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直追求著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裏,沒有無法擺脫的不安和睏苦。求仙和隱逸,是中國特有的情形,兩者都是實現自身幸福的手段。與之相對,以華胥氏之國為代錶的古代的理想鄉,則是一個可以使所有人實現幸福的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部描繪個人和團體都得到瞭幸福的作品,後世幾乎沒有相似的作品。這反映瞭士大夫首先關心的是現實的政治問題,即便夢想著另一個世界,也無非是國傢太平或個人安樂這兩者之一,而對觸及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的樂園,士大夫們並沒有去尋求。
##错怪前面一本书了,这本才是又薄又贵
评分##很有趣的题但是内容也太像文献综述了 从仙界到乐园再到桃花源(我写论文的思路) 高质量的分析相对比较少 薄薄一册看得我几次欲睡…(但是对于我们参加过高考的中国人来说 看一遍可以很有效地复习许多语文知识 文学常识 背诵什么的 说实在的说到这倒是蛮适合高中生或语文老师读的)
评分 评分##《桃花源》——中国人的梦乡情结。同梦,有诗志之:桃花数百步,缤纷随流津。行至水穷处,鸡犬渐相闻。秦火烧难尽,空山自有人。魏晋何足道,三代存余薪。逃名借虎啸,藏器偕豹隐。归去何曾来,天道无常亲。骑龙泛江上,风高入平林。满地落英在,溪冷吐闲云。
评分##薄薄一册小书,读下来学到了颇多。作者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放在“乐园文学”的框架里分析,指出这几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乐园文学,因为士大夫奉行儒家思想,比起对非现实世界的憧憬更关注现实世界。作者还发现陶渊明之后各个时期的文人对桃花源的理解各不相同,则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诉求。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桃花源》——中国人的梦乡情结。同梦,有诗志之:桃花数百步,缤纷随流津。行至水穷处,鸡犬渐相闻。秦火烧难尽,空山自有人。魏晋何足道,三代存余薪。逃名借虎啸,藏器偕豹隐。归去何曾来,天道无常亲。骑龙泛江上,风高入平林。满地落英在,溪冷吐闲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