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瞭情/走進教育數學

數學不瞭情/走進教育數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景中 編
圖書標籤:
  • 教育數學
  • 數學教育
  • 數學方法
  • 教學策略
  • 學習方法
  • 中學數學
  • 解題技巧
  • 數學思維
  • 教育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
ISBN:9787030268211
商品编码:29913147009
丛书名: 数学不了情走进教育数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本店POD版圖書均在書名下有明顯紅字標注,POD圖書屬於按需定製,您下單購買後我們纔開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訂單。 我們一般會在您下單後的4-7個工作日內完成發貨,請謹慎下單!商品無質量問題不支持退貨,定價和裝幀可能會與原書不同,請以實物為準!詳情請谘詢客服 購買電子版圖書請與客服直接聯係,或搜索科學齣版社電子商務平颱購買
數學不瞭情
定價 78.00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版次 1
齣版時間 2016年06月
開本 16
作者 談祥柏
裝幀 平裝
頁數 336
字數 300
ISBN編碼 9787030268211

內容介紹
筆者以數十年潛心研究發現的數的奇妙性質公助同好,並以國外的一些學術價值很高而且非常暢銷的讀物中的核心素材充實本書。筆者以數十年潛心研究發現的數的奇妙性質公助同好,並以國外的一些學術價值很高而且非常暢銷的讀物中的核心素材充實本書。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智力加油站
1.1 有記性的數
1.2 推陳齣新,增加調料
1.3 無視直覺
1.4 試兩次就行
1.5 風行宇內
1.6 韆年名題話百雞
1.7 月相變化的乘法
1.8 用減法開平方
1.9 數點子求麵積
1.10 青硃齣入圖

第2章 靈機一動,苦盡甘來
2.1 齣奇製勝,以靜製動
2.2 根號裏套根號
2.3 炒股高手
2.4 打破思維定式
2.5 數字錄像
2.6 葛藤之長
2.7 獨立王國
2.8 靈感閃現,易如反掌
2.9 窮小子妙算,晾四座
2.10 菩提明鏡
2.11 梁羽生與數學

第3章 數字照妖鏡
3.1 金箍棒當釘耙
3.2 大款上當
3.2 數字照妖鏡
3.4 麵上無光
3.5 傷心骰子
3.6 打破“韆年一貫”製
3.7 六道輪迴
3.8 彆開生麵的密碼信
3.9 經書藏在哪裏
3.10 漏窗式密碼

第4章 自然數群英譜
4.1 續命金丹
4.2 無0就亂套
4.3 0作焊料
4.4 X號的平移
4.5 爭取100分
4.6 錦囊中的答案
4.7 十六字令
4.8 五代同堂的幻方
4.9 金鑲玉邊
4.10 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4.11 天神的手筆
4.12 齣土文物
4.13 認祖歸宗
4.14 和諧的象徵;
4.15 暗室尋貓
4.16 香港的“伯樂”
4.17 十八羅漢之首
4.18 五環體現數學之美
4.19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20 視覺的盛宴
4.21 數學不瞭情

第5章 以造化為師
5.1 敲打羊皮
5.2 橫看成嶺側成峰
5.3 森德拉姆之篩
5.4 怪異的生蛋母雞
5.5 西方寶樹
5.6 楊輝三角形的分形性質
5.7 哈雷數
5.8 天體運動的啓示
5.9 高空對接
5.10 數學大玩傢劉卡
5.11 外星人的算術
5.12 圓通算法
5.13 不怕辣
5.14 天網恢恢
5.15 不可思議的巧閤
5.16 互補意味著幸福和完美
5.17 各領風騷的三角形
5.18 水仙花數,黑洞與振蕩
5.19 不動明王

第6章 近繁殖與遠緣雜交
6.1 西方的“誇父逐日”
6.2 欽佩“大唐文化”
6.3 風馬牛可相及
6.4 兩度元宵
6.5 美麗心靈
6.6 懷念金剋木
6.7 數學教授講的占星術故事
6.8 拆字奇談
6.9 熟語的字數
6.10 芳齡幾何
6.11 等號的延伸
6.12 走齣疑古時代
6.13 韆年等
6.14 怡紅夜宴圖
6.15 圓颱麵上的巡禮
6.16 八山疊翠
6.17 成語中的數學伏兵
6.18 藍羅裙子束縴腰
6.19 拗口令
6.20 嚮物理討救兵

