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 9787532649662 陳榕甫-RT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 9787532649662 陳榕甫-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榕甫 著
圖書標籤: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 文化史
  • 曆史
  • 陳榕甫
  • 國學
  • 文化傳承
  • 中國文化
  • 人文社科
  • 百科全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9662
商品编码:2977320318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

定價:58.00元

作者:陳榕甫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26496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在《古代漢語八韆詞》基礎上擴充編纂而成。其分類串聯的釋詞方法一格,吸取古代類書之所長,采擇習見常用的詞語,按詞義的相同、相近和相關,分門彆類地集中起來,以篇為單位作串聯式的解釋,既可在遇有疑難時查考,也可作參考書閱讀,一書多用,一查多得。 作為一部可以閱讀的義類辭書,《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在普通語詞方麵釋疑解惑的同時,適當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從天地人文到社會曆史,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麵,可幫助讀者掃除閱讀中的障礙。

內容提要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為“內編”“外編”兩大部分。 “內編”收錄200篇專文,用“據義係聯”的方式,將各類相關詞目集中於同一個主題之下,作齣“辨彆同異。對比古今”的科學性解釋。按照天文時令、地理區劃、形體、生命、社會、倫理、生活、品德纔能、性情交際、政治曆史、教育典籍、建築交通、生物、財貨數量、特徵對比、曆史事件和人物(舉例)分為類,每一類彆的相關詞匯以意義為綫索連綴成文,透過釋義、例證、文化背景介紹,使讀者瞭解古代漢語詞匯來龍去脈的同時,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外編”乃是著者近年來在報刊上所發錶的有關詞語解釋的文章的選錄,多為筆記體裁,以短篇為主,按照部首解剖、漢字奧秘、字裏字外、字義辨析、詞語源流、詞語辨析、曆法節慶、專名由來、瓜果草木、職官製度、實用算術、知今解古等分為十二類,共計108篇。極個彆詞目“內編”“外編”重見者,彼此詳略不同,可以互相參看。本書前有分類目錄,後有詞目筆畫索引,既可閱讀,也可查檢。

目錄


作者介紹


陳榕甫,筆名吾三省,湖南湘潭人,1919年1月齣生。湖南省立師範學校畢業。抗戰期間曾任隨軍記者。後定居上海,為第二代新民報人,執編《新民晚報》副刊二十餘年,並一度參加《辭海》和《漢語大詞典》的編輯工作。著有《語文小劄》《文史叢話》《古代漢語八韆詞》《語文新劄》《唐宋微型小說精粹》等。

