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胎兒權利、婚姻定義、身份認同、移民問題、言論邊界……
“世界”與“自我”無法兼容的時代,我們如何自處?
探尋政治與道德分歧的深層根源,一場針對主體性的偉大革命。
美德認識論先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協會中央分部前主席全新力作
一次穿越幾個世紀的瘋狂旅程,豐富、奇妙,令人興奮。
【編輯推薦】
⭐迴顧人類曆史上兩個偉大的思想,跨越幾韆年的文化巡禮
公元前第一個韆年至文藝復興,“世界先於思維”的偉大思想占據統治地位,誕生瞭數學、科學和形而上學;那時候人們的道德是“與宇宙和諧共生”。
文藝復興時期到20世紀,“思維先於世界”的偉大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哲學與經驗科學開始對抗,藝術與主體性興起,人們的道德不再是與宇宙和諧共生,道德的基礎變成瞭自律。
⭐探尋社會政治與人類道德分歧的深層根源,呼喚針對主體性的偉大革命
過去兩個偉大思想不斷式微,而且相互對抗,由此産生瞭一係列衝突、矛盾和分歧。第一個偉大思想賦予人們“權力”,這意味著人類對其所理解的世界負有一份責任。第二個偉大思想轉移瞭人類尊嚴的焦點,産生瞭“權利”的語言。
環境保護、胎兒權利、婚姻定義、身份認同、移民問題、言論邊界……當公共議題幾乎完全以權利的語言來進行討論時,衝突與對抗便不止不休。
⭐美德認知論先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全新力作
【推薦語】
《第三次觀念飛躍》帶領讀者領略瞭從泰勒斯到弦理論的廣闊知識傳統,揭示瞭人類觀念的曆史。紮格澤博斯基以人性化的洞察力和輕鬆的風格駕馭著這片迷人的土地。本書涵蓋瞭藝術、哲學和科學,同時深入探討瞭形而上學和道德的基本問題,是思想史上的好作品。——剋萊爾·卡萊爾
在文藝復興之前,西方的主流觀點是,先瞭解世界,再瞭解自我。當代對社會建構的自我特徵的認識削弱瞭對自我和世界的信心。紮格澤博斯基以精湛的敘事手法描繪瞭第一個偉大觀念被第二個偉大觀念所取代的過程,並描繪瞭第三個偉大觀念的輪廓,這可能會把我們從目前的睏境中拯救齣來。——珍妮弗·赫特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瞭人類曆史上兩個最偉大的思想觀念,即人類的心智可以掌握宇宙還和人類的心智可以掌握自己。作者展示瞭第一種思想觀念如何在公元前1000年釋放齣席捲全球的文化覺醒,催生瞭哲學、數學、科學。它在文藝復興之前一直占主導地位,直到主觀性的發現深刻地改變瞭藝術和科學。第二個偉大的思想觀念支配著我們對現實的認知,直到21世紀的到來。而在一個並不遙遠的未來,屆時第三個偉大的思想觀念將幫助我們獲得對整個現實的認識。
近期读过最有难度的一本书。适合已经啃烦了科普类、入门类、简史类浅薄书籍的读者,如果你想读点稍微高深的,能把你思维和理论提高层级的书,你可以看看这本。
评分近期读过最有难度的一本书。适合已经啃烦了科普类、入门类、简史类浅薄书籍的读者,如果你想读点稍微高深的,能把你思维和理论提高层级的书,你可以看看这本。
评分##将哲学中的物质与意识具象化为世界与思维,拉近了哲学的距离,降低了理解难度,润物无声地展现哲学发展的脉络与精髓。难能可贵的是,虽并未深入探讨东方,但仅仅几处看似简单的提及,便已一语中的,让人看到东西方差异与碰撞的根源。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终于有些理解那个在大学西方哲学课上让我即使课间睡觉都觉得困惑、一直心心念念到今天的康德了~
评分##哲学史的高超写法。只是草草翻过,但流畅的叙述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腰封上的“美国哲学协会中央分部前主席”是什么鬼?是中部分会会长好吧~
评分##“我喜欢这种文字经过脑子但完全没有留下痕迹的感觉” 本来是想当成哲学史看的,结果后两章是相当难啃的思辨和讨论,看这本书还是要不少西方哲学基础知识才能理解的。确实啊,作为主体性(第一人称)和客体性(第三人称)之外的主体间性(第二人称)来宏观理解世界的观念并没有建立起来,我们需要这样一种伟大观念来弥合主客体之间的鸿沟,甚至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道德的合理性和很多概念的合法性。
评分##思考很深刻,了解内在与外在,具体与抽象。
评分##哲学史的高超写法。只是草草翻过,但流畅的叙述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腰封上的“美国哲学协会中央分部前主席”是什么鬼?是中部分会会长好吧~
评分##哲学史的高超写法。只是草草翻过,但流畅的叙述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腰封上的“美国哲学协会中央分部前主席”是什么鬼?是中部分会会长好吧~
评分##哲学史的高超写法。只是草草翻过,但流畅的叙述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腰封上的“美国哲学协会中央分部前主席”是什么鬼?是中部分会会长好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