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與哲學傢

納粹與哲學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卡爾·洛維特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 言
1914—1936
一战与战俘经历
希特勒之前与之后的尼采
奥地利人、德国人以及意大利人
归乡之遇
“前线条款”
战后
两个德国人
战后的第一个朋友
格奥尔格圈与纳粹意识形态
斯宾格勒与卡尔·巴特
弗赖堡大学时代:追随胡塞尔
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1919—1936)
海德格尔将“本已的此在”转译为“德意志的此在”
海德格尔的人格
贝克尔反向的“崛起”
“精神”与基督教在德国已成时代错置
贝克尔对于犹太问题的立场
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最后一次会面
弗赖堡大学时代的朋友
通货膨胀将现存的一切吞噬殆尽
梅克伦堡的家庭教师生涯
逃离眼前的时代:去往意大利
回到马尔堡,取得教职
父亲 70 岁生日与过世
政变的三个预兆
政变前夕
1933年的“振兴”与我在马尔堡最后一次的演讲
1934—1936
告别马尔堡
意大利人与德国人
罗马的纳粹教授
两位德国主任
在罗马的德国流亡者
在意大利与日本的苏联流亡者
将犹太人赶出意大利
日本人的天真与德国人的天真
马尔堡大学的犹太人与雅利安人的遭遇
德国事件在意大利的反响
在布拉格的哲学家大会上(1934)
聘书被撤销,以及我的德国之旅
绕道巴黎返回意大利
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
受聘到日本任教,告别德国与欧洲
出版商的困境
1936—1939
抵达日本
一个英国同事
仙台的意大利官员与德国政府顾问
日本的德国流亡者
轻井泽的纳粹
我在日本与德国人的来往
1936—1939年的德国局势
两个雅利安流亡者
对我来说,德国人与犹太人的隔离如何开始
既是德国人,又是犹太人
德国之简化,德国之抗议
后记
另一篇后记
生平经历
补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歐洲文明崩潰前夜,知識分子身體與心靈的流亡

堪與《昨日的世界》和《旁觀者》比肩的世紀挽歌

【編輯推薦】

★陳嘉映、劉擎、梁文道、許知遠誠摯推薦;周濂、餘明鋒、張念、陸大鵬撰文力薦

★《極權主義的起源》親曆版,見證納粹掌控社會的過程

以親身經曆,忠實記錄納粹上颱前後德國社會的巨大變化:納粹如何利用尼采思想閤法化自己的獨裁統治,“一體化”政策如何一步步滲透到德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態度如何轉變,德國大學精神在極權主義下如何崩塌……

★《文學之鼕》“哲學”版,20世紀歐洲知識分子流亡圖景

洛維特18年的流亡生涯,“續寫”瞭《文學之鼕》中被迫害的知識分子的顛沛流離,不僅記錄眾多流亡學者的命運,勾勒齣20世紀歐洲知識分子流散的宏大圖景,還展現瞭意大利、日本等國知識分子麵對納粹崛起時的反應。

★當知識分子“穿上衝鋒隊隊服”,揭示“納粹與哲學”的深層糾纏

超越一般傳記和迴憶錄,以個人流亡史為綫索,貫穿對海德格爾、尼采、黑格爾、韋伯等思想傢的深度解讀,更有對同時代知識分子思想變化的深刻分析,展現瞭時代劇變下歐洲思想界的動蕩,揭示思想如何淪為暴政的工具。

★對海德格爾的深刻批判,揭示其思想中的“納粹根源”

作為海德格爾的學生和重要批評者,洛維特與海德格爾既有學術緣分,也有政治決裂。他在書中詳細描繪瞭這位思想巨人1933年前後的生活、教學和思考,對海德格爾的政治選擇、納粹與哲學的共謀關係提齣尖銳批判,深刻分析瞭海德格爾思想中納粹根源,更從其哲學體係中揭示海德格爾倒嚮納粹的必然性。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著名哲學傢卡爾·洛維特流亡海外後撰寫的個人迴憶和思想隨筆。1933年納粹上颱,身為猶太裔的洛維特被迫流亡海外,作者以親身經曆為依據,詳細記錄瞭納粹上颱前後德國社會的變化、對猶太人的迫害,以及德國各界知識分子對納粹的態度,尤其是大學教授和學生的反應,呈現瞭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書中還以大篇幅記錄瞭洛維特對老師海德格爾的批判,分析瞭海德格爾思想中的“納粹根源”。

【名傢推薦】

這是一本堪與《昨日的世界》和《旁觀者》比肩的世紀挽歌。身為德國人和猶太人,洛維特親曆1933年納粹上颱後的政治劇變,一夜之間從哲學教授變身政治流亡者,洛維特在流亡期間寫下此書,用手術刀般的精準文字知人論世,筆端常含悲憫與沉痛,呈現齣那一代歐洲人文主義者獨有的情懷與風骨。

——周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洛維特的哲學寫作就是一種倫理行動。在海德格爾的學生中,他是最徹底的批判者。在這本片段式的迴憶錄,時間穿過所有的知覺,尤其著重記錄瞭師生交往的微妙細節。哲人必須具備領悟和理解的根本耐心,否則就會把政治騙局錯認為絕對者。

——張念(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教授)

洛維特以自傳的形式,為後人描繪瞭一幅1933年前後的德國學者群像,以冷靜的筆觸為那個殘忍而又荒誕的年代留下瞭一份難得的見證。當虛無主義從哲學問題轉變為政治現實,洛維特一方麵從純然個體的角度去經曆和感受,另一方麵又試圖對之進行思想和文化的追溯。

——餘明鋒(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副教授)

納粹上颱之後,有不少知識分子流亡海外,科學傢當中最有名的是愛因斯坦,文學傢有托馬斯·曼,史學傢有康托洛維茨。卡爾·洛維特是一位流亡的德國哲學傢,名氣並不“齣圈”,但他這本迴憶錄十分有趣,涉及他與一些重要知識分子(如海德格爾和鬍塞爾)的交往,以及他於1930年代在意大利和日本的所見所思,是難得的瞭解20世紀上半葉歐洲知識分子世界與曆史風雲變幻的第一手史料。

——陸大鵬(知名譯者、德國史研究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读完以后有很多的感悟很感想,很不错的一书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一直很喜欢洛维特,想到当年读《从黑格尔到尼采》的时候曾被中译本前言惊艳到,我大叹原来李秋零有如此高深的学识,我还以为对洛维特的分析只有刘小枫能达到如此深度,结果看到最后,发现是前言署名刘小枫……请不要以为这是离题,我想洛维特这本书对海德格尔的讨论与我的亲身阅读大有可沟通的地方。洛维特1922年开始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海德格尔还只是讲师,洛维特只好另请博导。等到了1941年写这部自传还有1953年写《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比如胡塞尔已于1938年去世,海德格尔对此不发一言。而离《存在与时间》于1927年出版前5年,洛维特就早已把海德格尔视为矮小的巨人。作为思想家、哲学家,洛维特也有判断力把讲师海德格尔在闻名世界之前就当作哲学意志远超过其他教授的迷人时间智者来辩证批判。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