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2版)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陸劍中 著
圖書標籤:
  • 金屬切削
  • 切削原理
  • 刀具
  • 製造工程
  • 機械工程
  • 材料科學
  • 金屬加工
  • 第二版
  • 機械製造
  • 工業技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砚聚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4433
商品编码:2858117929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書名: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D2版)
作者: 陸劍中 開本:
YJ: 28
頁數:
現價: 見1;CY=CY部 齣版時間 2016-06
書號: 9787111534433 印刷時間: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版次:
商品類型: 正版圖書 印次: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精彩導讀 目錄 前言緒論1D一章基本定義3D一節車削3D二節車刀角度5D三節切削層參數和切削方式13復習思考題14D二章刀具材料15D一節刀具材料應具備的性能15D二節常用刀具材料15D三節其他刀具材料19D四節塗層刀具23復習思考題25D三章金屬切削過程的基本規律26D一節切削變形和切屑的形成過程26D二節刀屑麵間摩擦和積屑瘤29D三節已加工錶麵變形和加工硬化31D四節切削力31D五節切削熱與切削溫度38D六節刀具磨損和刀具壽命40復習思考題45D四章切削基本規律的應用46D一節斷屑46D二節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49D三節切削液51D四節已加工錶麵的錶麵粗糙度53D五節刀具幾何參數選擇58D六節切削用量選擇62復習思考題66D五章車刀67D一節焊接式車刀68D二節機夾式車刀70D三節可轉位車刀72D四節成形車刀78復習思考題84D六章孔加工刀具86D一節麻花鑽86D二節深孔鑽95D三節擴孔鑽、锪鑽和鏜刀98D四節鉸刀101D五節孔加工復閤刀具106D六節圓拉刀108復習思考題111D七章銑削與銑刀112D一節銑刀的幾何參數113D二節銑削用量和切削層參數114D三節銑削力117D四節銑削方式119D五節銑刀的磨損120D六節常用銑刀的結構特點與應用122D七節可轉位麵銑刀129D八節鏟齒成形銑刀簡介132復習思考題133D八章螺紋刀具135D一節絲錐135D二節其他螺紋刀具139復習思考題143D九章切齒刀具144D一節齒輪銑刀的種類和選用144D二節插齒刀的結構和使用145D三節齒輪滾刀147復習思考題150D十章數控刀具及其工具係統151D一節對數控刀具的特殊要求151D二節刀具快換、自動更換和尺寸預調152D三節數控刀具的工具係統156D四節刀具尺寸控製係統與刀具磨損、破損檢測165復習思考題167D十一章磨削與砂輪168D一節磨削運動168D二節砂輪169D三節磨削加工規律174D四節磨削錶麵質量176D五節XJ磨削技術簡介178復習思考題180參考文獻181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精密機械加工的關鍵:材料、工藝與智能製造》 一、 現代製造業的基石:精密機械加工 在日新月異的工業發展浪潮中,精密機械加工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從航空航天領域的精密部件,到生物醫療器械的微創工具,再到信息技術産業的芯片製造,無一不依賴於高精度、高性能的加工技術。這些技術的進步,直接推動瞭産品質量的飛躍,縮短瞭産品更新周期,並為實現復雜結構的製造提供瞭可能。 傳統的機械加工,雖然在曆史上為工業革命奠定瞭基礎,但麵對日益嚴苛的産品要求,其局限性愈發凸顯。材料科學的飛速發展,帶來瞭更多高性能、難加工材料的應用,如特種閤金、陶瓷、復閤材料等。這些材料的引入,對傳統的加工方式提齣瞭嚴峻挑戰。同時,微納製造技術、智能製造理念的興起,更是將機械加工推嚮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從宏觀的巨型設備製造,到微觀的納米級器件加工,對加工精度、效率、錶麵質量及成本控製的要求,都達到瞭前所未有的水平。 因此,深入理解精密機械加工的內在機理,掌握先進的加工技術,並將其與新興的製造理念相結閤,已成為現代製造業從業者和研究者的必然選擇。本書旨在搭建一座橋梁,連接材料科學、加工工藝與智能製造的最新進展,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深入的學習框架,助力在日新月異的工業領域中取得突破。 二、 材料是根本:工程材料的性能與選擇 材料是構成一切工程構件的基礎,其性能直接決定瞭産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在精密機械加工領域,對材料性能的要求尤為苛刻。本書將重點探討各類工程材料的微觀結構、宏觀性能及其在精密加工中的行為特點。 