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數據庫雲平颱理論與實踐 | ||
| 作者: | 馬獻章 | 開本: | |
| YJ: | 79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6-01 |
| 書號: | 9787302421504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D一部分 數據庫雲平颱導論
D1章 數據庫的起源與發展現狀
1.1 數據管理
1.1.1 數據管理的3個階段
1.1.2 數據庫係統發展的3個裏程碑
1.1.3 數據庫管理係統的3個發展階段
1.2 數據庫的分類
1.2.1 層次型數據庫
1.2.2 網狀型數據庫
1.2.3 關係型數據庫
D2章 關係模型與數據庫的優缺點
2.1 關係模型
2.1.1 關係模型概述
2.1.2 關係代數
2.1.3 關係演算
2.2 關係模式與關係數據庫
2.3 關係型數據庫的優勢
2.3.1 持久存儲大量數據
2.3.2 通過事務保證數據的強一緻性
2.3.3 通用性好和高性能
2.3.4 以標準化為前提
2.4 關係型數據庫的不足
2.4.1 大量數據的寫入操作
2.4.2 對海量數據的高效存儲和訪問
2.4.3 為有數據更新的錶做索引或錶結構變更
2.4.4 對簡單查詢需要快速返迴結果的處理
2.4.5 字段不固定時的應用
D3章 關係型數據庫的補充——NoSQL
3.1 NoSoL的概念
3.2 NoSOL的起源
3.3 NoSQL數據庫解決的核心難題
3.3.1 實現高速查詢
3.3.2 滿足多寫需要
3.4 NosQL數據庫的分類
3.4.1 麵嚮列的有序存儲數據庫
3.4.2 鍵/值存儲數據庫
3.4.3 麵嚮文檔數據庫
3.4.4 圖形數據庫
3.4.5 對象數據庫
D4章 數據庫雲平颱
4.1 數據庫雲平颱的概念
4.2 數據庫雲平颱的特點
4.3 數據庫雲平颱的分類
4.3.1 數據庫即服務
4.3.2 分布式數據庫
4.4 國産自主可控數據庫雲平颱産品介紹
4.4.1 虛榖雲數據庫
4.4.2 南大通用列存數據庫
4.5 為何推薦使用自主可控産品
4.5.1 D前GJ主流數據庫的安全隱患
4.5.2 信息安全Z終要落實到數據庫安全
4.5.3 滿足需求J好
4.5.4 一站式服務方式是優勢
D二部分 數據庫雲平颱理論基礎
D5章 關係型數據庫中的事務
5.1 事務處理的重要性
5.2 事務的特性要求
5.2.1 一緻性
5.2.2 原子性
5.2.3 持久性
5.2.4 隔離性
5.3 事務的狀態
5.4 係統日誌
5.5 並發控製
5.5.1 基於鎖的協議
5.5.2 兩階段加鎖
5.5.3 死鎖處理
5.5.4 基於時間戳排序的並發控製
5.5.5 多版本並發控製
5.5.6 飢餓處理
……
D6章 關係型數據庫的數據恢復
D7章 關係型數據庫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D8章 分布式數據庫
D9章 NoSQL型數據庫的一緻性與事務
D三部分 數據庫雲平颱的應用
D10章 開發數據庫應用的編程
D11章 數據庫性能調優
D12章 數據庫應用係統的設計
D13章 數據庫重構
《數據庫雲平颱理論與實踐》這本書,在講述數據庫與雲平颱融閤的時代背景下,確實為我打開瞭一些新的思路,尤其是在理解雲服務商如何提供更優化的數據庫解決方案這一塊。書中對IaaS、PaaS、SaaS等不同層級的雲服務如何承載數據庫進行瞭清晰的劃分,並且對主流雲數據庫的演進曆程進行瞭梳理,這一點我非常欣賞。它讓我對雲數據庫的“彈性伸縮”、“按需付費”等核心優勢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並且理解瞭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數據庫遷移上雲。然而,在理論層麵,我感覺書中對“雲原生”數據庫的一些關鍵技術,比如容器化部署、Kubernetes編排、Serverless架構等,並沒有進行非常詳盡的闡述。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這些技術如何與數據庫相結閤,以實現極緻的彈性、高可用性和成本效益的深度解讀。書中雖然提到瞭這些技術,但更多的是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對於“為什麼”以及“怎麼做”的細節,似乎還有提升的空間。例如,在討論Kubernetes如何管理數據庫時,我希望看到更具體的工作負載編排模型,或者針對數據庫特有的存儲、網絡、監控等需求,Kubernetes有哪些定製化的Operator設計思路,書中這部分內容給我留下瞭很多想象的空間,但也讓我覺得在實際落地時,還需要自己去探索很多細節。
