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多秀士

南國多秀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庭碩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序
绪论 宋初文物江南来:唐宋之际东南士人的文化遗产
一、缘起:南方士人的崛起
二、历史背景: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三、考察对象: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
四、探索途径:政治与士人的双向互动
五、研究回顾:东南士人崛起的两条脉络
六、论旨与架构
第一章 唐末东南士人的举业与仕宦
一、唐末举场中的东南士人
二、唐末东南士人的仕途发展
三、唐末东南士人的中央观感与认同
小结
第二章 唐末江淮独立潮与东南士人新处境
一、唐末东南士人与在地政权
二、杨吴前期的政治与士人
三、杨吴前期士人的政治意向与实践
小结
第三章 吴唐之际的文治转向与士人
一、文治转向的发端:徐温秉政时期(909—919)
二、杨吴立国与“文治政策”的确立(919—936)
三、深化“文治”:南唐先主时期(937—943)
四、吴唐之际的士人发展与政治实践
小结
第四章 南唐二主时期的“文官政治”与士人发展
一、“文官政治”的高峰:中主时期(943—961)
二、“文官政治”的调整:后主时期(961—975)
三、南唐二主时期的士人发展与政治实践
小结
结 语 / 从沉抑到奋起——唐宋之际东南士人的发展与意义
沉抑:唐末的东南士人
发迹:杨吴政权下的东南士人
奋起:南唐政权下的东南士人
唐宋之际东南士人发展的历史意义
征引书目
一、传统史料
二、近人著作
三、工具书
四、资料库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南方士人在北宋中期的崛起,乃中國曆史上的重大現象。它標誌著中國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亦確立起東南區域在近世中國的主導地位。然而,此重大現象的形成背景,迄今仍缺乏全麵且係統的梳理。本書嘗試填補這段研究上的空白,並以為,受惠於唐宋之際江淮一帶相對安穩的環境,以及諸南方自立政權的統治需求,東南士人的文化積纍不僅沒有隨著李唐覆亡而止,反倒得以穩定積纍,直至宋初。正是倚靠這股雄厚的文化基底,東南士子終能突破北宋統治者“重北輕南”的用人方針,大舉通過科舉入仕,從而扭轉宋代統治集團的構成。

-------------------------

★山川之氣,蜿蜒磅礴,真能為國産英俊

錢穆《國史大綱》:在野學校之提倡、在朝風節之振勵、文章之盛、朋黨之起,皆由南士。

本書力圖填補南方士人在北宋中期崛起的曆史背景上的研究空白。

★重返大廈將傾的唐末,看東南士人如何在舉場崛起

采用近於“群體傳記學”(prosopography)樣貌的研究,構造東南士人的群像圖,由唐末循序而下,探尋東南士人在唐末、楊吳與南唐這100年間的處境與發展。

★瞭解傳統中國在政治和文化格局上的重大變遷

東南士人在北宋政壇的崛起,在中國曆史上有著極特殊的意涵。此項轉變意味著:傳統中國總算揮彆曆時數百年的政治階層化與貴族化時代,轉嚮一個流動性較高的社會。

用户评价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