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夾在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兩大巨人之間。戰爭期間,這三個國傢遭不同國傢反復占領,當地恐怖組織及個人在支持占領軍和組織遊擊隊反抗外國占領之間做齣選擇。三國於德國入侵期間飽受摧殘,之後又在蘇軍嚮柏林推進時期淪為殘酷戰鬥的交戰地。許多人捲入這一地區的慘烈戰鬥,其中尤其要數巴格拉季昂戰役期間的庫爾蘭橋頭堡之役,其間數以十萬計的士兵將在戰爭結束那一年戰鬥和喪生。
戰爭結束時,死亡和流放已經讓波羅的海三國失去超過總人口的20%,而蘇聯占領軍還要讓鐵幕在這一地區籠罩四十年。運用大量一手記錄和詳細檔案調研,普裏特·巴塔織就瞭一份被戰爭支配命運的三個弱小國傢在東綫慘烈戰鬥的記述。
##大国战争的小国命运
评分##只要初步了解一些历史就可阅读的书 内容一半是“战”一半是“巨人之间”,后者可能写的还好一点, 直到1944年苏军重回三国领土,到库尔兰半岛战役结束,这个地区苏军的损失可能也是德军的2.5倍以上。 波罗的海三国从战前到战后损失人数在百分之二十上下,在德国占领后和苏联占领后,有无数的组织起来反抗,但力量依然是弱小的,从这本书的导向来看,三国是绝对渴望独立自由的,主流完全不是什么真正亲苏亲德的,但也有部分人充当了占领者的帮手。
评分##1、深刻感受到小国家的悲哀。打不打?降不降?和谁打?都没什么话语权。战争中被时势推着走,战后却要承受两方的惩罚。 2、对苏德双方,仗打到最后都是苦熬,都没有压倒性优势,也没有势如破竹的战果,硬扛、死扛,两败俱伤。 3、我其实很少看军事史,整体感觉这本书原内容不错,但翻译or校对似乎比较匆忙,有一些错漏。另外,地图配得不好,缺一张详尽的、折叠展开的全面地图,可以更好了解战争的整体进程。
评分##1、深刻感受到小国家的悲哀。打不打?降不降?和谁打?都没什么话语权。战争中被时势推着走,战后却要承受两方的惩罚。 2、对苏德双方,仗打到最后都是苦熬,都没有压倒性优势,也没有势如破竹的战果,硬扛、死扛,两败俱伤。 3、我其实很少看军事史,整体感觉这本书原内容不错,但翻译or校对似乎比较匆忙,有一些错漏。另外,地图配得不好,缺一张详尽的、折叠展开的全面地图,可以更好了解战争的整体进程。
评分##这段历史真实一言难尽
评分##1、深刻感受到小国家的悲哀。打不打?降不降?和谁打?都没什么话语权。战争中被时势推着走,战后却要承受两方的惩罚。 2、对苏德双方,仗打到最后都是苦熬,都没有压倒性优势,也没有势如破竹的战果,硬扛、死扛,两败俱伤。 3、我其实很少看军事史,整体感觉这本书原内容不错,但翻译or校对似乎比较匆忙,有一些错漏。另外,地图配得不好,缺一张详尽的、折叠展开的全面地图,可以更好了解战争的整体进程。
评分##只要初步了解一些历史就可阅读的书 内容一半是“战”一半是“巨人之间”,后者可能写的还好一点, 直到1944年苏军重回三国领土,到库尔兰半岛战役结束,这个地区苏军的损失可能也是德军的2.5倍以上。 波罗的海三国从战前到战后损失人数在百分之二十上下,在德国占领后和苏联占领后,有无数的组织起来反抗,但力量依然是弱小的,从这本书的导向来看,三国是绝对渴望独立自由的,主流完全不是什么真正亲苏亲德的,但也有部分人充当了占领者的帮手。
评分##少见的选题,用像是战争纪录片的笔调叙述了波罗的海国家二战前后的故事,战争本身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它造成的地缘政治影响波及广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今天俄罗斯西部边境的格局,只能说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于翻译和段落删减不作评价,这本书实在是太冷门了,指文的质量相对有所保障但…唉
评分##就想知道又閹了那些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