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大屠殺曆史裏程碑之作”
2.從猶太人視角講述大屠殺曆史的文字汗牛充棟,但本書卻以施暴者的立場描述集中營的生活、戰後的去納粹化曆程及奧斯維辛罪行審判過程,補全讀者對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德國人反思大屠殺的認知;
3.揭露拜耳公司所屬法本集團的高層不為人知的戰時罪行。為獲得巨額利潤,法本不惜勾結納粹,奴役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犯,甚至在猶太人身上進行藥品實驗;
4.大量有關戰後去納粹化的解密文件第一次在本書披露。
本書以納粹大屠殺為背景,以貪婪和謀殺為主題,藉助解密文件講述瞭一個真實故事。戰前的卡佩休斯是羅馬尼亞拜耳公司藥品推銷員,與猶太人頻繁往來;戰時的他搖身一變成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主任藥劑師:為人體實驗分配藥品、在火車站挑選老弱病殘者處死……甚至盜竊死人的物品和口中的金牙;戰後的他則在去納粹化調查中極力掩蓋自己的罪行。
本書圍繞卡佩休斯的經曆揭露瞭I.G.法本及其子公司拜耳與納粹簽訂的魔鬼契約,復原瞭納粹獵人、集中營幸存者和正義檢察官對奧斯維辛凶犯的追捕與審判。追究個人責任的呼聲與“服從命令不算謀殺”的辯詞在法庭上激烈交鋒,個體的平庸之惡與當時聯邦德國民眾的自私冷漠也在庭審中一覽無餘。
本書讀起來就像多綫並行、多人口述的偵探小說。作者絲絲入扣地推導齣卡佩休斯的內心活動和墮落過程,令你感覺卡佩休斯等納粹分子、法本工業傢及猶太幸存者仿佛在嚮你自述他們的立場。本書追敘一個普通納粹分子70年的生存經曆,展現德國從反猶到反思二戰的40年變遷,帶你直擊瘋狂年代的幽暗人性,追蹤一個民族懺悔過往的曆程。
##30万字的译著源自作者长达两年半的研究,时间的久远以及当事人对事实的掩盖让忠于史实极为有难度。在上一本关于门德勒的书里看到的小女孩的故事再度出现,对集中营主题的关注源于小学课本里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霍夫迈耶法官在审判结束时总结到:“在奥斯维辛有过最后一段人生之路的孩子们,眼神茫然、质疑、困惑、充满恐惧。我们当中的一些人见过这样的眼神后,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无法直视孩子们充满幸福、信任的双眸。”而作恶者心安理得。
评分 评分##铭记历史
评分 评分##反复读了三遍以上的书。内容看得出作者的用心,但确实有些结构混乱。希望大屠杀的罪行永远不会被遗忘,也希望历史能警告后人,人们有可能对同类施加何等极端残酷的暴行后还能逃避责任。
评分##传记式作品,写日常生活中的良善和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邪恶,可以当作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形象诠释。可落脚依旧很虚,大抵因我并不信任人性,而是遵从米尔格姆与津巴多的实验。
评分 评分##利益永远在所谓道德之上,人之本性使然。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