第7章 無所不在的數學
7.1 擊鼓撞鍾
7.2 金香爐
7.3 囚衣的號碼
7.4 “大神”的姓氏
7.5 避諱趣話
7.6 遊山玩水
7.7 足球悖論
7.8 大雁的情報
7.9 五行取名
7.10 軸心國愛“偷打”
7.11 曆史老師陸先生
7.12 亂穿馬路找藉口
7.13 一場動人的速算錶演
7.14 數學與猜謎
7.15 數學與神話
7.16 數學與草書
7.17 名傢的失誤
參考文獻
後記   方地為輿,圓天為蓋。長劍耿介,倚天之外。
  ——宋玉《大言賦》
  我們是獨*無二的嗎?這個問題已經睏擾瞭人類很多世代。也許我們的老祖宗在仰望夜空中浩瀚的天河群星時就在想:這些星星上會有人嗎?
  天文學是一切科學之中zui富有詩意的學科。有一幅世界名畫叫做“銀河的起源”,肇始於優美動人的希臘神話。星光閃爍,它們是遙遠的太陽,擁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把萬物之靈的人類引嚮空間深處。黑洞,白洞,超弦,奇點,時空隧道……有著無窮無盡的宇宙奧秘。
  宇宙的年齡有多大?天文學傢們估計,從“大爆炸”至今,大約已有150億到160億年的“高齡”瞭,而人類至今的曆史僅僅是區區40萬年左右。而高速電子計算機、核爆炸、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的齣現,則還不到100年。
  早在1924年,天文學傢埃德溫。哈勃就證明瞭在我們的銀河係之外還有其他星係。
作者介紹
  談祥柏,數學傢科普作傢,從事數學科普創作逾半個世紀,迄今為止正式齣版的創作與翻譯書籍已達50種之多,代錶作有《穩操勝券》、《數學加德納》、《趣味數學辭典》、《奇妙的幻方》、《綫性規劃與對策論》,以及《十萬個為什麼·數學分冊》等;發錶的科普文章超過1000篇.具有紮實的古文與淵博的文學知識,通曉多種語言,擅長矩陣、古今密碼編製與破譯、組閤數學,研究與攻堅能力迄今未衰。
  張景中,多年從事幾何算法和定理機器證明研究,其成果曾獲國傢發明二等奬,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奬,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熱心數學教育,提齣教育數學的思想,並從事中學教學改革和微積分教學改革的研究,熱愛科普事業,其所著《教育數學叢書》曾獲中國圖書奬,《數學傢的眼光》等科普作品曾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第六屆國傢圖書奬、“五個一”工程奬、全國科普創作一等奬,《好玩的數學》叢書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
關聯推薦
  改造數學使之更適宜於教學和學習,是教育數學為自己提齣的任務。
  把學數學比作吃核桃。核桃仁美味而富有營養,但要砸開纔能吃到它,數學教育要研究的,是如何砸核桃吃核桃,教育數學呢,則要研究改良核桃的品種,讓核桃更美味,更營養,更容易砸開吃淨。
  翻翻這風格不同並且內容迥異的10本書,教育數學領域的現狀曆曆在目,這是一個開放求新的園地,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在這裏耕耘勞作的人們,想的是教育。做的是數學,為教育而研究數學,通過豐富發展數學而推進教育,提齣新定義新概念,建立新方法新體係,發掘新問題新技巧,尋求新思路新趣味,凡此種種,無不是為教育而做數學。
  這樣的書,數學教師不可不讀,數學教育的研究者不可不讀。
  把奇妙的對稱、均衡、和諧等美學要素注入高等代數與其他學科使較為冷漠的學科變得生龍活虎。書中大量生動活潑的素材,深刻哲理與無比激情兼而有之,作者繼承瞭數學科普大師馬丁?加德納的文風、加以有機融閤完成瞭素材的中國本土化,使之文采斐然,雅俗共賞。
在綫試讀
  有人稱此算法為“本原算法”,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可說抓住瞭要害,看透瞭問題的本質,有人對此深錶懷疑,認為這樣一來勢必大大限製瞭應用範圍。實際上,這種顧慮完全沒有必要。被開方數既可為整數,也可為小數,或者是整數與小數兩者兼有的混閤多位數,我們隻要兩位一節地定好位置,即可易如反掌地得齣zui後的結果,總而言之,在運算過程中,一切數據都可以視為正整數,但這種數目是可大可小的,大到充滿六閤,小到隻有半粒米,作為孫悟空的運載工具,鑽進牛魔王的肚子裏去,現在設被開方數為34567,求它的平方根,要求準確到兩位小數。我們的被開方數完全是隨機取來的,按照數理統計原理,子樣雖小,但它完全與統計母體一緻,因而不失為一個代錶性的例題,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許多珠算高手都背得齣100以下的平方數,例如882=7744之類,由是容易看齣182=324,於是就有32400=1802,從而n:180,2n-1=359,讓我們求齣第*個餘數,即34567-32400:2167,根據上文所作的特彆交代,“吾道一以貫之”,下一個減數應該是361,即緊接著359的下一個奇數。
圖書簡介:《時空交織:古典物理學與現代宇宙的邊界》 一、 宏大敘事與思想溯源:從牛頓的蘋果到愛因斯坦的時空觀 本書《時空交織:古典物理學與現代宇宙的邊界》是一部深度剖析物理學兩大支柱——經典力學與相對論——發展脈絡的學術專著。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公式和定律,而是緻力於描繪齣人類認知邊界是如何一步步被拓展、被顛覆的曆史進程。 第一部分:堅實的基石——牛頓力學的輝煌與局限 我們將從伽利略的斜麵實驗和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講起,構建起牛頓經典力學體係的理論框架。詳細闡述牛頓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的數學錶述及其在宏觀低速世界中的無上成功。本部分深入探討瞭能量守恒、動量守恒等基本概念的哲學意義,它們如何塑造瞭啓濛時代對世界確定性的信心。 然而,本書的重點並非止步於歌頌。我們將細緻剖析經典物理學在以下領域的“失效”或“不完備性”: 1. 對微觀世界的描述睏境: 經典電磁學在解釋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時的理論矛盾。 2. 對高速運動的無力: 對邁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的經典解釋的失敗。 3. 絕對時空的哲學枷鎖: 對“以太”這一中介物假設的深入批判性審視。 通過這種對比,讀者將清晰地認識到,任何看似完美無缺的理論體係,都內含著其自身的瓦解的種子,而這些“種子”,正是通往新物理學的階梯。 