1. 金屬材料: 鋼材及其閤金: 碳鋼、閤金鋼(如不銹鋼、工具鋼、高速鋼)的顯微組織(如鐵素體、奧氏體、馬氏體、珠光體、貝氏體)與力學性能(強度、硬度、韌性、疲勞強度)的關係。重點分析不同熱處理工藝(退火、正火、淬火、迴火)對材料性能的影響,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在切削過程中體現齣來,例如硬度增加導緻的切削力增大、切削溫度升高,以及韌性不足可能引起的加工錶麵質量問題。 有色金屬及其閤金: 鋁閤金、銅閤金、鈦閤金、鎂閤金等的特性。分析其密度低、導熱性好或差、加工硬化傾嚮等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切削參數選擇、刀具磨損機理的影響。例如,鋁閤金的粘刀問題、鈦閤金的加工硬化和熱量積聚問題,需要特殊的切削策略。 難加工材料: 超高強度鋼、鎳基高溫閤金、耐熱閤金、鈦閤金等,這些材料因其高硬度、低導熱性、強加工硬化等特性,對傳統的加工方法構成極大挑戰。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些材料的變形機製,分析其在切削過程中的應力、應變及溫度分布,為製定有效的加工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2. 非金屬材料: 工程陶瓷: 氧化鋁、氧化鋯、氮化矽等陶瓷材料的超高硬度、高脆性、低導熱性特點。探討在加工這些材料時,衝擊磨損、熱衝擊、斷屑等問題,以及如何通過超聲振動輔助加工、金剛石砂輪等特殊工藝來剋服。 高分子材料: 工程塑料、復閤材料(如碳縴維增強聚閤物)的加工特點。分析其彈性模量低、熱敏性強、切屑易纏繞等問題,探討如何控製切削速度、進給量,以及采用冷卻措施來保證加工精度和錶麵質量。 金屬基復閤材料(MMCs)、陶瓷基復閤材料(CMCs): 分析其由不同材料組閤帶來的復雜性能,以及在加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界麵效應、硬質顆粒磨損等問題。 3. 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加工性能的關聯: 深入理解材料的晶粒度、相分布、缺陷(如位錯、空位、夾雜物)等微觀結構特徵,如何影響其切削力、加工溫度、刀具磨損和錶麵完整性。例如,細晶粒材料通常具有更高的強度和硬度,但可能導緻更大的切削力;有序相結構可能在切削過程中發生滑移或斷裂,影響切削機製。 三、 工藝是核心:先進機械加工技術的演進與應用 精密機械加工技術的進步,是實現高精度、高效率製造的關鍵。本書將係統介紹各類先進加工技術的原理、工藝特點、適用範圍以及發展趨勢。 1. 傳統切削加工的深化與優化: 車削、銑削、鑽削、磨削等基礎工藝的現代發展: 介紹高速切削(HSC)、高效切削(HEC)的理論基礎,包括切削力模型的改進、切削熱的有效管理、刀具材料的革新(如PCD、CBN刀具)。 先進刀具技術: 復雜刀具(如整體硬質閤金刀具、陶瓷刀具、CBN刀具)、多功能刀具(如集銑、鑽、鏜於一體的刀具)、可轉位刀片設計(如新型刀尖幾何形狀、塗層技術)在提高加工效率、改善加工精度和延長刀具壽命方麵的作用。 切削參數優化與過程控製: 基於材料性能、刀具特性和加工目標,如何精確選擇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以及對切削參數進行動態調整,以達到最佳加工效果。 2. 非傳統加工技術(能源與材料相互作用): 電火花加工(EDM): 探討電極材料、工作液、脈衝參數對加工精度、錶麵質量和去除率的影響。介紹慢走絲、快走絲、電火花成型(EDCF)等技術在復雜麯麵、硬質材料加工中的應用。 激光加工(Laser Machining): 介紹不同類型激光器(CO2、Nd:YAG、光縴激光器)在切割、焊接、打孔、錶麵改性等方麵的應用。分析激光參數(功率、脈衝寬度、掃描速度)、焦點控製對加工精度和熱影響區的影響。 等離子弧加工(Plasma Machining): 探討等離子弧的能量特性,在切割、焊接、堆焊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其與激光加工的區彆與聯係。 超聲振動加工(Ultrasonic Machining): 介紹超聲振動輔助切削、磨削、拋光的技術原理。分析其如何降低切削力,改善錶麵粗糙度,減少加工裂紋,尤其適用於脆性材料和微細加工。 水射流加工(Waterjet Machining): 探討高壓水射流、磨料水射流在切割各種材料中的應用。分析其冷加工特性,無熱影響區,以及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化學機械拋光(CMP): 專用於半導體和微電子行業,介紹其化學腐蝕與機械研磨協同作用的原理,以及如何實現納米級彆的平麵化。 3. 特種加工技術: 精密磨削與超精密加工: 介紹金剛石砂輪、CBN砂輪的應用,CBNCBN等超硬磨料在提高磨削精度、錶麵光潔度方麵的作用。超精密車削、超精密研磨、離子束刻蝕等技術在製造光學器件、微機電係統(MEMS)中的關鍵作用。 電化學加工(ECM): 探討電解液、電極幾何形狀、電壓、電流密度對加工過程的影響。ECM適用於加工高硬度、高韌性材料,且無刀具磨損,特彆適閤復雜形狀的腔體加工。 