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D2版) | ||
| 作者: | 楊誌忠//衛樺林 | 開本: | |
| YJ: | 43.4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 =CY部 | 齣版時間 | 2009-07-01 |
| 書號: | 9787040266344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1.1 慨述
1.1.1 數字信號和數字電路
1.1.2 數字電路的特點和分類
1.2 數製和碼製
1.2.1 數製
1.2.2 不同數製間的轉換
1.2.3 二進製代碼
1.3 二進製數的算術運算
1.3.1 兩數JD值之間的運算
1.3.2 原碼、反碼和補碼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練習題
D2章 邏輯代數基礎
D3章 集成邏輯門電路
D4章 組閤邏輯電路
D5章 集成觸發器
D6章 時序邏輯電路
D7章 脈衝産生與整形電路
D8章 數模和模數轉換器
D9章 半導體存儲器
D10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D11章 硬件描述語言(VHDL)
附錄 數字電路的安裝調試與故障檢測
自測題參考答案
部分練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對教學法的關注是它脫穎而齣的地方。它並非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而是處處體現齣對學習者睏惑點的預判。比如,在介紹特定芯片(如 74 係列芯片)的工作特性時,它會穿插一些實際應用中的“陷阱”和注意事項,這些內容往往是課堂上老師口頭強調但書本上不常齣現的“經驗之談”。再者,它的章節結構組織得非常清晰,前麵對概念的引入,中間用大量的對比和圖示進行深入闡述,結尾處還有針對性的總結和展望。這種結構使得知識點之間的聯係非常緊密,不容易産生知識的孤島效應。我感覺作者非常理解這個學科的難度,並努力用最友好的方式將知識點“包裝”起來,讓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持續保持探索的動力,而不是僅僅為瞭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
评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邏輯代數化簡和電路優化方麵的詳盡論述。在很多數字電路教材中,對卡諾圖(Karnaugh Map)和Quine-McCluskey方法的介紹往往一筆帶過,隻講瞭如何使用,卻沒有深入剖析其背後的數學原理和效率差異。但《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在這方麵投入瞭大量的篇幅,用大量的圖錶和對比分析,清晰地展示瞭不同化簡方法的適用場景和局限性。這對我理解“最小化”的真正含義幫助極大,讓我意識到設計一個高效的數字電路不僅僅是讓它能工作,更重要的是資源(門數量、功耗、延遲)的優化。書中的一些手工化簡實例,雖然步驟繁瑣,但每一步的邏輯推導都非常嚴謹,讓我體會到瞭嚴謹的工程美學。這種對基礎優化算法的重視,使得這本書在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方麵做得非常齣色。
评分老實說,這本書的深度對於純粹的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一些“啃硬骨頭”的勇氣。我之前有一些模擬電子的基礎,但麵對數字電路的抽象層次時,還是感到吃力。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涵蓋瞭從最基本的邏輯門到中等規模集成電路(MSI)和大規模集成電路(LSI)的基礎概念。然而,在某些特定的高級主題上,比如異步電路的競爭冒險分析或者復雜的糾錯碼原理,我覺得描述得略顯單薄,更像是一個引子,而不是一個詳盡的教程。對於那些想要在數字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深耕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需要搭配一些更專業的研究資料一同閱讀。它的優點在於構建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但如果你想直接上手設計復雜的ASIC,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可能還略顯基礎。總體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優秀的大學本科入門教材,而不是麵嚮專業工程師的參考手冊。
评分這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的教材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我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的時候,感覺就像是麵對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書中的理論部分講解得非常透徹,尤其是那些邏輯門、布爾代數和組閤邏輯電路的章節,每一個概念都層層遞進,深入淺齣。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關於時序邏輯電路的講解,那些觸發器和寄存器的狀態轉換圖,看得我頭皮發麻。但是,一旦我耐下心來,跟著書上的例子一步步推導,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公式和原理,竟然都活瞭起來。作者在例題的選擇上非常巧妙,既有基礎的鞏固,也有一些稍微深入的應用場景,這對於自學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不過,說實話,這本書的習題量稍微有點大,對於時間緊張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到壓力山大。我個人建議,如果時間允許,一定要多花些時間在習題上,因為真正的理解往往是在做題的過程中産生的。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做得相當不錯,清晰的電路圖讓復雜的結構一目瞭然,這一點在閱讀體驗上加分不少。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隻是為瞭應付一門必修課,沒想到它成為瞭我後續項目開發中的重要參考資料。特彆是關於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和FPGA基礎的部分,講解得非常到位。它並沒有停留在傳統的離散元件層麵,而是緊密結閤瞭現代數字係統的設計趨勢。書中對硬件描述語言(如 VHDL 或 Verilog 的基礎概念)的介紹,雖然不算特彆深入,但足以讓一個初學者建立起一個宏觀的概念,知道如何將設計思路轉化為實際的代碼描述。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一種係統級的設計方法,強調瞭從需求分析到模塊劃分的整個流程,這讓我的設計思維不再局限於單個電路塊的實現,而是提升到瞭整個係統架構的層麵。雖然我通過其他渠道學習瞭更復雜的 HDL 編程,但這本書提供的底層理論支撐,讓我始終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瞭純粹的代碼堆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