文摘


序言



中華傳統文化精粹:韆年積澱,智慧傳承 中國,一個擁有五韆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其傳統文化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孕育瞭無數璀璨的瑰寶。它涵蓋瞭思想、哲學、文學、藝術、民俗、科技等方方麵麵,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價值取嚮。從先秦諸子的深邃智慧,到唐詩宋詞的婉約豪放;從水墨丹青的意境悠遠,到戲麯鑼鼓的跌宕起伏;從春節的團圓喜慶,到端午的紀念屈原……這一切,都構成瞭中華傳統文化豐富而多元的圖景。 一、思想哲學:奠定民族精神的基石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於其深邃的思想哲學體係。儒傢、道傢、墨傢、法傢等諸子百傢,如同智慧的燈塔,照亮瞭中華民族的精神航道。 1. 儒傢思想: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準則 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錶的儒傢學說,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主流。其核心是“仁”,強調愛人,推己及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義”則要求遵循道德規範,行正道,做應該做的事。“禮”是社會行為的準則,維護社會秩序和等級製度。“智”倡導求知明辨,提高個人修養。“信”則是誠信為本,言行一緻。儒傢思想不僅是中國古代政治、教育、倫理的重要指導思想,也對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例如其對傢庭倫理、社會責任、個人品德的強調,仍然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元素。 2. 道傢思想: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智慧 老子、莊子開創的道傢學說,主張“道法自然”,認為天地萬物皆由“道”而生,遵循自然的規律是最高的智慧。“無為而治”是道傢政治哲學的核心,並非消極不作為,而是順應事物發展規律,減少乾預,達到最佳治理效果。道傢思想推崇返璞歸真,追求精神的自由與超脫,其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熱愛,在當代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更顯其深刻的價值。 3. 墨傢思想:兼愛非攻,尚賢尚力的實踐精神 墨子及其學派,以“兼愛”為核心,主張無差彆的愛,反對戰爭,提倡“非攻”。他們還強調“尚賢”,即任用有纔能的人;“尚力”,即勤勞節儉,反對奢侈浪費。墨傢思想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和現實關懷,對當時的社會不公和戰爭進行瞭深刻的批判,其提倡的博愛精神和反對侵略的思想,在國際關係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 法傢思想:法治精神,富國強兵的現實主義 以商鞅、韓非子為代錶的法傢學說,強調法律的權威性和嚴刑峻法,認為國傢富強和安定需要依靠明確的法律和強有力的執行。雖然法傢思想因其嚴苛而備受爭議,但其對國傢治理、製度建設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法治精神的強調,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建立提供瞭理論基礎。 二、文學藝術:描繪時代風貌,抒發民族情感 中華傳統文化在文學藝術領域留下瞭輝煌的篇章,它們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是曆史的鏡子,民族情感的載體。 1. 詩詞歌賦:字裏行間的韆年情懷 從《詩經》的質樸真摯,到楚辭的浪漫瑰麗;從漢賦的鋪陳華麗,到唐詩的意境深遠;從宋詞的婉約豪放,到元麯的通俗生動……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意象、深沉的情感,描繪瞭廣闊的社會生活,抒發瞭人民的喜怒哀樂,反映瞭時代的變遷。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等一代代詩人在各自的時代留下瞭不朽的篇章,至今仍被傳頌。 2. 文學經典:塑造民族精神的巨著 《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中國古典小說,以其宏大的敘事、鮮活的人物、深刻的思想,成為中華文學史上的不朽經典。它們不僅是生動的文學作品,更蘊含著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人生哲理和社會洞察,深刻地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3. 書法繪畫:筆墨丹青的東方韻味 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綫條藝術,將漢字之美提升到極緻。從甲骨文的古樸,到篆書的典雅,到隸書的飄逸,到楷書的端莊,到行書和草書的灑脫,書法不僅僅是文字的書寫,更是一種情感的錶達,一種精神的寄托。中國畫,則以水墨丹青,追求意境的營造,而非寫實的刻畫。山水畫的雄渾壯麗,花鳥畫的生機盎然,人物畫的傳神寫意,都體現瞭中國人對自然、生命和美的獨特理解。 4. 戲麯麯藝:國粹的魅力與傳承 京劇、越劇、昆麯等各種地方戲麯,以及相聲、評書等麯藝形式,是中華民族獨有的錶演藝術。它們通過唱、念、做、打等多種藝術手段,講述曆史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傳遞民族情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 三、民俗文化:浸潤生活的韆年習俗 中華傳統民俗文化,是根植於中國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和情感的結晶,它豐富多彩,代代相傳。 1. 傳統節日:凝聚情感的文化符號 春節的團圓年味,清明節的掃墓祭祖,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中鞦節的賞月思親……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是時間的節點,更是情感的紐帶,文化的符號。它們承載著人們對祖先的緬懷,對親人的思念,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2. 飲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國智慧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係各具特色,從中醫養生的食療理論,到各地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都體現瞭中國人對食物的智慧和對生活的講究。飲食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更是社交、禮儀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 3. 婚喪嫁娶:人生禮儀的傳承 從傳統的婚嫁習俗,到莊重的喪葬儀式,中國人在人生的重要節點,都有著一係列的儀式和規矩。這些習俗,體現瞭中國人對生命、傢庭、社會關係的理解和尊重,也承載著對後代子孫的期望和祝福。 4. 建築藝術:天人閤一的東方哲學 中國的傳統建築,無論是宮殿、寺廟,還是民居,都講究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從故宮的恢弘大氣,到蘇州園林的麯徑通幽,再到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無不體現瞭中國人對“天人閤一”的追求,以及對空間的獨特理解。 四、科技發明:智慧的結晶,文明的驅動 中華民族在古代也曾創造瞭輝煌的科技成就,為世界文明做齣瞭巨大貢獻。 1. 四大發明:改變世界的中國智慧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四大發明,不僅深刻地影響瞭中國曆史的進程,也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産生瞭革命性的推動作用。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裏程碑。 2. 傳統醫學: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學 中醫理論,如陰陽五行、經絡學說、辨證論治等,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中藥的應用,針灸、推拿等療法,至今仍在守護著無數人的健康。中醫不僅是一門醫學,更是一種對生命、對人體與自然關係的深刻理解。 3. 天文曆法:對宇宙的探索與認知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傢,通過長期的觀測和記錄,創造瞭先進的曆法,對天象變化進行瞭精準的預測。這些成就,不僅服務於農業生産,也反映瞭古人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精神。 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如同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蘊含著豐富的智慧、深刻的哲理、迷人的藝術和悠久的曆史。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傢園,也是世界文明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瑰寶。深入瞭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啓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以開放的心態,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融閤現代文明的成果,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齣新的生機與活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普及,更是一種文化的浸潤,一種思維模式的啓發。書中對一些涉及人際關係、社會倫理的詞匯的解讀,讓我對“孝”、“悌”、“忠”、“恕”等概念有瞭更深刻的體會,理解瞭中國社會為何如此重視傢庭和人倫。同時,書中對“天人閤一”、“中庸之道”等哲學思想的闡釋,也讓我明白瞭中國人處理問題時傾嚮於尋求平衡與和諧的根源。我曾經覺得有些中國人的行為方式難以理解,但通過這本書,我找到瞭許多根源性的解釋。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理解中華文化的“潘多拉魔盒”,讓我看到瞭隱藏在日常言行背後的深刻文化邏輯。我還會反復翻閱這本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傳統文化”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知。我原以為它隻是那些陳舊的、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東西,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將那些看似遙遠的概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翔實的例證,一一呈現在眼前,並且巧妙地與現代生活進行連接。例如,“陰陽五行”這個聽起來玄奧的理論,書中不僅解釋瞭它的基本原理,更闡述瞭它在中國古代哲學、醫學、建築、甚至日常思維方式中的應用,讓我理解瞭為何中國人看待事物會有如此獨特的視角。再比如,“二十四節氣”,這早已被很多人視為過時的曆法,書中卻詳細介紹瞭每個節氣的由來、天文現象,以及與之相關的農事活動、養生保健、節日習俗,讓我感受到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基因,是塑造我們民族性格的重要力量。閱讀它,就像是在照鏡子,看到瞭中華民族的根源,也看到瞭我們不斷發展的可能。

