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剋會戰

庫爾斯剋會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戴維·M.格蘭茨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前言
编者说明
序幕 慕尼黑 1943年5月3日
主要出场人物

第一部:背景
第一章 从“巴巴罗萨”到顿巴斯:
1941—1943年苏德战场的德国陆军
“巴巴罗萨”,1941年
冲向斯大林格勒,1942
进攻与反攻
重建德国陆军
“虎”式、“豹”式和“象”式
为什么选择库尔斯克

第二章 1943年的红军
斯大林、朱可夫和苏联军事战略
苏联的军队结构
红军的装甲车辆、卡车与反坦克武器
红色空军
谋士与斗士
第二部:德军突击

第三章 准备工作
德军集结
德国空军
一拖再拖
红军集结
苏联防御计划
苏联防御一瞥
伪装、侦察与训练
几场虚惊

第四章 正面强攻 7月5日—9日
战场
初步行动
第九集团军的进攻,7月5日—6日
南线进攻,7月5日—6日
北线危机,7月7日—10日
南线危机7月7日—8日
第三装甲军的推进
重大决策,7月9日

第三部:阻击闪击战
第五章 普罗霍罗夫卡 7月10日至15日
坦克第1集团军与第四十八装甲军的交战(7月10日至11日)
第三装甲军与近卫第7集团军的交战(7月10日至11日)
普罗霍罗夫卡,7月10日至11日
普罗霍罗夫卡,7月12日
第六章 德军止步
两翼的交战,7月12日
僵局,7月13日
决策
结局,7月14日—17日

第四部:反攻和结论
第七章 苏联反攻
“库图佐夫”行动:强攻奥廖尔突出部
德军撤出奥廖尔
“鲁缅采夫行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博戈杜霍夫遭遇战
哈尔科夫

第八章 结论
德国的期望和现实
苏联的期望和现实
“堡垒”行动
反攻
代价
后果

附录A 德军作战序列 1943年7月1日
附录B 苏联红军作战序列 1943年7月1日
附录C 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双方兵力和损失的对比
附录D 库尔斯克战场的装甲兵力对比
附录E 德国的主要命令
附录F 苏联的主要文献
资料来源
专有名词列表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庫爾斯剋會戰意味著閃擊戰在戰略和戰役層麵的窮途末路。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的進攻*次被製止在戰術縱深或淺近戰役縱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意外,終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軍隊過去取得的戰略成功,有賴於成功實現深遠縱深的戰役突破,並從軍事和心理兩方麵使其敵人陷入癱瘓。庫爾斯剋會戰證明,德國以高速殲擊機的護航為掩護,大規模集中使用裝甲兵的戰法,已經不能再像1941年和1942年那樣肆無忌憚地突入蘇聯的後方。

我們現在能夠為這場會戰脫掉神話的外衣,還原當時實際發生過什麼,原因又是什麼。這就是本書的目的——戴維·格蘭茨

很少有哪場戰役或會戰像庫爾斯剋會戰這樣,如此緊密地與“坦剋”聯係起來,後人瞭解這段史實時,腦海中浮現的是德國坦剋排成楔形隊列,駛過片片金黃的麥浪;浮現的是蘇聯坦剋旅發起集群衝擊,成群越過鐵路路堤;浮現的是德國“虎”式坦剋厚重的裝甲,彈飛蘇聯坦剋和反坦剋炮的穿甲彈;浮現的是蘇聯的條條塹壕,片片築壘,層巒疊嶂,無窮無盡。很難說是坦剋賦予瞭庫爾斯剋會戰話題性,還是庫爾斯剋會戰令坦剋之間的搏鬥更加引人矚目。

庫爾斯剋會戰的坦剋碰撞擦除兩個耀眼的火花,普羅霍羅夫卡的神話在軍迷中早已是傢喻戶曉,波內裏的激戰今年來也漸為人知,然而,在時間和諸多嚴謹或不那麼嚴謹的各種讀物的掩蓋下,包括這兩場坦剋戰在內的整段曆史反而愈發縹緲。今天,新齣現的蘇聯資料和德國資料,使得戴維·格蘭茨有機會重新評價庫爾斯剋會戰的方方麵麵,這部《庫爾斯剋會戰》綜閤采用現存於新解密的蘇聯檔案材料和準檔案材料中關於這場會戰的大量細節,為已經載入史冊的細節又增添瞭新內容,可能有助於迴答一些廣大軍迷關心的問題。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方麵:

1.參加過這場激烈會戰的德國將軍們撰寫迴憶錄時,主要緻力於評價德國這場非常失敗中的政治責任和軍事責任,蘇聯的將軍們則認為這場會戰是蘇聯勢不可擋的勝利徵程的組成部分。那麼,希特勒真的應該為“堡壘”行動的失敗“背鍋”嗎?如果其他人也應當為此負責,那麼又包括那些人呢?對蘇聯紅軍來說,庫爾斯剋會戰防禦階段的勝利意味著什麼,兩場反攻戰役又怎樣豐富瞭蘇聯戰役學說呢?

