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學史上,20世紀下半葉東歐文學具有特殊的地位。東歐作傢繼承瞭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傳統,同時又接受和發展瞭20世紀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思潮,對現代世界的衝突及人的存在進行瞭深刻思考。本書是對東歐觀念的一次全麵審視,從文學、哲學、社會學及政治學的多維角度,圍繞東歐作傢的問題意識,疏理和分析瞭他們的價值觀念。這些思想型、知識型的作傢麵對傳統價值消亡的現代危機,在強調生活世界的同時,重新追尋失去的意義,探求什麼是文學、什麼是存在、什麼是現代性等時代重大問題,錶現齣對人類命運的強烈不安,其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都與西方現代主義迥然相異。東歐觀念深刻錶明,人類的精神活動總是處於經驗與超驗之間,嚮著地平綫前行的徵途上,既布滿陷阱,又充滿希望。
##东欧现代性的深刻书写,在自由与极权、理性与浪漫、个人与社会、经验与超验等对立观念之下,作家们给出了关于生活与命运、道德与责任问题的思考。或是回到经验日常世界的个体生命,以自由恢复个体尊严;或是以良知和勇气追求真理;或是在意义世界的探索中重获普遍价值。极具特色的历史与作家们的写作也我们理解自身的现实提供了一个透镜。#非常好看
评分##大概是因为写到了哈维尔,被禁之后名声一路向上,但其实难副。比较规范的学术八股,昆德拉的多元主义与经验理念,与其相对的哈维尔的整体主义与超验理论,以及兼有二者特性的克里玛。论述行文有汪晖的感觉(非褒义),对一开始就确立的论点反反复复咀嚼,啰嗦到不行,前后之间也没有逻辑推进。大概也是先有结论的想法然后不停论述。所引文献也是属于支言片语的附会,外文文献就不说了,比较文化视域基本为零。不过可以对东欧文艺思潮和哲学观念有一个简单的把握,深入了解则捉襟见肘
评分##今年读过的书里最好看的一本。“在之间”是柏拉图提出的一个概念,将人生视作介于“绝对的存在与绝对的不存在之间”。既有经验的欲望、情感的一面,也有超验的知识、真理的一面。承认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人性的善恶双重性,世界亦是如此。面对极权,昆德拉用荒诞的日常解构一切意义、价值来对抗,走向虚无,哈维尔用肯定宗教的超验性,诉诸精神上的普遍价值,克里玛和米沃什关注人的生活本身,在“日常规则”下人应有自己的德行追求,无论处于何种时代或者是否有宗教信仰都应有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体验,追求人生的意义,也就是超验的诗性精神。坚持多元价值的社会,在更高的超验层面厘清善与恶、价值与虚无的界限。克里玛:“宽容绝不意味着宽容那些要限制他人自由甚至生命权的人,尽管这可以被证明是出于最崇高的目的。”
评分 评分 评分##牛逼!我给六星!
评分 评分##争取在毕业前采访到景老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