评分《數據庫雲平颱理論與實踐》在概念層麵為我描繪瞭數據庫在雲端的宏偉藍圖,尤其是在安全性與閤規性這一塊,它觸及瞭許多關鍵的議題。書中提及瞭雲環境下數據加密、訪問控製、審計追蹤以及多租戶隔離等安全措施,這對於任何負責任的數據庫管理員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尤其關注它關於數據隱私保護和閤規性認證的部分,比如GDPR、CCPA等法規對數據庫設計和運維提齣的要求,以及雲廠商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滿足這些閤規性要求。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麵,我感覺書中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具備高安全性、強閤規性的雲數據庫解決方案的具體實施指南,可以更加詳盡。比如,在數據加密方麵,書中更多的是介紹瞭加密的原理,而對於在雲端部署時,如何選擇閤適的加密算法、密鑰管理策略,以及如何處理加密帶來的性能影響等實際問題,則沒有深入探討。同樣,在訪問控製方麵,書中提到瞭RBAC等模型,但我更希望看到更細粒度的權限管理方案,以及如何在復雜的微服務架構下,實現精細化的數據庫訪問控製,確保不同服務、不同用戶隻能訪問其所需的數據。
评分這本書讓我對數據庫的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更宏觀的認知,特彆是它在雲計算這個大背景下,對數據庫形態和管理方式的演變進行的探討。書中對未來雲數據庫的智能化、自動化趨勢的預測,以及大數據、AI等技術如何賦能數據庫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比如,它提到通過機器學習來優化查詢計劃、自動調優參數、甚至是預測潛在的故障,這些都讓我對數據庫的自主化管理充滿瞭期待。但是,在實踐層麵,我總覺得書中對這些前沿技術的落地細節描繪得不夠具體。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如何將AI模型集成到數據庫管理流程中的實際案例,或者關於自動化運維工具的設計和實現思路。例如,在自動化備份和恢復的部分,書中提到瞭自動化腳本和工具,但我更希望看到關於這些工具是如何被設計、開發和部署的詳細說明,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對於如何構建一個真正“自治”的數據庫係統,我感覺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方嚮,但具體到達這個方嚮的路徑,還需要我自行去探索和摸索,這讓我覺得在實踐指導方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评分我之所以購買《數據庫雲平颱理論與實踐》,主要是希望能夠深入理解數據庫技術如何在雲環境中實現高效、可靠的運行,並且學習相關的實踐經驗。書中關於數據庫的演進史、雲平颱的架構特點以及兩者結閤的優勢,提供瞭一個很好的理論基礎。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雲數據庫會成為未來的趨勢,以及它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價值。不過,在實際操作的細節上,我感覺這本書的篇幅似乎可以更加側重於一些更具挑戰性的技術難題。例如,在數據庫的性能優化方麵,書中更多的是宏觀地介紹瞭各種優化手段,但對於如何在雲環境中,針對具體的業務場景和數據特點,進行精細化的性能調優,比如SQL語句的優化、索引策略的選擇、緩存機製的運用等,並沒有提供足夠深入的指導。當我遇到綫上數據庫性能瓶頸時,這本書能夠提供的直接解決方案相對有限。我更期待能看到一些針對特定類型數據庫(如關係型數據庫、NoSQL數據庫)在雲端部署時的性能調優案例,以及在麵對高並發、大數據量時,如何通過架構調整和技術選型來解決性能問題。
评分這本書雖然名為《數據庫雲平颱理論與實踐》,但當我拿到這本書,細細翻閱後,發現它在某些我期待的方麵,內容似乎還不夠深入,或者說,它的側重點與我的預期略有偏差。例如,在雲原生數據庫的架構設計部分,我本期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分布式事務、數據一緻性在雲端部署的復雜場景下的具體解決方案,比如如何應對網絡分區、節點故障,以及在微服務架構下,數據庫如何更好地與業務解耦,實現靈活擴展和自主恢復。書中雖然提到瞭這些概念,但更多的是一種宏觀的介紹,缺乏對底層原理的細緻剖析,也沒有提供可以直接藉鑒的實踐案例或代碼示例。當我嘗試將書中的某些論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我們團隊遇到的性能瓶頸和高可用性挑戰時,卻發現書中給齣的指導顯得有些過於泛泛,難以直接落地。尤其是關於跨區域容災和數據備份恢復的策略,我希望看到更具操作性的步驟和不同雲廠商提供的具體服務的對比分析,比如在RTO/RPO方麵的不同選擇和權衡,但書中這部分內容略顯單薄,更像是一個概述,讓我覺得在實際規劃和實施時,還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查閱其他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