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
定價:58.00元
作者:陳榕甫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26496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在《古代漢語八韆詞》基礎上擴充編纂而成。其分類串聯的釋詞方法一格,吸取古代類書之所長,采擇習見常用的詞語,按詞義的相同、相近和相關,分門彆類地集中起來,以篇為單位作串聯式的解釋,既可在遇有疑難時查考,也可作參考書閱讀,一書多用,一查多得。 作為一部可以閱讀的義類辭書,《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在普通語詞方麵釋疑解惑的同時,適當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從天地人文到社會曆史,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麵,可幫助讀者掃除閱讀中的障礙。
內容提要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為“內編”“外編”兩大部分。 “內編”收錄200篇專文,用“據義係聯”的方式,將各類相關詞目集中於同一個主題之下,作齣“辨彆同異。對比古今”的科學性解釋。按照天文時令、地理區劃、形體、生命、社會、倫理、生活、品德纔能、性情交際、政治曆史、教育典籍、建築交通、生物、財貨數量、特徵對比、曆史事件和人物(舉例)分為類,每一類彆的相關詞匯以意義為綫索連綴成文,透過釋義、例證、文化背景介紹,使讀者瞭解古代漢語詞匯來龍去脈的同時,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外編”乃是著者近年來在報刊上所發錶的有關詞語解釋的文章的選錄,多為筆記體裁,以短篇為主,按照部首解剖、漢字奧秘、字裏字外、字義辨析、詞語源流、詞語辨析、曆法節慶、專名由來、瓜果草木、職官製度、實用算術、知今解古等分為十二類,共計108篇。極個彆詞目“內編”“外編”重見者,彼此詳略不同,可以互相參看。本書前有分類目錄,後有詞目筆畫索引,既可閱讀,也可查檢。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陳榕甫,筆名吾三省,湖南湘潭人,1919年1月齣生。湖南省立師範學校畢業。抗戰期間曾任隨軍記者。後定居上海,為第二代新民報人,執編《新民晚報》副刊二十餘年,並一度參加《辭海》和《漢語大詞典》的編輯工作。著有《語文小劄》《文史叢話》《古代漢語八韆詞》《語文新劄》《唐宋微型小說精粹》等。
文摘
無
序言
無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普及,更是一種文化的浸潤,一種思維模式的啓發。書中對一些涉及人際關係、社會倫理的詞匯的解讀,讓我對“孝”、“悌”、“忠”、“恕”等概念有瞭更深刻的體會,理解瞭中國社會為何如此重視傢庭和人倫。同時,書中對“天人閤一”、“中庸之道”等哲學思想的闡釋,也讓我明白瞭中國人處理問題時傾嚮於尋求平衡與和諧的根源。我曾經覺得有些中國人的行為方式難以理解,但通過這本書,我找到瞭許多根源性的解釋。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理解中華文化的“潘多拉魔盒”,讓我看到瞭隱藏在日常言行背後的深刻文化邏輯。我還會反復翻閱這本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傳統文化”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知。我原以為它隻是那些陳舊的、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東西,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將那些看似遙遠的概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翔實的例證,一一呈現在眼前,並且巧妙地與現代生活進行連接。例如,“陰陽五行”這個聽起來玄奧的理論,書中不僅解釋瞭它的基本原理,更闡述瞭它在中國古代哲學、醫學、建築、甚至日常思維方式中的應用,讓我理解瞭為何中國人看待事物會有如此獨特的視角。再比如,“二十四節氣”,這早已被很多人視為過時的曆法,書中卻詳細介紹瞭每個節氣的由來、天文現象,以及與之相關的農事活動、養生保健、節日習俗,讓我感受到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基因,是塑造我們民族性格的重要力量。閱讀它,就像是在照鏡子,看到瞭中華民族的根源,也看到瞭我們不斷發展的可能。
评分這是一本令人驚艷的中華傳統文化百科全書!我一直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零散的知識點難以形成係統。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學習路上的指路明燈。它以“詞”為單位,卻絕非簡單的詞匯堆砌,而是將每個詞條都延展成一個小小的文化故事,涵蓋瞭曆史、哲學、藝術、民俗等各個方麵。我驚喜地發現,許多我以為隻是平常詞語,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意義。比如,“禮”這個字,書中不僅僅解釋瞭它的基本含義,更從周公製禮作樂談起,一路追溯到孔子對“禮”的闡釋,再到曆代王朝對“禮”的不同理解和實踐。讀完這一詞條,我對中國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又如,“茶”,書中詳細介紹瞭茶的起源、品種、製作工藝、飲用習俗,甚至延伸到瞭茶道精神,讓我對這一日常飲品颳目相看。這種“以小見大”的編寫方式,讓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吸收瞭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與古聖先賢對話,感受中華文明的脈搏。
评分這是一本非常適閤作為工具書和枕邊書的書。它的編排清晰,檢索方便,遇到任何不理解的傳統文化詞匯,都能在這裏找到詳盡的解釋。而且,它的內容並非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趣味性,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絲毫不會感到疲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的通俗易懂,以及在引用古籍文獻時的嚴謹準確。這本書的覆蓋麵非常廣,幾乎涵蓋瞭我想瞭解的各個方麵。無論是對曆史事件的背景解讀,還是對古代生活習俗的生動描述,都能讓我獲得滿足。我甚至可以將這本書作為我與孩子一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起點,通過這本書,我可以嚮他們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橋梁,一本值得珍藏的傳傢之寶。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必須說,這本書簡直是我的“寶藏”。它不僅僅是關於文化詞匯的解釋,更像是一部迷你版的中國文化史,一本精美的文化畫捲。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地梳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書籍,而這本書中關於“道”、“仁”、“禮”、“智”、“信”等核心儒傢、道傢思想的闡釋,清晰而深刻,讓我對這些概念有瞭更透徹的理解。書中對各種古代文體、藝術形式的介紹,如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書法、繪畫、戲麯等,都附有豐富的曆史背景和代錶性作品的賞析,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輝煌的藝術時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琴棋書畫”的篇章,它不僅僅介紹瞭這四種藝術形式,更闡述瞭它們所蘊含的文人情懷和精神追求,讓我深深體會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知識的渴求,更在精神層麵給予瞭我極大的滋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