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希特勒和德國軍隊而言,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轉摺點,德國國防軍的輝煌勝利和巨大的領土收益,都被“僵持”和“戰略撤退”等關鍵詞所掩蓋。從5月在刻赤和哈爾科夫取得的壓倒性勝利,到在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遭遇的災難性失敗,本書為這個決定性的一年提供瞭令人大開眼界的新觀點:即1942年還標誌著一種非常古老而傳統的戰爭模式的死亡,即經典的“德國戰爭方式”無法應對二十世紀新式戰爭理念的挑戰。基於自己所提齣的“德國戰爭方式”受到的廣泛批評,羅伯特.M.奇蒂諾深入剖析瞭發生在蘇聯和北非的每一場重大戰役和戰鬥,分析瞭1942年的各大戰役是如何與普魯士-德國數百年的戰爭曆史傳統相結閤的,書中“再現”瞭德國將領對戰爭的看法,並點評瞭希特勒的擴張野心。
作為《德式兵法:從三十年戰爭到第三帝國》的續作之一,“國防軍”係列叢書的第一部,《國防軍:第一部 . 摺戟沉沙,1942年德軍曆次戰役》分析瞭德國軍隊在大約七個月時間裏的作戰,始於藍色行動和忒修斯行動發起,止於非洲裝甲集團軍在阿拉曼之戰中覆滅和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被圍。奇蒂諾用精細的研究與精闢獨到的敘事相結閤,為讀者展示瞭軍事史上強大的德國國防軍是如何逐漸從強盛走嚮衰落的……
##不错的战史。写的比较详细,苏德战场的推进过程基本没有遗漏
评分##传统上对二战德国战略的批评,往往集中于国防军长于漂亮的进攻和机动作战,而短于对总体局势和敌方经济和人力的考量。这本书无意推翻这一结论,而是将二战中的德国陆军战术追溯到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军事文化传统上,并从这一角度对1942年国防军历次战役进行分析,并指出二战初期德军的惊人胜利源于其军事文化,而最终的战败也符合其军事文化的内在逻辑。普鲁士的军事史塑造了其军队长于运动战,偏爱进攻,重视下级军官自主性的一面;也在其反方向塑造了德国军官忽视后勤和总体考量的另一面,二者本质是一体。国防军在战争初期屡屡取得彪炳史册的战绩,同时它的敌人也在逐渐适应对手。到了1942年年底,国防军同时陷入了两个巨大的泥潭:在东线,违背了国防军机动作战传统的蓝色方案被斯大林格勒泥潭阻挡;在北非隆美尔即将风光不再。
评分 评分 评分##这套书是军事分析不是政治分析,而且1942年是德军由胜转败的关键一年,所以从这时开始写是很好的。期待后续两本的中文版
评分 评分##赤裸裸的德意志國防軍的讚歌。
评分##這是一部評論集,想看詳實的紀錄還是要去看《巨人的碰撞》,喜歡的會喜歡,不喜歡的就不喜歡,但建議的是最好熟一點再看。長評全部看完再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