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現代中國

小說現代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早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19 |《孔乙己》
儿童视角之初运用
读圣贤书的无名之辈
1919共读
1920 |《风波》
智识者的辛亥之痛
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创者与超越者
1920共读
1921 |《沉沦》
留学生涯的残酷青春
为什么能成为畅销小说
1921共读
1922 |《阿 Q正传》
鲁迅用小说写了一篇杂文 039
国民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043
1922共读 048
1923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都市空间中的古典爱情
一个“上漂”的白日梦
1923共读
1924 |《祝福》
三个精神世界的碰撞
令人彷徨的鬼故事
1924共读
1925 |《潘先生在难中》
中产阶级的焦虑与恐惧
基础教育到底有多丧
1925共读 084
1926 |《少年漂泊者》
变革时代需要粗暴的情绪表达
这是成功的革命文学吗
1924共读
1927 |《拜堂》
汪大嫂,觉醒了的祥林嫂
汪大嫂不是祥林嫂
1927共读
1928 |《莎菲女士的日记》
新天理VS新人欲
为什么用日记体写小说
1928共读
1929 |《虹》
三个人合写的女性抗争史
“五四”女青年如何成长为革命者
1929共读
1930 |《丈夫》
该谴责丈夫还是同情丈夫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到底好在哪儿
1930共读
1931 |《水》
左翼作家交出的高分考试卷
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向左转
1931共读
1932 |《人生哲学的一课》《上海的狐步舞》
知识青年在都市找不到工作
魔都是一种“新感觉”?
1932共读
1933 |《子夜》
霸道总裁的欲望游戏
不是海派的海派怎么写上海
1933共读
1934 |《边城》
致理想主义的哀歌
这部高考名著曾经被封杀?
1934共读
1935 |《断魂枪》
有尊严的非遗传人
传武不能打,都赖老舍不让传?
1935共读
1936 |《理水》《骆驼祥子》
一篇小说形式的杂文
劳工不神圣,只想凭本事体面地活着
1936共读
1937 |《大波》《大小阮》
战争与历史的循环
为什么今天格外需要沈从文
1937共读
1938 |《华威先生》
战争让权力重新洗牌
要歌颂还是要讽刺
1938共读
1939 |《八十一梦》《偷拳》
新闻与小说完美结合
比写武侠更羞耻的,是在沦陷区写武侠?
1939共读
1940 |《在其香居茶馆里》《呼兰河传》
外来政权恶斗地方势力
与时代格格不入怎么办
1940共读
1941 |《在医院中时》《我在霞村的时候》
“新与旧”的双重落差
有家医院,专治你的丧
1941共读
1942 |《金鸭帝国》
童话外壳包装的社会发展史
谁拥有儿童,谁就拥有未来
1942共读
1943 |《倾城之恋》《小二黑结婚》
国家主义与个人叙事
只准女儿婚恋自由,不许老妈涂脂抹粉
1943共读
1944 |《四世同堂》
有明确目标的集体想象
当沦陷成为日常生活
1944共读
1945 |《长河》《荷花淀》
一本最像湘西人的书
文学的奇异果
1945共读
1946 |《围城》《寒夜》
“高等华人”的战时历险
婆媳矛盾背后是抗战胜利的寒夜
1946共读
1947 |《五子登科》《暴风骤雨》
黑幕 + 宅斗 + 反腐
湖南作家怎么还原东北土改
1947共读
1948 |《异秉》
拉着读者并排起坐行走
屎尿屁也忧郁
1948共读
后记一 时代的情绪
后记二 一群人一起读一堆书,想象一个时代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許知遠、史航、張立憲推薦

知名文史學者×中學名校語文教師

從40篇小說讀懂現代中國

☆ 編輯推薦

☾ 重讀現代經典小說,穿越民國三十年,在小說裏讀懂中國

小說是曆史的注腳,它的內容是虛構的,但反映的時代情緒往往比報紙檔案這些資料更真實動人。本書選取瞭1919—1948年三十年間的40篇經典小說,既有國民級的《孔乙己》《阿Q正傳》《邊城》《四世同堂》,也有彆具特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上海的狐步舞》《華威先生》《金鴨帝國》。作者撥開文字的迷霧,尋著小說裏的蛛絲馬跡,為讀者呈現瞭現代中國的社會百態,打開藏在這些小說裏此前被我們忽視的“隱秘的角落”。

☾ 活潑清晰的形式,打造輕鬆易讀的便攜書

本書雙色印刷,以編年為序,每個年份選取1—2篇能夠反映時代風貌的代錶小說,兩位作者分彆解讀,結尾處更有三五好友的圍坐暢談。

一韆個讀者眼中有一韆個哈姆雷特,現代小說亦然,本書可以與讀者一起剖開經典文本的多重解讀空間。

☾ 作者陣容豪華,強強攜手,知名文史學者X中學名校語文教師

這也是一本適閤中學生的書,北京市特級教師推薦。它不是教輔書,但可以為摸不著閱讀門道的少年指明進入小說的方法和路徑——應試+提升+拓展。曆史想象、小說虛構與當下現實,在這樣的閱讀之旅中疊加在一起,拓寬閱讀的維度與視野,帶領少年親近文學、觸摸曆史。

