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曆史學傢的宗教觀

一個曆史學傢的宗教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諾德·湯因比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总序
第一版 序言
第二版 序言
第一部 高级宗教的萌芽
第1章 历史学家的观点
第2章 自然崇拜
第3章 人的崇拜:区域社团的偶像化
附录 “摩洛”和莫尔克
第4章 人的崇拜:统一社团的偶像化
第5章 人的崇拜:一个自我圆成的哲学家的偶像化
第6章 高级宗教的出现
第7章 高级宗教和偶像化的统一帝国的接触
附录 基督教殉教者反对罗马的兵役
第8章 高级宗教从精神使命向世俗任务的转变
第9章 高级宗教和哲学的接触
第10章 宗教制度的偶像化
第二部 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
第11章 近代西方文明的优势
附录 17世纪对当时反叛宗教狂热主义的精神代价的种种预见
第12章 世界抵制早期近代西方基督教
附录 17世纪两位西方观察家对于作为西方帝国主义工具的西方基督教的观点
第13章 西方基督教生活方式的式微和l7世纪西方人反对西方基督教传统
附录 17世纪的同时代人对西方反叛西方基督教传统的表述
第14章 17世纪西方生活的世俗化
附录 17世纪同时代人关于西方反叛权威原则以及采纳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表述
第15章 世界对世俗化的晚近西方文明的接受
附录 17世纪西方同时代人关于反叛西方传统宗教不宽容的表述
第16章 两种希腊罗马偶像的重建
第17章 战无不胜的技术专家的偶像化
第18章 20世纪世界宗教概览
附录 17世纪对西方反对宗教不宽容的反应
第19章 将人类宗教传统的本质与非本质连生物分离开来的任务
第20章 自我、痛苦、自我中心和爱
附录 黑暗中的探索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湯因比的曆史觀中,宗教占據著特殊的地位。他認為宗教對於認識人類本性、糾正人類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本書是湯因比論宗教與社會關係的著作,可以說集中概述瞭作者的全部宗教思想。全書分兩部分,分彆是“高級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從文化的角度,揭示瞭宗教在世界曆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討瞭宗教的起源、本質及其與其他意識形態的關係,同時著重對西方文化進行瞭反思,認為可以用高級宗教的振興來解決西方社會的危機。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清楚地点出了宗教(作为一种形式),在唯理论的层面是如何成为人类的必需品,也将全球几大宗教条分缕析,归为几个类别,清晰明了。对我而言,小乘/清 这两个宗教背后凝结的思想是我比较能够接受的,等哪一天我不想哔哔了的时候,大概就是离于爱了~

评分

##后半部分理解起来比较顺畅;前半部分是因为离自己离太远了还是文化背景殊异,觉得有些晦涩

评分

##这本书大大拉低了我对汤因比的评价。也许历史学家与哲学家、思想家的名号既不同,相离的也是很远。

评分

##太难读了,部分怪翻译,更多是因为汤因比这个无所不包的视角。讲小乘佛教那里一语点醒梦中人????

评分

##很晦涩,很绕口。磕磕绊绊的读了。实际上可能并不适合现在读书状态很差的我。开篇就很经验。假以时日希望能有重读之时。

评分

##这本书有两个预设条件是很有意思的—人是需要一个最高的精神存在的,人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从偶像崇拜到高级宗教,再到古希罗文化的复兴、世俗化的推进。可以看到宗教虽然在式微,但是人总是在寻找可以补齐精神世界的缺口那一块拼图,人需要一种可以协助自己克服对死亡和苦难的恐惧和让自己感受到力量的精神存在。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则在影响着对人们精神存在的选择。 书里有一句话让自己印象很深刻“哲学不能打动普通人的心灵,因为它是通过理智的精英自上而下传达给他们的,是用理智的科学的语言而不是心灵的诗性的语言传达给他们的,还因为这种传达有一种敷衍塞责,而不是出自于全心全意的爱的冲动。” 说到底,我总感到不是人皈依了宗教,而是宗教或者其他任何被神化的存在在人的心里找到了个可以嵌入的缺口。

评分

##强烈地回到本科的感觉,逐字读都读不懂,每一句都是汉弗来的长难句。他认为八大高级宗教万剑归宗是爱,生命、存在、实在的意义都是爱,理性和感情都能推导出同样的结论。他还说爱在即使生命和意识都不在存在之时仍将起到作用,仿佛有点乐观。以及他认为宗教信仰在17世纪技术革命开始时就注定了衰败,自然哲学在希腊罗马精神复苏之时又重新开始引导人的精神世界。是个很务实又客观的历史学家,这样的人说爱是永不止息的道路,让人不得不信一下。

评分

##这本书有两个预设条件是很有意思的—人是需要一个最高的精神存在的,人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从偶像崇拜到高级宗教,再到古希罗文化的复兴、世俗化的推进。可以看到宗教虽然在式微,但是人总是在寻找可以补齐精神世界的缺口那一块拼图,人需要一种可以协助自己克服对死亡和苦难的恐惧和让自己感受到力量的精神存在。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则在影响着对人们精神存在的选择。 书里有一句话让自己印象很深刻“哲学不能打动普通人的心灵,因为它是通过理智的精英自上而下传达给他们的,是用理智的科学的语言而不是心灵的诗性的语言传达给他们的,还因为这种传达有一种敷衍塞责,而不是出自于全心全意的爱的冲动。” 说到底,我总感到不是人皈依了宗教,而是宗教或者其他任何被神化的存在在人的心里找到了个可以嵌入的缺口。

评分

##汤恩比指出了spiritualism在西欧17和20世纪的两次衰落和复兴的原因。但并未更多挖掘宗教自带的对modernity的resistance背后的内核是什么。拨开神学外衣,如果来对比东亚,俄国在19到20世纪的思想潮流,似乎都存在modernity和spiritualism齐头并进的情况。技术反而成为了精神文化复兴的催化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