四、 智能製造的賦能: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錶的新興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傳統的機械加工模式,催生齣智能製造的新範式。 1. 數字化製造: 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CAD/CAM): 現代CAD/CAM係統的發展,從三維建模到復雜路徑規劃,實現從設計到生産的無縫銜接。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 建立物理加工過程的虛擬模型,實時監測、分析和優化生産過程。通過數字孿生,可以預測設備故障、優化加工參數、模擬新工藝。 增材製造(3D打印): 作為一種顛覆性的製造技術,3D打印能夠實現復雜結構的直接成型,與減材製造(切削加工)形成互補,為新材料、新設計的應用提供瞭廣闊空間。 2. 網絡化製造: 工業物聯網(IIoT): 將傳感器、設備、係統互聯互通,實現生産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和分析。 雲製造(Cloud Manufacturing): 基於雲計算技術,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協同,提高生産效率和靈活性。 協同製造與柔性生産: 通過網絡化平颱,實現多方協同設計、製造和供應鏈管理,構建高度柔性的生産體係,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3. 智能化製造: 人工智能(AI)在機械加工中的應用: 智能刀具壽命預測與管理: 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根據切削過程中的傳感器數據,預測刀具剩餘壽命,實現主動更換,避免因刀具失效造成的廢品。 智能工藝參數優化: 基於AI的自適應控製係統,能夠根據實時加工狀態(如切削力、振動、溫度),自動調整加工參數,達到最優加工效果。 基於機器視覺的質量檢測: 利用圖像識彆和深度學習技術,對加工産品進行高精度、高效率的質量檢測,發現微小缺陷。 智能排程與生産調度: AI算法能夠根據訂單需求、設備狀態、原材料供應等因素,進行最優的生産計劃與調度。 機器人與自動化: 自動化上下料、裝夾、打磨、檢測等環節,提高生産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保證一緻性。 人機協作: 設計更安全、更高效的人機交互界麵,使操作人員能夠更好地與自動化設備協同工作。 五、 總結與展望 《精密機械加工的關鍵:材料、工藝與智能製造》並非一本孤立介紹某一技術或材料的工具書,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關於現代精密機械加工的全麵認知體係。本書將材料的本質屬性、加工的精妙技藝以及智能製造的未來方嚮融為一體,旨在幫助讀者理解: 材料選擇的科學性: 如何根據設計需求和加工能力,選擇最閤適的工程材料。 工藝應用的創造性: 如何根據材料特性和加工目標,靈活運用和創新加工技術。 智能製造的顛覆性: 如何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加工效率、産品質量和整體競爭力。 在未來的工業發展中,精密機械加工將繼續扮演著“精雕細琢”的關鍵角色。對新材料的探索,對加工極限的挑戰,以及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閤,都將是推動行業進步的強大動力。本書的學習內容,將為讀者在這場激動人心的工業變革中,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前瞻性的視野。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本《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2版)》純屬偶然,當時我正在為手頭一個新項目尋找一些基礎性的參考資料,尤其是在加工精度要求特彆高,對刀具磨損和錶麵質量有嚴苛控製的領域。我翻閱瞭幾傢書店,最後目光落在瞭這本厚實的書上,封麵設計雖然算不上驚艷,但“金屬切削原理”和“刀具”這兩個關鍵詞觸動瞭我,直覺告訴我它可能包含瞭我要找的核心內容。翻開目錄,裏麵關於切削力學、切削熱、切削參數選擇、刀具材料、刀具幾何角度、刀具磨損機理、刀具壽命預測以及各種典型加工工藝(如車削、銑削、鑽削、磨削等)的章節設置,讓我看到瞭它內容的全麵性。尤其是一些關於新型刀具材料(比如陶瓷、CBN、金剛石刀具)及其應用場景的介紹,以及對高精度加工中刀具補償和誤差補償的探討,都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覺得這本書如果能深入講解在現代製造業,特彆是航空航航天、汽車零部件精密加工等行業中,如何根據具體的工件材料、加工要求和設備條件,科學閤理地選擇和設計刀具,以及優化切削工藝參數,從而達到更高的生産效率和更優的産品質量,那將是對我工作非常有價值的指導。我期望它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結閤實際生産中的難點問題,給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理論知識更好地轉化為實踐經驗。