二、 概念的革命:相對論對絕對時空觀的顛覆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關於愛因斯坦革命的深度解讀。我們首先從狹義相對論入手,詳細推導瞭洛倫茲變換,揭示瞭光速不變原理如何迫使我們接受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的非直覺結論。我們將著重分析“同時性的相對性”這一核心概念,並探討其對傳統哲學中時間觀的衝擊。 緊接著,本書進入更深層次的討論:廣義相對論。我們力求以最清晰的方式闡釋“引力即時空彎麯”的幾何化思想。 測地綫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闡述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物理內涵,並探討其在弱場近似下如何退化為牛頓引力定律。 水星近日點進動與引力紅移: 通過具體的實驗觀測,驗證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黑洞的誕生與事件視界: 深入探討史瓦西解的物理意義,以及黑洞作為時空極端扭麯區域的存在,如何挑戰我們對“存在”的傳統理解。 三、 邊界的衝突與融閤:從古典到量子的過渡地帶 物理學的曆史並非一次平穩的過渡,而是一係列劇烈的“相變”。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兩種理論的交界區域,即“量子引力”的初步探索。 我們探討普朗剋常量的引入如何標誌著能量的“量子化”,以及玻爾的原子模型如何嘗試調和經典軌道概念與新的量子規則。本部分將重點分析“互補性原理”的哲學意義,即在微觀世界中,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如波或粒子)依賴於我們提問的方式,這與經典物理中客觀實在性的信念形成瞭尖銳的對比。 四、 結構與應用:現代宇宙學的支撐 在理解瞭經典與相對論的基礎上,本書的第四部分將這些概念應用到宇宙學的宏大尺度: 1. 宇宙的膨脹: 闡述哈勃定律的發現及其與弗裏德曼方程(基於廣義相對論)的聯係,解釋宇宙學原理。 2. 大爆炸模型的證據鏈: 詳細介紹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物理起源,將其視為早期宇宙“熱寂”留下的餘溫,而非單純的電磁波。 3. 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挑戰: 討論現代觀測數據(如星係鏇轉麯綫和Ia型超新星觀測)如何暗示我們現有的物質和能量模型(基於標準粒子物理學)尚不完備,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時空結構本身可能包含我們尚未理解的組分。 五、 總結與展望:未竟的探索 本書的結論部分將總結經典物理學作為近似理論的地位,以及現代物理學所麵臨的根本性問題——如何將廣義相對論的宏觀幾何描述與量子力學的微觀概率描述統一起來。我們探討弦論、圈量子引力等前沿理論的初步構想,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物理學的探索永無止境,我們當前對時空本質的理解,可能僅僅是未來更深刻理論的雛形。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對物理學史、哲學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以及大學物理、工程學、天文學等專業背景的學生。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代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但注重啓發性而非純粹的數學推導的繁復性。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將獲得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及其時空背景的全新、立體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數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的書,一本關於“教育”的書。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不是從宏觀的教育政策或者微觀的解題技巧入手,而是從學生個體的情感需求和認知發展規律齣發,來探討如何讓數學教育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具生命力。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打開瞭一扇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數學教育背後隱藏的無限可能性。我被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堅守和熱愛所深深感染,也對未來數學教育的發展充滿瞭樂觀的期待。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教育理念的重塑。它讓我更加堅定瞭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信念,也給瞭我源源不斷的動力去探索和實踐。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像那些華麗的辭藻那樣能瞬間抓住人的眼球,卻能在字裏行間悄悄地改變你的認知,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反復咀嚼書中的每一個論斷,每一次都能從中品味齣新的況味。它讓我看到瞭教育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價值觀的塑造,是品格的培養。作者在探討數學教育的時候,也巧妙地融入瞭對人文關懷的思考,這種跨領域的融閤,讓這本書的內涵更加豐富和深刻。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對數學教學方法的啓示,更是對人生和教育的深刻理解。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點亮生命的火種,是激發內在的潛能,是引導個體去發現自我、實現自我。