2.長期以來,部分西方著作采用德國人關於這場會戰的定義和基本框架,認為它隻發生在1943年7月5日至23日,這樣也就忽略瞭蘇聯製訂的基本框架,即認為庫爾斯剋突齣部的防禦交戰,是長達兩個月之久的蘇聯庫爾斯剋戰略性進攻戰役的閤理組成部分。那麼,這場戰略性進攻戰役結果如何,蘇聯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瞭自己開始設想?

3.部分參戰的德國將領斷言,如果庫爾斯剋會戰按原計劃在 5 月實施,就可能以德國的勝利告終,這是真的嗎?如若不然,又是齣於何種原因呢?

4.過去的著作常常認為,庫爾斯剋會戰主要是一場坦剋戰,發生在普羅霍羅夫卡的坦剋交戰是曆史上*大規模的坦剋戰,也決定瞭德國的戰爭命運。曆史學傢不斷誇大普羅霍羅夫卡交戰的規模和重要性,這似乎不難理解,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普羅霍羅夫卡坦剋戰”究竟是怎樣一番圖景呢?

希望讀者讀完這部《庫爾斯剋會戰》後,能就上述問題有新的認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书是整理的苏军总参研究的报告,苏军视角偏多,而且受制于成书时间,德方数据过少(不过格兰茨找了泽特林要了些数据),书中附录占了将近五分之二。但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

评分

##从战前准备,战时描述,战后分析全方位展开这场东线战场关键又决定性的战役。地图相对来说比较多,慢慢看(痛苦)基本可以对整个战线形成一个详细的认知。

评分

##相持阶段。这种坦克大会战,再也不会有了。

评分

##美帝著名苏粉格兰茨上校关于库尔斯克战役的著作,重点记述了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防御作战,并对随后的苏军反攻有简要描写。

评分

##算是对现在学界/网络界关于库尔斯克会战一些错误说法的纠正。1.德国在七月而不是更早发动“堡垒”并非愚蠢,德国在这几个月时间内将攻击部队数量扩充了一倍,军队状态甚至是几年内最佳2.德军并非必败,之前所有战役苏军都无法在德军的闪电战打击下坚持住,但是苏军在诸兵种合成方面的巨大进步消弭了这一点3.希特勒不是失败的根源,希特勒在很多次决策上都强于他的将领,至少不止一次使德军减少了更大的损失。从根本来看,苏军的快速成长和巨大的数量优势以及美国的援助或许才是结局的原因,防御阶段127万苏军对56万德军,德军几乎突破苏军防御,“鲁缅采夫”98万苏军对21万德军,而整场战役苏军损失坦克几乎是德军五倍。苏军可以随意强征15-60岁平民参战,不经训练几天内扩充数万人并拥有美援装备,或者这就证明数量就是质量吧。

评分

##格兰茨老爷子的分析当然没得说 只是微观战斗叙述太多 地图不够用

评分

##精彩!尤其是对南线普罗霍罗夫卡战斗的叙述让人欲罢不能。读本书前,对于库尔斯克战役的印象是模糊笼统的——简单地认为此役德国进攻失败,红军防御成功,而后转攻为守。读本书后,才从更深层次和更为细致入微的角度去理解了这场转折之战。出乎意料的是,1943年的德军仍处于巅峰状态,新式武器的运用、军队整体战斗力仍然不容小觑。而苏联红军则在真正意义上通过纵深式战略防御,首次瓦解了闪电战的利刃,可谓二战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即便如此,德军的突破,尤其是在南线仍取得了重大战果。战局瞬息万变,任何一方都有打破僵局的可能。在经历了战争前两年的溃败后,苏联红军彻底摆脱了恐惧心理,通过将诸兵种联合协作,共同打造了一面叹息之墙,并以极大的代价转守为攻,从战略层面上彻底终结德军的攻击势头。书后附的参考资料极有价值,值得一读。

评分

##库尔斯克会战意味着闪击战在战略和战役层面的穷途末路。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进攻第一次被制止在战术纵深或浅近战役纵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意外,最终也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们军队过去取得的战略成功,有赖于成功实现深远纵深的战役突破,并从军事和心理方面使其敌人陷入瘫痪。但是这道闪电,在库尔斯克被准备充分的红军抓住了。

评分

##战争还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