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初級指揮官和普通士兵戰場經曆的研究,來探討1939—1941年德軍“閃擊戰”的發展和運用。從入侵波蘭到西綫戰場的戰役,德軍的“閃擊戰”都取得瞭重大成果。盟國決策者希望迅速解讀其中的秘密,但終因隻能獲得部分不完整的信息而得齣瞭錯誤的結論,使得幾十年來“閃擊戰”都被吹捧為神話。
本書認為,德軍在戰爭早期取得勝利,比起新式坦剋和飛機的運用,更多的應是得益於德國的軍事傳統。不是根據新技術來創造新的戰爭方式,而是讓新式武器適應現有的戰爭理念。這些戰爭理念側重於讓德軍部隊,特彆是下級指揮官和普通士兵在戰場上的行動具有獨立性、主動性、靈活性、分權性和流動性。
本書作者主要選取瞭波蘭、挪威、西歐和俄羅斯戰區中的德軍士兵和下級軍官的經曆來加以描述,並將這些敘述融入更廣闊的視角,讓讀者更好地瞭解1939—1941年間,德國“閃擊戰”戰術為何能取得成功。
##纳粹空军近距离对地支援能力被宣传口严重神话,地面部队的侦察能力被战史界忽视。
评分##闪电战是延续的改良而非革命的背离。 波兰和挪威,德军还谈不上兵种合成与配合,主要是轻步兵担当攻坚重任;到了法国,装甲兵成为主角;巴巴罗萨之后甚至是1942年,空地协同才开始发挥威力。德国人真正领先于对手的是各级指挥官的主动精神。
评分##闪电战是延续的改良而非革命的背离。 波兰和挪威,德军还谈不上兵种合成与配合,主要是轻步兵担当攻坚重任;到了法国,装甲兵成为主角;巴巴罗萨之后甚至是1942年,空地协同才开始发挥威力。德国人真正领先于对手的是各级指挥官的主动精神。
评分对口述历史的整理
评分##资料有点松散,列举了各次战争中基层德军的表现,为了表明德军作战的主动性。涉及到了各个军种,一些战斗经历很精彩但是太短了,很不过瘾
评分##此书可以纠正国内到处炒作的所谓的闪击战概念
评分##此书可以纠正国内到处炒作的所谓的闪击战概念
评分##闪电战是延续的改良而非革命的背离。 波兰和挪威,德军还谈不上兵种合成与配合,主要是轻步兵担当攻坚重任;到了法国,装甲兵成为主角;巴巴罗萨之后甚至是1942年,空地协同才开始发挥威力。德国人真正领先于对手的是各级指挥官的主动精神。
评分##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解构既往关于“闪击战”的神话,其认为闪击战并非是一种新战略,而是让各种新式武器适应德国传统的战略——多兵种联合,尤其是下层军官行动的独立性、主动性、灵活性、决策自主性等方面,这与作者使用的史料密切相关,其更多是自下而上的视角,本书叙述从闪击波兰到巴巴罗萨计划,书中多处提到德军飞机及坦克在这些战役中的作用也并非如传统说法那样巨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