评分

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沉浸在這本書營造的獨特氛圍裏。書中的論述,與其說是在講解數學知識,不如說是在講述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哲學。作者對“為什麼”的執著追問,以及對“如何”的細緻拆解,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數學的認知邊界。我一直以為,數學就是公式和定理的堆砌,是邏輯和符號的抽象遊戲,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讓我看到,數學背後蘊含著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培養理性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生活化案例,將原本晦澀難懂的數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讓“數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融入生活、服務於現實的實用工具。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數學的偏見,以及在教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區。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益,更是一種思維的啓迪,一種對學習本質的重塑。

评分

這本書,我拿在手裏,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雅緻,柔和的色彩仿佛在低語著一種寜靜的力量。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醇厚的文字香,字裏行間流淌著對教育事業深沉的熱愛,以及對數學這門學科細膩而獨到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開篇時描繪的那幅畫麵,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正耐心地、溫柔地引導著孩子們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沒有枯燥的說教,隻有循循善誘的啓發。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理念,讓我深深打動。我能感受到作者並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試圖通過一種更加人性化、更具溫度的方式,去構建數學與人心之間的橋梁。這種對教育本質的迴歸,以及對數學教育方法論的深入思考,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也置身於那個充滿陽光的課堂,與孩子們一同經曆發現的喜悅,剋服理解的睏境。整本書的基調溫暖而充滿希望,讓我對未來的數學教育充滿瞭更深層次的期待和信心。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我看瞭很多遍,每一次重讀都有新的收獲。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用平實而深刻的語言,與我進行一場關於教育和成長的對話。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教學中的“難點”和“痛點”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智慧。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一些學生對數學感到畏懼、産生抵觸情緒的情況,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實踐層麵的指導,從學生的心理特點齣發,設計齣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化解學習睏難的教學策略。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方法運用到我的日常教學中,效果齣乎意料地好。孩子們不再視數學為洪水猛獸,而是開始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這種教學上的“突破”,讓我由衷地感謝這本書,以及它背後那位充滿教育情懷的作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