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 中國書畫小史 華宸典藏民國小史 諸宗元 中國畫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北理 中國書畫小史 華宸典藏民國小史 諸宗元 中國畫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書畫史
  • 民國書畫
  • 中國繪畫
  • 藝術史
  • 華宸典藏
  • 諸宗元
  •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 書畫小史
  • 民國小史
  • 藝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欢声雷动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16340
商品编码:24979781831
丛书名: 中国书画小史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商品參數

書名:典藏民國小史——中國書畫小史

:28元

作者:諸宗元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68216340

字數:1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目錄


上編 中國書學淺說……………………………………………001例 言……………………………………………………………………003緒 論……………………………………………………………………005 書體之分析…………………………………………………………009二 筆法之研究…………………………………………………………013三 字之結體及運用()……………………………………………017四 字之結體及運用(二)……………………………………………021五 字之結體及運用(三)……………………………………………025六 學書之次()…………………………………………………029七 學書之次(二)…………………………………………………033八 中國曆代製字之概述………………………………………………037九 中國曆代書傢與論書之概述………………………………………041十 學書之宜忌…………………………………………………………045十 餘論………………………………………………………………049
下編 中國畫學淺說 …………………………………………051例 言……………………………………………………………………053緒 論……………………………………………………………………055 畫體之分彆(上)…………………………………………………057二 畫體之分彆(中)…………………………………………………061三 畫體之分彆(下)…………………………………………………065四 畫法通論……………………………………………………………069五 畫之用筆……………………………………………………………073六 畫之用墨……………………………………………………………077七 畫之設色……………………………………………………………081八 學畫之程序…………………………………………………………085九 論章法………………………………………………………………089十 論皴法及點苔………………………………………………………093十 論寫生及寫意……………………………………………………097十二 畫之落款及題識…………………………………………………101十三 畫之品目…………………………………………………………103十四 畫與書學之關係…………………………………………………107十五 餘論………………………………………………………………111國圖典藏版本展示……………………………………………115


內容介紹


本關於書法和繪畫藝術的啓濛指導書,民國書畫大傢褚宗元先生著作,簡潔流暢、通俗易懂,對我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說,並將書學和畫學緊密結閤起來綜閤論述。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即上編《中國書學淺說》和下編《中國畫學淺說》。《中國書學淺說》主要分為書體之分析、筆法之研究、學書之宜忌、餘論等十部分。本書在廣泛采用前人學說的基礎上,充分結閤作者的獨立見解,力求理論指導實踐,便於初學者迅速入門。  《中國畫學淺說》主要分為畫體分彆、畫法通論、學畫程序、畫學與書學之關係、餘論等十五部分。作者在對中國畫學進行通俗解說的同時,也將畫學與書學相互聯係,互為補充,使上、下兩部分成為個完整、係統的整體。


作者介紹


諸宗元(1874—1932),民國藏書傢、書畫傢,浙江紹興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官直隸知州、湖北黃州知府等。入民國後,與黃節、鄧實等人在上海創辦“國學保存會”,創辦《國粹學報》,並加入同盟會,宣傳革命思想。曾師從晚清著名藝術傢吳昌碩,其詩詞與書法、繪畫造詣頗受時人稱道。著有《中國書學淺說》《中國畫學淺說》《病起樓大至閣詩》《書法徵》等。


關聯推薦

1、典藏民國小史係列圖書,遴選民國期間“大師小題”精華,國傢圖書館珍藏版本,全新勘定,精美現世。輯修身入門小史三部《中國文字小史》(呂思勉)《中國書畫小史》(褚宗元)《中國音樂小史》(許之衡)。2、中國國傢圖書館授權典藏版本(內含國圖未開放初版民國圖書資料)。3、“小史大製作”,國傢圖書館授權,勘定,精品裝幀,再現民國大師輩齣,花齊放,學術璀璨。4、說文字,論書畫,品音律,修身養性,國學入門必備 呂思勉,褚宗元,許之衡,治學濟世,民國大師力作5、精美裝幀,紙質純厚,油墨飄香,收藏饋贈兩相宜。


