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收獲》雜誌編輯吳越關於文學寫作領域近十年來的深度訪談、座談以及非虛構敘事的結集。全書分為五輯,前四部分收錄瞭對當代中國青年作傢、文壇泰鬥、外國文學大師、非虛構作者的一對一訪談和評論,最後一部分則是作者自己的非虛構寫作嘗試。
作為訓練有素的傳統新聞媒體人, 吳越亦是勤於思考和錶述的非虛構寫作者。在本書中,作者一方麵自覺延續瞭傳統媒體新聞訓練的嚴謹與切實 ,另一方麵從個人興趣齣發,嘗試最能打動作者和讀者的獨特講述。其中描述的人物無論名人或普通人,都有一個隱約的共同點:他們都在時代的進程與個人的成長中著力轉變固有身份,在流動、行走中擁抱變化,擺脫標簽,蛻變求新。記錄下這些故事、這些人,也是試圖為時代留下個體角度的聲音與綫條。
作傢班宇說,“書中收錄的這些篇章窮盡瞭近年來非虛構作品的全部形式——人物特寫、事件報道、活動速記、對談問答、小說評論、印象記等,靈活豐富,不妨將其看作是一次非虛構寫作樣本的集中展示。”
..............
我在職業生涯中——我稱之為以“不斷提問題”為工作的十年時間中,對一個個“現成的人”的不信任與不滿足不斷跑齣來,以問題的形式彈齣去。現在迴過頭來看,我的那些關於身份的問題仿佛是始終的、唯一的問題,而我的受訪者們毫無保留地把過去打開給我看,把他們的痛苦與裂變描述給我。他們給予我的豐富、真誠的答案,一多半呈現在我的這本非虛構集子中,一少半永在我心。
——吳越
##一部主要以访谈形式呈现的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看过金宇澄的《繁花》,韩江的《素食者》,以及书中收录的其他近些年颇受关注的新老作者们的作品,再来看他们对文学动态与未来方向的思索与探讨,无疑更有感触。
评分##《收获》编辑与作家们的访谈录。
评分##访谈总归有意思
评分 评分##好的编辑能将作者挖掘出来,用书评给他们的作品锦上添花。如果遇不到好的编辑,即使优秀的作品,照样也就埋没了。成就别人的作品,可以认为是在这世上存在着,一种积德行善吗。
评分 评分 评分##有对谈有自述也有第三视角评论,结合到每一位作家的日常和作品、经历和思考,非常耐看、意外地好看。既关注到“新”生代班宇、双雪涛等,也与有转变的张悦然、金宇澄等聊很多,既有“老”一辈作家苏童、叶永烈,也向外看到韩江、何伟等;各有各的看头,且因为往往蕴含了很多个人交往或工作往来,所以可以切掉陌生的、不熟的暖场,拥有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同名篇虽然三人讨论,但是个中要点的确很能说明吴越一以贯之的关切点,比如非虚构写作、文学性与日常性、写作者身份等;末尾两篇夹带的“私货”,更是身体力行地贯彻了这些思考,并予以最大限度的呈现。除了巴黎评论,是近期访谈类最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