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戴維戴維•M. 格蘭茨關於斯摩棱斯剋交戰的鴻篇巨著的二捲,主要講述1941年8月25日—9月10日發生在斯摩棱斯剋地域的戰鬥,讓一場重要的“被遺忘之戰” ——蘇軍在當年9月初發動的第三場反攻重新進入瞭人們的視野,具體來說包括西方麵軍的杜霍夫希納進攻戰役、預備隊方麵軍的葉利尼亞進攻戰役,以及布良斯剋方麵軍的羅斯拉夫利—新濟布科夫進攻戰役。作者指齣,這一係列消耗戰規模巨大,給德軍造成的損失也遠比過去人們認為的要大,導緻瞭*央集團軍群1941年12月在莫斯科門前遭遇挫敗。
##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一直算是个冷门,知名度和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没法比,估计是失利的战役不受待见,也没人宣传吧。至于是不是像书里说的那样,德军台风行动的失利是在斯摩棱斯克损耗过多造成的,这就是个玄学问题了,就跟现在的人站在上帝视角说德国战争潜力不如苏联,所以注定要失败一样。
评分##被西方主流历史观影响了十几年,一直认为是德军战略失误和希特勒干预导致对苏战争的失败,但经过阅读格兰茨的著作后才明白其实并非如此,俄罗斯为什么能从一个本身落后又被蹂躏至半残的大国战后一跃成为能和西方抗衡几十年的强国答案貌似就在这段历史里面。
评分##第二卷已读完
评分##第二卷已读完
评分##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一直算是个冷门,知名度和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没法比,估计是失利的战役不受待见,也没人宣传吧。至于是不是像书里说的那样,德军台风行动的失利是在斯摩棱斯克损耗过多造成的,这就是个玄学问题了,就跟现在的人站在上帝视角说德国战争潜力不如苏联,所以注定要失败一样。
评分##被西方主流历史观影响了十几年,一直认为是德军战略失误和希特勒干预导致对苏战争的失败,但经过阅读格兰茨的著作后才明白其实并非如此,俄罗斯为什么能从一个本身落后又被蹂躏至半残的大国战后一跃成为能和西方抗衡几十年的强国答案貌似就在这段历史里面。
评分##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虽然冷门,但也算得上是苏德战争中非常重要且激烈的一场战役了。此战不仅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偏离了原定方向,也为1941年12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门前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戴维·格兰茨不是故事的讲述者,他只是冷静地将他收集到的数量庞大的史料交到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手里。通过这样一本书,你可以真切地触摸到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这段历史,了解到它对“巴巴罗萨计划”产生的实质影响,从而做出自己的客观判断。这就是“戴维·格兰茨”这个名字的魔力,和他被人们记住的原因。
评分##德军战斗力还是惊人的强大,朱可夫发动的攻势中苏军损失是德军的三倍,叶寥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则付出了五倍的代价后无力组织古德里安南下,最终基辅合围六十万苏军覆灭。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两个月的战斗中损失了76万人,德军损失只有11万,苏军拥有大批新入伍毫无经验的新兵和指挥水平低劣的军官是重要原因。斯摩棱斯克交战,苏军损失惨重,加上基辅覆灭的西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维亚济马的惨重损失,守卫通往莫斯科方向的苏军实力大减,这证明希特勒的南下决定的正确,台风行动在10-11月面对的苏军相比九月份力量削弱极其明显,而同样,在两个月激战中损失不小的德军也没有能力在12月摧毁莫斯科的防卫力量了。苏联巨量的人口和动员能力和漫长战线德军的损耗,消弭了德军强劲的战斗力,也为东线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评分##第二卷已读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