《中國書畫小史》 內容概述: 《中國書畫小史》是一部由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齣版,華宸典藏係列推齣的,由諸宗元先生撰寫的關於中國書畫發展曆程的普及性讀物。本書並非一本厚重的學術專著,而是一部精煉的、旨在為廣大讀者,特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感興趣但又缺乏係統瞭解的朋友們,梳理中國書畫發展脈絡,普及基本知識的入門級讀物。 本書的敘事視角,旨在以一種溫和而易於接受的方式,帶領讀者穿越漫長的曆史長河,從遙遠的古代起源,到各個朝代的藝術高峰,直至近現代的發展演變。它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勾勒齣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基本輪廓,而非進行詳盡的理論探討或作品分析。 寫作特點與價值: 1. 時間跨度與主題聚焦: 本書的時間跨度覆蓋瞭從新石器時代的早期萌芽,到唐宋的輝煌,元明清的傳承與變革,直至近現代的多元探索。在每一個重要的曆史階段,作者都會點齣當時書畫藝術最顯著的特徵、最傑齣的代錶人物及其作品,以及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本書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小史”,這意味著它將重點放在“概覽”和“普及”上,避免瞭對過於細枝末節的考證和論述。 2. 語言風格與敘事方式: 諸宗元先生的寫作風格,秉持瞭普及性讀物的特點,語言力求生動、流暢,避免使用過於艱澀的學術術語。敘事方式多采用順敘,配閤一些曆史事件的穿插,讓讀者在瞭解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時代的氣息。他善於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來解釋一些抽象的藝術概念,使得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書畫的魅力。 3. 結構安排與內容取捨: 本書的結構必然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展開的。大緻可以分為幾個主要部分: 早期探索與萌芽: 可能會涉及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紋飾,夏商周青銅器銘文,以及春鞦戰國的書法雛形。 漢魏六朝的書法革新: 重點會放在草書、隸書的發展,以及鍾繇、王羲之等巨匠的貢獻。 唐宋的書畫鼎盛: 這是中國書畫史上的黃金時代。書法上,顔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等各具風格;繪畫上,吳道子、閻立本、張僧繇等人物畫大傢,以及山水畫的興起,尤其是在宋代,文人畫的齣現及其對中國畫的深遠影響,如宋四傢(蘇、黃、米、蔡)。 元明清的書畫傳承與演變: 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文徵明、唐寅、董其昌,清代的“揚州八怪”等,都會是重要的提及對象。這一時期,書畫的風格化、文人畫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民間藝術的影響,都會有所體現。 近現代的書畫發展: 講述近現代書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如何受到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以及齣現的新探索和新格局。 在內容取捨上,本書會著重介紹在中國書畫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人物和作品,同時也會提及一些重要的藝術流派和風格。它不會深入剖析每一件作品的筆法、墨法、構圖等技術細節,而是更側重於整體風格的介紹和曆史地位的闡釋。 4. “華宸典藏民國小史”係列背景: 本書屬於“華宸典藏民國小史”係列。雖然書名中提及瞭“民國小史”,但從“中國書畫小史”這一副標題來看,本書的核心內容是關於中國書畫的曆史。這暗示著,本書的齣版方“華宸典藏”可能有一個係列的書籍,而此本《中國書畫小史》是該係列的一部分,並且可能與其他“民國小史”類的書籍放在一起宣傳。但作為一本獨立的《中國書畫小史》,其內容主要集中於書畫藝術本身的發展,而非民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等通史。如果在“民國小史”係列下,本書可能在敘述近現代部分時,會適當結閤民國時期的社會背景,但主體依然是藝術史。 5. 定位與讀者群體: 本書的定位非常明確,是麵嚮普通大眾,甚至是青少年讀者的入門讀物。它希望通過簡明扼要的介紹,激發讀者對中國書畫的興趣,為他們打開一扇認識中國傳統藝術的大門。對於已經有一定書畫基礎的讀者,本書可以作為一本快速迴顧和梳理知識的工具書;對於初學者,則是一本極佳的啓濛讀物。 總結: 《中國書畫小史》是一本以普及中國書畫曆史知識為主要目的的讀物。它以清晰的時間脈絡、生動流暢的語言、精煉的內容取捨,為讀者呈現瞭一幅中國書畫藝術從古至今的發展長捲。本書不追求學術上的深度和廣度,而是以一種親切友好的姿態,引導讀者走近博大精深的中國書畫世界,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華宸典藏民國小史”係列中的一員,它在藝術史的維度上,為讀者提供瞭一次全麵而易懂的藝術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閱這本《北理 中國書畫小史 華宸典藏民國小史》,我便被其內容深深吸引。我一直以來對近現代藝術史,特彆是民國時期的中國書畫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個時代的人文氣息與藝術創作有著特彆的魅力。這本書以一種非常詳實且深入的方式,為我展開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民國書畫畫捲。 我尤為贊賞作者諸宗元先生在梳理和分析上所展現的功力。他並非簡單地羅列名傢和作品,而是將民國時期書畫藝術的發展置於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之下進行考察。例如,在探討中西藝術思潮碰撞對中國畫壇的影響時,作者就細緻地分析瞭不同流派、不同學派是如何在這種碰撞中相互影響、相互藉鑒,最終形成民國畫壇多元化、個性化的藝術格局。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得以跳齣對單一藝術傢或作品的孤立欣賞,而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民國書畫藝術的整體發展脈絡和時代特徵。

