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著名作傢斯蒂芬·茨威格的自傳體迴憶錄,迴憶瞭一戰前歐洲秩序井然、從容淡定的生活,他的中學、大學歲月,在世界各地的遊學經曆和藝術創作生涯,與歐洲文化名人的真摯情誼,一戰爆發的真正原因和一戰中人們失去理智的戰爭行為,以及戰後的道德與價值觀的倒退與混亂、法西斯的崛起和一個時代的結束。
##好像他要表达的我刚好能读懂 他交往的人刚好我都感兴趣 他怀念的那个欧洲是他的青年时代 是黄金时代之前的黄金时代 然而当他长大成熟 世界好像一下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当流亡到世界尽头 再无路可去的时候 死也许是他内心最平静的选择 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就停留在这里吧 一切都不能更少了 没有什么可被剥夺了 记忆都在这本书里了 身边也只剩下一个人 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这个世界了
评分##好像他要表达的我刚好能读懂 他交往的人刚好我都感兴趣 他怀念的那个欧洲是他的青年时代 是黄金时代之前的黄金时代 然而当他长大成熟 世界好像一下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当流亡到世界尽头 再无路可去的时候 死也许是他内心最平静的选择 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就停留在这里吧 一切都不能更少了 没有什么可被剥夺了 记忆都在这本书里了 身边也只剩下一个人 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这个世界了
评分##“我们命该遇到这个时代。”假如真是如此,上天真是跟茨威格这一辈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从欧洲的文化中生长起来又笃信欧洲文化的人,在自然科学的飞跃中又瞥见了人性的微光的人,对世界公民的概念最先抱有期待,最后作为被摧毁的理想主义者而死去。他们同时赶上了最大的希望和可以有的最彻底的希望的毁灭。讲战后奥地利的那段真真是太好了。没有煤气灯所以摸黑去剧院的人,大幕拉开时因为把每一次演出都当成最后一次而格外动情的艺术家,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所谓faint glimmers of civilization,是那个逝去的昨日的世界留给我们最后致意
评分##人们习惯了舒适的生活,便总是低估了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而这些重大变化的发生并不是毫无征兆的,但习惯了安逸的人们却总是选择性地无视所有预示着事情即将不可逆转地恶化的种种征兆,直到被灾难吞噬。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大的社会动荡,这次疫情就像是百年前的战争,它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现代生活在灾难面前多么不堪一击,而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是,这场疫情也永远地改变了世界前进的方向,大家期待能够回到的”正轨”恐怕再也回不去了,而未来是什么样,本想从本书窥见一些端倪,很遗憾没能找到答案。
评分##茨威格说罗曼·罗兰是欧洲的良心,其实他自己也是。
评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以后就没有这么认真读过一本书!(作者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视角开挂得丧心病狂啊,时代剧中那些用作引线的虚构角色都不敢这样塑造吧!)
评分##太精彩了 果然还是传记和回忆录最对我的胃口了 非虚构的故事总是更让我着迷 从对19世纪末欧洲人文艺术环境的向往再到一战到二战间作为作家的真实的历史见证都让我摘不下眼来 更有趣的是从茨威格广泛的艺术社交圈还能窥见很多那个年代的诗人作家画家学者政治家的小八卦,像他对里尔克的描述就让时常让我想到韦斯少爷 还有能这本回忆录中能让你看到作为作家译者学者艺术家收藏家欧洲人世界公民所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感,还有能看到很多关于我感兴趣的犹太民族文化的内容 看完本书后最大的感触莫过于他在书中曾说的 一次冒险好过平淡的一生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光明与黑暗 战争与和平 兴盛与衰亡 才算是真正的活过
评分##茨威格的文笔动人但现在看来似乎略微有点做作,和当下对比细思恐极
评分##2018.12 去过茨威格的别墅,看到同样的风景,带给这份回忆录不一样的体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