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自己運動量不夠?在睡夢中計算卡路裏?為自己沒有感到更快樂而羞愧?那麼,你可能已經成為健康綜閤徵受害者。
健康焦慮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會關係等方方麵麵。如今,追求健康不隻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還是社會對個體的強製性要求,進而變成我們的道德責任。苗條和健美被視為美德的象徵,不完美的身材則被打上懶惰和不負責任的標簽。
本書詳細討論瞭健康道德化對我們産生的種種不利影響。作者指齣,這種意識形態轉變是當代寬泛文化變革的一部分。在這種變革中,個人責任和自我錶現發生瞭蛻變。退縮到隻關注自我,正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人們傾嚮於接受把身體信號當作普遍真理的一個代用品,不再清醒地思考這個世界。
##不太确定作者们是在他们的社会制度下生活太久了以至于感受不到,还是不敢写得太深入,感觉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反对某种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上面,而产生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更深层次的根,这本书中没有探讨。
评分对健康的“假性”痴迷反映出社会的治理形态从外在的惩罚转入了内在的规训。宏大的结构性问题被个体的内心责难所取代,自我负责的心态转变与晚期资本主义媾和。怎么办?作者说,“摆烂”也是一种应对方式,能开启新空间。
评分##对健康/幸福的追求,伴随人的一生。没有人能终极达成,只能相对完成,这也是自洽吧。
评分##对健康/幸福的追求,伴随人的一生。没有人能终极达成,只能相对完成,这也是自洽吧。
评分##小品书,案例丰富,可以当素材库,感觉可以有个7分多
评分##19世纪时,工作被贴上了道德的标签。到了21世纪,健康也未能够幸免。当健康成为一种道德责任时,我们是在做选择?还是被选择?
评分##《人只要在法则中,万事将各归其位》 “就是说,只要真正做对了一件事,那么接下来所有因此而出的事都将自发嵌入合适的轨道而无须劳神费心,虽然在世法中我们经常戏谑“既要又要”,但在道的层面,却真的是既有又有还有。 举个简单的例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就相当于拥有了不为健康而破耗的财富,不虚耗在病痛上的时间精力,还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心情,健康的精神世界……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更多和谐美妙的生存状态,只因健康的体魄是道的法则。 就像一个几何图形中的线条如果遵循一定的法则,那么线和线之间必然是和谐的交互关系:恰到好处的交叉汇聚,恰如其分地分割(中点,黄金分割……),无须人为干涉,自发和谐交互,这也即是真·无为而治。”
评分##挺扎心的,晚点补评
评分##“积极性的另一面是对个人责任的严苛坚持。这意味着,一个人经历的所有挫败都 不是一系列复杂环境的产物,而是要最终归因到这个人自己的行为。”大环境不好,积极心理学的市场前景看来也不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