评分

拿到這本《北理 中國書畫小史 華宸典藏民國小史》,我簡直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民國時期藝術有著強烈好奇心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一直覺得,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劇烈變革的時代,這種變革不僅僅體現在政治經濟上,更深深地滲透到瞭文化藝術的方方麵麵,而書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錶,其在那個時期的演變尤為引人注目。 書中對民國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書畫發展脈絡的梳理,讓我受益匪淺。它清晰地勾勒齣瞭當時畫壇的格局,既有堅守傳統的大傢,也有勇於創新的變革者。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那些隱居山林、默默耕耘的書畫傢們的介紹,他們的作品或許不像名傢那樣廣為人知,但卻蘊含著一種寜靜緻遠的東方哲學,與那個動蕩時代形成瞭鮮明的對比,給人帶來一種心靈的慰藉。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民國書畫藝術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藝術傢們所經曆的坎坷與堅持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是被“民國小史”這幾個字吸引的,總覺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總能在一些細枝末節裏尋找到獨特的印記。而這本書,恰恰就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它並沒有大刀闊斧地講述波瀾壯闊的政治曆史,而是將視角聚焦在那些更為“軟性”的文化領域,特彆是書畫的演變。書中對民國時期社會思潮如何影響藝術走嚮的分析,讓我耳目一新。例如,西方藝術思潮的傳入,如何衝擊瞭傳統的筆墨觀念,催生齣新的錶現形式,以及在這種衝擊與融閤中,中國書畫如何找到新的生命力。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時代局限性”與“藝術創新”之間關係的探討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贊揚或批評,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富有同情的視角,去審視那個時代的藝術傢們在動蕩變革中麵臨的睏境與抉擇。比如,一些畫傢在政治動蕩中,如何選擇堅守傳統,又如何嘗試在傳統中注入新的時代精神。這不僅僅是一部藝術史,更是一部關於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精神史。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民國時期社會文化的全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那些書畫作品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那個時代社會變遷的生動見證。

评分

這本《北理 中國書畫小史 華宸典藏民國小史》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近現代的書畫藝術頗感興趣,尤其是民國時期那個百傢爭鳴、風雲變幻的時代,留下瞭無數瑰寶。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裝幀所吸引,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每一幅配圖都仿佛帶著曆史的溫度。翻開書頁,那種沉靜而富有質感的墨香撲鼻而來,瞬間將我帶入瞭那個充滿故事的書畫世界。 書中對民國時期書畫名傢的介紹,不是簡單的羅列生平,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作品背後的時代烙印和個人心路曆程。從齊白石的樸拙大氣,到徐悲鴻的寫實主義,再到林風眠的中西融閤,每一個畫傢都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作者諸宗元先生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不僅僅是介紹技法和風格,更是在解讀那個時代的精神特質如何體現在藝術創作之中。我尤其喜歡關於民國時期女性書畫傢那一部分,她們在男權社會中打破束縛,用筆墨抒發情懷,展現齣的堅韌與纔情,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民國書畫不再是遙遠博物館裏的展品,而是有血有肉、與時代緊密相連的藝術實踐。

评分

剛拿到這本《北理 中國書畫小史 華宸典藏民國小史》,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吸引瞭。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書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民國時期,那個承前啓後的特殊年代,湧現齣瞭無數藝術大師,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情感充沛,深深地打動著我。這本書的內容,就像一位博學而耐心的嚮導,引領我穿越時空的塵埃,近距離地觀摩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書畫大傢。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每一位藝術傢的介紹,不僅僅是他們的生平事跡,更著重於分析他們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理念以及藝術風格的演變。比如,在講述齊白石老先生時,作者沒有止步於他“衰年變法”的壯舉,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在那個時期所經曆的生活變遷和情感觸動,是如何轉化為筆下那充滿生命力的蝦蟹與花鳥。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那些作品不再是冰冷的筆墨,而是有瞭溫度、有瞭故事,仿佛能聽到大師當年創作時的心跳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