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投入德國國防軍,大舉入侵蘇聯,行動代號“巴巴羅薩”。6月22日至7月10日,德軍深入蘇聯國土500韆米,擊斃或俘虜100萬名紅軍士兵,前齣到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西岸,希特勒預計幾周內就能贏得全麵勝利。然而,斯摩棱斯剋地域的後續戰鬥挫敗瞭德國人速勝的企圖。突然齣現的五個蘇軍新銳集團軍讓德國人猝不及防。經過一番激戰,德國人雖然殲滅瞭其中兩個集團軍,並將三個集團軍的殘部包圍在斯摩棱斯剋地域,但他們未能迅速贏得勝利。陷入閤圍的蘇軍拒不投降,7月、8月和9月初,蘇軍又以七個新動員的集團軍發起兩場大規模反攻,削弱瞭德軍的力量和意誌,希特勒不得不推遲嚮莫斯科的進軍,命部隊嚮南進攻。 這使“巴巴羅薩行動”偏離瞭原定方嚮,也為德軍在莫斯科城外的失敗埋下瞭伏筆。
##资料翔实,地图详尽。这才是踏踏实实做战史的,比那种张口就来的要靠谱多了。难得的苏军视角,小小冰人的翻译也很靠谱。
评分##士兵羸弱,指挥员幼稚,最高统帅也不见得怎么英明。更糟糕的是人人自危、政治挂帅,还到处充斥着揣测圣意式的表忠心和表决心。台风行动之前的喘息之机,是靠四个方面军的血肉之躯换来的。当然,苏联人口多,死得起。家国情怀、民族担当、公民使命这些看似崇高的东西从来都和不堪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作为小民百姓,最担心的还是怎么在这种交换比一边倒的战斗中生存下来。不过有人开导我说:“不要只想着自己活下来,要有更大的格局,更高远的理想。”嗯,一下子释然了。爆破筒呢?炸药包呢?我要往上冲了!
评分##德军装备 人员素质都强于苏联,可以说是用苏联人的血肉阻挡了德国人的脚步。
评分##战略图还算清晰,不过全四卷只会引进前两卷
评分这本书之所以颠覆了以前人们对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认识,不一定是因为格兰茨有多么过人的见地,或者多么超群的才气,但是史料功夫绝对下足了,所以功到自然成。这么多的指示、命令、报告、日记,想想就觉得恐怖。不求博人眼球,踏踏实实做学问,做出来的就是真知,走出来的就是大师。
评分这本书之所以颠覆了以前人们对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认识,不一定是因为格兰茨有多么过人的见地,或者多么超群的才气,但是史料功夫绝对下足了,所以功到自然成。这么多的指示、命令、报告、日记,想想就觉得恐怖。不求博人眼球,踏踏实实做学问,做出来的就是真知,走出来的就是大师。
评分这本书之所以颠覆了以前人们对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认识,不一定是因为格兰茨有多么过人的见地,或者多么超群的才气,但是史料功夫绝对下足了,所以功到自然成。这么多的指示、命令、报告、日记,想想就觉得恐怖。不求博人眼球,踏踏实实做学问,做出来的就是真知,走出来的就是大师。
评分##第一卷已读完
评分##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虽然冷门,但也算得上是苏德战争中非常重要且激烈的一场战役了。此战不仅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偏离了原定方向,也为1941年12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门前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戴维·格兰茨不是故事的讲述者,他只是冷静地将他收集到的数量庞大的史料送到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手里。通过这样一本书,你可以真切地触摸到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这段历史,了解到它对“巴巴罗萨计划”产生的实质影响,从而做出自己的客观判断。这就是“戴维·格兰茨”这个名字的魔力,和他被人们记住的原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