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傳

騰訊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曉波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言 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创业:1998-2004
出击:2005-2009
巨头:2010-2016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两个互联网世界:美国的,中国的
PART 1 创业:1998-2004
第1章 少年:喜欢天文的Pony站长
看见了哈雷彗星的少年
马化腾和三个中学同学
大学机房里的病毒高手
润迅公司里的“小马”
惠多网里的马站长
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人
“我们一起办一家企业吧”
第2章 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创办日:1998年11月11日
不可错过的“互联网世代”
狼狈不堪的岁月
从ICQ到OICQ
OICQ的中国式改造
OICQ发布日:1999年2月10日
第3章 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企鹅的诞生
“你可以不还钱,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救命的IDG与盈科
从OICQ到QQ
MIH的意外进入
第4章 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影子国王”的梦网计划
梦网拯救中国互联网
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不成功的收费试验
QQ收费风波:第一次舆论危机
Q币:虚拟货币的诞生
第5章 QQ秀:真实世界的倒影
群聊:“社区”的第一次出现
市场部的“阿凡达计划”
“QQ人”与QQ现实主义
2003年:三个战略级的衍变
进入网游:没有“凯旋”的《凯旋》
QQ.com:“青年的新闻门户”
第6章 上市:夹击中的“成人礼”
为什么选择高盛
纳斯达克还是香港
被光环掩盖了的上市
整顿风暴中的“跛脚企鹅”
对QQ的集体围剿
告别少年期
PART 2 出击:2005-2009
第7章 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幻灭
被中国移动“驱逐”的日子
在手机上“自立门户”
新战略:“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
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蚂蚁搬家:与淘宝的一场遭遇战
“全民公敌”马化腾
曾李青的离开
第8章 战MSN:荣誉与命运
MSN来了
“收购”张小龙
罗川的三重攻击
重新定义即时通信
MSN做错了什么
2005年:中国人统治中国互联网
第9章 空间: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模式
“一个大号的QQ秀”
黄钻与进阶式会员体系
绿钻:与iTunes不同
美国大学与中国网吧
“他们跟我们争夺每一个网吧”
三战51
马化腾与扎克伯格
开心农场的爆炸性效应
第10章 金矿:“游戏之王”的诞生
偏师借重任宇昕
进击联众:一场事先张扬的比拼
泡泡堂与QQ堂之战
QQ宠物:母爱情结的宣泄
绕开主战场的侧击战略
《穿越火线》与《地下城与勇士》
“恐怖之王”的诞生
第11章 广告:社交平台的逆袭
流量上的胜利
“QQ用户中有多少人买得起Dior?”
MIND:重新定义互联网广告
广点通:“效果广告”的逆袭
PART 3 巨头:2010-2016
第12章 用户: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他就是一个邮件狂人”
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
马化腾的第一次产品演讲
大数据下的反馈体制
第13章 转折:3Q大战
暴风雨来袭的气息
企鹅帝国的“三宗罪”
舆论突袭:“狗日的”腾讯
宿敌的出现:从制毒者到杀毒者
正面冲突:电脑管家与隐私保护器
舆论攻防:技术的,还是道德的
白热化:扣扣保镖与艰难的决定
刘畅的眼泪与“各退五十步”
尴尬的结局:“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第14章 开放:新的挑战与能力
“打开未来之门”
“马八条”与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
“诊断腾讯”:十场神仙会
开放能力:资本与流量
微博:移动时代的新对手
第15章 微信:移动互联时代的“站台票”
张小龙与雷军赛跑
为什么是张小龙?
朋友圈、公众号与微信红包
微信的“创世纪”
第16章 年轻:手机QQ的自我变革
“并非补充,而可能是颠覆”
“近六成QQ用户是90后”
QQ新打法一:娱乐化社交
QQ新打法二:场景化通信
第17章 互联网+:泛娱乐的环型生态
从《洛克王国》开始
从动漫撕开一个口子
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
四环合璧,内容生态
第18章 失控: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
“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沉静型领导团队
“连接一切”与“互联网+”
腾讯的公益与社会责任
“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騰訊官方唯一授權的權威傳記

著名財經作傢吳曉波傾力之作

當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遇上中國財經界最冷靜的一雙眼睛

讀懂騰訊,讀懂中國互聯網

.

內容簡介

本書全景式地記錄瞭騰訊崛起的經曆,並以互聯網的視角重新詮釋瞭中國在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的麯摺與獨特性。

從1998年開始創業到成為世界級互聯網巨頭,騰訊以即時通信工具起步,逐漸進入社交網絡、互動娛樂、網絡媒體、電子商務等領域,在超高速發展的同時亦飽受爭議,在“3Q大戰”的激烈衝突之後又進一步走嚮開放……騰訊的發展路徑,亦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成長的縮影。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互聯網人在應用性迭代和對本國消費者的行為瞭解上,找到瞭自己的辦法,並開始領跑全球。

讀懂騰訊,讀懂中國互聯網。

用户评价

评分

##吴晓波以为拼凑点宏大叙事就有历史感了,就可以传世了。可截止第四章,他对传主的讲述依然非常机械单薄,不无事后追忆的简化和戏剧化取向。荐书那个人可能真的只习惯这种水平的书,不过他应该能从中看到不少高明的东西。通宵看完,对一个学历史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讲,这本书真的只值三颗星,零碎的采访片段夹杂着四处抄来的名言警句,看似高端,实际空洞。又总想面面俱到,结果不过浮光掠影。吴晓波采访五年就整出个这,不错不错。难怪要说,这世上真正做事的人更让人钦佩,可能正是因为吴老师这样自嗨的人太多。2017.1.26清晨

评分

##90年出生,回顾腾讯的整个历史,仿佛重走了一遍青春之路,满满的回忆与感动。前半部分还算客观公正地叙述,八卦史实翔实,很过瘾,但后面¼真的感觉是吴晓波个人在为腾讯做背书,充斥大量枯燥的数据和业务介绍,视角也从一个记录者转换为腾讯外聘公关,读起来相当不舒服。

评分

评分

##3Q大战以后的部分就开始像公关稿了=。=

评分

##1、小马哥的自律,早有耳闻,书中也同样提及,包括前段时间高晓松聊到和马化腾等一堆大佬去度假,小马哥依然保持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跑步的习惯。 2、80后基本上完整经历了腾讯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微创新,还是说抄袭,至少腾讯做成了第一。 3、深圳大学旁边是腾讯大厦,好酷

评分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还是得问三个问题,给以后的读者思考:吴老师写作这本书的立场是什么?腾讯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吗?通常著书立传这种事都至少要在一个经历过巅峰之后、适合总结的时刻去做,那么问题来了,腾讯的峰值期是否已过?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