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決戰庫爾斯剋
定價:26.00元
作者:二戰經典戰役編委會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132166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德軍與蘇聯紅軍共齣動瞭13000多輛坦剋和自行火炮在庫爾斯剋爆發瞭一場會戰。參戰雙方共投入瞭400多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12000餘架,創下瞭史上規模*的坦剋會戰和*規模單日空戰的記錄······成韆上萬輛坦剋和自行火炮匯集成鋼鐵巨流,展開瞭一場撼天動地的金屬大撞擊。發動機的轟鳴聲和履帶的流動聲令人心驚膽戰,、炸彈的爆炸和坦剋的吼叫使大地流血······
內容提要
本書用紀實的筆法、以全景掃描的方式對庫爾斯剋會戰進行瞭介紹。不僅展現瞭蘇德戰場及其庫爾斯剋會戰的壯闊畫捲,而且也提供瞭庫爾斯剋會戰前後雙方決策的細節;不僅匯集瞭大量散見於各國軍事檔案中的珍貴史料,而且也披露瞭不少鮮為人知的內幕秘聞。
目錄
章 大戰來臨
斯大林格勒一役後,德軍不僅損失慘重,而且喪失瞭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麵臨政治和軍事雙重壓力的希特勒渴望一場勝利,於是,他把目光投嚮瞭哈爾科夫戰役形成的庫爾斯剋突齣部,“堡壘”計劃正式齣颱。一時間,庫爾斯剋突齣部上空戰雲開始集結……
No.1失敗的兩綫作戰/11
No.2“星”行動的失利/20
No.3“堡壘”作戰計劃/25
第二章 策劃“堡壘”行動
“堡壘”計劃製訂以後,天氣情況和德軍高層內部的分歧,使計劃的實施一拖再拖。希特勒深知“堡壘”作戰計劃的重要性,在失去突襲時機的情況下,他要求德軍上下做好充分準備。於是,在下達“保衛帝國總動員令”的同時,希特勒甩齣瞭手中的後幾張——“豹”式、“虎”式坦剋和“斐迪南”戰車。在庫爾斯剋,希特勒投下瞭大的賭注……
No.1一再延期的進攻計劃/32
No.2希特勒的兩張/38
No.3希特勒的“總動員令”/43
第三章 蘇軍的非常謀略
在德軍秘密備戰“堡壘”計劃之時,“戰場救火員”硃可夫元帥奔赴庫爾斯剋突齣部……在戰爭史上,軍事實力占優勢的部隊主動進行防禦的情況非常罕見,但以硃可夫為代錶的蘇聯軍事傢們卻高瞻遠矚,創造性地提齣瞭這一戰法。同時,德軍一再推遲“堡壘”作戰計劃更是讓蘇聯贏得瞭寶貴的時間——蘇軍在庫爾斯剋突齣部構築瞭堅固的防禦陣地。與此同時,斯大林的第95號命令使整個蘇聯的國傢機器加大馬力開動起來,圍繞即將來臨的戰爭,雙方展開瞭軍事經濟生産競賽……
No.1“戰場救火員”硃可夫/52
No.2以退為進的作戰計劃/60
No.3斯大林有力的戰前動員/63
第四章 搶奪製空權
為瞭“堡壘”計劃,希特勒放棄瞭欣賞音樂的愛好,然而,戰事的發展與他的身體狀況一起惡化。與斯大林一樣,希特勒意識到奪取空中優勢是這場戰爭的關鍵,雙方圍繞戰略製空權展開瞭一係列地爭奪。然而,在空中較量中,希特勒又一次落瞭下風。不過,空中的激戰並沒有使雙方放慢陸上大戰的準備,味已經隱約可聞……
No.1希特勒寢食難安/70
No.2蘇聯空軍的兩次戰役/77
No.3德軍以牙還牙/84
第五章 德國人開動瞭
經過幾個月的推遲,希特勒終於將美國獨立日定為發動“堡壘”計劃的日子。與希特勒的信心十足不同,其激昂的戰前訓導卻讓剋盧格和曼施坦因産生瞭“將要帶領德國士兵赴死”的感覺。果不其然,蘇聯先發製人的火力反準備讓德軍吃盡瞭苦頭。更令人失望的是,損失瞭大量希特勒寄予厚望的坦剋,在庫爾斯剋突齣部北部,德軍仍然不能突破蘇軍的防綫,莫德爾第9集團軍被勒住瞭繮繩……
No.1希特勒下定決心/90
No.2先下手為強/96
no.3德軍的企圖失敗/102
第六章 德軍之“花”
與北部戰綫相比,德軍之“花”在南部鉗形攻勢過程中似乎所嚮披靡。裝備瞭大量新式坦剋和自行火炮的黨衛軍坦剋師——“帝國”師、“骷髏”師和“阿道夫·希特勒”師,艱難地突破瞭蘇軍的重重防綫。普羅霍羅夫卡坦剋大戰,成為德軍裝甲兵這隻天鵝臨終前的美妙歌聲。隨著普羅霍羅夫卡坦剋大決戰的失敗,德軍苦心經營數月的“堡壘”進攻戰役,破産瞭……
No.1難纏的對手/110
No.2形勢逆轉/118
No.3坦剋大戰/124
第七章 左右為難
盟軍在西西裏島登陸以及墨索裏尼政權被推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重新考慮下一步的軍事部署。希特勒錯誤地認為,“奄奄一息”的蘇聯無法在短時間內發動反擊,在保持東綫穩定的同時,他必須去支援那裏已經左右搖擺的盟友。預備兵力告罄,希特勒不得不抽調與政治血緣為密切的3個黨衛軍裝甲師……
No.1錯誤的結論/130
No.2繼續發動攻勢/135
No.3 墨索裏尼下颱/143
第八章 蘇軍發動反攻
7月12日,蘇軍發動瞭旨在奪取奧廖爾登陸場、摧毀德軍第2裝甲集團軍的“庫圖佐夫”反攻行動。在這次行動中,蘇聯投入瞭5個方麵軍。經過37天的激戰,莫斯科鳴響瞭慶功的禮炮。奧廖爾登陸場被戈培爾比做是刺嚮蘇聯心髒的匕首,在蘇軍毀滅性的打擊下,這把匕首被擊落瞭……
No.1血戰開始瞭/150
No.2周密的戰前準備/156
No.3爭奪奧廖爾/159
第九章 德軍潰敗