评分

這是一本令人驚艷的中華傳統文化百科全書!我一直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零散的知識點難以形成係統。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學習路上的指路明燈。它以“詞”為單位,卻絕非簡單的詞匯堆砌,而是將每個詞條都延展成一個小小的文化故事,涵蓋瞭曆史、哲學、藝術、民俗等各個方麵。我驚喜地發現,許多我以為隻是平常詞語,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意義。比如,“禮”這個字,書中不僅僅解釋瞭它的基本含義,更從周公製禮作樂談起,一路追溯到孔子對“禮”的闡釋,再到曆代王朝對“禮”的不同理解和實踐。讀完這一詞條,我對中國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又如,“茶”,書中詳細介紹瞭茶的起源、品種、製作工藝、飲用習俗,甚至延伸到瞭茶道精神,讓我對這一日常飲品颳目相看。這種“以小見大”的編寫方式,讓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吸收瞭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與古聖先賢對話,感受中華文明的脈搏。

评分

這是一本非常適閤作為工具書和枕邊書的書。它的編排清晰,檢索方便,遇到任何不理解的傳統文化詞匯,都能在這裏找到詳盡的解釋。而且,它的內容並非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趣味性,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絲毫不會感到疲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的通俗易懂,以及在引用古籍文獻時的嚴謹準確。這本書的覆蓋麵非常廣,幾乎涵蓋瞭我想瞭解的各個方麵。無論是對曆史事件的背景解讀,還是對古代生活習俗的生動描述,都能讓我獲得滿足。我甚至可以將這本書作為我與孩子一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起點,通過這本書,我可以嚮他們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橋梁,一本值得珍藏的傳傢之寶。

评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必須說,這本書簡直是我的“寶藏”。它不僅僅是關於文化詞匯的解釋,更像是一部迷你版的中國文化史,一本精美的文化畫捲。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地梳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書籍,而這本書中關於“道”、“仁”、“禮”、“智”、“信”等核心儒傢、道傢思想的闡釋,清晰而深刻,讓我對這些概念有瞭更透徹的理解。書中對各種古代文體、藝術形式的介紹,如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書法、繪畫、戲麯等,都附有豐富的曆史背景和代錶性作品的賞析,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輝煌的藝術時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琴棋書畫”的篇章,它不僅僅介紹瞭這四種藝術形式,更闡述瞭它們所蘊含的文人情懷和精神追求,讓我深深體會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知識的渴求,更在精神層麵給予瞭我極大的滋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