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烽煙錄(第一捲)

兩宋烽煙錄(第一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顧宏義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楔 子
第一章 城头大王旗(947-959)
一 予取予夺(947-948)
二 风云诡谲(948-951)
三 高平扬威(952-954)
四 三征淮南(955-958)
五 快收三关(959)
第二章 画策收南北(959-976)
一 陈桥兵变(959-960)
二 雪夜定策(960-962)
三 北守南取(963-971)
四 金陵降幡(961-976)
第三章 呜咽高梁河(976-986)
一 斧声烛影(976)
二 宋帝蒙耻(977-984)
三 燕燕当国(979-983)
四 岐沟溃败(984-986)
第四章 拉锯战未休(986-997)
一 血沃大野(986-989)
二 守内虚外(989-995)
三 真宗继位(995-997)
第五章 澶渊订和约(998-1005)
一 烽火烛天(998-1003)
二 六郎战迹(999-1004)
三 化剑为犁(1004-1005)
尾 声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顧宏義教授所著《兩宋烽煙錄》係列,共分為四捲,首創以實錄體全景重構公元十世紀後期至十三世紀宋遼西夏金濛元的和戰博弈,探索戰爭史研究的新範式,涵蓋統一南方、宋遼對峙、宋夏衝突、宋金博弈、宋元更替等曆史階段,勝義紛呈,為讀者勾繪瞭一幅細膩而又壯闊的曆史長捲。今經作者重新修訂,校勘引文,補注齣處,增配插圖,由中華書局再版。

本書是《兩宋烽煙錄》係列的第一捲,作者依據翔實的資料,對北宋王朝建立前後,與北方契丹遼王朝間的徵戰與共處,作瞭全麵梳理。憑藉深厚的文獻功底,對關鍵事件,如陳橋兵變、高梁河之戰、澶淵之盟等,予以清晰闡釋,不僅穿插相關曆史背景介紹,而且融入個性化分析,講述既有溫度,又有深度,全景式地再現瞭十世紀後期宋遼之間的和戰博弈。

編輯推薦

☆多維視角下的戰爭全景。

本書以《宋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遼史》等為核心史料,並徵引、參考瞭大量相關史籍,不僅從宋朝的視角齣發,所取用的史料也多有遼代文獻,兼顧多方曆史敘述,避免瞭單一視角的局限性。多層視角的對比與交織,更全麵地呈現齣曆史的復雜性與多維性。

☆兼具學術嚴謹性與敘事生動性。

在敘事上注重層次感,既有宏觀的曆史進程梳理,又有具體戰役、人物和事件的細緻刻畫,以流暢筆觸串聯復雜史實,穿插生動場景描寫,兼顧學術嚴謹性與大眾閱讀需求。

☆廣為搜集相關曆史圖片資料,多層次展現曆史麵貌。

分為書前彩插和內文黑白插圖,既有曆史遺跡、遺物的實拍照片,如宋遼邊關雄州地道、定州料敵塔等,更有難得的來源可靠的珍貴曆史文獻,如《契丹地理之圖》、《景德四圖·契丹使朝聘》等,以及大量戰爭形勢示意圖,助力讀者深化曆史認知。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再版。

评分

##虽是以宋辽战争为主线,但对于后汉至澶渊之盟间的诸史事均有涉猎,同时语言流畅明快,使得该书的阅读难度较小,故能作为宋初史入门的绝佳选择

评分

一看到这套书就很喜欢,为防踩坑,还先读了作者的《宋太祖》。用现代人视角和文字重述历史的书越来越多,本书比田余庆、黄仁宇等老一辈历史学家的著作毫不逊色,文笔老练沉稳,春秋抑扬字里行间,时而还露出说书人般的趣笔,取材也极好,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元等的和与战贯穿了整个王朝历史,涌现出多少精彩的故事和人物,至今演绎不休。吟啸且徐行的苏东坡固然潇洒,一千年前的家国大义与苍生运命更应着力书写,顾宏义老师“不容青史尽成灰”的宏愿令人敬佩。 另外翻了一下老版的评论,看到好几个说“枯燥”,这样的安排和文笔还嫌枯燥,只能说被那些卖弄口水的历史丑文给养成猪了。

评分

##好书再版。

评分

##宋辽之和战,源自辽太宗与南方之关系,前虽有辽太祖与后唐诸帝之作战,但实质诞生的宋辽关系源头在后晋石敬瑭为得契丹支持向辽称“儿皇帝”,此北强南弱之格局奠定了宋辽后续和战的基本格局。至后周世宗定“先南后北”之战略,且其时北方因辽穆宗之动乱,宋太祖延续其略却不能以开国之力完成统一北方之功业,至于宋太宗高粱河之败、雍熙北伐岐沟关之败已经成为宋至于后世难以逾越之领土格局,则宋真宗与辽圣宗之檀渊之盟不过是双方僵持延长线上的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评分

##宋辽之和战,源自辽太宗与南方之关系,前虽有辽太祖与后唐诸帝之作战,但实质诞生的宋辽关系源头在后晋石敬瑭为得契丹支持向辽称“儿皇帝”,此北强南弱之格局奠定了宋辽后续和战的基本格局。至后周世宗定“先南后北”之战略,且其时北方因辽穆宗之动乱,宋太祖延续其略却不能以开国之力完成统一北方之功业,至于宋太宗高粱河之败、雍熙北伐岐沟关之败已经成为宋至于后世难以逾越之领土格局,则宋真宗与辽圣宗之檀渊之盟不过是双方僵持延长线上的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评分

##经典!

评分

##宋辽之和战,源自辽太宗与南方之关系,前虽有辽太祖与后唐诸帝之作战,但实质诞生的宋辽关系源头在后晋石敬瑭为得契丹支持向辽称“儿皇帝”,此北强南弱之格局奠定了宋辽后续和战的基本格局。至后周世宗定“先南后北”之战略,且其时北方因辽穆宗之动乱,宋太祖延续其略却不能以开国之力完成统一北方之功业,至于宋太宗高粱河之败、雍熙北伐岐沟关之败已经成为宋至于后世难以逾越之领土格局,则宋真宗与辽圣宗之檀渊之盟不过是双方僵持延长线上的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评分

##宋辽之和战,源自辽太宗与南方之关系,前虽有辽太祖与后唐诸帝之作战,但实质诞生的宋辽关系源头在后晋石敬瑭为得契丹支持向辽称“儿皇帝”,此北强南弱之格局奠定了宋辽后续和战的基本格局。至后周世宗定“先南后北”之战略,且其时北方因辽穆宗之动乱,宋太祖延续其略却不能以开国之力完成统一北方之功业,至于宋太宗高粱河之败、雍熙北伐岐沟关之败已经成为宋至于后世难以逾越之领土格局,则宋真宗与辽圣宗之檀渊之盟不过是双方僵持延长线上的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