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流行音樂

韓國流行音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邁剋爾·富爾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翻译、罗马音及韩文名说明 001
致谢 001
第一章 引言:K-Pop 崛起,国度的流行追寻 001
K-Pop表演 001
K-Pop中的K 是什么? 009
大众音乐及全球化研究 019
关系研究 036
关于本书 044
上部 解构K-Pop:历史与生产
第二章 韩国大众音乐起源:历史形态与流派(1885—2000)069
术语与前身:圣歌、进行曲和学堂乐歌(唱歌) 069
日据时期:流行歌(trot)、新民谣、爵士乐(1910—1945) 072
朝鲜战争前后时代(1945—20 世纪50 年代) 078
经济发展时代:组合声音和筒吉他(20 世纪60—70 年代) 081
第五和第六共和国:地上和地下(20 世纪80 年代) 086
民主化时代:说唱舞蹈、风格分裂及偶像流行(20 世纪90 年代) 092
第三章 制造全球想象:K-Pop 转义论 104
术语 106
体系 119
偶像 131
歌曲 142
形式与曲式 151
声音 164
视觉 188
下部 K-Pop 复杂化:流动、不对称及转型
第四章 时间不对称:音乐、时间及民族国家 215
韩国流行文化的发现和区域化:亚洲韩流和K-Pop 218
韩国全球化,文化宣天下:国家、媒体和音乐市场 224
韩国置身亚洲中心:亚洲音乐节 240
变化的时间性不对称:从怀旧到现代 250
结语:统治民族想象,创造文化接近 259
第五章 空间不对称:K-Pop 跨国生产中的想象场所 273
介乎东方主义和流行全球主义之间:BoA 276
介乎可爱魅力和怀旧复古之间:奇迹女孩 285
摇滚和文化传统间游走:YB(尹乐队) 293
逃离民族主义:Skull 301
对抗文化不对称 307
结语:音乐中的想象场所 312
第六章 流动不对称:移民明星,以及爱国主义、反美情绪与网络文化的交织 323
“去往赞美你之地,莫留恋你将就之处!”K-Pop移民 325
“还是1:59。可怕的世界!”朴宰范争端 340
爱国主义、反美情绪和网络文化的交织 344
移居起来! 364
结语:发扬与违背民族想象 376
第七章 结语:“哥哥,韩国Style!”乘骑想象马匹,飞驰世界各地 391
附录Ⅰ 韩语词汇 407
附录Ⅱ 2013 年韩国音乐销售榜单 413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韓國流行音樂(K-Pop)近年來已徵服瞭全亞洲音樂排行榜,並且嚮西方市場進軍。韓流明星在世界各地的演齣經常座無虛席,他們的音樂視頻在互聯網斬獲數億播放量,K-Pop儼然已是一種全球現象。那麼,K-Pop何以走嚮世界?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K-Pop是一種文化,更是一項産業。從偶像塑造到音樂製作,從市場營銷到文化政策,每一個因素都在K-Pop的崛起中發揮它的作用。在K-Pop的舞颱上,政治和經濟不曾缺席,全球化和民族化相互交融又彼此對抗。K-Pop背後的故事,可以比它本身更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之一,罕见的研究K-Pop的专著,《韩国大众音乐起源:历史形态与流派》部分,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主要部分就是对K-Pop的介绍和剖析,从音乐理论上对K-Pop洗脑旋律的分析,至于如何宣发和推广,在国外的定位之类的,实在是不感兴趣。K-Pop更像是一件成熟的工业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利于记忆的旋律、招牌式的舞蹈、乌托邦造梦般的MV、俊美的长相和优秀的身材,一切都打在受众的需要点上,只是这个产品恰恰与音乐特别是用于表达的音乐完全无关。

评分

##两星有点罪不至此,感觉作者还是被困在民族音乐学里,想走出来又没有走出来。

评分

##两星有点罪不至此,感觉作者还是被困在民族音乐学里,想走出来又没有走出来。

评分

##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之一,罕见的研究K-Pop的专著,《韩国大众音乐起源:历史形态与流派》部分,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主要部分就是对K-Pop的介绍和剖析,从音乐理论上对K-Pop洗脑旋律的分析,至于如何宣发和推广,在国外的定位之类的,实在是不感兴趣。K-Pop更像是一件成熟的工业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利于记忆的旋律、招牌式的舞蹈、乌托邦造梦般的MV、俊美的长相和优秀的身材,一切都打在受众的需要点上,只是这个产品恰恰与音乐特别是用于表达的音乐完全无关。

评分

##刘东老师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继“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西方日本研究丛书”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聚焦东亚区域重要国家的丛书——“西方韩国研究丛书”第一批推出的四种作品之一。作者敏锐地把韩国流行音乐的崛起、作为韩国文化风靡全球的重要基石与元素来加以考量分析,其之于韩国流行音乐从简单模仿西方音乐到培育出自己的原创能力与产业体系的转型历程的记述,对于中国音乐、电影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就其研究本身而言,也广泛涉及之于音乐创作模式与套路的音乐本体研究、之于音乐发展与国家环境和社会背景关系分析的艺术社会学研究、之于音乐传播与受众分析的文化传播学研究、之于音乐产业发展培育过程的文化经济学研究、之于音乐创作主体性与文化辨识度的音乐人类学研究。值得推荐和参考。

评分

##学术大词有一些但不至于每章都有令人却步,真正体现作者水平的是第三章K-pop转义论,作者以音乐学专家的身份具体分析了它的各种技术论。译文挺好,只有几个问题:47页提到“2021年的《江南Style》”——它是2012年的;85页将“维新”误译为“振兴改革”,但392页提到朝鲜上传讽刺朴槿恵的视频《我是维新style》又是对的;184页译注说盘索里是“朝鲜族传统民俗音乐”显然错了,它是韩国四百多年前流传至今的民俗音乐,在中国朝鲜族中反而好像很少传唱了;230页译注说“地面电视频道”属于区域性媒体也弄错了,它其实就是“无线电视”,包括KBS、MBC等都是全国性媒体。

评分

##早期的kpop研究,素材太旧,结构也过散,很难从材料和理论堆砌的汪洋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富尔采用的后现代进路最终也仅流于空洞的术语;尽管如此,仍有很多结论和预言在当下不断重现。金融危机导致的财阀势力萎缩是韩国音乐走向跨国的关键动因;徐太志所开创的以艺人形象为中心的运营体系推动了艺人管理公司和练习生体系的兴起;表演中心化的音乐范式、流行曲式对洗脑记忆点的追求、remix-style带来的拼接曲风、MV场景的非场所(奥热)特征所营造的异托邦氛围都在如今的kpop体系中得到保留甚至扩张;뽕旋律是对抗西方音乐霸权的后殖民符号;跨国流动的策划中葆有娱乐公司对全球的想象(东方化或去国籍化),而异国观众对音乐的接受则包含非共时性的情怀;外籍艺人的言论被扩大化为对国家的攻击则是一种过往政治动员的历史结果。

评分

##文本只到13年左右,殊不知后十年的K-pop变化早已出神入化

评分

这是学术著作,语言中充满了学术术语,需要提醒对本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虽然这是十年前的研究了但依然有阅读价值,现在来看,K-Pop真的在深刻影响我们对娱乐产业的认知,其全球化愿景的落地也达到了新的层次。以及,书中对韩国粉丝的描述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实在太眼熟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