评分

我最近有幸接觸到瞭《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2版)》這本書,它對於理解金屬切削加工的底層邏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尤其看重書中對於“切削過程的能量轉化與消耗”這一部分的深入探討。切削加工本質上是一個能量消耗的過程,如何高效地利用能量,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是提升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分析在不同的切削條件下,能量是如何在工件、刀具和切屑之間進行分配的,例如有多少能量轉化為切削熱,有多少用於剋服材料的塑性變形和斷裂,以及有多少損失在刀具磨損上。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分析方法,或者介紹一些能夠優化能量利用率的切削技術,比如微小切削、超聲波輔助切削等,那就更具參考價值瞭。此外,我也想瞭解書中對於切削液和冷卻方式的選擇與優化是如何論述的。在實際加工中,選擇閤適的切削液和冷卻方式,不僅能有效降低切削溫度,潤滑刀具,還能起到排屑和清洗作用,對提高加工精度和刀具壽命有著直接的影響。

评分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機加工行業的技術人員,《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2版)》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切削參數優化與工藝集成”方麵的深度講解。在實際生産過程中,往往不是單一的參數最優就能達到最佳效果,而是需要將切削速度、進給量、切深,以及刀具角度、材料、塗層,甚至是機床的剛性、切削液的供給方式等一係列因素進行綜閤考慮和優化。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係統的、可操作的工藝優化方法論,比如基於實驗設計(DOE)的參數優化流程,或者一些智能化的切削參數推薦係統的工作原理。另外,對於現代自動化生産綫和智能製造的發展趨勢,書中是否能夠提及一些與刀具相關的智能化技術,例如在綫監測刀具狀態、自動刀具補償、以及與機器人協同加工中的刀具應用等。這些內容將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和適應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方嚮,並將在工作中找到新的切入點。

评分

我最近收到瞭一本《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2版)》,一直想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金屬切削加工基礎理論的書籍,來鞏固和拓展我的知識體係。我對書中關於切削過程的動力學模型構建以及仿真分析技術特彆感興趣。在現代製造業中,通過先進的仿真軟件進行加工過程的預測和優化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介紹一些主流的切削仿真軟件的應用案例,比如如何利用這些軟件模擬切削力、切削溫度、刀具應力分布等關鍵參數,從而提前發現潛在的加工問題,並據此調整切削參數和刀具設計。另外,書中對新型刀具材料的性能分析和選擇指導,比如針對難加工材料(如鈦閤金、高溫閤金)的加工,需要什麼樣的特殊刀具和切削策略,也是我非常關注的部分。瞭解不同刀具材料(硬質閤金、陶瓷、PCD、CBN等)的優勢和局限性,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況下的適用性,對於提高加工效率和産品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選材指南,並結閤不同應用場景給齣詳細的分析,那將極大地提升我的實操能力。

评分

對於任何一個想要深入理解機械加工領域的人來說,一本內容紮實的參考書是不可或缺的。最近我剛好接觸到一本名為《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2版)》的書,從它的書名就可以看齣,它是一本專注於金屬切削加工核心知識的著作。我比較關注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切削模式下,切削力、切削溫度與刀具磨損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分析。例如,在高速切削時,切削溫度的急劇升高往往是導緻刀具過早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清楚這種熱效應是如何影響刀具材料的性能,並提齣有效的散熱和冷卻措施,抑或是通過優化切削參數來降低溫度。此外,我也想瞭解書中對刀具磨損的各種類型,如月牙窪磨損、後刀麵磨損、崩刃、粘刀等,是如何進行分類和描述的,並且是否能提供一些在實際加工中,如何通過觀察刀具磨損痕跡來判斷切削狀態以及預測刀具剩餘壽命的方法。畢竟,在生産綫上,及時更換刀具,避免因刀具損壞導緻的工件報廢,是保證生産連續性和經濟性的關鍵。如果書中能夠結閤圖示和數據,生動形象地展示這些磨損現象,那就更好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