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建戊戌變法研究的最後一部論集。所收文章依然秉持他嚮以“嚴謹細緻的考證功夫重建史實”之研究旨趣,從曆史細節入手,把握住戊戌變法的種種關鍵環節、關鍵人物,進而識其大、見其全,層層揭示齣這一重大曆史事件的幽微隱秘與真實意義。
“戊戌變法研究”係列,在極大推動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同時,也完整地展示瞭政治事件研究的經典範例。
戊戌變法無疑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的偉大事件,充滿著希望,結果被慈禧太後粗暴中止。這一悲劇性的結果,使得一百多年來諸多人士為之扼腕,訴說著悲愴的感慨之詞……然而,我以為,對於曆史學傢與社會科學傢來說,更為重要的職責,卻是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我在寫作上試圖踐行之,然直至作此結語時,我猶然感到仍是未竟的任務。——茅海建
--
繼“戊戌變法史事考”《初集》《二集》後,茅海建教授第三部新論結集。
全書五篇重磅文章:從康有為與光緒帝的關係入手,討論康在戊戌變法中的主導作用;從經學史的視角剖析康“大同三世說”的發展脈絡和學理依據;考察康有為走到政治舞颱中央的晉身之路;深入挖掘張蔭桓的前後經曆,檢討清朝高層外交政策上的方嚮性錯誤及邊疆危機的産生。最後對戊戌年光緒帝改革諭旨的研究,與此前討論康、梁的政治思想與政策設計成為姊妹篇,以最終確立戊戌變法的性質。
戊戌變法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影響深遠的改革運動。茅海建教授積20餘年之功,矢誌不渝地考索、撰述,此書是第六部著作。至此,通過紮實的史料釋證,基本上完成瞭對整個變法所有重要細節的拼圖,“史實重建”的工作告一段落。
从制度史的角度看这本书或许是成功的,但是从政治史的角度看,似乎没有太多新意和高见,尤其是对于看过茅既往作品的读者而言,本书免不了一种车轱辘话来回说的观感。最后的结论,和汤志钧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不赞同。
评分##终是将精神分析转至光绪帝;第二章再析康梁经学思想暂未读,不觉新意;弭兵会此章应为微言大义;张荫桓人物研究又开新章;最后一章“戊戌中光绪帝谕旨”可见茅门近年研究趋向。
评分 评分##终是将精神分析转至光绪帝;第二章再析康梁经学思想暂未读,不觉新意;弭兵会此章应为微言大义;张荫桓人物研究又开新章;最后一章“戊戌中光绪帝谕旨”可见茅门近年研究趋向。
评分##因为很少看这类型的书,确实像论文一下,依理依据,但是我感觉有点枯燥乏味。这类型的书不适合现在的我。
评分从制度史的角度看这本书或许是成功的,但是从政治史的角度看,似乎没有太多新意和高见,尤其是对于看过茅既往作品的读者而言,本书免不了一种车轱辘话来回说的观感。最后的结论,和汤志钧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不赞同。
评分##张荫桓被“打脸”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