附點、休止符的精確時值計算將通過實際的節拍器練習來鞏固。 復節奏與對位律動: 這是一個進階但至關重要的部分。我們將深入探討復節奏(Polyrhythm),例如 3 對 4,以及它們如何在音樂中産生既衝突又和諧的張力。通過對位法的視角,我們將分析節奏如何在不同聲部間交織,創造齣復雜的織體,而不至於混亂。 第三部分:和聲的延伸與色彩的渲染 在掌握瞭基礎三和弦後,我們開始探索使音樂色彩斑斕的七和弦與非功能性和弦。 七和弦的豐富性: 重點剖析屬七和弦的導嚮性及其解決方式。隨後,我們將係統講解大小七和弦、半減七和弦(ø7)和減七和弦(°7)的獨特聽覺效果,並分析它們在浪漫主義時期(如瓦格納)中如何被用作“延長和弦”,模糊調性中心。 引申音與和弦外音: 什麼是“不和諧音”?我們不再視其為需要被立即修正的“錯誤”,而是具有強大錶現力的“色彩”。掛留和弦(Suspension)如何通過延遲解決來製造溫柔的張力;經過音(Passing Tone)和鄰音(Neighbor Tone)如何平滑地連接功能和弦。我們將分析德彪西如何巧妙地運用和弦外音,營造齣印象派音樂特有的“朦朧感”。 調性轉移的藝術——轉調: 轉調是音樂發展和結構布局的關鍵技術。我們將詳細講解平行調轉調、屬和弦轉調等經典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變化和弦”(Altered Chords),如那不勒斯六和弦(bII6)和增六和弦(Augmented Sixth Chords,意大利式、德國式、法國式),它們如何作為強有力的橋梁,實現遠關係調的華麗過渡。 第四部分:麯式結構與音樂的宏觀布局 理論知識必須落實到對作品整體結構的理解上,纔能真正體會作麯傢的匠心。 樂思的提煉與發展: 從最簡單的動機(Motive)開始,探討如何通過移位、增值、減值、倒影等方式,將一個核心的音樂想法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樂段。 分部麯式的解析: 我們將詳細解構二部麯式(A-B)和三部麯式(A-B-A)在不同體裁中的應用——從巴洛剋奏鳴麯的結構到古典奏鳴麯的呈示部、發展部與再現部的“戲劇性”衝突與和解。 主題與變奏: 分析變奏麯中“固定低音變奏”與“和聲進行變奏”的區彆,以及如何通過對節奏、調性、配器的全麵改造,實現主題的“麵目全非”卻又“本源猶存”的藝術效果。 第五部分:配器法基礎與音色的繪製 理論最終要服務於聲音的創造。本章將側重於理論如何指導樂器選擇與組閤。 管弦樂的聲部布局: 探討不同聲部(木管、銅管、弦樂、打擊樂)的音域、音色特點以及它們在樂團中的傳統功能。例如,銅管如何提供宏大背景,弦樂如何承載主要鏇律綫。 對位與織體: 區分主調音樂(Homophony)、復調音樂(Polyphony)和單音音樂(Monophony)的聽覺特徵。我們將分析巴赫賦格麯的嚴謹性,並探討在現代音樂中如何運用非傳統的織體布局來達到特定的聽覺目標。 全書總結與展望: 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分析工具,而非僵硬的教條。我們鼓勵讀者將理論知識應用於日常的聽音、視奏和創作實踐中,最終實現理論與直覺的完美統一,使音樂學習成為一場持續探索的美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