在“庫圖佐夫”戰役打響的同時,硃可夫又在策劃另一場大的反攻——“魯緬采夫統帥”行動,可以預見,彆爾哥羅德-哈爾科夫登陸場上將發生空前激烈的戰鬥。盡管蘇軍兵力上占有優勢,但狡猾的曼施坦因還是讓蘇聯坦剋部隊吃盡瞭苦頭。不過,哈爾科夫終還是被收復瞭,這也是自“巴巴羅薩”行動以來,該城市第4次也是後一次易手。當晚,莫斯科響起瞭慶祝的禮炮……
No.1“魯緬采夫統帥”行動/166
No.2攻占彆爾哥羅德/171
No.3解放哈爾科夫/179
作者介紹
二戰經典戰役編委會
文摘
序言
老實說,我嚮來對篇幅較長的作品持保留態度,總擔心後勁不足或虎頭蛇尾。然而,這部作品的後半部分非但沒有鬆懈,反而進入瞭一種近乎狂熱的高潮。作者對衝突的調度能力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每一次看似平靜的過渡,都潛藏著下一次爆發的能量。最讓我震撼的是,它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皆大歡喜的結局。那種開放式的、帶著一絲苦澀迴味的收尾,真正體現瞭藝術的高級——它沒有替讀者下判斷,而是將最終的情感落地和意義闡釋,留給瞭每一個閤上書頁的人。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故事本身,成瞭一種需要反復咀嚼的反思錄。
评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被這本小說的封麵和那略顯神秘的書名吸引的,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展現齣的那種宏大而又細膩的筆觸。它不像很多曆史題材作品那樣,堆砌枯燥的背景資料,而是將曆史的洪流巧妙地融入到個體命運的悲劇中。作者顯然下瞭極大的功夫去研究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風貌、人們的思維模式乃至日常的衣食住行,這些細節的準確性,為整個故事搭建瞭一個無比堅實的基礎。閱讀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站在一個高處俯瞰著一幅正在徐徐展開的巨大曆史畫捲,既能看到全局的波瀾壯闊,又能清晰地捕捉到角落裏那些微小的、卻影響深遠的情感波動。特彆是對於不同階層人物的刻畫,那種社會地位差異帶來的視角衝突和認知隔閡,處理得尤為高明,顯示齣作者非凡的洞察力。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切感受是一種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和對個體抗爭精神的贊美。作者非常擅長營造環境的壓迫感,那種似乎連空氣都是凝固的、時間都慢下來的感覺,讓人深刻體會到“大時代”是如何碾壓個體的。但與此同時,書中那些閃光的人性瞬間,無論是短暫的善意,還是絕境中的一絲幽默,都像是在黑暗中燃起的火柴,雖然微弱,卻足以證明生命力的頑強。它不像那種單純的娛樂小說,讀完後除瞭短暫的興奮感便一無所有;它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對話,迫使我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麵對睏難的態度。我強烈推薦給那些不滿足於淺層閱讀、渴望在故事中尋找深度共鳴的讀者群體。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獨特,充滿瞭令人驚艷的文學張力。它不是那種華麗辭藻堆砌的文字,而是一種帶著力量感和畫麵感的文字,每一個詞語的擺放都像是經過精心校準的樂器,奏齣瞭抑揚頓挫的節奏。有些段落,尤其是描寫心理活動的篇幅,簡直可以單獨拿齣來作為散文欣賞。它挑戰瞭傳統敘事的一些定式,時不時地會用一些非綫性的敘事手法,或者乾脆是意識流的片段,但這些“跳躍”卻奇妙地服務於主題的錶達,反而增強瞭故事的夢幻感和宿命感。讀起來,你需要全神貫注,因為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錯過一兩個決定性的隱喻或象徵,這種需要“主動參與”的閱讀體驗,非常過癮。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實在是太抓人瞭,從頭到尾都像是一根拉滿的弓弦,讓人喘不過氣來。作者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入木三分,那種身處絕境時的掙紮、恐懼與求生的本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仿佛能聞到硝煙的味道,感受到泥土和血腥味混閤在一起的刺鼻氣息。尤其是主角麵對無法抗拒的命運時的那種復雜情緒,從最初的迷茫到最後的堅定,轉變過程非常自然且真實。整個故事結構緊湊,支綫情節的穿插也恰到好處,既豐富瞭主綫劇情的厚度,又沒有讓讀者感到冗餘和分散注意力。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不是因為故事情節的突然轉摺,而是沉浸於那些細微的、幾乎讓人心碎的場景描寫中,那些關於人性、關於選擇的深刻思考,至今仍在腦海中迴蕩。這不僅僅是一部描繪衝突的作品,更是一部對生存意義進行深刻探討的史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