☆ 名傢評論

民國小說中的不少經典作品都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老朋友,如何與老朋友碰撞齣新火花,讀齣點真正的意思來,是這本書想做的嘗試。兩位作者以這四十篇民國小說為齣發點,帶領大讀者小讀者們一起打開一個不一樣的現代中國。

——周群(北京市特級教師)

小說裏的民國風雲變幻,民國時的小說草蛇灰綫。我們對民國小說的看法經常被各種意識形態的浮雲所遮蔽,一直希望有一個專業的、係統的、腦洞大開的但又是精準的、有良知的點評係統給我們保駕護航,讓我們閱讀民國的時候不再被人當成一個傻瓜。

——史航(編劇)

打開民國曆史的方式有若乾種,但這還是我第一次“通過小說讀懂民國”。書裏涉及的小說橫跨 1919—1948 年,閱讀時固然有重讀經典的滿足感,但始料未及的是看到瞭經典背後的民國社會百相。如果你想從更個體的角度進入民國,深入民國人物的情緒與心靈,閱讀民國小說是一條更不易受乾擾與誤導的共情之路。

——張明揚(曆史作者)

☆ 內容簡介

作者精選瞭1919—1948 年三十年間能夠代錶時代、反映社會麵貌的40篇現代小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除瞭政治風雲、戰亂變遷,小說裏有普通人在“大曆史”之中的心態、想法、行動,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生活細節。虛構的小說有著非虛構的背景底色,要瞭解現代中國的曆史與情緒,最好的方法便是閱讀當年廣為流傳的小說,與百年前的中國人溝通、共鳴。

用户评价

评分

##孙柔嘉是“精英知识分子”中的地板,有点儿像张爱玲《封锁》里的吴翠远,但她比吴翠远更向上,更幸运一些。可是,为什么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却“天地极小”呢?这一点与战争无关,而是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但是战争放大了这一点,让这种“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显得特别荒谬、无意义。《围城》是一部很特殊的作品,它呈现的战时生活跟《四世同堂》不一样,跟《倾城之恋》也不一样,跟几乎所有的民国小说都不一样。然而,它呈现的生活,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钱钟书的文笔很好看,比喻又多又俏皮,但是《围城》在以左翼为主的现代文学史叙事里,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文学总是反映人的处境。这是1946年,因为此时战争已经成为过去,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还有空间让人们重新回味一下战争的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长期无法再版的原因。

评分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风云、战乱变迁,小说里有普通人在“大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动,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生活细节。虚构的小说有着非虚构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情绪,最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当年广为流传的小说,与百年前的中国人沟通、共鸣。(阅读时间:2022年2月10日-13日;自评:8.0;推荐指数:★★★★★)

评分

##小说是历史的注脚,它的内容是虚构的,但反映的时代情绪往往比报纸档案这些资料更真实动人。本书选取了1919—1948年三十年间的40篇经典小说,既有国民级的《孔乙己》《阿Q正传》《边城》《四世同堂》,也有别具特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上海的狐步舞》《华威先生》《金鸭帝国》。作者拨开文字的迷雾,寻着小说里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了现代中国的社会百态,打开藏在这些小说里此前被我们忽视的“隐秘的角落”。

评分

作为一直对重读这一方式进行鼓与呼的我而言,本书包括许子东那套当然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重读的方式方法深度以及视角大有不同,本书更适合学生党,共读的方式和漫谈式的讲读可以拓宽他们阅读的视野,尽管共读者的鉴赏水平太过参差;许著则适合建立在大量的现当代小说打底基础之上,否则也读不出太多新意和深度来。

评分

##终于啃完了。用文学作品串起来民国历史的编年史,加上几个主创们的共读和感受,既有彼时的历史现实又有今日解读,把几个重要作家都串起来了,原来觉得他们好像是孤立的存在,突然意识到原来他们及那些作品正是当时的社会群像。

评分

##谱系化阅读,氛围性研究。补充了很多小说的背景知识,对作家的“主体性”有了一些新认识

评分

##与会人员质量一般的读书会记录。名字起这么大真是不匹配

评分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风云、战乱变迁,小说里有普通人在“大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动,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生活细节。虚构的小说有着非虚构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情绪,最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当年广为流传的小说,与百年前的中国人沟通、共鸣。(阅读时间:2022年2月10日-13日;自评:8.0;推荐指数:★★★★★)

评分

##中小学生读物吧。书名大而无当,名不副实。虽然设想很好,想通过每年一部的小说来勾勒现代中国,但是对小说的解读和阐释颇有老调子重弹的意思。对《阿Q正传》、《理水》等小说中的中国解读跟《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高下立判,对《沉沦》、《春分沉醉的晚上》没有什么新见,对《子夜》的解读在我看来甚至避重就轻以为新解。如果试图强调时代氛围感,那么可以说这本书没有实践这一企图。更没有谈到小说现代中国是什么,自己文学想象的问题。其中的插图和对谈说明了这一问题的根由,这本书不是学术著作,只是一般文学交流读物。那么这样的一个书名或许只是营销策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