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北大校長傳奇自述,一個人身上的中國近代史。根據颱灣魯南1979版全新編校。
在《西潮》的開篇章節中,作者蔣夢麟寫道:
“我所寫下的有點像自傳,有點像迴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不管它像什麼,它記錄瞭我心目中不可磨滅的景象,這些景象曆曆如繪地浮現在我的腦際,一如隔昨纔發生的經曆。在急遽遞嬗的曆史中,我自覺隻是時代巨輪上一顆小輪齒而已。”
童年生活、參加科舉、留學美國、迴國任職,北京大學的學生運動是怎麼迴事?民國初年的風雲變幻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著名的西南聯大有什麼前世今生?蔣夢麟以學者的冷靜、赤子的熱情,迴憶自己的親身經曆,記錄長達數十年的中國近代史。
本書在五十年代初版後,引發驚人熱潮,成為青年學生人手一冊的“人生教科書”。
《西潮》同時是哈佛大學遠東研究所的指定參考書。
編輯推薦:
★北大曆史上功勛卓著的老校長,蔡元培的思想為他繼承,因為他發揚光大。蔣夢麟讓北大成為“北大”;
★親身經曆的曆史變幻,每一句都包含深情,可聞可感,讀來津津有味,絕無傳統曆史書的枯燥之感;
★文字內容根據颱灣魯南齣版社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版精心編校而成,保證文字原汁原味;
名人推薦:
★《西潮》這本書裏每一片段都含有對於社會和人生的透視。古人所謂“小中見大”正可於此中求之。其將東西文化相提並論之處,尤其可以發人深省。——羅傢倫
★他是一個理想的校長,有魄力、有擔當,他對我們三個院長說:辭去舊人,我去做;選聘新人,你們去做。——鬍適
★蔣夢麟先生是思想傢、教育傢,也是行政的長纔。三十齣頭就代理蔡元培先生為北大校長,後來又在政府擔任過教育部長等職。茫茫中國,何去何從?他是有相當的感慨的。——瀋君山 (颱灣清華大學校長)
★學問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辦事卻比蔡先生高明。——傅斯年
★五十年間的史事,作者作瞭廣泛而深入的見證,最有價值的見證,莫過於與教育有關、作者所親曆的三件事:一是辛亥革命時期學生革命思想的來源,二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知識革命及愛國運動,三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西南聯閤大學的組織與發展。——張玉法 (曆史學傢)
★本書是一位飽經世故的中國智者的自述。他敘述他的不平凡的時代和他自己的不平凡的閱曆,而以極其平易近人的口吻道齣。書中的每一頁都閃耀著他的晶瑩的智慧,綴以雋永的妙語和幽默的諷刺,佳趣洋溢,而且發人深省。——王德昭 (颱灣師範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蔣夢麟先生在民國教育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蔡元培。——吳湘相
媒體推薦:
★眼下,中國的蔡元培、蔣夢麟、梅貽琦和張伯苓的事業已經廣為人們稱道瞭。——《南方人物周刊》
★孟鄰先生去世瞭,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哀思,更是一個典範,一個現代中國人的典範。——颱灣《中央日報》
★蔣夢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傢。他從1919年到1945年,一直服務於北京大學,主持校政達17年之久。——《江淮時報》
##“在急遽递嬗的历史中,我自觉只是时代巨轮上一颗小齿轮而已。” 几个不受人打扰的小时,读完了蒋梦麟校长明灭的一生,也是当时中国的缩影。(最喜欢第三十三章)我后来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会那么喜欢民国时期的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们,因为他们的浩然品格,做学问的恳切,传于后世的书文,都能给我一种力量。一种最简单,但却是最难得到的,平静的力量。
评分##西方文化潮流对20世纪初中国的影响。作者先学了中华文化,去西方求学,又回来以西方文化比较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看重道德不重视科学,西方文化重视哲学科学智慧。
评分##這版有錯別字啊- - P008
评分##這版有錯別字啊- - P008
评分##“南方的人对外国人的看法稍有不同,他们欢迎外国货,他们不觉得外国货是盗匪的起因,他们认为毛病在于清室的苛捐杂税以及官吏的腐败无能,他们要革命”
评分##更喜欢书的前半部分,蒋梦麟的成长与自然相伴,这也是他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原因吧。。。
评分##写得挺好挺真诚的 但是真的有一种很修很宿儒的感觉 尤其是历史观的部分 另外 作者和我住一个宿舍楼哈哈哈
评分##“在急遽递嬗的历史中,我自觉只是时代巨轮上一颗小齿轮而已。” 几个不受人打扰的小时,读完了蒋梦麟校长明灭的一生,也是当时中国的缩影。(最喜欢第三十三章)我后来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会那么喜欢民国时期的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们,因为他们的浩然品格,做学问的恳切,传于后世的书文,都能给我一种力量。一种最简单,但却是最难得到的,平静的力量。
评分北大老校长蒋梦麟在《西潮》里面说过他对教育的看法: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枯荣的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非常认同他这样的教育。我也准备这么教育我的孩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